孙太医是乾帝的人,三公主的药也是孙太医配的,要毁掉一个人的神智不是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一朝一夕的常年喝药,才能叫纪青川再也没法恢复正常。
前世便是如此,要不是宸王救走,没有再用过药,纪青川也是好不了的。
这一世,纪青川是重生而来,自己懂了医术,对那些会伤害神智的药不再服用,身体自然也就没事了。
就像那日待在曹贵妃寝宫的偏殿时,明明是馊掉了菜,偏偏里头还要给她加东西。
纪青川一猜便知,这是两个不同的人做的。
一个只是单纯的想叫她饿肚子,而另一个则是阴险歹毒,叫她无法像正常人一般。
现在事情明了,曹贵妃是要叫她饿肚子,而真正想要伤害纪青川,希望纪青川永远不可能成为他的眼中刺的,是她的亲生父亲——乾帝。
“左丞相说叫三公主去平息灾难,这是何意?”
乾帝不解其意,忙向左丞相问道。
左丞相再道:“方法有二,一,叫三公主拿命来向上天请罪,请上天的原谅,让南方的灾难收回去。
但是三公主怎么说都是皇嗣,这样是不好的,有损皇家的尊严。
其二,则是叫三公主自己远赴南方瘟疫地区,将那些感染了瘟疫的人都救好,这也是三公主积善行德了,上天会因为她的改过自新,而给她一条生路的。”
左丞相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这换谁都能理解了。
只是这两种方法都太难了,第一种是死的痛快,第二种是慢慢折磨死她。
古往今来,瘟疫都是治不好的,就算能治好,那这要消耗的物资和人力,也是远远超出乾帝的预估,他是万万不会出手相助的。
“左丞相大人,三公主她刚恢复神智,怎么可能有办法治好瘟疫呢?”
左丞相笑道:“陛下,这瘟疫是因三公主而起,那三公主去了,当然瘟疫就会被三公主化解了。”
左丞相看着乾帝一脸听得投入的模样,内心狂笑:陛下还真是太好骗了,今日要跟他讨多少赏赐呢。
话说他那府邸好像小了,近日又新娶了几房侍妾,这屋就快住不下了。
“那既然如此,就安排三公主即刻前往南方吧,岭州瘟疫最为严重,叫三公主先去岭州平息。”
乾帝准备拿起笔来写圣旨,眼睛看向左丞相那边,问问他说的对还是不对。
左丞相点了点头,回道:“如此,甚好。”
陛下果然还是不舍得直接杀了自己的女儿的,不过这也无妨,三公主是不可能平息得了这场瘟疫的,因为……
静宫——
海公公拿着自己都还没有看到过的圣旨来到纪青川的殿内,语气恶劣的叫纪青川下跪。
桑芸有些为难道:“海公公,公主她的身子还是不宜起身的,要是真的出了事,海公公也没法跟皇上交代的。”
“怎么,出了事自然是本公公去跟陛下说,你一个贱婢也敢对杂家指手画脚?”
眼见情况不妙,纪青川才刚服了药要休息,听到屋外声音嘈杂,这才走出了门。
看向一脸得意的海公公,不悦的问道:“何事?”
“陛下有旨,还请三公主快快跪下接旨。”
海公公直接往桑芸的身上踢了一脚,眼睛斜睨着她,说是朝着桑芸说的,但是这话倒是有点像说给纪青川的。
“不懂规矩,宫女不懂事,她的主子肯定不会不懂事的。”
纪青川拧眉,自知理亏,还是向他跪下,听旨,“儿臣听旨。”
“当日万佛寺遇刺一事,事关三公主。”
“三公主逆改天命,实为有罪。”
“朕念其情分,特许三公主前往岭州平息瘟疫,事成回宫。”
“即刻启程,不得耽误,钦此。”
这海公公也是存了心要刁难纪青川了,故意将这短短的几句话拖了很久,想叫纪青川再跪得久一些。
“儿臣……接旨。”
瘟疫?荒唐。
纪青川的神色暗了几分,这哪里是顾念父女情分,这分明是要她的命啊。
一定又是那个左丞相说了什么吧,可惜她那便宜父皇又一次的相信了。
什么叫她逆改天命引来的瘟疫,世上怎么可能有这种荒唐的说法,还偏偏有人会相信。
“三公主,快些收拾东西吧,随行的几名太医都已经在宫外等著了。”
“对了,这是陛下给的令牌,担心公主难以服众,所以特地赏赐的令牌一枚。”
纪青川接过海公公递过来的令牌,心里暗嘲道:父皇也知道她难以服众啊,痴傻的三公主都已经痴傻了十六年了,现在突然病好,就叫她去解救这瘟疫。
任谁都不会相信她可以治好的吧。
纪青川拉桑芸回到屋里,叫她留下吧,此行九死一生,乾帝是不希望她活着回来了,而桑芸这段时间里对她是尽心尽责的。
家中还有一个老母,她还是别跟着她去了,留下来,等著换到别的宫里去伺候吧。
“桑芸,你留在静宫守着吧。”
桑芸连忙跪下不舍道:“公主,不要,桑芸想跟着公主。路程遥远,有奴婢在你身边伺候,奴婢才放心啊,公主。
而且,而且岭州……其实就是奴婢生长的地方,母亲也在岭州,奴婢想去看看,家中只有母亲一个,奴婢不放心。
还请公主让奴婢跟着一起去吧,奴婢不会给你添乱的。”
话都说道这个份上了,纪青川也不再留桑芸待着了,叫她赶紧去收拾衣物,该准备走了。
在桑芸去收拾衣物的时候,纪青川突然看见在书架的一本医书,那医书并不是她曾见过的模样,前世也没有,这并不是她乾的东西。
静宫原先是陈锃住过的,莫不是他落下了?
纪青川走到书架旁,将医书取了出来,紧接着,夹在书中的一封书信也掉了出来,纪青川一惊,她之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偏偏要等到现在才注意到。
她顾不上拆开信来看了,先将医书和书信一并放进了随行的包袱里,先到宫外去和随行的大臣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