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出他话中的不快,阮文烟暗暗绞紧手帕,不敢再驳他的面子:“那就听世子的。”
她眼珠子一转,又生出一计,故作亲热的上前挽起阮枝。
“不过自从我回京以来,还从未和小枝分开过,不如让小枝以后还是住在我院子里吧?”
只要还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谅这小贱人还是翻不出她的五指山!
贺令州不耐烦的皱眉:“你要是舍不得,以后多多关照她就是。”
这就是不答应的意思了。
阮文烟笑容勉强,只好作罢,暗中却使力掐了阮枝一下。
一阵剧痛传来,阮枝身子一颤,头越发低了。
寒冬腊月,呼啸的风好似一把刮骨刀,更显贺令舟目光凌厉,轻飘飘落到一边。
丫鬟还跪在地上,也不知是怕的还是冷的,瑟瑟发抖。
贺令嗤了一声:“本世子用过的女人,就算再低贱,那也不是随便一个阿猫阿狗都可以欺辱的,阮氏——”
乍被叫到名字,阮文烟下意识挺直了背,听见他道。
“侯府大,下人也多,你若是无暇管教,不必勉强,本世子不介意让其它人替你分忧。”
这话看似体贴,其实是敲打阮文烟,这些丫鬟敢这么肆无忌惮,其中未尝没有阮文烟的默许。
阮文烟当机立断,指着丫鬟厉声令小兰让人把她们拖出去,重罚二十大板。
“世子,夫人,奴婢们知错了,饶我们一次吧——啊!”
丫鬟不停地磕头求饶,却还是被护卫拖出院子,余下的声音就化为了惨叫,此起彼伏。
贺令舟不欲久留,转身要走之际,又回头瞥了一眼阮枝。
“还不快过来?”
阮枝知道自己留下定得受一番皮肉之苦,闻言悄然松了一口气,垂着头跟上。
身后阮文烟的目光如芒在背。
走在前头的贺令舟又长身长腿,一步抵阮枝两步。
她一不留神就会落后,迫不得已只好小跑,连贺令舟是何时停下的都顾不上看,一头撞入他怀里。
“爷恕罪!”顾不上疼,她慌里慌张欠身。
好在贺令舟只是冷脸扫了她一眼,并无降罪的意思,招手让管家靠近,言简意赅。
“本世子抬了她做通房,你来安排。”
管家弯腰应了“是”,目送贺令舟头也不回的去了书房,管家示意阮枝跟上他。
两人走过小径,穿过月牙拱门,停在一间下人房前。
管家正要推门,旁边的门先“吱呀”一声。
阮枝循声望过去,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子扶门而立,梳着丫鬟髻,但身上的衣裳样式与寻常丫鬟的不大一样。
女子也在打量阮枝,片刻过后,撇眼看向管家。
“陈叔,这是何人?”
陈叔——就是管家把阮枝的来历细细讲了一遍,尤其在“通房”二字上加重话音,像在提醒似的。
转头又和阮枝介绍女子。
“这是映月,世子身边的大丫鬟,以后你们抬头不见低头见,要和睦相处,一起尽心尽力伺候世子。”
“是,我初来乍到,不懂府上的规矩,以后有劳映月姐姐多多指点。”
阮枝朝映月屈膝,姿态摆的很低,一般人不说对她一见如故,也该有几分好感了。
映月却只是不冷不热的点了下头,一声不吭的甩上门回屋了。
阮枝蹙眉,管家也无可奈何的摇头,倒未多说什么,把屋门钥匙交给她,便被别的下人匆匆叫走了。
留下阮枝自己推门而入——
巴掌大的屋子映入眼帘。
里头只简单摆了衣柜、床和一套桌椅,门窗终日背光,阴冷潮湿的气息挥之不散。
算不得好,但阮枝还是抿出一个心满意足的笑。
这是她逃出阮文烟魔爪的第一步。
往后她会一步一步前进,直到救出周嬷嬷。
她暗暗在心里给自己鼓气,撸起袖子开始打扫屋子,终于坐下歇口气时已日暮西山。
后院的女人中,夫人地位最高,其次是贵妾,良妾,贱妾,通房。
通房白日还得照常做丫鬟伺候人的事,只不过多了件暖床的活罢了。
阮枝沏了茶,端着去书房,却被映月抬手拦在门外。
“你来干什么?”
“我给世子送茶。”阮枝恭顺的垂着头,因此错过了映月眼里一闪而过的不屑。
这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手段,她可见的多了。
她站着阶上,居高临下的伸出手:“王爷在书房时不喜欢无关紧要的人打扰,茶给我,你回去吧。”
阮枝迟疑不动,她特意过来,当然心思不纯,若就这么走了……
可映月已一把夺过茶盏,顺手理了理的衣襟,转身正要进书房。
下一刻,贺令舟平静无波的声音自里头传出。
“让她进来。”
这个她说的是谁不言而喻。
映月脸色变了又变,却也只能将茶盏重新交给阮枝,自己退到一边让出路。
阮枝深吸一口气,抬步和映月擦肩而过。
夕阳被花窗筛成碎影,落在端坐在书桌后的贺令舟身上,他一手揽袖一手执笔,专心致志的写字。
听见她的脚步到了近前,他也不抬头。
“过来研墨。”
阮枝把茶盏放在他手边,拾起墨条在砚上研磨,墨香四溢。
两人都不出声,屋内只余纸笔摩擦的“沙沙”声。
等茶水的热气散尽,贺令舟手腕翻转,最后一字落定,他盯着看了半晌,剑眉紧皱。
“你觉得写的如何?”
阮枝凑近去看。
贺令舟抄的是一首描述边疆战场的诗,气势磅礴,与他笔走龙蛇的字相得益彰。
可惜其中一个字的有些不尽人意。
实话不中听。
可阮枝要是睁眼说瞎话夸,兴许会弄巧成拙。
心念微动,她有了决定,指尖挪到那个字上:“爷写的极好,不过这个字笔锋再重些会更好。”
万幸,她赌对了。
贺令舟并没有恼羞成怒,扯了扯嘴角,不容她拒绝的把笔塞到她手里。
“你来改。”
阮枝只好硬着头皮提笔,在他那字的旁边写了一模一样的字。
她在阮府时并无老师教导,无师自通读书识字,学的也不是多数女子用的簪花小楷。
这一字锋芒毕露,如同画龙点睛,整首诗都好似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