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府。
王妃依偎在吴王身边,满脸担忧之色:“王爷,我父亲那边不会有事吧?”
吴王丝毫不以为意:“王妃大可放心,有本王在,谁敢动郑家?”
“而且本王已经让齐士海过去了。”
“齐士海虽无功名在身,但他是我们王府的管家,应天府可以直接不给他面子的人,不到十人。”
管家终究还是管家,不是吴王本人。
在这应天府,可是有着不少大人物。
王妃略微松了一口气:“王爷说得是!”
就在这时,齐士海急匆匆走了进来:“王爷,不好了,赵吏安诛了郑家三族,已经行刑了。”
此言一出,王妃之觉得眼前一黑,身体晃了晃,想要说话,才张嘴就晕了过去。
吴王赶忙抱住王妃,缓缓将她放下,让她躺平,然后让人去唤郎中。
处理完这一切,吴王满脸怒容:“这到底怎么回事?赵吏安不过意小小知府,怎么敢诛郑家三族?”
“郑家可是王妃娘家啊!就算有事儿也轮不到他赵吏安来处理。”
“什么罪名能诛三族?”
齐士海小心翼翼说道:“王爷,小的刚开始过去是毒盐之事。”
“后来殿下来了……”
吴王打断齐士海:“殿下?”
齐士海小声说道:“就是皇子李政。”
吴王微微皱眉:“然后呢?”
齐士海说到:“郑家曾派人刺杀过皇子,诛郑家三族的罪名不是毒盐,而是刺杀皇子!”
吴王一听,脸上的怒容顿时消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沉思。
实际上,吴王背后已经惊出了一身冷汗。
吴王很清楚,现在敢杀李政的人很多,但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不敢光明正大去做这事。
也不敢把这事给放到明面来做。
郑家刺杀皇子的事被坐实,要是去保郑家,那简直就是把自己放在火上烤。
不管谁造反,都要给自己编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为的是什么?
就是堵住悠悠众口啊!
这悠悠众口并不是老百姓,而是那些读书人。
老百姓好糊弄,只要能给他们一个安稳的生活就行。
很多读书人可是认死理的,偏生治理一个国家,主要依靠的就是这些读书人。
齐士海看了一眼王妃:“王爷,现在这个事,我们要怎么应对?”
吴王也看了王妃一眼,沉吟片刻,说道:“暂时先不要管这些事。”
“继续筹备纳妾之事,等纳妾之后,再想办法。”
就在说话时,下人带着郎中过来了,先行给吴王行礼,然后去检查王妃的情况:“王爷,王妃并无大碍,急火攻心,施针就可醒来!”
“那就劳烦大夫了!”吴王也很客气。
郎中拿出银针在王妃手上扎了几下,没一会,王妃就悠悠醒来:“王爷……”
吴王说道:“王妃,你先休息一下,让大夫先给你开药。”
郎中此时已经拿出笔墨:“王爷,我给王妃开个安神汤,喝个两三天就行。”
郎中很快开好安神汤,吴王让人跟着郎中去拿药。
王妃早已经快要忍不住,郎中前脚才刚走,立刻说道:“王爷,你一定要给臣妾做主啊。”
吴王有心避开李政锋芒:“王妃,现在你身体还不舒服,这些事等你身体养好了以后,咱们再说。”
王妃也不是草包,知道吴王这是在搪塞自己。
郑家都死这么多人了,还要等她身体好了以后,黄花菜都凉了。
王妃拉着吴王胳膊:“王爷,我爹这些年也帮了你不少忙。”
“虽然郑家承蒙王爷照顾,可郑家也从未辜负王爷期望。”
“王爷不能让郑家就这么白白死了啊!”
这话多少有点逼宫的意思,几乎是把吴王架起来了。
郑家以前帮他做了那么多事,现在他却不管不顾,就算不是忘恩负义,也是不要讲情义。
吴王越想越是恼火,抬手就是一巴掌。
“啪!”
这一巴掌把王妃给打蒙了,也把一旁齐士海给吓住了。
“王爷,您莫要生气……”齐士海赶忙上来说好话。
吴王瞪了齐士海一眼,转头对王妃说道:“你自己去了解一下情况,郑家这次犯的事,谁保谁死。”
“就算不死,也要脱一层皮,好好冷静一下吧!”
王妃也被这一巴掌给扇醒了,知道这事远比自己想的复杂,立刻转变了口气:“王爷,方才是我莽撞了!”
………
郑家。
李政带着一伙人,把郑家的“郑府”牌匾摘了下来,换上了“赵氏集团”的牌匾。
周围不少路过的百姓也被吸引过来,看到“赵氏集团”四个大字,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赵氏我懂,集团是什么意思?”
“唉!这李东家不就在这么?直接问李东家就行了。”
李政微微一笑,解释说道:“这个集团的意思,其实就跟商行差不多,不过赵氏集团未来会做很多生意,很多生意组合在一起,那就是集和团的意思。”
“当然,目前赵氏集团还只做酒水和盐的生意,日后会越来越多的。”
听到这,一众百姓也不以为意,说到底还是做生意。
对于百姓来说,谁来做生意,对他们影响都不大,实惠才是王道。
李政继续说道:“赵氏集团未来做生意,不会只考虑赚钱,还会考虑怎么给老百姓解决问题。”
“赵氏集团的目标是服务大众和百姓。”
这话引起一些人叫好,但大多数人依然只是看热闹。
“公子,牌匾挂好了!”一个工人走过来。
李政看了一下牌匾,已经非常正:“那放鞭炮!”
工人立刻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竹竿,把鞭炮支起,又递给李政一只点燃的熏香:“公子,第一挂鞭炮得您亲自来点。”
李政接过熏香:“那好!让大家撒喜钱吧!”
李政点燃鞭炮的时候,工人们也开始撒喜钱。
喜钱全是铜板,一把一把的往外撒。
这样的场景可是很少见,捡到就是自己的。
百姓见状,纷纷争相捡钱,有人嘴里还不忘大喊:“东家大吉大利,财源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