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厢房内,
两人谈古论今,畅聊天地,直至黄昏时分。
李儒虽没有教刘谌什么,
但李儒这八十多年积累的阴阳家思想,
还是让刘谌受益匪浅。
“明公担忧汉中安危。”
“但其实在老夫看来,魏军就算进军汉中,也做不到攻城略地。”
“无非就是打打草谷,劫掠些百姓回去。”
以桌案为地图,
李儒拿起茶盏,当做南郑、阳平关、下辨、河池四城。
“以前大汉只有武都、阴平,空有二地,却无纵深。”
“一旦魏军兵指汉中,曹魏亦可出偏军于祁山道牵制。”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明公占有陇右。”
“曹魏出兵汉中,则明公可出兵南安,以做围魏救赵之计。”
“还可派一辩士,游说东吴,劝其出兵合肥、襄阳。”
“如此,汉中之危自解。”
刘谌听言,
连连颔首。
按照李儒的说法,关键之处在于陇右。
但这也是刘谌现在的心头之忧。
汉军抢占了陇右,
但曹魏在此地的民心未失。
这个民心,
指的不是汉民。
而是当地的羌民、鲜卑人。
那里人员组成复杂,先前投奔刘谌的先零羌、迷羌,只是冰山一角。
还有乌吾羌、钟(zhōng)羌、乞伏鲜卑等部。
极其混乱。
“先生可有方法,快速收服陇右民心?”
问到这个,
李儒顿起回忆之色。
“年轻时,追随岳丈。”
“他便善于笼络边地外族,不论大事、小事,都亲赴外族营盘。”
“近其民,通其俗,此为小火慢煮。”
“然后政策偏袒,收青壮以为军,此为大火收汁。”
“两策皆可,全看明公。”
刘谌眉头一皱:“如此,陇右汉民岂不会心怀不满?”
“陇右外族多,自然以外族为主。”
“日后明公入住中原,在中原之地,自然以汉人为主。”
“如此,两难自解。”
刘谌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呆愣原地。
自治区?
也不完全是。
羌人聚集地,多在边地。
如果自治,不确定性太多了。
要想搞自治区,
最起码也要将领土扩大一倍,让羌人、鲜卑生活的边地,成为大汉腹地才可以实施。
“先生之见。”
“孤大受脾益……”
思索片刻,
刘谌心底做出决定。
“待孤书信一封,就按先生之法!”
信中,
刘谌还留给谢安一定的自主发挥空间。
李儒、谢安,都有抚国安邦之才。
两人的意见融合,
或许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
……
“仲达。”
“郭淮这一仗,实在有损国威。”
“朕想……贬郭淮为河东太守,中军将军,汝以为如何?”
这是从天上贬到地下啊。
雍州都督、刺史、镇西将军长史,一路贬到河东太守、中军将军。
这中间都不知道差了多少级。
司马懿也不敢有什么异议,
当即跪拜,口称陛下圣明。
曹叡现在对待司马懿,
更像是遛狗,看似发问,实则命令与试探。
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就连喝口茶,都能吐出来半口。
身体早已经空了。
“爱卿以为,何人可担西线重任?”
“回陛下。”
“大将军曹真之后,曹爽可也!”
“曹将军一到陇右,便杀的刘谌丢盔弃甲,实乃我大魏不可多得的大将、帅才!”
“有此人驻守南安,可保万无一失。”
曹叡满意了。
身子略微放松,靠在胡椅背上。
“谁可为辅?”
司马懿刚要开口,
却觉得头顶气氛一变。
变得有些诡谲、危险。
“臣愚钝,不敢妄言,恐坏国家大事。”
“呵呵。”
“卿畅所欲言。”
得了曹叡的命令,
司马懿才稍稍将悬着的心,落下两寸。
“臣斗胆。”
“以为中书郎邓飏、吏部郎诸葛诞、散骑常侍王肃、羽林监夏侯玄可也!”
司马懿这四个名字很有玄机。
邓飏、诸葛诞虽然都是世家之后,
但为曹叡所恶,认为他们浮夸、不务实。
王肃才高而位卑,
因王朗糗事在前,也不得曹叡欢心。
夏侯玄,
虽为曹氏宗族,但与毛皇后之弟有些嫌隙,被曹叡记恨。
司马懿说出这四人的名字,
看上去是奉迎曹叡,送这四人去前线战场送死。
他们死了,史书也不会写是曹叡乱杀朝臣。
但!
身为帝王,怎能以个人好恶,而影响国家大事。
曹叡看着司马懿乖巧的样子,
满意的扬起了嘴角。
“爱卿之言。”
“实乃肺腑之言,卿且去,容朕思量一二。”
“喏。”
“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