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心中一喜。
从陈墨的话中,他不仅要保护自己,更要培养自己!
对他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对他来说,却只是举手之劳。
身为国师,他得到了太后和陛下的信任。
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那就是一步登天了。
“从今以后,李斯愿意追随国师。”
李斯兴奋地起身,对着陈墨深深一拜。
离开山庄的时候,他都有一种做梦的感觉。
这一次的拜访,出乎意料的顺利。
有了陈墨的这句话,他以后的人生,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斯站在门边,抚着因兴奋而狂跳的心。
还不等他们回过神来,一辆华贵的马车缓缓停在了山庄的门口。
李斯在看到那辆马车的时候,整个人都愣住了。
马车停下,从里面走出一名中年人。
“昌平君有礼了,小人李斯。”
李斯没有丝毫犹豫,迎了上去。
吕不韦死后,昌平君是最有可能升相的人。
这对李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李斯只是稍一迟疑,就猜出昌平君为何来了。
相国的位置空着,自己虽然有望上位,但未必就能坐稳。
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如果他能得到国师的支持,那一切就都好说了。
李斯忍不住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这一次,他站在了正确的一方。
连相国都要投靠国师,他一个小小的官员,能得到国师的赏识,已经是万幸了。
“李斯?”
昌平君停了下来,看着李斯。
“没印象。”
他还真不记得了。
吕不韦活着的时候,号称门客三千,他麾下的臣子不计其数。
昌平君虽比吕不韦差了一筹,但仍非李斯可比。
李斯不以为意。
这些年,他没少被人翻白眼。
昌平君如此,实是客气之极。
他转过身,望了眼山庄的正门。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国师。
自己刚出国师府,昌平君还真拿不准国师与自己之间的关系。
能跟他说上几句话,也算是给足了他面子。
“国师在不在?”
昌平君确是在李斯走出国师府后,才向他打招呼。
否则的话,这样的无名小卒,他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李斯闻言一笑,道:“昌平君是否想见国师,鄙人这就去通禀。”
这番话,可就耐人寻味了。
既讨好了昌平君,又使他以为自己和陈墨的关系很好。
国师有资格与太后、王上平起平坐。
从这一点来看,李斯的汇报是正确的。
“无需通报,请进。”
昌平君刚要点头,山庄内忽然响起陈墨清朗的声音:
两人同时大惊。
别墅占据了整座山,陈墨根本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但他却听得清清楚楚,仿佛就在他们耳边。
两人总算是明白,为何太后与秦王,都对国师那般恭敬;
相信他。
这样的能力,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范畴。
昌平君正如陈墨心中所想。
看起来也就三十多岁的样子。
他上唇留着两撇小胡子,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贵气。
他的真名叫芈启,是楚国的王族。
从今往后,楚国的末代皇帝。
“国师,芈启有礼了。”
比起李斯来,昌平君就坦然多了。
国师的地位虽高,但他也不弱。
他不只是楚国的王族,还是嬴政的小舅子。
今年年初,他姐姐为嬴政生下一子,名为扶苏。
半个时辰后,昌平君由山庄出来,神色古怪之极。
李斯仍在门外等候着。
见到出来,忙迎上来道:“昌平君为何愁眉苦脸,难道国师没有同意吗?”
昌平君正满腹心事,闻声回神。
上上下下的打量着他。
“你可知我为何要见国师?”
李斯呵呵一笑道:“一个国家不能没有一个领袖,现在天下大乱,最好早立一个相国,以儆效尤。”
“若有国师相助,这丞相之位,非你莫属。”
他当然不会说昌平君是为了求陈墨而来。
所以,他很聪明。
既是对昌平君的尊重,亦是对国师的尊重。
昌平君再看李斯时,神色一变。
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之色。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吏,竟然能够进入国师府,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李斯说得很明白,昌平君当然不会再隐瞒下去。
点了点头,道:“是的,这件事情我已经和国师说过了,不过国师他”
“他不肯?”
李斯回答道。
昌平君露出古怪的神色,摇摇头道:“既不是拒绝,也不是同意。”
李斯这才知道,陈墨愿意帮他,是多么的难得。
同时心中也有一些疑惑。
为甚么陈墨会同意帮助他,而非昌平君呢?
昌平君若能成为相国,对秦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如果国师与丞相站在一起,那么秦国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这一点,陈墨不可能想不到。
李斯心中惊疑不定,不过他也不敢开口询问陈墨。
他不敢,有人却敢。
“这昌平君,夫君为何不答应呢?如果他能成为丞相,那夫君在朝中的行事也会方便许多。”
惊鲵也想不通,为何陈墨会愿意帮助李斯这样一个籍籍无名之辈。
却放弃了辅佐丞相的机会。
陈墨闻言一笑,道:“非是我不同意昌平君出任丞相,只是不愿再设丞相一职。”
惊鲵听后更加疑惑了。
“不设丞相?”
陈墨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吕不韦之所以能在朝中呼风唤雨,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的权势太大了。”
丞相之位,职责很简单。
辅佐君上处理国事,才是最重要的!
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军政大事,和任命大臣。
一般的政务,都是由丞相定夺。
君王有什么事,都要向丞相请教。
丞相有时甚至会发敕敕书,以示对君主之命的保留。
这对于君主的权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后世相权凌驾于王权之上,也是常有的事。
吕不韦就是这样的人。
他在朝堂上的话语权,比嬴政、太后都要大。
废除丞相制,既有利于巩固皇权,又能防止权臣产生。
不过,有好处也有坏处。
坏处就是,身为君主,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很容易出现懈怠的情况。
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有另外一个位置,来为君主分忧解难。
这就是后来的内阁。
内阁的职能和丞相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最大的不同就是,宰相拥有决定国家大事的权力,而内阁只有提出建议的权力。
他们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但必须要经过君王的同意才行。
至于君主能不能接受他们的建议,则是另外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