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南听得目瞪口呆。
好家伙,反手一个好家伙。
讲真,是他的话,怎么都不可能想到这一点。
做这种事,还得是大内折腾。
太可怕了,长期累月的喂食玉米、稻谷,让当地的信鸽背着信返回主子手中之前,就先跑根据地饱餐一顿。
而在饱餐的途中,密信就被人截获了……
余子成就这样,没有了秘密。
孙丽清继续道:“这段期间,余子成送的信,全部被拦截,根据信,我们伪造笔记回信,尽最大的可能给你打基础。”
楚天南笑,“行,赶紧写信吧。”
“你写,我们大内会负责仿写,可以模仿余子成字迹。这号人物非常宝贝,就算是你要求,也见不到人,此乃陛下命令。”
楚天南点头,表示可以理解。
“准备笔墨纸砚。”
没多久,楚天南写下信。
大体意思是要攻打洛阳,希望余子成能小心谨慎。
孙丽清撇嘴,“中间要多掺杂一个恨字。”
“这么注意细节?”楚天南眯眼。
“自然,细节决定成败,否则即便是相同的字迹,余子成也不会相信。”
看完楚天南写的信,孙丽清倒抽凉气,忍不住道:“你也太狠了,什么叫担心作战的时候,敌军会将布条扯下,玩老套路,扰乱军心?生怕两方人马不打个你死我活?”
楚天南挑眉“你觉得余子成会怎么做?”
孙丽清反手扣住楚天南的手,“快随我进来。”
楚天南脸色微变,“青天大白日的,不妥当吧?”
“什么妥不妥当的?赶快进来。今天无论如何你都得把发生的事情告诉我,我成天猜来猜去,信息差太多,很烦。”
余子成那边,捏紧拳头。
“什么?边境总督居然派出十万大军?疯了吧?”
皇朝最重要的国防部门,居然冒着被蒙古铁骑踏破的风险,将兵马调过来?
这是不计一切代价,要将他干死呀!
难道在女帝看来,把江山让给蒙古比让给他要强?
疯了,破釜沉舟,决一死战。
赵子云轻声道:“陛下,该不会是假消息吧?”
“绝不可能。”余子成大手一摆,“袁平瑞做人做事一向谨慎,并且合上密码,事关重大,对应无误,他不可能不经调查、没有求证,就将信写来,故而三边重镇派十万大军,是有可能的。”
闻言,赵子云冷笑。
“都说楚天南是女帝的左膀右臂,果然传言不假。女帝在得知楚天南死后,火冒三丈,乱了心智,恼羞成怒。咱们不如将消息告诉蒙古,让蒙古逼迫边界,到时十万人马只能回去。”
听到这话,余子成勃然大怒,用吃人一样的眼光瞪着赵子云,杀机澎湃,一字一铿锵。
“你想卖国?”
赵子云见状,吓得脸色煞白,急忙下跪。
“末将不是这个意思。”
余子成咬牙,“我余子成,做人做事,无愧于天,无愧于地。起义并非为了自己当天子,是皇朝烂到了骨子里,我只能自己当天子,才能还给百姓朗朗乾坤,光明未来,那才是目的,杀楚天南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谁敢打开国门,做汉奸,卖国异族,我余子成必杀之。”
赵子云急忙摇头,“末将错了,望陛下宽恕。可十万人马,我们是否要派兵拦截?”
“放心。”余子成大手一摆,“如今各路大军合计二十万左右,干嘛要怕那十万人马?想图得大业,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我余子成一路走来,遇到的困难比你吃过的饭要多,还在乎小小十万人马?”
赵子云急道:“陛下,第五梯队才刚刚归降,需要人员盯着,万一让他们一块上阵,怕是会反将一军。”
余子成沉默良久,才开口。
“留一万人,足以震慑第五梯队。第五梯队没有武器,丢兵卸甲,一万人基本可以震慑住。”
赵子云道:“末将有计策,汇集兵力,二十万人马拦截在牛头山决战。
牛头山林木茂密,山高地险,边境将士没有经过山地战,骑兵也无法在山林发挥,而咱们农民军得天独厚,不亚于本土作战,非常熟络。
而且,边境大军千里跋涉,攻打安阳,肯定想不到咱们在牛头山埋伏。
最后,咱们以逸待劳,将其剿灭。”
余子成闻言眼睛大亮,立马点头。
“行,此仗你为先锋,立刻出发埋伏牛头上。战况焦灼时,洛阳兵马还能从侧面袭击,让十万人马一个也跑不走。这样一来,最多三年,皇朝必破。”
“是。”赵子云拱手,准备退下。
“等等。”余子成想起袁平瑞信中的话,“敌人诡计多端,到时或许会将布条拆掉和咱们的人马混战一块,你让将士们换白颜色的布,别弄混。”
“是。”
……
周玉婉那边,眉头紧皱,也不知一天到晚忧心什么,放下手中茶杯,看向旁边的林月如。
“是否有消息传来?”
林月如摇头,“暂时没有。”
周玉婉的柳眉越皱越紧,“过去那么久,为何还没消息?楚天南究竟做了多大一场局?该不会是暗搓搓的想将余子成一举歼灭吧?想想都不可能。”
“陛下别急,楚天南做人做事非常有分寸,一旦有情况,肯定会告诉您,而大内也会回报。或许,信件已经在路上。”
说曹操曹操到,刚说完,外头就传来声音,说有信来了。
周玉婉猛然起身,将信接过,看完后脸色煞白,跌坐回龙椅。
林月如看了一眼,立刻安慰。
“陛下,别怕,这也是楚天南的计划之一,不然第五梯队绝对不会投降。”
周玉婉咬牙,“我自然清楚是炸降。可是,楚天南那狗东西,是不是把朕想的太厉害了?第五梯队的人马诈降,传回京城,文武大臣不得把朕生吞活剥?”
说着,头大的捏了捏眉心。
“得了,朕在朝廷,就是给楚天南背锅、挨骂,的。”
林月如笑:“接下来,楚天南传来的信,肯定是大功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