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需要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措施来保护弱小国家免受强大国家的侵略行为。在这个背景下,威尔逊表现出了对建立国际联盟的极大热情。这不仅仅源于他内心深处的政治理想主义,更将其视作美国取代英法成为世界霸主的关键步骤和必由之路。
然而,与威尔逊的积极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法两国对于建立国际联盟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相反,他们心目中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分割德国的领土以及解决战争赔款等问题。这些利益纷争使得国际联盟的建立面临着重重困难,也暴露出各国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除了英、法、美之外,参会的意大利、日本等国也都是怀着各自的争霸野心和掠夺计划来参会的。意大利希望取得阜姆港,以使其成为意大利在巴尔干的扩张基地。日本的主要目标则是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借地和太平洋上的重要岛屿,以确立日本在东亚地区的优势。最后意大利的要求被驳回,日本的要求却得到了满足。结果,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五四运动因此爆发。中国最终也未在和约上签字。
各方代表为了争取各自的最大利益,反复进行唇枪舌剑,最终经过不断地争吵、角逐、妥协,就协约草案达成了协议。1919年6月28日,德国签署和约。“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
虽然法国人极端的报复情绪遭到了英美的部分反对,但最后通过的《凡尔赛和约》对战败国的惩罚依然相当严厉,以致《凡尔赛和约》成为“帝国主义分赃的条约”,列宁则称之为“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
根据和约规定,德国所有殖民地由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和约重新划分了德国疆界,使德国失去了重要的工业区,丧失了1/8的领土,1/10的人口,65的铁矿和45的煤矿及大部分的海外投资、商船和海军舰队。和约还对德国的军备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解散总参谋部,废除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不得超过15万人,不准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许建立空军,禁止拥有飞机、坦克、重炮等武器。另外,德国还必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和约的条款传出去之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国国内蔓延。德国国民议会呼吁政府“绝不可接受这项和约”。成千上万的德国群众在各处集会,愤怒谴责协约国对德国的掠夺。德国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是抱着抢夺别人殖民地、争夺欧洲霸权的目的,结果由于战败,被迫陷入屈辱的境地,权利丧尽,经济破产,德国人在心理上完全无法接受。
由于民众的强烈反对,起初德国政府拒绝接受和约,德国海军还以自沉舰艇的方式表达对和约的不满。结果激怒了英、法、美、意等战胜国,战胜国向德国发出通牒,警告德国如在6月23日之前仍不同意签署和约,战胜国将向德国重新开战。而此时陆军总司令兴登堡称德军已无力再战。最后德国内部经过激烈的政治斗争,决定接受通牒。6月28日,德国外长米勒和司法部长贝尔在凡尔赛宫镜厅签署和约,德国被迫吞下战败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