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马车逐渐消失在街道,侍从在心里想的是:自此往后山高水远,但愿今日一别,今生不见。
大祭司几经辗转还是来到了都城,这一路上的见闻都是大祭司此前十多年的人生从未见过的新鲜事物。
刚登基的帝王亲自接见。
这消息一经传出,引起轩然大波,让许多大人物都睁大了眼睛,一时之间不知道作何应对,只得先在一旁观望。
铃兰是殇帝亲妹,永宁是当今亲女,陛下会知道,除了永宁在奏折中具实所呈外,也有其他的人把消息递到了帝王的耳朵里。
永宁知道父亲不信鬼神,因而并不担心大祭司和父亲的见面。
只是自古以来君权神授,大祭司的怪力乱神,事关国家安稳,不得不小心谨慎处理,就怕有心之人夸大其词,影响皇家权威。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大祭司的身份,大祭司是以永宁公主的好友身份进入皇宫的,这样一来,给了大祭司身份,不至于过分引人猜测。
但帝王亲自接见,又给大祭司的身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帝王在接见大祭司的时候,屏退了左右,其中包括了永宁公主,没有人知道帝王和这位少女到底交谈了些什么。
大祭司聪慧异常,短暂的相处,她就掌握了相同的语言,这一点看来,她确实如同天神一般,轻松就学会了语言。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到底还是有更多的人知道了大祭司的身份。
帝王单独与之交谈的这一举动,又让底下的人众说纷纭。
大祭司的存在就像是一个例外,或许在从前四面封闭的雨前村可以不在意她的特殊性,但在那些幸存的江湖之人都知道大祭司的特别之处后,就不一样了。
如果被逆党抓住由头,大肆宣传,即使最后不能改朝换代,也可能因此动摇朝廷的根本,伤了大陈国运。
面对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就有两种做法:一是为我大陈所用,大祭司如果真的有这个本事,只要当权者利用得当,就可以给我大陈百姓带来无尽福祉;其二是赐死,此等妖言惑众之徒,应当立即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多数人认为帝王会采用第二种做法,皇位更迭,正是朝廷局势不稳的时候,为了安心坐稳皇位,定然是将人赐死,人死了,自然就什么都没有了。
当然也有中庸之流,帝王虽然用了铁血手段登上帝位,但大位初登,正是彰显帝王仁德的好时候,随便赐死一个“无辜”之人,实在太过残忍。
两全之策便是,只有先将大祭司监禁起来,不管此人愿不愿意,将其束缚在皇权之下,都城之内,这样一来,大祭司即保全了性命,朝廷又能防患于未然,于此于彼都好。
都城之内,最好的监禁地方便是金碧辉煌、戒备森严的皇宫之内。
帝王如今已年过半百,虽不再执着于美色,但刚荣登大位,适当扩充后宫也是理所应当,而大祭司风华正茂,后宫之中多她一个也不多。
思及此处,有的人已经打好腹稿,准备看着风向上折子了。
帝王和大祭司单独会见了大约两个时辰,在此期间叫了一次茶,还一起用了晚膳,天黑之前,大祭司就出宫去了。
帝王既没有赐死大祭司,也没有把她纳入后宫,以此监禁大祭司,而是二人以多年未见的友人一般,见面品茶用膳交谈。
这让多方探听消息的人很是疑惑不解,不懂帝王的用意,但又没有人敢上前去问,毕竟现在为止都城里青石板上的血迹还没有清洗干净。
当今虽不似殇帝那般疯魔不讲理,但其戎马半生,杀伐果决,身上的杀人戾气让人闻之胆寒。
永宁一直在外亭等候,她带大祭司进宫,也是她带着大祭司出了皇宫。
永宁和父亲虽然见的面少,但深知对方的为人,夺位一事在她眼里也不过早晚的事。
她知道曾经作为朔北王的父亲不会对大祭司如何,甚至还会留下她解闷,但如今父亲身为帝王,不能和往日一概而论,所以在真正见到大祭司走出那扇门之前,永宁的心也在一直忐忑着。
“你不用一直跟着我,我记得来时的路。”走过一遍的路,大祭司就不会忘记。
永宁也不希望别人认为二人私交过甚,言:“你多心了,同路而已,公主府也是这条路。”
“如此便好。”永宁是教会大祭司说话和写字的人,大祭司待永宁终究与旁人有几分不一样。
直到一并走到宫门口,永安见到了一个人,才算明白大祭司刚才的意思,大祭司是想让她避开吗?
灰白色的斜领袍,一副江湖人的打扮,在这皇城之下显得格格不入。
白色的长布条蒙住了被剜掉的双眼,直直地站在冬日寒风萧瑟的皇城下,显得整个人格外的单薄。
他就那样孤独地站在北风下,已经丢失了双目的情况下,没有人知道他在直视着哪里,又为何站在这高墙之外。
永宁心中明了,她并非对他们视而不见,也没有刻意回避与他们的见面,以彼此的交情而言,如果他提前告知要来都城,她一定安排得妥妥贴贴,做好这个东道主。
但乐正皎不应该再出现在都城,他的出现会提醒有些人铃兰犯下的事,他最好和虞疏桐一样,离都城远远的,才能长久的活下去。
好不容易从铃兰手底下捡回来的一条命,不应该随便地就丢在这里,永宁对此感到有些头疼。
在还没有靠近乐正皎的时候,永宁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向大祭司确认,“你欺骗了我,你不是自己要来都城,是他求着你带他来都城的吧。”
永宁没有向帝王隐瞒大祭司的存在,但她的确有意将大祭司在世人面前隐藏下来,所以她才一开始没有带着大祭司一起来都城,而是放大祭司走,让她留在属于她的地方,继续像从前那样继续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