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从合肥回到邺城之后,似乎像是换了个人一样,整整一年过去了,他都毫无作为。
除了颁布求贤令和修建铜雀台之外,他再也没干什么大事。
跟江东打了两年,让他变得心灰意冷,也完全没有了当年的豪情壮志。
赤壁之战,他由于轻敌,而相信了黄盖投降,从而被周瑜一把大火烧得人仰马翻、落荒而逃。
从此曹操的声誉和威信也一下子跌落至谷底,不再是当年那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神级人物了。
本打算在合肥之战中挽回一些颜面,便孤注一掷,把兵力全部投入到了那里。
虽然局面上占尽优势,却由于将士们水土不服、不擅水战,而无力打过江东。
最后曹操只能再次灰头土脸地班师还朝。
由于把赌注都押在了合肥,也导致了曹仁孤立无援,从而输了江陵之战。
赤壁之战、江陵之战、合肥之战,这三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打下来,让曹操元气大伤,他也知道恐怕自己有生之年,再也没法拿下江东了。
嬴政是三十九岁称帝,刘邦是五十四岁称帝,刘秀是三十岁称帝,而曹操如今已经五十六岁了。
但就目前来看,一统天下根本就是遥遥无期,想君临天下无异于痴人说梦。
当一个人的夙愿和理想破灭时,他就会变得心如死灰、失魂落魄。
此时的曹操也正是这种状态。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就差一点点,可就是这一点点,就足以让曹操永远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这种残酷只有曹操自己能体会得到。
如果当初能够一鼓作气拿下江东的话,那么曹操就会毫不犹豫地改朝换代。
这一天他期盼已久,也在头脑之中想象了无数次。
虽然西部还有一些地区并不完全在朝廷的控制范围之内,但他们都不足为虑。
曹操若是拿下了整个荆州和扬州,那些跳梁小丑很有可能望风归附。
而曹操却偏偏败了,在孙权和刘备身上没占到半点便宜,反而还丧城失地、损兵折将。
这也让西部那些大大小小的诸侯开始变得蠢蠢欲动起来,更加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曹操也为自己当初的草率而感到追悔莫及。
如果在刘琮率领整个荆州投降的时候,能够稳扎稳打,把自己的人都派过来,牢牢控制住荆州的话,就算暂时打不下江东,孙权也早晚会覆灭。
如果荆州在曹操手中,那就可以从徐州和荆州同时向江东发兵,到时孙权两面受敌,肯定坚持不了多久。
而由于曹操的一时大意,却让刘备钻了空子。
现在刘备和孙权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军事同盟,在整个东南部地区建立起了稳固的防线。
如果他们同时从荆州和扬州发兵的话,曹操反倒会两面受敌。
一想到刘备,曹操就恨得咬牙切齿。
这个忘恩负义的伪君子,命可真是够硬的,追杀他那么多年,愣是拿他没办法。
几场仗打下来,曹操和孙权都没捞到什么好处,并且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反倒是把刘备给成全了。
他从当年那个落荒而逃的新野县令,一下子变成了风光无限的荆州牧。
刘备目前不但控制了荆州的大部分地区,手下的兵马也达到了十几万之多。
他还把荆州第一猛将黄忠纳入麾下,又娶了孙权的妹妹,跟江东结成了连理。
在赤壁之战以前,曹操只有孙权这一个大敌。
而两年过后,孙权不但没怎么样,又多出来个刘备,让曹操有了两大劲敌。
一想到这些,曹操就痛心疾首、捶胸顿足。
曹操本来的计划是让曹仁故意放弃江陵,好让刘备和周瑜争个你死我活。
就好比扔出一块骨头,两条饿狗肯定会为谁能吃到它而大打出手。
等他们打得两败俱伤了,曹操再出来收拾残局。
可刘备却根本不上当,堂堂荆州牧,竟然心甘情愿地屈居在公安那样的县城之中。
后来周瑜又死了,刘备又莫名其妙地去了江陵。
曹操并不知道孙权把南郡租借给了刘备,只以为他们是关系真的不错,完全不分彼此。
而刘备与孙权的关系越好,曹操就越闹心,也越危险。
就在曹操为南征不利而耿耿于怀时,又传来了一个噩耗——曹纯突然去世了。
这对曹操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让他感到痛不欲生。
曹纯是曹仁的亲弟弟,但却与曹仁的风格截然不同。
曹仁是勇猛有余、智谋平平,而曹纯则是智谋过人、勇猛不足。
曹仁更适合冲锋陷阵,而曹纯则更适合运筹帷幄。
在曹操眼里,曹纯是个非常了得的人物,他十几岁时便可以把
偌大的家业操持得井井有条。
还未成年时,他便担任了朝廷的黄门侍郎。
若不是因为曹操离开京师,曹纯必将前途无量。
曹纯在董卓手下,看曹操都去加入十八路讨董联军了,他便也毅然决然地逃离了朝廷,前去追随了曹操。
到了曹操手下之后,曹操发现自己手下没人能与曹纯相提并论。
曹纯与其他的武将完全不同,并不擅长好勇斗狠,而是非常有谋略和智慧,是名副其实的儒将。
为人主者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