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 年 12 月 1 日,凝重的氛围笼罩着希腊大地。希腊国家军队如钢铁洪流一般,整整 8 万兵力已然在北部那至关重要的重镇拉米亚完成集结。阿尔卡迪修道院那场惨绝人寰的悲剧,仿佛是一道惊雷,猛然间激起了整个国家犹如火山喷发般的愤怒,以及整个希腊世界那难以遏制的不满情绪。
在希腊的国境之外,塞萨洛尼基、士麦那、克桑西、拉里萨等诸多城市,都不约而同地爆发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抗议活动。人们群情激昂,呐喊声此起彼伏,他们用行动表达着内心的愤慨与抗议。
与此同时,在古老而庄严的雅典城,政府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号召,呼吁人们加入志愿军前往克里特岛,为了那片土地的自由与尊严而战。官方更是半下场行动起来,积极地为志愿军提供着各种作战必需的武器、坚固的船只以及充足的弹药。一时间,来自国内国外的志愿者们如同潮水一般,纷纷涌向雅典。他们有的毅然加入志愿军的队伍,准备踏上充满危险的征程;有的则通过各种方式为志愿军运送物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波士顿,一个名为希腊救济委员会协会的组织宣告成立。他们雷厉风行地采取着各种各样的举措,一场又一场的集会人头攒动,激昂的演讲声回荡在城市上空,紧张而有序的筹款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而在塞尔维亚,塞尔维亚议会议长日夫科·卡拉比贝罗维奇亲自出面主持,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成功筹集了 30,000 法郎,用以支持克里特岛的起义军事业,为他们送去了宝贵的援助与希望。
仅仅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在雅典的志愿者人数就已经如滚雪球般聚集了将近 1 万人。这些人当中,不仅仅有土生土长的希腊人,还有来自欧洲各地那些怀着对希腊深切热爱的亲希腊志愿者。其中,有一名法国教师,他为了心中的信念,竟然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安稳的职位,毅然决然地踏上前往雅典的旅程,只为能为这场正义之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与欧洲各民众那如火焰般热情支持克里特岛起义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国政府的冷漠态度。除了俄罗斯帝国,因曾受到《巴黎条约》(1856 年)的羞辱,而表示对克里特岛有着明确的支持外,但这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已。而英法两国政府更是毫不留情地向雅典方面表示,根据 1830 年伦敦协议的规定,该岛绝不能成为新希腊国家的一部分,并强烈希望雅典不要参与这一场冲突。
而另一边,君士坦丁堡警告雅典,如果雅典将志愿者转移到克里特并持续对克里特援助,那么奥斯曼将发出最后通牒,威胁发动战争,奥斯曼的麦基迪耶级护卫舰和马哈茂迪耶铁甲舰已经在克里特岛周边进行巡逻。
但这并没有打击政府和民众的热情,1868年1月8日,东正教圣诞节后,在希腊牧首尼古拉斯的赐福下,志愿军开始行动,于1月12号转移至基西拉岛,在那里希腊的大部分海军已经聚集完毕,包括三艘主力蒸汽护卫舰,一艘爱国希腊商人筹集的新式护卫舰还有大量辅助船只和小船,商船共计80艘,1月14号夜间,绕过安迪基西拉岛,登陆克里特岛西部,与当地起义军会合,让克里特岛的起义军势力壮大到了2万人左右。
叛军势力的扩大和受阿尔卡迪修道院事件的舆论影响,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阿利帕夏抵达克里特的阿波科罗纳斯,一边安抚克里特岛,表示愿意妥协,给予部分自治权,试图分化起义军,另一边开始步步稳步推进,一个一个碉堡堡垒的稳定克里特各地区的局势。
而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向雅典发布最后通牒,要求停止对起义军的一切援助,否则将对其发起进攻,第三集团军和第一近卫军共10万多精锐已经转移至两国边境,战争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