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个道理,看来不是每个刺史都懂的。”
“但眼下这个局势,一半躺平佛系,一半酷吏残忍,始终需要一些时间缓冲,朕这边,可得把握好这个度,不能伤民,也不能太伤忠心的官吏,倒是需要尽快摸索一条更合适的法则!”
几声由衷的感慨之后,叶辰继续看下去。
而后。
轮到三都的三个令里面最奇葩的一个。
这第三都,西都令严松,又有些搞笑了
搞笑的点,不在于此人多么不忠心,多么会佛系,或者多么的酷吏。
而是在于,他是一个极为复合左右摆动的家伙。
论不忠心,不如洪承寿,武三贵,王景德等人。
却又比刚才的两个人,秦辉和李斯多不少。 爱读免费小说app更新最快,无广告,陈年老书虫客服帮您找想看的书!
论佛系,不如秦辉,好歹干点事情,但总是干不好那种。
论酷吏,却也不如李斯,想做个坏人吧,却又时刻担心被叶辰千里突袭,因而显得十分扭捏!
以上,便是隐部队这个西都令严松的整体评价。
具体分数如下:
廉洁程度,45%,说明此人这方面远不如秦辉和李斯,贪心不小,只不过,因为这几年叶辰严格管控,因而收敛几分。
贪污程度,55%,说明此人天生的天秤座性格,内心极度贪婪,但明面上惹不起叶辰,只得贪一半,收一半。
传达旨意程度,54%,说明此人对叶辰忠心不高,但是,鉴于董太卓,王景德,赵高三个大佬的下场,却是多少要做点事,典型的色厉内荏。
执行任务程度,33%,这方面
简直创新低了,不只是比秦辉,李斯低了很多,就连当年没死之前的赵高,董太卓,好歹也有40%左右。
偏酷吏还是偏稳吏程度,51%偏酷吏,49%偏稳吏,说明此人妥妥的就是左右为难的天秤座性格,既要仿效洪家,武家自立,却又自信心不足,到头来,两边都不像,也活该他倒霉!
最后,隐部给他的评价,相当的“完美”。
不出意外,就是一个C+。
C是不合格的意思。
而C+,那就是不合格里面,勉强可以暂时留用,当做一个占位的意思。
毕竟,西都那边山林多,丘陵多,地势复杂,人员复杂。
一时半会之内,不大容易找到下一个比他好的家伙上去顶着。
因此,隐部的建议,与其让一个C,或者C-的家伙,取代这个贪官不成功清官不想做的极品西都令,严松。
倒不如就让严松这个奇葩家伙,暂时留任,堵住缺口。
好赖不当他是个人。
当做一个树墩儿!
“树墩儿?西都令严松?啧啧,这家伙,不就是几年前年会期间,跟朕吹嘘,他要让西都几年内迅速发展,仅次于京城的家伙吗?”
“有点意思,不敢明面上造反,又在内心深处小九九,不敢公开贪污受贿,却又巴望没人监管。”
“这就是典型的老鼠人格,但隐部也没有说错,西都那边环境复杂,换人未必比不换人好,就让这个肥胖老鼠暂时堵住那个仓库洞口,将来,朕自有办法,慢慢割肉!”
叶辰此时的想法,和他前世听说的某句话类似。
那便是,叫做抓大却放小,先难然后易!
抓大,并不代表不抓小。
而是先对付大鱼,才能吓得小鱼主动投降,减少成本。
先难,并不代表不做容易得。
而是先解决难题,诸如此前的王景德,前任北都令,赵高,董太卓等人,敲山震虎,顺流直下!
如今。
三都的三个令的大概情况,都掌握了。
叶辰稍微抿了一口新春送来的江南龙井茶。
随即继续翻看后面更多人的隐部评价。
到此为止,除了三个令,以及十八州里面处于明暗造反状态的洪承寿,武三贵之后。
还有十八州的十五州。
格式类似前者。
评价体系也是一样。
但每个人的精彩,每个人的长短处,还是让叶辰眼前一亮,看得美滋滋,也产生诸多想法!
……
头一批几个刺史,隐部还是比较领会叶辰心思,主动将最亲近他,也是最能进行改革,积极办事的几人,放进去。
比如,跟京城互动最多的凉州刺史包令仪。
又比如,和海军建设互相促进的南方三州刺史。
再比如,一直替朝廷,抵挡北方五州,北都,禅定宗等重大压力,几乎油尽灯枯的禹州刺史左中堂。
如此五个人,虽然比不得内阁狄仁克等人,也比得过军机处李敬业等人,更是没法和徐清代表的监察处相比。
但是,放眼天下所有同级官僚里面,绝对算是难得的栋梁之材了!
凉州刺史包令仪。
具体分数如下。
廉洁程度,100%,说明此人这方面可是连李斯这个酷吏都不如的,不只是一点不收礼,而且家人也不准。
难怪这些年,以他为栋梁,三次改革凉州,进步极大。
此人,注定是未来阁员之一!
贪污程度,0%,说明此人对自己对家人的要求,非常之高,任何人的礼物都不收,更不会主动索取。
传达旨意程度,99%,说明此人严格执行叶辰的改革政策,但是也不是完全不顾及本地实际情况,而是有不同就说,而非强行推广。
执行任务程度,75%,这方面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
偏酷吏还是偏稳吏程度,35%偏酷吏,65%偏稳吏,说明此人相比过于佛系的秦辉,更加积极,而相比过于残酷的李斯,却还是更多仁慈。
最后,隐部给的评价,也算是比较符合。
给了一个A-。
A,就是最高档次的意思。
而A-,就是说此人性格过于耿直,曾经直接得罪凉州王叶无潇等人,差点让改革停滞。
算是性格上不够圆融,还需要历练情商!
再一个,凉州某些改革不见得都是成功了的,某些时候,包令仪更多是执行者,而非思考者。
所以,从隐部角度分析,此人更擅长是执行那个层面的文臣,不太具备内阁首辅狄仁克那种大局观。
要么继续锤炼。
要么将来也得一定限度的使用!
“能给包令仪一个A-的评价,也不错了,毕竟朕当年就知道,他的确更适合做执行层面,而非决策层面。”
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无广告阅读爱读免费小说 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