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城外的孙策也在为昨夜的兵败懊恼,他有些不明白,明明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为何会生出如此多的波折来。
起兵以来,他屡战屡胜,这还是他第一次遭受如此挫败。
周瑜为自己的失策上前请罪,孙策并不多责备,可是他心情却并没有转好。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可皖县却是难下,孙策很清楚,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刘勋兵马众多,单凭孙贲、孙辅所部,拦不住刘勋,若是刘勋赶在皖县城破之前返回,这场盛宴便成了一锅夹生饭。
孙策正惆怅着,辕门来报,城中使者又来了。
孙策让人进来,没想到对方又是送来一封信。
看完信后,孙策久久不语。
周瑜等人,立刻询问情况,孙策方道:“对方说,他们希望我们放他们部分守军离去,作为交换,将仲谋放回来,否则一定杀了仲谋。
对方还要在今日申时,见我一面。”
“放一部分军队离城,守军减少,这城岂不是容易攻下?”
孙策也觉得这条件太不符合常理,所以才心生疑虑。
“伯符,去见对方。这皖县城中,肯定有问题,这刘威我也认识,凭此人的能力,肯定守不到今日。或许见上一面,便可知晓内情。”
孙策也是这个想法。
今日吴军的攻城,较昨日弱了许多。攻城之兵仿佛是敷衍一般,根本没有尽全力,便草草收场。
到了申时,孙策打马来到皖县东门外。
黄元在城头听说此事,当即也前来赴约。
很快对面驶出一骑,要求双方不带兵器,各使五骑相见,两军的部队,也要离在一百五十步外。
孙策这是怕黄元有埋伏。
黄元一眼便看出孙策心机。孙策本人骁勇,只以五骑相见,一旦双方起冲突,他有底气占据上风。
黄元看了看身边众人,便回道:“三骑。”
孙策听后,更有底气,遂只带三骑上前,黄元眼看孙策在城外三百步的地方停下,身后军队隔得远远的,也带着阳群、斗檤上前。
黄元一直到了孙策马前二十步方停。
只见这孙策长的确实高大挺拔,威武英俊,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黄元拱手道:“敢问可是讨逆将军孙伯符?”
“正是!”
孙策看着年方弱冠的黄元,也有些吃惊。他自负二十多岁,横行江东,没想到来人比他还要年轻。
“敢问阁下是?”
“征虏将军,武陵郡太守,都亭侯黄元。”
孙策听后,更是惊愕。作为南国新崛起的一股势力,孙策自是听过黄元的名字,没想到对方竟然出现在庐江,难道刘表出兵了。
“黄将军缘何在此?”
“不瞒孙将军,黄元叔父,乃是袁公之婿,听闻我这叔父在庐江,特来相请,没想到遇上孙将军了。”
“既然来请你叔父,为何攻我营寨,掳走我弟?”
黄元没有回答,反而问道:“孙将军,听说你跟刘府君交情甚笃,此番刘府君南征,也是因为孙将军力劝,不知孙将军为何突然出尔反尔,暗中对友军下手,如此岂不是有失道义。”
孙策听后,勃然色变。
“黄将军,难道你非得要插手我扬州之事?”
“孙将军与刘府君打生打死,与我无关,只是我恰逢其会,也害怕你趁机将我给一同兼并了。
若是孙将军能够放开一条路,保证我和我叔父能够安全离开,我自然会放了令弟,可是若孙将军非得难为我这个路人,我也只好,做这个恶人了。”
“我可以保证,放你们离开!”
黄元听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敢问孙将军,你拿什么来保证?”
孙策听了黄元的话,立刻将手按在了腰间。
黄元见状,放声笑道:“孙将军,你是把我当做严舆了吗?你可以试一试,你现在动手,咱俩谁生谁死。”
之前孙策与严虎(即《三国演义》里的严白虎,白虎为其号)交战,严虎派其弟严舆求和。孙策仗着勇武,竟然用手戟击杀了以勇力闻名的严舆。
今日见到黄元,他便想故技重施,趁机杀了黄元,顺势破城。
黄元看孙策样子,便知他的想法。
“孙将军看来是成竹在胸,吃定了我黄元。”
黄元说着,从腰后拿出一柄飞刀,抬手刀飞,掠过孙策身旁将领宋谦头盔,将盔上红缨射落。
“孙将军,我知你有昔日项羽之勇,可天下勇者,岂独你一人,莫要小觑天下英雄。孙将军今日若无诚意,咱们便一拍两散,我回去砍了孙权的脑袋,你回去准备攻城。
到时候咱们一决雌雄,看是你替弟弟报仇,还是我让你兄弟二人相会。”
“你!”
孙策一时瞠目,说不出话来。他只得深吸一口气,尽量平复心情,然后问道:“黄将军让我如何保证?”
孙策眼看黄元露的这一手,也知道一时拿不下黄元,只得选择继续谈判。
“你们水师向北二十里,部队撤到皖县西面二十里,让我南撤,待我离开皖县,自放了孙权。”
“若你逃出去不放呢?”
“看来孙将军也是信不过我。昔日光武皇帝平定洛阳时,朱鲔担心光武皇帝因杀兄之仇而不放过他,不肯投降,于是光武皇帝指大河水为誓,取信朱鲔。咱们二人,亦可在此,指江水为誓,互守承诺,如若违背,天地共弃之,孙将军可敢否。”
孙策思虑片刻,最终也只得同意。
对于孙策来说,重要的不仅仅是孙权的安危,还有皖县城。今若失了良机,他日花费十倍、百倍之力,亦未必能再破之。
与之相比,确实没必要跟黄元死磕。毕竟杀了黄元,而得不到皖县,也是没有意义的事。
“黄子贞,今日我便信你一次,你若背信弃义,我必杀你。”
“孙将军,咱们彼此彼此。”
于是二人一同指水为誓,相互约定,明日上午,黄元率部离开皖县城,到皖口之后,放了孙权。
孙策本来希望黄元出城后立刻放了孙权,可黄元手中也要留下倚仗,二人争论多时,才决定在皖口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