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的摊子就支在任玉莲馒头摊的不远处。
有些泛黄的木板上用粉色粉笔写着四个大字。
二手市场。
接着是一排小字。
寄卖,收售学生闲置:玩具,卡片,图书,礼品。
小字旁边是两个可爱的简笔画老鼠。
苏杭找了块家中没用的布,折叠起来放在地上,又将自己的家当一股脑摊在布上。
这条街上孩子多,大的十八九,小的五六岁。
苏杭的摊子一摆开,便围上来不少的人,七嘴八舌,问什么的都有。
“嚯,还能看着水浒卡啊,这一张多钱啊?”
“1毛到1块不等,具体看是什么卡。”
“这张卢俊义多少钱?”
“6毛。”
“倒是不贵,那张三国关羽呢?”
“1块。”
“我买两张有便宜吗?”
“1.5元拿走。”
“你这还收东西呢?”
“收,你拿过来,现场谈。”
“这本多少钱?”
“1.5元。”
“有点贵啊?”
“你觉着多少合适?”
“1块。”
“1.2拿走。”
“行。”
小摊子热火朝天,甚至吸引了不少大人的目光。
说什么话的人都有。
“这么小就做买卖,不好吧?”
“一看就不是学习的材料,父母管不了,提前适应适应社会呗。”
“我觉着挺好的,锻炼锻炼口才啥的。”
苏杭对于众人的议论充耳不闻,只是认真的回复着眼前孩子们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直到太阳西斜,摊子前的人才算少了些。
苏杭先将自己的摊子收入院子,这才去帮母亲。
任玉莲心中疑惑,“那都是你的命根子,怎么舍得卖了?”
苏杭摇摇头,“这个假期还长,总要找点事做。”
任玉莲叹道,“那赚钱了吗?”
苏杭点点头,“我没什么钱,大都是寄卖。收了些东西,也卖了不少,有七八块的利润。第一天人多,以后怕是没这么好的生意了。”
任玉莲笑道,“挣个零花钱也好。”
夜幕逐渐降临,苏杭整理着今天的收获,倒是整来的几件好东西。
整这个小摊,也是苏杭摆脱无聊的一种排解方式。
毕竟从一个事业有成,生活一塌糊涂的四十六岁小老板变成了个十三岁少年人,总需要一些时间去适应这一切。
这个年代的娱乐并不匮乏,可惜身体中住着腐朽的灵魂,儿时的娱乐对于苏杭来说,又有什么趣味可言呢?
只是瞧着眼前与女儿同龄的同一时代的孩子们,聊以慰藉罢了。
苏杭睡得很早,父亲苏建国回来的却愈发晚了。
任玉莲将丈夫的衣服随手放入洗衣盆中,笑道,“怎么这么晚?”
苏建国笑道,“晚上那会货站到了一批货,卸完能给三十,吃完饭到现在才卸完。”
任玉莲点点头,“多大的货?”
“六七十斤一箱,没事的。”
任玉莲站起身,往盆里接了水,“今天小杭说,可以做点馅饼和豆沙包,和馒头一起卖。”
苏建国笑道,“懂得动脑子了?挺好,东西种类多了,顾客有选择,说不准还真能带来更多的生意。我就是怕你顾不过来。”
任玉莲摇摇头,“儿子好像开始懂事了,中午帮我卖了一阵子,有模有样的,也能把桥桥照顾的很好。对了,他自己也摆了个小摊,把他那些卡片啊漫画书啊之类的宝贝,全卖了。”
苏建国笑起来,“咱俩没什么生意头脑,这小子倒是懂得不少。”
“书倒是不白念。”
“假期就放任他瞎搞吧,等开学可不能了。”
任玉莲点了点头,“我知道。”
早上六点父母便起了床。
苏建国帮着任玉莲和了些面,急匆匆出了门。
任玉莲自己将馒头蒸上,便开始烙馅饼。
正如苏杭所说,她的馅饼味道绝对够好。
任玉莲的厨艺天赋其实是很高的,可能算是遗传她爹妈,苏杭几个舅舅水平都不低。
家里肉不太多,烙了三十多张便没了,白天看来需要儿子去买一些猪肉和豆沙馅了。
任玉莲将小车推出门,有人闻着馅饼的香味儿便来了。
三十张饼,一块一张,半上午还没过,便都卖光了。
有顾客还建议任玉莲卖点稀饭之类的,馅饼好吃是好吃,就是噎得慌。
任玉莲掰着手指算了算成本。
面粉用量不大,最多也就是两斤,算2元。
猪肉用了两斤,12元。
那馅饼今天的利润就是16元。
馒头的利润基本是按分计算,一张饼5毛多的利润让任玉莲惊了惊。
如果一天能卖100张,那就是50元。
如果一天能卖1000张,那岂不就是500元?
她想了想又叹息起来,1000张饼,那人不都要累死了。
卖一天馒头,也就是十几块的利润,现在一早上就是十几块,还是该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