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种地的越来越少,撂荒进城的越来越多;”
“熟悉的种子和农药越来越少,以前根本没见过的作物和药品肥料越来越多;”
“现在愿意完全相信我们农资店老板的人越来越少;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专家却越来越多……”
点燃萝卜同学递过来的红塔山,中年汉子有些惆怅地说道。
………………
2015年以后,基层农资店圈层里逐渐流传出这么一则自嘲的话:
不管店大店小,别人都是称呼咱老板。
其实就是个化肥搬运工而已!
开一个农资店看似简单,
其实跟坐牢没啥区别!
农资店开上一年,自由没了!
农资店开上五年,青春丢了!
农资店开上十年二十年,健康就失去了!
早起的是扫大街的和开农资店的!
晚睡的是看大门的和开农资店的!
担惊受怕的是卖白面的和开农资店的!
吃饭没点的是要饭的和开农资店的!
看着店里气派干净整齐,
实际上呢,
天天忙,没利润,没钱赚!
店门一开一关,一天过去了,
肥料一进一出,一季过去了,
农药进了没出去,一年过去了。
你知道开农资店最痛苦的是什么吗?
货卖了,钱没拿到手!
你知道比钱没拿到手更痛苦的是什么?
有人买货,货订不上了!
再进,季节过去了!
…………
嗯……
与一般人的认知有所出入的是,农业其实一直是个科技含量非常高的行业——不管是育种、播种、水肥管理、除草、除虫、防病、打药、移栽、修剪,里面都有非常多的科学门道。
而事实上,一直以来,大部分的基层农资店与其说是物资商店,不如说他们是“农业综合方案解决商”——他们除了要售卖各种农资商品外,还会积极地去主动教会农民这些物资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甚至一些农资店老板还会在空闲时间去田间地头查看,纠正农户的一些使用错误。
是不是觉得超出了你的想象?很不可思议?
但事实上,这是真的——而且在2008年以前,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
1、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不管是种子也好,农药也罢,几乎每隔两三年就会有一次明显的迭代,甚至就连肥料也开始根据自己的性质和使用途径进行细分起来,出现了十多种不同类别的肥料,而且各有各的禁忌——对于信息获取渠道相对闭塞、文化水平受限的广大农民来说,如果没有专人指导,在初期很容易出岔子。
2、上章也说过,农民赊欠农用物资对于农资店是存在明显的制约作用的,一旦农户因为使用或管理不当,导致农作物歉收甚至绝收,那农资店老板不但欠款拿不回来,甚至还会对于自己的商誉和未来的生意产生严重影响。
要知道,每一个农户对于农资店老板来说都是一个长期的大客户,他们在售后技术指导这块,又怎么不上心?
于是乎,基层农资店老板一边要承受着农资公司压货带来的庞大资金压力(虽然化肥等物品一年只有一两季的销售高峰期,但农资公司却是在源源不断生产物资的);一边又要不断跟着厂家的技术顾问去认真学习那些新农资商品的知识和技巧;另一方面又要主动跑到农户面前,把这些知识一一传授下去,并时不时地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