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要识时务,摆端正自己的位置,不要什么都想与人比,与人争,更不要轻易的就生出妒忌之心。
人和人,有时候不能做简单的对比。
林安心里有数,他和林浩之间的差距依旧很大,追赶并非一朝一夕。
何况如此多的朝中重臣簇拥着林浩,对他也并非就完全是一件坏事。
所以他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假装什么也没看见。
甚至当林浩走过来时,故意向他投来挑衅的目光,他也视而不见。
人家是大户人家出身的少爷,咱是什么?
咱是打小没了亲娘,让后娘养大的,能活着就算不错了,还去觊觎那么多做什么?
好在林浩似乎也没有进一步动作的意思,除了一道挑衅的目光以外,便没有再专程来找他的麻烦,反而倒是让林安心底有些诧异。
这小子,学聪明了?
不应该呀,真要是学聪明了,今天就不会这样招摇过市的来上早朝了。
那是为什么呢?
还没想明白,就突然感觉面前有一道人影一晃。
一抬头,吏部右员外郎曹济那张脸就又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依旧是满脸含笑。
“殿下,不好意思啊,微臣刚才跟上官聊了点儿要紧事儿,怠慢您了。”
闻言林安保持微笑道:“曹大人言重了,你我都是做臣子的,自然以公事为重。”
“殿下所言既是,对了,殿下您的工部入职文书还没拿吧?”
曹济点头应着,忽然又问到。
林安倒是第一回听说这事儿,那天蔡邕宣旨以后,他就直接接旨然后收拾东西出了皇宫,这几天也有别的事情忙着,对于工部挂职来上早朝,也只记着第一天上朝的时间,其余的都没在意。
要不是曹济着一问,他还以为那天领旨就算是完事儿了。
“曹大人,本王还需要去领入职文书吗?”下意识的,他便问到。
曹济微微一笑,解释道:“大周吏制有定,凡官员入职,必须要有吏部的入职文书,还要入职之人签字画押,一式三份。”
“一份官员自己拿着,作为官职凭证,一份留在吏部,还有一份则是入档存根。”
“原来如此,那本王没来得及去办,可有什么影响?”
林安一边听着,点了点头问到。
“殿下在工部挂职,是皇上他老人家下的旨意,满朝文武皆知,而且殿下也只是暂时挂职而已,开春以后,到两江赴任两江督抚才是正职,所以没办也无妨。”
说着,曹济眼珠子又是一转,靠近了林安侧边小声说到:“就怕御史台那边抓住这事儿,再说什么,所以殿下若是不忙,早朝以后还是走一趟吏部最为妥当。”
御史台言官,专司参奏之事。
他们连皇帝都敢奏,更不要说是林安这个小王爷了。
更重要的是,御史台那边有不少人已经倒向了北方门阀势力,倒向了徐家。
眼下林安虽然还没有成事,不过对林浩的潜在威胁却是巨大的。
所以在朝堂之上,那怕有一丝一毫的机会能够攻击到林安,想必徐家那边都不会放过,曹济的提醒对林安来说当然是善意的。
心念着,他对曹济拱手谢道:“有劳曹大人提醒。”
“殿下言重了,微臣安敢当殿下之礼。”
两人说话这会儿功夫,宫门那边陆陆续续的又有不少的朝臣进来,距离上早朝的时间也是越来越近。
又站了一会儿,等到大殿那边传来敲钟声,再这边广场上候着的朝臣们才一同向大殿走去。
早朝时辰到了!
一路走过大殿前宽阔的广场,迈上长长的台阶。
终于走到大殿之前,林安看着面前恢弘大气的大殿,心中忍不住一阵悸动。
这里就是整个大周权利的最高点,迈过眼前大殿的门槛,便算是进入了大周权利的中心,拥有了常人一辈子也无法拥有的权势和地位。
当然,于此所一同到来的,也还有无数的凶险。
庙堂高远,官也从来都不是好当的。
收敛了思绪,林安深吸了一口气,迈开步子,最终还是跨过了那道门槛。
大殿内,朝中官吏分列两边,各有其位。
林安挂的是工部的职,位置自然也就在工部官吏位置当中。
营缮清吏司郎中官职不高,前面有尚书、侍郎,同级的还有其它三司的郎中,所以林安的位置在工部都还要靠后一些。
不过这对于他来说,反而倒是一件好事。
位置越是在后面,便越是不容易引人瞩目,他也就能放心的观察朝堂上的局势。
所有官吏都进入大殿之后,迅速的就各自站好位置,然后没一会儿,前面台阶上便走出来一人,正是总管太监蔡邕。
他手里拿着拂尘,站直了身子道:“皇上驾到!”
随着这一声落下,
林安跟着其他人一起跪下,嘴里也喊着。
声音落下以后,才是太祖皇帝淡淡的声音从前面传来,道:“众卿平身。”
“谢吾皇!”
所有朝臣谢恩以后,这才起身。
然后又是蔡邕在前面开口。
“今日朝会,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蔡邕的话音才刚刚落下,前面便有官吏站了出来,高声喊到:“臣有本奏!”
林安顺着那人看了过去,那位置应该是礼部官员所在。
而此人所奏的,是和高月国有关的事情,高月国那边派了使臣来大周,递交了国书。
高月国在两国边境囤积大军,大有要挥师南下,入侵大周的意思。
如今两国之间可谓是剑拔弩张,稍有不慎,边境上便会有大战爆发,关系已经降到了冰点,这个时候高月国派遣使臣来大周,显然是不受待见的。
不过太祖皇帝在听完奏报之后,却让礼部那边先好生安置高月国的使臣,过两日再让他们进宫面圣。
礼部的官员奏报以后,陆陆续续的又有其它各部的官员奏报。
一趟看下来,林安也算是对大周早朝朝会的流程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大部分的奏报太祖皇帝都会当即给出指示,告知相关官吏如何处置。
不过也有一小部分,要么是事情太小,直接让所管部门自行处理,要么就是事情很复杂,先让尚书省那边研判一番,再给太祖皇帝递交初步的处置意见奏报,然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