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凑字数的一天,因为真的没时间码字。已经排的满满 的了,甚至我现在还有任务没完成,日语作业没写,英语口语纠音后要重新录一遍我也没录。别问其他时间去哪了,问就是在睡觉。毕竟晚上睡觉时间变短肯定白天肯定要补的,只是现在至少规范了一点作息。
突然发现其实真相是如果你用乱七八糟的事情把自己的时间填满就不会空虚了,然后就不会感到自己的作息不规范了。而且如果你有很多事情都没有轻重缓急,那大概率可能会保持以一种很快的速度坚持很长的一段时间。
当然缺点也是存在的,那就是一旦那根弦被绷断了就会进入什么都不想做的状态,反正都做不完而且哪个做不完后果都很严重,那不如直接不做算了。就像我高三到最后一天十几张卷子真的不想做了,反正哪个老师都得罪不起,哪个学科做不完都不行,而且这些学科都需要提分,最后我就不想做了。
然后我们继续聊昨天的话题。我很羡慕我那个社牛的室友,他喜欢特摄剧,在我们那里还是有点小众的。虽然现在都说互联网普及了,大家能接触到的东西更多了,但实际上经济能力和阶层还是有很多限制的。
因为如果是普通人可能根本就没听说过某个东西那怎么查呢,还有些东西价格就直接劝退了一大部分人了,而且它们的设备还不能将价格压下来。比如滑雪,滑雪设施都是比较贵的,尤其是对不常下雪的 地方的普通人人来说。所以他们了解的肯定没有多雪的地区,也比不过从小接触各种运动的有钱人。
而特摄剧它的圈子融入费用就很贵,买一个腰带就上千,不要说还有变身器、全身皮套等等东西。小时候我家隔壁有一家书店,说是书店其实更像杂货铺,因为什么都卖。零食、书、文具、玩具都有涉猎。
那时候他家最贵的玩具就是奥特曼的腰带要一百多,放在货架的最顶层,一直没见过有人买,每年都会落灰。如果是下暴雨把房顶下渗水了(是真的会,一层水泥加单薄的吊顶根本挡不住有大量积水的楼顶再被大雨冲击。),那那些玩具就会遭殃。而且每年他还会换最新款,那时候我感觉这不就是冤大头吗?根本没人买。但是他卖出去一个就抵得上几百个五毛的棒棒糖或者是卡片。
而且后来我觉得可能是撑场面,让大家觉得他正规一点,毕竟也有上百块的东西,毕竟如果没这些东西最贵的就是九十块的牛津中英大词典了。
但是其实还是改不了它是杂货铺的事实,但大家也很喜欢到他们家买东西,每年开学要买什么辅导书、文具、书皮,或是平时有零花钱了,我都会去那里。而且他好像很会取巧。就是刚开学的时候的书都是很正规的,但如果你哪一本丢了过几天去买可能就字迹模糊,封面材质还不一样,一眼假 的。但是在大家都来买的时候他又只进正版书,可能是为了口碑吧。
但我感觉我小时候的很多快乐都是那里带给我 的,甚至我会玩五块一盒的水晶泥或者是十块的一小盒乐高玩好久,反复拼不同的东西出来。我还会去捡他们的包装纸玩叠纸。我曾有一本叠纸书,有上百种叠纸在里面,是我妈在收破烂的那里花了几块钱收到的。有很多可以叠出来,但是还是有很多叠不出来,因为包装纸的质感要不就是那种很脆很软的,要不就是和传单一样的又光滑又硬的,一叠还会掉粉。
好了说回特摄剧。我第一次发现有人能那么自信地分享特摄剧给别人。当然那也和他的个人个性有关。但是我觉得也和他的爱好有关。特摄剧,比如假面骑士、奥特曼,就算没看过,但也多多少少有点听闻,而且大家都会觉得很酷,就算不喜欢的顶多说它太幼稚或是中二了,而不会纠结它究竟是什么。甚至有些同学因为看了他的腰带特意去看特摄剧的。但是我们要是分享围棋或是一种冷门的乐器,就会出现别人完全听不懂或是欣赏不了的情况。
所以围棋真的是老年人运动啊,甚至老年人会这个的也不多。感觉公园里十个人有一个会的就不得了了。我们学校的棋社也只有十分之一不到的人会围棋。(当然这也和棋社招人没限制有关。)
所以像现在很多时刻我就觉得或许和一直别人不同也不是什么好事。我的父母都是在外地打工的,他们的家人比如大哥、姐姐等等都是在老家发展的,似乎也不错。而且我父母好像和亲戚们关系都不是很融洽。我和妹妹也不会方言,也吃不惯老家的菜,因为妈妈是湖北人,但又要照顾爸爸他们这边的人的口味,又不会做的很辣,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吃湖北菜感觉太辣,吃浙江菜又感觉太淡或者酒味太浓。
这时候我突然觉得我们像是没有根的人。我们在上海生活了十几年,但显然是没有融入的,因为我们从小一起玩的朋友几乎没有上海人,因为那一条街的店主几乎都是 外地人,小朋友也都是不会说上海话的。而且上海人也不会把我们当做上海人。我上小学的时候那个班主任老师就很歧视外地人,明明我们都是一样的在上海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