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庆不明白萧后的算盘,反倒有点高兴,说:“她要降,咱就接嘛。那样不就省了打仗?打仗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
郭药师只说:“末将唯听大元帅将令。”
童贯笑了笑,说道:“此乃缓兵之计呀,他们居然首鼠两端,企图一石二鸟,搞曲线救国,简直太天真太幼稚了,把我等当小孩子耍,哼!休想!既然他们没有诚意,搞这种小把戏,那就打!直到把他们彻底打败,收回我们的国土。”
说着,就让人把那封降表退回给了辽国朝廷。接着派刘延庆和郭药师率领宋朝全部十万兵马行动,以郭药师为向导,渡过白沟河,进入辽国境内,直逼燕京。乍一看,这势头够威武够猛的,可刘延庆的地方军毫无纪律,军心涣散,行动也很散漫,完全没有作战的样子,也没有战斗的准备。
郭药师见此情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大宋王朝的军队就是这样子的?这样如何能打仗?更别提打胜仗了。于是,就向刘延庆建议说:“十万人的大部队行军,却如此涣散,更没有应急准备,如果遇到敌人突然进攻、或者设伏邀击,部队首尾不能相顾,定会万分奔溃。必须尽快纠正这种情况。”
但刘延庆根本就不听郭药师的话。其实刘延庆也不是不想听,也不是不想改变这种状况,而是他所带的这支部队,除了中央禁军那一点人马之外,其他的都是地方部队,常年不搞军事训练,也没有作战意识,自然就拖拖拉拉,自由散漫,一时之间,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把这样一支部队整合起来。但刘延长还是立即向部队下达了严肃军纪、快速前进的命令。只可惜这命令形同废纸一张,没起任何作用。
就在宋军渡过白沟河、大举逼近燕京之际,辽国主持朝政的萧干率一万多人的部队前来抵御宋军。
这是刘延庆所部渡过白沟河的第二天,全军驻扎在良乡城里,准备进攻燕京的事项。刘延庆召集大将高世宣、杨可世、郭药师及参谋人员研究进军方案,侦察人员突然气喘吁吁跑来,在门口喊道:“报告统制,辽国萧干率一万军队,正向我军而来!”
“距离我军还有多远?”刘延庆问道。
“我们看到时,只剩十多里路了,我们是快马回来报告的。”侦察人员答道。
刘延庆微微皱起眉头,心想,加上郭药师投诚来的,我已经近十一万人,你带万把人就敢来跟我对垒?简直是笑话。但既然已经打到家门口了,也必须快速应战呀,要不,自己的部队全部在作战状态,岂不是大麻烦?于是,即刻命令到:“快,立即回去召集各部队,马上投入战斗!高将军,你的部队作先锋率先出战,杨将军和郭将军,你两支部队负责接应。务必一战获胜,击退萧干,然后,一鼓作气,攻下燕京。”
尽管刘延庆信心满满豪气冲天,可令他没想到的是,三位将军刚刚集合起队伍,萧干的人马就冲了过来。宋军仓促应战,结果自然是大败亏输,一战就死伤了一万多人。没有办法,便全部撤回到良乡城里。这个良乡城,原有后唐时期卢龙节度使赵德钧修建的五座大型城堡和一批大小不等的堡垒。刘延庆的部队就全撤进了良乡城里这些城堡和堡垒之中。萧干天天派人在城外搦战,只是闭垒不出。
但总龟缩在城堡里,也不是长法。这时,郭药师就向刘延庆提建议说:“萧干手下也就万把人,眼下他带兵倾巢而出,来抵御我们,那么燕京必然空虚。我愿率骑兵五千人抄小路,前往偷袭,将军可以令贵公子光世率部队接应,这样可以一举搞定。”
其实,郭药师的计策绝对是上上乘的,也是绝妙好计。但他不了解宋军的真实情况。以宋军的状态,即便诸葛孔明再世,恐怕也无济于事。刘延庆听了郭药师的计策,非常高兴,当即答应,派大将高世宣和杨可世与郭药师一起,率六千精兵,趁着夜色,渡过了卢沟河,清晨的时候攻克了燕京的迎春门,打进了燕京,并派人去晓喻萧太后投降。萧太后立即派人出城给萧干送去密信,将此事告知萧干。萧干接到密信后选出三千精兵,星夜返回京师,与宋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此时,若刘延庆的儿子刘光世按原计划率军接应,前后夹击,很快便可击败萧干的部队,当日即可占领燕京。但刘光世却带着部队悠哉游哉、像逛大集看风景般从良乡往京城进发,可惜刚出良乡就被萧干留下的部队打了个稀里哗啦,刘光世侥幸逃回良乡城里。刘光世的部队没有来到,郭药师寡不敌众,结果只能是惨败,只好与杨可世骑马逃出燕京城,而高世宣则被乱军砍死。
在这一场偷袭燕京的战斗中,郭药师所率军队大败。接着萧干又率回师燕京的兵力回到良乡,先断了宋军的粮道,后又纵火烧城,刘延庆的部队完全乱了章法,将不顾兵,兵找不到将,个个心惊胆裂,人人只想逃命,争相渡过白沟往宋朝地面跑。被杀死的、被马踏死的、坠崖而亡的不计其数,而粮草淄重全被抛弃在大道上,都被辽军收了回去。逃过白沟后,刘延庆刚刚收编整理起部队来,萧干的人马就乘胜追击到了这里,双方又在这里交战。此时,宋军已成惊弓之鸟,哪还有心思打仗?双方刚一交锋,宋军就溃不成军,拼命逃窜,逃回到童贯的元帅驻扎之地雄州,再次在这里困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