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华夏人占据美洲,需得有两个前提。
一是大明的海船能大量出海,且从海外运回来财富,吸引更多人出海。
二是大明的人口要多。
华夏人有浓重的故土情节,许多人根本不愿离乡。
但只要大明人口足够多,有个三四亿人,总会有人因贫困而出海谋生,渐渐定居在海外。
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
大明要繁荣昌盛!
楚祯不懂怎么治国,但他知道未来的历史趋势,知道该怎么指引大明朝走向正确的方向。
方向指出来。
但路要怎么走,能不能走得通,还得看朱元璋,朱标,以及大明朝群臣,如何引导千千万的百姓,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外加一个朱棣。
“楚真君刚起床?”
上完早朝,来到望江楼的朱棣,看到刚穿上衣服的楚真君后,有些发蒙,看了看外边,太阳早已高挂。
“不是,我刚去跑完步回来洗澡。”
楚祯早上七点就醒了。
古代的晚上实在没什么娱乐,难怪秦可卿那天晚上死活都想要平板回去看剧。
朱棣再看了看楚真君的穿着,叹道:“这身衣物倒是简单方便,省去了许多麻烦。”
可惜类似的衣物他只能在家里穿,穿去外面就是伤风败俗。
唯独楚真君不同。
“哈哈,后世就是这样,怎么舒服怎么来。”
楚祯看朱棣这一身衣服都觉得热。
昨晚幸好有时空史记,否则他说什么也要回现代去睡,大夏天太热了!
太监们送上早膳,楚祯一边吃,一边听朱棣讲刚才朝上的事。
他一来大明,那些大臣们就又开始争论,是否要把数理化列入科举考试中。
“走,去国子监!”
楚祯三两下吃完,与朱棣骑马出门。
国子监并不远,穿过宫城,出玄武门后,往西边走就能到国子监。
根据朱棣介绍,国子监目前大约有五千多人,但按朱元璋旨意,胡惟庸调走了一批学生,去全国各地丈量田亩,预计要明年才能回来。
让楚祯意外的是,来到国子监的集贤门时,看到不少人正在等待,其中的伞盖规格……
“父皇正在等楚真君您!”
朱棣笑道,再往前一段后,下马领着楚祯往前。
楚祯也下马来,与朱元璋、朱标、李善长、胡惟庸等一大批人汇合,再一起进了集贤门内。
大明国子监太学生已经在院子内等候,朱元璋进来,皆行揖礼,颂称陛下。
“这位便是今日来讲课的楚真君!”
朱元璋给楚祯做介绍。
众多太学生纷纷抬起头,看向楚祯。
这一次楚祯讲课,大明朝的皇帝、太子、燕王,以及诸多大臣全都来了,足够重视此事。
楚祯能从这群太学生眼里看出惊讶、好奇、狂热、鄙夷、不屑等神情。
想来这段时间里,这群年轻学子们,在国子监内早已讨论过无数遍关于儒家、数理化,以及楚祯的事情。
此刻见到他这副古怪打扮,短发短袖,完全没半点应天护国真君模样!
但。
不满归不满,没人会在这样的场合站出来指责他。
大明洪武帝朱元璋就在他们眼前!
“其他杂事先不提,待会上课再与你们说。”
楚祯笑了笑,“现在我们先进去。”
朱元璋指了指院子东侧的门,“那边是孔庙,右边是出去的门,太学门在前边。”
他特意说出来。
一群奉行孔圣人学问的大臣、学生,纷纷望了楚真君一眼,意思很明白:
如今的大明读书人,学的就是流传一千五百年的圣人学问,朝廷最高学府东侧,就是孔庙!
“我就不去孔庙了。”
楚祯说道:“五百年后,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再专门学儒家学问,不再背论语,不学中庸,不读孟子、大学。”
大群的太学生,近旁的众多熟读四书五经的大明臣子、勋贵,以及朱标,朱棣兄弟二人,都看向了他。
楚祯再说道:“五百年后的学生学些什么,待会我再给你们讲,从我们生活的这片天地是什么开始讲起。走,进教室。”
他喊了一声朱元璋,率先往前走去。
朱元璋望着他背影,忽然觉得这小子越来越不简单了。
从容不迫,镇定自如。
一句五百年后,吓住大群儒臣及学生。
大明朝找不出他这样的人,也不可能有。
许多人是第一次见到楚真君,此刻见到他先陛下而行,都不由得愣在原地。
直到朱元璋跟上,他们才回过神,按次序进入太学门内。
一行人来到了辟雍。
这里是大儒讲学的地方,朝中大臣,一些翰林学士,东宫侍讲等,偶尔也会来到这里讲学。
今日。
楚祯当了一回“大儒”,坐到了台上,朱元璋坐在东面,其余人则是坐台下。
人太多了,许多太学生只能站外边,由太监将楚真君的话语传出来。
“今天来的人很多。”
楚祯站台上,一眼看去,前排有不少大臣已经五六十岁,他只认出三人,李善长,胡惟庸,宋濂,外加朱标朱棣。
“陛下与太子和燕王都来了。”
楚祯继续说:“且陛下给足了我面子,不是我脸多大,而是陛下重视数理化!”
小小的押韵,让辟雍内气氛缓和许多,毕竟有圣上在,无人敢失礼。
“数理化有什么用?我暂时先不说。”
“先从我的名字开始讲,我姓楚,名祯,祯是祥、福之意。”
楚祯将林妹妹的学问拿来用,脸一点没红。
按照大学第一堂课的惯例,先介绍自己,再让底下众人自我介绍,也算是认一次大明洪武年间的群臣。
朱元璋不用介绍。
从朱标,朱棣开始,再到一众勋贵。
楚祯意外的是,汤和,冯胜,李文忠等三位国公,傅友德,蓝玉,沐英等几位侯爵,这些开国武将也都来听了。
汤和、徐达、傅友德等三人赫赫有名。
蓝玉更不必说,明初蓝玉案的主角,也是平辽东的大将之一。
不过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本人,如今也在这,连朱棣都在,蓝玉就实在不起眼了。
勋贵之后,是文臣。
楚祯上次在朝会时见到的,宋濂,钱塘,韩宜可也都在。
另外,还有宋濂弟子方孝孺,这位也是大名鼎鼎。
其他诸如国子博士吴沉,东宫侍读张紞,太学生黄福,齐德等。
除了这些人,钦天监的人也在。
楚祯大致听了一遍,笑道:
“各位不是已经赫赫有名,就是已经走在赫赫有名的道路上。”
楚真君为人随和,爱开玩笑!
这是众人对他的初步认知,忽略他的身份,以及那些骇人听闻的言语,这群太学生甚至以为他是同龄人!
“你们的学问都不低,会打仗的公侯,汤和,傅友德,蓝玉等——我习惯直呼名字,你们也尽管喊我名字。”
楚祯解释了下,略过,继续说:“还有会做文章,写诗写词的,词可能少了些,宋朝已经过去百年。”
“但你们,或者说,自儒学一家独大以来,很少有人再去做别的学问!”
“不是天竺传来的佛教,也不是西方的基督,而是另一种,关于认识这個世界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的学问!”
台下,众多儒臣与太学生以眼神表达不满。
他们岂能没思考过这些问题?!
楚祯笑道:“我从天地开始说起,你们可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众人悄悄看了一眼圣上。
天有多高?
天子有多高,天就有多高!
朱元璋继续听着,神情平静。
“天有多高?从这里,到天空。”
楚祯指了指天,“有一千公里,大约是两千里,超出这个范围,人就无法呼吸,因为空气没了,就好像鱼上了岸一样。
再往上,是太空,太空几乎没有东西,寒冷、空旷、黑暗。
如果对着月亮飞去,走过七十万里路,伱就能落到月球上,如果上面有嫦娥仙子,也就能见上一见了。”
辟雍内,一群人安安静静。
楚真君这些话,谁也知是否是真。
但所描述的事情,却令他们震惊。
“对着太阳飞,则需要走大概三亿里,你就会一头撞入太阳中,被百倍、千倍于普通火焰的等离子体灼烧。”
等离子体……是什么?
千倍于火焰?!
“三亿里地……”
朱棣默默算了一算,从应天府到北平,他走了大约一个月。
三亿里地,他需要走……一千年?
“正因为我们离太阳远,所以才没有被烧死。”
楚祯继续说道:“离开太阳后,外面的宇宙广阔无比,你们夜晚仰望天空看到的每一颗星辰,都是一颗太阳,它们在更远的地方发光发热。”
“天有多高?比三亿里地还多亿万倍!”
“地有多厚?往下打一个洞,两万五千里地后,你会到达世界的另一端。”
众人想象不出。
楚祯帮他们想,说道:“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球!一个大圆球,悬浮在宇宙中,跟随着太阳,被银河牵着走!”
“……”
原本想反驳所谓数理化,所谓不同于儒学的新学问的人,此刻都不知该说什么了。
脚下的地面,是一个球?
楚祯看到了一群人憋着,又不能质问他的表情——有朱元璋在,他们不敢出声问。
楚祯笑道:“你们尽管说话,提问或者质疑,但我希望不要有为反对而反对,不要满脑子都是圣人的那些学问,孔孟不是神仙,他们对天地的理解还远远不够。”
如果有神仙,那这些神仙一定对太阳系有十分清晰的了解,因为宇宙是客观存在的,神仙也能看到宇宙,认知到宇宙的广阔。
比如,道家中的道,佛家的一花一世界。
“敢问楚先生!”
有人站起身,从真君变为先生的称呼,问道:“既然天地是圆球,那为何我们没有掉下去?地心中又有何物拉着我们?”
“问得好,坐!”
楚祯让这年轻的太学生坐下,拿起一本书,往上抛了抛,又接住。
朱棣隐隐看出来了。
“大道至简,宇宙的奥秘就隐藏在不起眼的事情中。”
楚祯笑道:“为何我们跳起来又要落下?为何炮弹平着射射出又会砸到地上?弄明白这些,你就能知道为何月球跟着地球走,地球又被太阳牵着走,而太阳又跟着银河走。”
宋濂,方孝孺,钱塘等大臣,此刻想遍自己往日所学,也得不出答案来。
“是重量!”
朱元璋笃定的答了出来。
他不知道月球多大,但月亮肯定比太阳小,太阳也比银河小。
“对了一部分。”
楚祯说出了万有引力的定义,并给他们描述了太阳系模型。
钦天监监正杨野,监副李德秀等人,几乎是眼睛都不敢眨,一字不漏的记住楚真君讲的这些关于星空的玄妙!
“竟然是这样,如此说来,天相变化岂不就是……”
杨野看向了大明朝的皇帝,只见陛下仍旧在默默听讲。
身为天子,又是奉天承运皇帝,而如今楚真君却说天外有天,天高不知亿万里,里面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好一会。
楚祯讲完,朱元璋才问他:“神仙都住在其他星球上?距离我们百倍太阳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