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超时空史记 > 第96章 当秦王,挺好

第96章 当秦王,挺好(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莫总,夫人离婚后偷偷生了崽 地球人,但abo世界 犁汉 俞二小姐为所欲为 听见重生儿子的心声在南洋建国 大佬的神棍男友 快穿:咸鱼主播总在现场吃瓜 非人类硬核求生[快穿] 在综漫世界过家家 魅族之谜

楚祯看了一眼李清照和林黛玉,不禁一笑。

这两位都不是会死守三从四德的女孩子,李易安独立自主,林潇湘敢爱敢恨。

“你们荣国府,是二老爷当家?”

李世民忽然问了一句。

几人又齐刷刷看向他,原本不说话的朱元璋一下子就乐了。

“你们都看我做什么?”

李世民强作镇定,“我不过是对其他事不感兴趣……不,我只是听出来,为何荣国府内奴仆会在背地里传主人家名字。”

还是不去刺激秦王二郎了。

楚祯问他们道:“荣国府内,贾赦是大老爷,袭了爵位。贾政是老爷,负责管家。这样的情况,在古代常见不?”

李清照看了下林妹妹,方才说道:“自古嫡庶长幼之制皆大致相同,嫡长子继承多数田产、袭爵,嫡次子若受宠爱,家产也可多得一些。”

朱元璋也说道:“农家孩子家产不多,礼法规矩不甚严,但长子若健在,其余儿子分得再多,至少祖屋要是长子的。

官宦之家礼为教本,必须嫡长子当家做主,作为主家,嫡次子为旁支,在分家时可得多一些家产。

即便嫡长子在外为官,嫡次子掌家,但家族大小事务,也需征得嫡长子同意方可决断。”

楚祯点点头,朱元璋经历很特殊,他既熟悉农民家庭,也对官宦之家熟悉。

帝王家事就更不必提了。

林黛玉微低着头,不对自己长辈评头论足。

李世民也没说话。

楚祯问道:“有没有可能将来分家时,贾政住荣国府,贾赦搬出去?”

“大舅舅本也不住荣国府。”

林黛玉抬头看向他:“大舅舅住在荣国府东南角隔出来的院子里,想要去大舅舅家,需得出了荣国府,再从大舅舅家的角门进去。”

“中间没有门相连?”楚祯记得林妹妹进荣国府的这一段,但没想到中间连门都没有,完全隔绝了。

“有门但未见开。”林黛玉道。

“如此说来。”朱元璋意味深长道:“贾府的人将来都得搬出宁荣国公府外。”

林黛玉默然不语。

楚祯想了想,才想明白朱元璋话里的意思。

贾赦袭爵,但住的地方与荣国府隔断,让贾政住荣国府正堂。

也就是说,贾赦知道荣国府以后不会是他的,因他母亲身为荣国公诰命夫人,所以如今宁荣两府方能继续给贾家住。

楚祯又想到一件事。

在荣国府内,下人们称呼贾政、王夫人为老爷、太太,称呼贾赦、邢夫人为大老爷、大太太,或那边太太。

由此可见,贾政与贾赦两兄弟是分而未分。

“二郎。”

楚祯看向李家二郎。

李世民闷声说道:“我当秦王就很好,在外领兵打仗。我兄长当家。”

众人一笑。

便不再说嫡长子、嫡次子的话题。

谁让李世民不是李大郎呢?

林黛玉说完了荣国府的事,推了一下李清照,让她说。

李清照又忙推给李世民,说想听洛阳、虎牢关的事。

李世民现在没兴趣说,朝朱元璋一拱手:“洪武帝先说治国之策。”

“我听了后,可以回去上奏疏给父皇。”

他又补充一句。

堪称此地无银三百两。

朱元璋又笑了,但也没继续说这事,看向楚祯问道:

“你之前说你们这不收农田赋税?”

“对,甚至有补贴,保证农民种田不至于亏本。”

楚祯一句话,让原本心情不佳的李世民,顿时看过来。

“种田……亏本?”

李清照听得咋舌,看了看四周,身旁的林黛玉小声和她说话,指着窗外。

估计是在说楼下那辆面包车。

可惜他们都无法下楼。

“种田还亏本……”

朱元璋也是一副被“凡尔赛”到的表情。

他在大明朝为摊丁入亩、丈量田地、官绅一体化纳粮的事,忙得不行,每日看各地各官员上的奏折,看他们是怎么支持或反对这些政策。

结果,到了楚祯所在的后世,农民却连田都不想种了!

他实在想象不出,农民不种田的大明成什么样,岂不成蒙元了?

大明没有那么多地可放马!

半晌。

“那你们是怎么收税的?”朱元璋问道。

“我们现在大部分国家的税,都与古代有很大不同。”

楚祯说道:“盐、茶等税被废除,收的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关税,消费税,房产税等。”

“……敢问楚先生,这些都是指什么?”

李世民听得很认真,奈何听不太懂。

“先说增值,很简单,你把一块布花100文钱买进来,做成衣服卖出,卖了200文钱,这其中赚的一百就是增值,对这部分收税就是增值税。”

楚祯看四人的表情,又说道:“再比如,华夏内制造出的价值一两的瓷器,通过商船卖到海外,价值翻百倍,就要收这99两的增值税,二十税一,十税一。

另外,瓷器茶叶出海,要收取关税,也就是市舶司。”

“宋朝据说一年税收一亿贯钱,听说有一千多万来自市舶司。”

楚祯看向大宋朝李小娘子。

可惜,李清照对朝廷税收不太懂,未能回答。

“一万万贯钱?”

朱元璋压根不信。

他大明朝一年满打满算也就收入两千多万石粮食,外加杂七杂八的几百万。

宋朝一贯钱不等于一两银子,他就信。

李世民总觉得,宋和明的税赋收入是不是太多了些?

动不动就几千万,一亿贯,三个亿白银等。

楚祯说道:“据说是因为宋朝滥发纸币,导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而宋朝的收税单位是贯石匹两束,全部合并算为贯。”

“……通货膨胀?”

朱元璋听到了滥发纸币四字。

而他的大明宝钞……

被他的子孙当成冥钞烧给他。

“宋元明都有通货膨胀,而且很严重,甚至有人把元朝灭亡的原因归根于此。”

“朕不觉得是。”

亲历元末的朱元璋不这么认为。

“但通货膨胀的危险却是实际的。”

楚祯强调说道:”纸币可以大量印刷,但商品不会凭空出现,大量的纸币被朝廷印出来,百姓手中的纸币就会贬值,原本一斤米只要十文钱,三个月后却涨到十贯。

这个过程,我们现在就称之为通货膨胀。”

朱元璋无话可说。

他要不是穷,也就不会命户部印那么多宝钞了。

大宋朝李小娘子也不敢说话。

“纸币?”

李世民没接触过纸币这东西。

至于林黛玉,她如今用的是银子、铜钱。

但她也听出来了,这些银子都是因为大明朝开海后,从海外赚回来的白银。

“发行纸币是正确的。”

楚祯说道,朱元璋顿时看过来。

“但必须要有准备金,就是让百姓能随时把纸币兑换成白银、铜钱,或者粮食,保证纸币的价值。”

楚祯看向朱元璋:“一旦大量印宝钞,百姓觉得手中的宝钞贬值了,一起去找朝廷兑换,就会把国库都给挤兑得破产,到那时,就能深刻体会滥发纸币的危害了。”

朱元璋眼角跳了跳。

大明户部让百姓挤兑得破产?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好孕生子:开局拯救白月光门笛! 诱!人前死对头,人后前男友 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 剧透历史,从红场阅兵开始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 夺玉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 武瞾之谜:一代女皇的成长之路 大唐贞观小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