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明和家荣离开了大平哥家。
家明带着家荣继续往三哥家走去,三堂哥人也不在家,不过他家两个孩子。
一个大儿子九岁多,叫做周环宇,一个小女儿七岁,叫做周静怡。
这两个孩子在留在老家上学,周家明自然也是去把金柳露一人给送一瓶的。
这些孩子们可是周家未来的希望,自己随手具现的物品,能让他们提高悟性,变得更加聪明。
周家明自然是愿意出手帮一下这些亲戚朋友的。
“你这个饮料不普通吧。”家荣看着家明出来以后,带着那种绿色的小瓶子给这些子侄辈的孩子们分发,才问了一句。
“就是我在那家科研医疗局研发的最新产品,可以增加小孩子的悟性和智力的。”周家明自然要找个理由。
不然等以后变化明显一点的话,就不好搪塞过去了。
家荣惊讶道:“还有这种东西?那一定很贵重吧。”
家明摆摆手:“没事的老哥,新产品,效果肯定不错,我有的份额可以领,自然想帮助一下家里人,你别乱说就行。”
“嗯,我知道了。”家荣话不多,但是做事也靠谱。
豫省的小农村,算得上阡陌相交,鸡犬相闻。
两人从三娘家出来,将孩子们的礼物交给了她以后,就又在村里闲逛了起来。
倒也没有走远,三娘家就在村子的最南端,再往前就出了村子,都是一些农田。
走了有一里多地,闲逛的二人竟然走到了曾经读过书的小学校园。
红砖房的学校已经经过了几十个年头,都有些破落了,这里好像也已经没有了学生。
家明感叹道:“故地重游,才发觉一转眼将近二十年过去了。”
“是啊,我们小时候在这里读书,那时候还是很热闹的,现在好像村里的孩子都要去隔壁的双庙村新学校读书,将近十里地呢,都要家长们接送孩子。”
家荣说起了现在村里的近况。
“怎么回事,咱村的学校怎么倒闭了?”周家明还没有孩子,自然也不多关注小学的事情。
“听咱妈说,老校长去逝以后,村里的学校交给了谢老师,后来谢老师的身体也不好,转到了城里就近求医,学校也没有什么经费,任教的老师都发不起工资,自然是没有人愿意来的了。”
家荣说起了小学的情况,这个样子已经好几年了。
“谢老师?我记得她是四年级的数学老师,也都教过我们。”周家明想起了这位严厉的老教师。
家明十岁读四年级的时候,她都已经是四十多岁年纪了。
现在应该也是有六十多岁了,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也怪不得顾不过来学校。
两人一路走到了校园的大铁门门口,上面的铁锁也是锈迹斑斑。
周家明轻轻抚摸了一下铁锁,也没有要进去看看的意思。
转过头,他看到了校园门口靠着院墙的一棵树。
这是一颗白杨树,粗壮的树干,挺拔的枝叶,长得十分繁茂。
校园的外面院墙上印得有标语“一切为了孩子。”
十几年的漆痕,也斑驳的脱落的只剩下了一个浅浅的影子。
周家明走到树前,拍了拍树干对家荣说道:“看,这棵树可是我种的,长这么大了。”
家荣反而疑惑了,“你怎么知道是你种的?我都不记得有这回事。”
“那一年,我才读二年级,你在四年级读书,植树节老师带我们参加活动。
地上挖好了坑,我拿着发放的杨树苗,亲自种植了进去,还有几个小伙伴一起封土浇水。
现在他们的名字我都记不得了,不知是杨勇还是白宁了。
但是这一棵树,那时候我还经常关注,是成功种活了的。
正好对着这个标语里的那个“为”字,你看错不了。”
家明指着墙壁上的那个漆痕说道,正巧对准了那个“为”字,而且校园旁的树木也不让砍伐,所以错不了的。
“还真是,你记性真好。”家荣才相信了他的话。
“走,回去吧。”家明缅怀了以前过去,做了一个新的决定。
即便是中秋节,村里跟家明家荣年纪差不多的同龄人也没有几个在家的,大多的年轻人都在外面打拼。
所以也没有碰上几个儿时的玩伴聊聊天之类的。
只不过是绕着村子转了一圈,看看村里的发展罢了。
比起几年前,村里也没有多大变化,只不过是以前的土路换成了水泥路,新建的房子也比旧的楼房看起来漂亮一些罢了。
回了家,老妈逮住了家明说道:“你去哪了?没看快中午了,小玉和燕燕第一次上门,你爸这个大厨师不在家,还是要你掌厨做饭。”
“嗯,这就去。”这个事情,周家明还真责无旁贷。
老妈的厨艺也不高,只能说一般化,老哥是一家人里唯一一个不会做饭的。
只能亲自动手了。
“后院养的老母鸡,最近懒了不下蛋,杀两只鸡,冰箱里有我今天新买的肉,你看着弄的丰盛一点。
我先把这些菜给洗了。”老妈已经拿出来了许多时令蔬菜,小玉和盘格燕也在帮忙择菜洗菜了。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两句诗词放在这里还挺贴切。
这些菜蔬一大部分都是附近农田自己种的,老母鸡也是自家散养的土鸡,纯天然无污染的食材。
而且农村的生活多了几分闲散的气氛,悠闲而自得,周家明很是喜欢。
“好,这就去。”周家明磨了磨家里的菜刀,向着自家的土鸡走去。
杀鸡也是一个技术活,刀一定要快和准。
对着鸡脖子用力一拉,拎着鸡翅膀掐着鸡头,看着放血,周家明这些农家活计也是很熟练。
烧热水,退鸡毛,这自己家的鸡,拾掇起来,麻烦是麻烦了点。
但是吃起来也格外的香。
两只土鸡做了一大锅黄焖鸡,周家明还有高压锅炖了一点排骨,又烧了一份红烧肉。
肉菜的分量足足的,再炒上蒜心,豆角,茄子,青菜几个时令鲜蔬。
一家人丰盛的午餐就准备完毕。
自家人老规矩还是新蒸的馒头,只不过怕外地来做客的小玉和盘格燕不习惯,也给她们蒸了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