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贵客
荀攸与朱建平的对话被打断,齐齐回头,又相互对视一眼。
以荀攸的地位,什么人称得上是‘贵客’?
朝廷里的真正大人物,都与荀攸关系匪浅,即便那些不仕的名家大儒,到了吏曹这里,也算不上什么‘贵客’。
“是谁?”朱建平挺直腰板,皱眉不悦的与那小吏道。
作为既定的吏曹尚书人选,朱建平不自觉的有了一股威严。
小吏闻言,犹豫了下,在没有得到允许中迈入了门槛。
这一幕,令荀攸,朱建平都生起了怒火,双目四眼紧盯着这心腹,好奇到底是什么人,‘贵’在哪里。
小吏来到近前,压低声音道:“是杨公,低调而来,已经偏房在小客厅了。”
朱建平神情立变,道:“杨公?你说的是哪个杨公?”
大汉朝能被称为‘公’的杨姓还是有那么几个,但朱建平已经下意识想到了是谁,所以心惊。
荀攸恢复了情绪,淡漠又冷静,道:“谁人陪同?”
小吏立即道:“就两个家仆搀扶,并无其他人。”
荀攸稍一沉默,道:“好,我这就去。”
小吏应着,快速退了出去。
朱建平却心中不宁,道:“荀公,杨公为什么这个时候突然出现在洛阳?”
陛下不在京,曹操屠城一事甚嚣尘上,杨彪却突然出现在洛阳。
作为被‘颍川党’赶走的前任丞相,再次回京,是否意味着,一直传言的‘复出’,真的成为现实了?
荀攸一时半会儿也猜不透,沉吟片刻,道:“冲我来的,我去见见就知道了。你不要露面,你现在去见兖州监察御史,他一直躲着我,想必肯定有什么缘故,弄清楚。”
朱建平一怔,道:“这件事,不应该问志才吗?”
戏志才作为御史丞,实际上掌握着御史台的具体事务,如果兖州监察御史查到了什么,那戏志才肯定是第一个知晓的人。
荀攸双眼怒意不自觉的一闪,道:“他应该受到压力了,也躲着我。”
朱建平立即知道是这个压力是谁给的了,再次忍不住的道:“荀攸,丞相那边,厄需缓和。”
荀攸有些烦躁的起身,道:“好了,伱去办吧。对了,廷尉府那边,你走动一下,这个案子,最终还是会落到廷尉府。”
朱建平跟着起身,疑惑道:“不是在陛下吗?”
荀攸看了他一眼,道:“你还不懂,以后慢慢就懂了。”
朱建平愣了下,有些参不透荀攸话里的意思。
荀攸没有多解释的意思,出了值房,脚步故意加快的来到了小客厅,见到了预料中的人。
杨彪,四世三公,当今大汉朝最有威望的人,无可比拟。
他是当今皇帝陛下‘复古丞相’后的第一任丞相,纵然碌碌无为,可在无数人眼里,他是一个清贫自守,不求富贵,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好丞相。
在荀攸眼里自然不同,最为不同的,是杨彪比以往更胖了,坐在那里,如同一座小山。
“见过杨公。”荀攸顿了下,整理着仪容,面带微笑着走进来,抬手见礼道。
杨彪这几年养尊处优,神态比在洛阳时好了不少,只是头发梢有些许白发,对于荀攸这个晚辈,当今的右仆射、吏曹尚书,‘颍川党’魁首,大汉朝最有权势的人,杨彪也只是微微一笑,并不起身,只是笑呵呵的道:“荀公客气,可有叨扰?”
听到杨彪称呼他为‘荀公’,荀攸眼神微动,有种恍若隔世,沧海桑田之感。
自当今陛下继位以来,屡经大变,可细算下来,也不过六七年时间,六七年前,荀攸还是大将军何进的门客,被举为黄门侍郎。
那时候的荀攸,卑微如蝼蚁,杨彪这等人,是天边的人物,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及。
现在,杨彪居然开口,称呼他为‘荀攸’。
虽然以荀攸现在的官职完全可以‘称公’,但说出口的是杨彪,那是另一回事,完全不同的感觉。
荀攸恍惚了一下,旋即就颇为恭谨的坐到了杨彪的对面,道:“在杨公面前,安敢如此称呼,还请杨彪呼我表字。”
杨彪见荀攸还有一点谦逊,笑呵呵的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如过去一眼,称呼你公达了。”
荀攸没有任何不适,伸手给杨彪倒茶,笑着道:“这就舒服多了。杨公,前不久我听说杨公身体不适,可有大好?”
杨彪摸了下肚子,叹气道:“什么都好,就是管不住嘴,这几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顾着吃了,这不,又胖了五十斤。”
荀攸将茶杯放到杨彪身前,打量着他的大肚子,笑容更多,道:“丞相大度。”
杨彪闻言,胖脸笑呵呵的抖了又抖,道:“肚是大了,丞相不是丞相喽。”
两人笑容满面的打着机锋,相对于从容不迫的杨彪,荀攸则满腹猜疑。
“杨公请。”荀攸双手端起茶杯,借着这个空隙,心里不断推敲杨彪的话。
杨彪一只手拿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而后道:“公达,你觉得景兴为官如何?”
景兴,王朗的字。
“公正严明,天下称颂。”荀攸脱口而出,不假思索。
谁人不知道,王朗与杨彪算得上是师兄弟。
王朗是杨家的门生,是杨彪留在朝廷里的唯一‘杨党’高官,继承了杨家的衣钵。
杨彪微微点头,摸着肚子道:“那就好那就好。”
荀攸猜不透杨彪的用意,也不想猜来猜去来浪费时间,索性直接点题,道:“王廷尉……杨公的来意是?”
杨彪脸上再次如菊花绽开,哦了一声,道:“是这样,我听说吏曹尚书空缺,我想为景升谋个前程。在位时,前瞻后顾,左右顾忌,不敢徇私,现在……哈哈,公达,见笑见笑了。”
荀攸心中暗惊,故作的面露惊讶,道:“杨公要举荐王廷尉为吏曹尚书?”
荀攸如何不惊,杨彪这个人虽然不得圣心,于‘颍川党’来说是不世大敌,千方百计打击杨家势力,阻止杨彪复出。可一旦杨彪真的有所动作,比如举荐王朗调任吏曹尚书,权衡考虑,宫里多半会给这个面子!
杨彪,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进京?
为什么来找他,而不是去找荀彧或者钟繇,而是来找他?
为什么要举荐王朗为吏曹尚书,杨家与袁家不同,向来低调,尤其是杨彪的性格,不管在位丞相之前,还是之后,笃行‘无为’,怎么去位多年后,反而明晃晃的直言要为‘谋私’了?
荀攸左右猜疑,还是摸不清杨彪的真实用意。
杨彪将荀攸脸上一闪而逝的惊疑尽收眼底,不动声色的笑呵呵的道:“见笑了。以景兴的能力,还是能胜任的。”
荀攸伸手拿起茶杯,目中沉思不断。
吏曹是他的大本营,是绝不会让给王朗的。但杨彪亲自来见他,开了尊口,不会没有底气。
他的底气在哪里?
荀攸心里越发猜疑,弄不清楚杨彪的底气在哪里,他便不能随意答话。
“杨公,是否已经举荐?”荀攸下意识的放下拿起的茶杯,抬头看着杨彪道。
杨彪摇了摇头,道:“尚且没有。”
荀攸越发猜测不透了,再次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沉吟着道:“此事,还须陛下做主,我无权决定。”
面对荀攸的再一次试探,杨彪小眼睛眨了眨眼,道:“我听说,公达正在为曹操的事发愁?”
荀攸看着杨彪,暗自屏住呼吸。
发愁?我有什么好愁的?
曹操自取死路,即便我什么都不做也谁都救不了他!
这杨彪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了打官腔?
荀攸再次喝了口茶,道:“杨公,是为了曹操一事而来?”
杨彪双手抱着肚子,笑呵呵的道:“公达,有没有觉得,在朝野之中,看似拥簇无数,声势浩大,实则有被孤立之感?”
荀攸不自禁的皱了下眉头,道:“杨公,这是何意?”
杨彪道:“在曹操一事上,公达登高一呼,摇旗呐喊者无数,遍布朝野,声势不可谓不浩大。”
荀攸隐约察觉到了什么,道:“杨公误会了,曹操一事,起因皆是是曹操屠城,激起众怒,并非是我做了什么。”
杨彪摇了摇头,道:“公达,‘二台一府’,尚书台、御史台,大司马府,可有人主官上书?六曹九寺,可有主官发声?”
荀攸眉头皱的更多。
对于朝廷里的反应,荀攸比杨彪了解的更深,反驳道:“身为主官,自有其顾虑,岂能随意表态?”
杨彪看着荀攸,眼神里忽然闪过一丝嘲弄,道:“这般大事,换做以往,也会如此吗?”
荀攸终于察觉到了哪里不对劲了,心中惊恐,不由得坐直,与杨彪对视,道:“杨公的意思是?”
杨彪见荀攸开窍了,笑呵呵拿起茶杯,道:“公达,可愿举荐?”
举荐?
荀攸一怔,旋即反应过来,是要举荐那王朗为吏曹尚书!
这怎么可能!
吏曹是荀攸起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他作为‘颍川党’魁首的真正原因!
吏曹可以给任何人,就是不能给王朗!
在朝廷之中,真正对‘颍川党’起到威胁的,也就是杨彪留下的‘杨党’。
在去年的无声争斗中,‘颍川党’其实吃了闷亏,让王朗得以保存,并且借机坐大,迅速整合杨党。
是以,杨党是‘颍川党’的头号威胁,又怎么会将吏曹这样要害的地方交给王朗?
荀攸沉默。
成年人的沉默,就代表着拒绝。
杨彪浑不在意,抚摸着大肚子,道:“公达,可想坐那个位置?”
荀攸听得懂,却道:“杨公,还请直言来意。”
猜来猜去,荀攸惊疑之中,也有些不耐烦了。
哪怕你杨彪再如何,他荀攸现今也不差!
杨彪将荀攸的情绪看在眼中,胖脸如常,道:“公达是不是忘记了,文若能够上位,是我举荐的。将来的下一任,也须有文若举荐,这是丞相交替的秘密。”
荀攸对杨彪的话,心里嗤之以鼻。
即便他将来上位,需要荀彧的举荐,以他与荀彧的关系,有一万种办法,根本不需要杨彪这个提点。
“这是作为下官,”杨彪笑呵呵的,再次道:“虽然重要,也不是关键。关键是,作为臣子。”
荀攸悚然变色,面露惊容,双眼怒睁,直视着杨彪。
杨彪却不理会他,自顾的低头喝茶。
荀攸脸角绷直,深深吸了口气,心中翻起了惊涛骇浪。
他终于知道杨彪为什么突然回到洛阳,突然来见他了。
还是因为曹操的事!
是受了宫里的旨意!
没错没错,也只有宫里才能致使得动这位老丞相!
直到这一刻,荀攸才惊觉,洞悉了这一切!
但就是如此,荀攸心中更加的惊恐不安,起伏不定。
宫里‘请动’了杨彪,表明了宫里再次庇护曹操的态度,而杨彪的出现,也表明了宫里的坚决态度。
这是‘一击致命’的手段,给荀攸只有一种选择——死。
要么曹操活,要么他荀攸活死。
荀攸如果固执己见,继续反对下去,以浩大的能量,推动朝野舆论,在巨大的‘非议’声中,宫里不能再次挑战朝野耐心极限,只能选择用曹操的命来安抚。
可后果是,荀攸触及逆鳞,只能跟着陪葬。
而曹操活着,他荀攸才能活着。
荀攸想通了一切,不自觉的眼中涌动着愤怒以及恨意。
他对曹操向来不满,这件事,可能还要从当年的何进大将军府开始,曹操在何进发动的宫变中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
别人不清楚,荀攸看的明白,这是一个不安,不肯居于人下的危险人物。
后来的一切,都证明了荀攸的判断,以曹操的一个个作为,死一百次都足够了!
同样的,若不是宫里一而再的庇护,曹操的坟头草都有一人高了!
荀攸对曹操一而再的出手,想要尽早扼杀这个奸邪。
但令荀攸愤怒又不甘的是,宫里也一而再的冒天下之大不韪,一而再的庇护那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