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 第591章 崋军威武!虾夷汉民

第591章 崋军威武!虾夷汉民(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矜冷佛子求贴贴,飒爽美人遭不住 真相大白后,霍总跪下求复婚 宫阙凉 英灵:我的前世全被女儿召唤了 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 成就魔尊,签到养成三百年 摄政王偷看日记,我从炮灰变团宠 穿成炮灰被听心声:逆风翻盘了 厄难天书 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

刘国轩率领的这一艘战舰靠近码头之后,便派出半个营的将士在城郭采购各种舰队所需的物资。

如果蔬、粮油、煤炭、鲜肉等等。

其实这些物资分舰队倒不是真的很缺——这支分舰队既然敢在南京外的江上,炮轰南京城七天之久,那是在北岸建立了后勤补给点的。

不然就真成了孤军深入。

其他商铺遇到的情况跟尉氏果蔬铺差不多。

这些商铺掌柜、伙计原本因来不及逃走,或是放不下商铺,躲在店铺中瑟瑟发抖,害怕“海寇”登岸之后破门而入,烧杀抢掠。

却没想到,这些自称为“崋军”的“海寇”,军纪、作风如此之好,不仅没有烧杀抢掠,反而按照市价买东西。

因为买的东西很多,让这些被崋军光顾的商铺都小赚了一笔钱。

作为营长,刘国轩的任务与那些采购的队伍不同,他带着一哨士卒前往南京城在这一边最大的一座城门,宣武门前。

成千上万的百姓因无法入城,正在这里拥挤着。

瞧见刘国轩带着一哨崋军排着队列走来,百姓虽然人数是崋军的上百倍,却还是吓得全都往城门那边缩,并且一些人呼喊得更大声了。

“海寇真的来了,军爷快开门啊!”

“不要丢下我们不管。”

“求求你了军爷。”

“开门,等我进了城一定重重感谢!”

“···”

这些百姓的表现,就好像一头无法匹敌的食人恶魔在向他们逼近一般。

城门楼上,守备和一些楚军闻言冒险偷偷探头,往城下望去。

也瞧见了列队而来的一百名崋军将士。

一个胆大的楚军队正道:“守备,楚军才一百人,又离城墙比较近,要不让弟兄们开炮,轰他们几下子?即便不能击杀多少,也可以将他们赶走。”

其他一些觉得过去几日实在憋屈,又比较有胆量的楚军士卒,也都露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守备见了却是喝斥道:“轰他们几下子有何用?能让江面的海寇舰队退走吗?怕是真伤了这些海寇,反而让江面海寇的大部队发怒,直接来攻打南京城。”

“要出现这种情况,你来负责?便是你想负责,也负不起!”

把总听了更感憋屈,忍不住犟道:“可城门外还有那么多百姓,难道咱们眼睁睁看着海寇屠杀他们?”

守备冷着脸道:“我们的职责是守住这座城门,不是救多少百姓!”

随即又扫视其他士卒,道:“再有敢乱言者,休怪本守备不客气,以不尊军令处置!”

听见这话,一些楚军将士便是再不甘,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刘国轩领着崋军士卒靠近这处城门。

不过,让他们意外的是,刘国轩等崋军并没有过护城河,而是在护城河的桥边站住了。

随即刘国轩一声令下,这一哨崋军将士便都排成更整齐的队列,并同时抬枪对准了城头。

南京城池广大,护城河也颇宽,刘国轩等人所站之处离城头有一两里之远!

可是,瞧见崋军用那看着比火绳枪还精致很多的火枪对准城头,楚军还是感觉一阵危险,都不禁缩进了城垛下面。

楚军有地方躲,城门外的百姓却没地方躲。

很多百姓无知,瞧见崋军抬起了火枪,也不看对的是哪里,就吓得哭爹喊娘,使劲儿地往城门边挤。

当然,也有对火铳有所了解的人,见崋军枪口斜对天空,而非他们,紧张稍缓之余也感到好奇。

啪啪啪···

一串清脆的枪响声之后,刘国轩()

所得带领的这哨崋军就仿佛完成了某种仪式似的,排着队离去了。

见此,城门外的一些百姓才放下心来,也缓过了神。

随即便有人开始感叹——

“原本以为这崋贼只是战船利害,没想到士卒也如此精锐、威武。”

有人赞同道,“谁说不是呢,这些崋贼士卒看着可比南京城里的禁军威武多了。”

又有人道:“别提南京禁军了,这崋贼打来,他们吓得躲在城里都不敢露头,如何能与人家相比?”

也有人站在楚军这边,解释道:“也不能全怪官军胆怯不敢出战,之前崋贼连续几日炮击,不仅把江岸边的几座炮台全都摧毁了,就连城头的天威大炮听说都被轰倒了好几座,至于被炮弹轰死的官军也不少。”

“方才那些崋贼打火铳的情景你们也看到了,很明显,他们的火铳要比官军的更厉害。这种情况下,官军非要出城跟崋贼打,不就是找输吗?”

却也有人愤恨楚军将他们关在城外的行为,怒斥道:“官军孬就是孬,哪儿那么多借口?你这人也是贱皮子,方才被官军关在外面,如今却替官军讲话。”

人的想法各式各样,是很难统一的。

但经历过今日之事,南京很多百姓对崋军的印象便有了改变,不再是大楚朝廷所说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海寇”、“崋贼”,而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王者之师!

···

大楚制度与大明相似,但又有所改变。

如在南京设立留都六部,但各部主官只是侍郎,而非尚书。

故如今南京城掌管军事的一把手乃是南京兵部侍郎樊予。

因为崋军战舰可以炮轰南京外城城墙,颇为危险,所以樊予并没有呆在外城墙上,而是呆在内城的一座城门楼上。

当刘国轩上岸完成了任务离去时,也有人将刘国轩登岸之后的大概作为报告给了樊予。

樊予听完,花白的眉头深皱。

随即感叹道:“这崋贼着实厉害啊,战船坚固、枪炮犀利且不说,军队竟然纪律如此严明。”

“他们此番登陆城外,一则是想进一步震慑我等,二则恐怕便是故意宣扬其美名。”

“其军纪、作风与我大楚官军平日里的行为一对比,恐怕在百姓心目中,那崋贼反倒是比官军更像官军了。”

一旁的金陵府尹崔明成也皱着眉头道,“若真如樊侍郎所说,恐怕明日崋贼还会再上岸,甚至就将战舰停在码头,我们难道就这样听之任之?”

樊予叹气,“能怎么办?江岸炮台都已被崋贼摧毁,便是外城墙上的天威大炮能打响的也不剩几门,且打不到崋贼舰队。”

“将士们也毫无战心、士气,如此情况,我们能守住南京城就不错了,想要驱赶崋贼,只能等朝廷支援。”

崔明成又忍不住抱怨道:“朝中也是,咱们都上报消息好几日了,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

樊予对朝中情况倒是有些了解,再次叹气,“朝中也有朝中的难处,只怕是有心无力啊。”

一时之间,这座不大的城门楼中气氛更加沉郁了。

樊予又坐了会儿,感觉身体吃不消,便准备嘱咐几句,回府中休息。

谁知此时一快马来到城门楼下,高声大喊:“急报!淮安府传来六百里加急!”

樊予、崔明成听了都心中一沉,心想:难不成又有坏消息?

很快,信使便被带到城门楼外,经过樊予护卫检查后,将急报递了上来。

樊予打开迅速浏览了,顿时神色大变。

崔明成催问道:“究竟发生了何事?”

()

樊予将急报递了过去,道:“崋贼趁着江北兵力空虚,出兵数日之间攻占了几乎整个淮安府,如今多半正在向扬州府等地进军。”

急报内容很少,就是崋军袭取淮安府,以及大概有多少兵马,并向南京方面求援。

崔明成看完,不敢置信地道:“这崋贼才占据青州府没几个月,就派战船炮击南京,如今又攻取江北,莫非真想灭我大楚?”

樊予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叹气。

崔明成又道:“樊侍郎,如今该怎么办?”

樊予:“能怎么办?南京兵马用于守城尚且嫌不足,哪有兵马调去救援江北?即便有,调过去能胜崋贼吗?”

“为今之计,只有将急报上传给襄京,让陛下与阁臣们处置了。”

说这些时,樊予心中其实已经觉得大楚可能没救了。

若是崋贼乃草原游牧势力崛起,大楚上有可能与之划江而治,得一个南朝的结局。

然而这崋贼却是从海外来,铁甲战船能无风自动,端的神奇。

由此可知,崋贼水师绝非大楚水师能敌——靖江、镇江、南京三支水师的覆灭,也正说明了这点。

水师既不及崋贼,大楚想要有个南朝的结局怕也不能。

只是观历代大一统之王朝,大多有两三百年国运,多的甚至长达四百年。

可他们大楚如今才近两百年,就遭遇了灭国之危,叫人颇为不甘。

然而,仔细想想,在崋贼到来前,这大楚天下已经流寇四起、饥民遍地了。估计就算没有崋贼出现,大楚也就多坚持个二三十年而已。

···

拥有天下近两百年的大楚从中枢到地方皆尽腐朽,因此,崋军进攻江北的消息,辗转七八日,才传到襄京。

此时崋军不仅拿下了淮安府,甚至连扬州府都攻下了。

这一支兵马当即又按照刘升的旨意,攻入西边的泗州。

按刘升的想法,若战事进展顺利,崋军占据淮安、扬州两府之后,便可以从淮河下游往上游一路攻打,直至攻占汝宁府。

那时,他便可以拿下天目山,进去一探究竟了···

刘升在率领亲卫军在大楚攻城略地时,也没忘记顺带进行移民工作。

不过不是直接往北美移民,而是先往济州岛、对马岛、佐渡岛、虾夷岛这几处远航补给基地移民。

移民依旧是本着百姓自愿原则。

须知,虽然如今大楚实际人口只有一亿多,尚且不及明末,但对于大楚来讲,已然称得上人口稠密。

毕竟大楚此时的农耕技术还不及明末,更不像大崋那样推广了红薯、土豆、玉米等美洲农作物的种植。

再加上这十几年来多有天灾,朝廷及官府又横征暴敛,活不下去的百姓很多。

崋军给移民的待遇很不错,自然有许多百姓心动。

去年在胶西收到刘升赈济的赵振文一家,便被迁徙到了虾夷岛。

赵家是真正的耕读传家,故赵振文夫妇都是会种田的。虽然家中壮劳力只有赵振文一个,但他妻子陈氏身体不差,大女儿和儿子年纪也都不小,能帮上不少忙。

去年十月份来到虾夷岛后,他们先是按照崋军民政官的号召,自己动手建起了一栋简易木屋,又储存了干柴,用以过冬。

待冬天过去,积雪融化。

赵家便用从大崋虾夷官府借来的耕牛垦荒,赶在春种之前开垦了近五六亩田地,种上了春小麦。

种完春小麦,赵家人用两月时间又努力开垦了四五亩田地,种上了岛上农政官推介的土豆。

赵振文虽然对这种()

据说来自大崋的新鲜农作物表示怀疑,可出于对崋军的信任,还是带着家人按照农政官所教的,将土豆种了下去。

一转眼到了炎炎夏季,春小麦变得金黄,将要丰收。

土豆看着长势也颇为喜人,只是其实在土地中,不知最终收获如何。

赵振文觉得,即便土豆歉收,甚至没收成,仅靠小麦收成,他家也能安稳渡过今年了。

这年头,他已经没有更大奢想,只要一家人能活下去就行了。

但是说起来,他来到这虾夷岛后,确实得到了展示才能的机会。

一则是被选拔为他们这个移民村的村长,管着几十户百姓,按岛上民政官的说法,他已经算是大崋的下吏了。

二则,同样因为他是读书人,又被聘请为社学语文教师。

所谓社学,是指他们几个移民村所共有的一座“小学”。

不论是村长,还是社学教师,都有一份薪俸。等于说,赵振文一人领着两份薪俸,加起来每月能有一个银元。

这银元虽是大崋钱币,却也能在岛上银行换成大楚铜钱。一银元等于一贯大楚铜钱,值钱得很。

赵振文能能领两份薪俸这件事,不知羡慕坏了周围几个村的多少移民,只恨自己当初为何没能读书,考个童生、秀才功名啥的。

赵振文则觉得,他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跟了“刘大善人”,全家迁徙到这虾夷岛来。

如今,他已经知道刘大善人是大崋的太上皇,但心里反而对其更加感激。

故而上面派下什么差事,他一般都会尽力做好。

这不,此番上面派下了号召移民给族人、乡党写信的任务,他便鼓足了劲儿,准备办好此事。(本章完)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剧透历史,从红场阅兵开始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 夺玉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 武瞾之谜:一代女皇的成长之路 大唐贞观小地主 史上第一狠人 剑柳一圣 女帝每日一问,爱卿又想到什么毒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