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其他类型 > 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直播] > 第 154 章 宋朝7

第 154 章 宋朝7(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彪悍农家女:我家灶台通90 一直快穿一直爽 白篱梦 工具A不可以万人迷吗 美艳大师姐,和平修仙界 校草的反派亲妈十八岁 带着酒店穿年代,被四个哥哥团宠 我装的但她真疯[快穿] 在赛博世界建地府 带着淘宝重回年代过红火日子

【如果真满意这场城下之约,那也不会在王钦若几句挑拨中疏远准,以澶渊之盟为耻辱。

历代都视城下之盟为耻辱,这样的耻辱刘邦受过,李世民也受过,不同的是刘邦无奈选择相信后人智慧,李世民是知耻而后亲自洗刷耻辱。

宋真宗也有洗刷耻辱的选择:

1.攻打幽云十六州;

2.相信后人智慧;

他选择哪个?】

武则天挪了挪身姿问上官婉儿:“你说他会选哪个?”

上官婉儿掩嘴轻笑:“陛下取笑臣呢,先前讲汉武帝时后人就提及过这位宋真宗。”

他肯定是选择封禅以示天命。

听到她的解释,武则天嘴畔轻笑目光却是微沉:她一生历经两次封禅,第一次随先帝以亚献身份在泰山封禅。

第二次...武则天轻笑,历来封禅以泰山为首,他偏偏把封禅改为嵩山,以此昭告天下:天命已改,武周代唐。

她抚着发鬓漫想:宋真宗选择封禅倒是个好主意,只要后人争气夺回幽云十六州,此次封禅便是名正言顺。

不过...武则天以手支颚,凤眸微眯:宋后人无能,把封禅化为耻辱。

天幕不知古时君臣皆推出宋后续,仍在有气无力讲述:

【他选择三,向天贷款借点威严,给世人展示展示什么叫做正统。

这种行为叫做——封禅。

为何选择封禅?

还是那句话,宋在后周政权上立国,没有荡新阶级重塑制度的能力,是典型的先天不足王朝。

澶渊之盟一结,相当于宋正式公开承认幽云十六州属辽,从此在理法上宋不能以幽云十六州为借口出兵。

偏偏夺回幽云十六州是宋两代帝王心愿,属于祖宗家法又是举国上下心系所在。

古人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宋真宗承认天有二日,不但有违宋立国之本,也引发大义问题:辽有正统资格,那宋辽谁更具天命?

是辽还是宋?】

被戳破心事的赵恒脸色铁青,无数次想将天幕推出斩之,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咬牙继续听着:

【自古证明天命最快的是什么?

封禅,封禅是什么?

它是帝王‘受命易姓’用盛大典礼来祀天地,树立王朝执政合法性的必要手段,跟将军勒石燕然,文官刻碑立传一样,都是向天下展耀自己文治武功的行为。

换到天子身上就是皇帝做得出色了,去向上天做工作报告,讲讲自己的丰功伟绩】

天幕语气带出嫌弃:【偏偏宋真宗的功绩差那么一点。

为了补齐这点宋朝祥瑞纷纷出土:

陛下好消息,今有‘天书’出土,天佑我宋!

明儿又是陛下好消息,地方百姓有‘祥瑞上献’,天佑我宋!

....

一连串祥瑞下来,玉皇大

帝改名为赵玄朗,N多年前跟宋帝是一家,百家姓上赵字排第一,彰显赵家乃天命所归...

面对这些祥瑞,宋真宗的态度则是:谦让拒绝——厚赐遣返——婉拒——答应;

整个过程跟我们过年要压岁钱一样,嘴上说着不要,实际上口袋张得老大:快点把红包放进来呀!】

“哈哈哈”无事一身轻的唐君臣看着天幕动图笑得不行,程咬金甚至活学活用,把手伸到秦琼跟前:“哎呀老秦别拉我,我不到你府上吃饭,真的别拉我。”

李世民受不了他这般耍宝,忍不住捧腹大笑:“你什么时候学后人那般戏谑了?”

笑罢他上身微微后躺,让笑成结的肠肚能舒展舒展,宋真宗谦让是为展君王礼仪,谁知却被后人贬得一无是处。

还好...李世民轻轻叹口气,还好后人未说后唐混乱,否则他会被人踩得毫无尊严。

同时他又遗憾后人为何不提后唐,若能多言后唐利弊,他大唐亦能及时矫正重归正途。

既想知道后唐种种,又怕听见后唐种种,一时间他心绪复杂,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宋朝的行为就跟今天某些明星,演技不行水军凑,水军不行奖项来说话。

随意得奖的结果就是——这奖项不值钱了!】

赵恒忍不住喷出一口鲜血,手指着天幕直直地倒了下去:

【华夏历史上共有七位帝王封禅过,六位帝王封禅泰山,武则大帝封禅嵩山。

而宋真宗之后呢?

明大臣上奏请朱元璋封禅,朱元璋两字:斩之。

谁提议斩谁!

明大臣再上奏请朱棣封禅,朱棣倒给出原因:不敢称太平,不封禅!

上个不封禅的人是谁?

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理由也是国未安定封禅奢侈浪费,所以不封禅。

看到没,朱棣对标的是唐太宗而不是宋真宗,既然这奖项已成水货,那封不封还有意思吗?

宋真宗之后封禅还有重量的话,‘十全老人’乾隆会错过夸耀自己功绩的机会?

这就跟王甫封冠军侯后,后人再不桂冠军侯之名,无他,嫌弃而已】

朱棣松口气:谢天谢地朕自有坚持没去封禅,否则...朕跟宋真宗归在一处,实在丢脸。

而冠军侯本人霍去病却是当头一击:什么,冠军侯竟被人嫌弃?

心中涌起几许委屈,忍不住看向陛下,刘彻接到自己爱臣目光,非常坦荡地一摊手:“要不待你军功有成,朕另外封号?

霍去病摇头:不要,那王甫封冠军侯跟他有什么关系?他的冠军侯好听,不好听的是后世冠军侯。

刘彻&卫青:....

【更重要的是宋真宗封禅也不是一帆风顺,他准备东行封禅时,辽特意遣人南下,想要以此为要挟要宋每年再额外多给钱币。

若不给...】

天幕语气很玩味:【封禅时辽军来个边境三日

游,那宋真宗封禅举动不就成了笑话?

宋真宗问宰相王旦咋办?

?本作者南漳提醒您最全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尽在[],域名[(

毕竟他为封禅还赐了壶美珠贿赂他,如果不行封禅,那壶美珠不就白给了?

不管咋样收了钱就得办事,你说吧王旦咋办?

王旦给的解决方案很简单:辽要微小之物,咱他给就是,给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受到轻视。

于是宋给予6万物资于辽,并表明这些物资会从明年岁币中扣除,得到钱财的辽深感惭愧】

司马光冷哼:“后人讲述实在太过偏见。”

王子明(王旦)未能阻真宗天书之事,是他有负宰相之过。

但他掌权十八载知人善用,为真宗致太平者,是当世全德元老,岂能光捡污垢之说?

苏轼倒是看得开:“后人这般倒让我理解几分唐人之感。”

见温公(司马光)疑惑,苏轼解释道:“平时我等皆说本朝远盛汉唐,如今神迹降临诸朝共观...”

剩下的话他未说尽,天幕数次讲说宋人评唐之语,若他是唐人听后定会不满,如同现在温公这般,对天幕反驳却又无用。

司马光脸色涨红,猛地一甩官袖气道:“天幕以后人眼光看我宋,定是哪哪不满,气煞我也。”

在他们眼中太祖太宗真宗皆为圣王,在后人眼中却是不值得一提,想到此他就替官家感到委屈。

天幕语气疑惑:【惭愧?

宋朝什么时候修得阿Q法了?学会自我精神胜利了?

且不提辽有没有感到惭愧,次年宋交付岁币时,宋是10万两银加20万绢一分不少啊。

难怪辽看到宋有钱人做派,吵着闹着要提高岁币。

我要是一国之主,我隔壁邻国是大宋,我做梦也会笑醒了好吗?

这哪是敌国啊,这分明就是财神爷嘛,难怪财神爷赵公明姓赵不信秦呢,想要钱了,直接摆三炷香插到宋真宗跟前:求财求财求财!】

虽然长生天嘴上不扰人,但忽必烈却听得非常仔细,听到重要处甚至亲手记下。

自他即位后就曾考虑如何取士,在他看来孔子之学虚名无实,于国不利。

恰逢许衡求见,见后他确认儒学无治之术,经天幕讲述后更是确认:学儒的文官多不通世务,难成治之才!

【至于宋臣会不会阻挠,给钱的主意不就是他们出的吗?

他们那么善解人意怎么会阻挠呢?

啧啧,给钱割地不就是宋文人的拿手好戏吗?

反正不是自家的,崽卖爷田不心疼】

秦始皇以为天幕要说宋文人种种,没想到他话一转,倒夸起宋真宗来:

【其实宋真宗并非没有功绩,在封禅前可以说是有所作为,如消除地方割据隐患,为官员增加俸禄,善纳谏言等等。

特别是推动占城稻、绿豆种植,其中最重要的是占城稻,早熟耐旱不择地而生,更重要的是产量远高于其它稻种。

宋朝百姓没大规模饿死,占城稻当属首功】

早熟又耐旱高产还不挑地?

十一字精准地打在宋以前的君臣心上,连呼吸都重了几分。

李世民腾身而起,急不可待地跨步到天幕跟前:“请问神迹占城稻在何处?”

刘彻:“请问神迹占城稻在何处?”

秦始皇:“请问神迹占城稻在何处?”

一句句急切的话汇聚成弹幕划过田羽跟前:占城稻历史?

田羽一愣,他怎么知道占城稻历史?

咋回事?总有这些莫名其妙的询问?

他心中不耐但还是利索地点开百度,随口道:【占城稻是占城人培育的良种啊!

此稻在安南、占城、柬埔寨,哦也就是真腊都有,属于印支半岛稻种】

秦始皇&刘彻&李世民望着天幕上圈出来的印支半岛,心中思绪漫开:海外有良种,那是否还有其他良物呢?

刘彻想起张骞带回的各色作物,心中决定待楼船可远行时,单独遣只船队收罗海外作物。

不管有没有用,先拿回再说!

天幕沉沉叹气:【但是这些政绩都抵不上澶渊之盟后的荒唐。

如果说白登山之围、渭水之盟都是以钱财换时间,以图来日壮大反击。

那么澶渊之盟就是给宋君臣的一颗定心丸。

这颗定心丸让宋君臣好像找到一条安生大道,只要花钱就能解决江山安危问题】

看着天幕上一行硕大的墨字:‘钱算什么,掏的又不是老爷的钱,拿去!’

秦始皇无奈地摇摇头,后人真的是....全方位嘲讽宋朝君臣啊!

他正想着宋制,殿下李斯出众直言:宋不能除旧布新,是缺法家啊。

说着两眼期盼地望向秦始皇,眼中不断传递:陛下陛下你看,这就是重用儒家的结果,儒治国真不行,还是得看法家!

当年商君变法时难道没有旧弊吗?

有,但商君还是变法成功,可见百家之中唯法有此魄力。

秦始皇看着不断展示自己很重要的李斯:....

【向天贷款后宋真宗君臣没有进行军制、制度深化改革,而是今塑像去金一万两,明建宫二千六百座,所耗花费多少?

哎呀,这些都是微末之物,证明朕是君权神授,就说明大宋‘镇服四海,夸示外国’啊!

与宋统治相比,把积蓄挥霍殆尽,又有什么关系呢?】

天幕精准吐槽一句;【宋真宗一朝君臣如跳大神的乡下骗子,朝廷有病不医治,反倒手拉手呱唧呱唧求仙问道。

这简直比秦皇汉帝还可怕,至少秦汉两朝没留下史书评语‘一国君臣如病狂。’

也怪不得群臣给宋真宗选谥号时,最先把‘玄’字作为第一选择。

上一个得玄之人是谁?

唐玄宗】

秦始皇&刘彻:…你不爱我了

后人。

李隆基狂怒:天幕你礼貌吗?你礼貌吗?

△本作者南漳提醒您《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说宋就说宋,别扯我大唐,你口中的唐玄宗已死,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是唐明宗李隆基!

他的志向天幕不知,还在不分对象插刀:【或许是臣子也跟着跳大神原因,所以在谥号上给了赵恒几分脸面,把玄换成了‘真’,即:为人好玄虚】

天幕无差别对待让宋朝君臣大怒,赵祯一掌拍在案上,眼底杀气四溢:先皇亲统戎师,忧劳万务,对外让中夏偃戈,西裔称藩,对内让疆亩耕耘,使丞民老幼得全其生,此乃圣举,尔等后人即使不屑先皇也当敬先皇之德。”

吕夷简更是直言:“我太祖、太宗真宗皆有尧舜之资,禹汤之智文武之德,尔等后人知什么,就在此胡吠乱语,当诛当诛!”

宋君臣怒气化为弹幕飘过田羽眼前,可惜田羽懒得得,直接照念PPT:

【他们君臣跳大神的举动彻底改变朝廷治国格局:

赵匡胤时期:抑武重文;

赵光义时期:文治靖国;

赵恒时期: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所以历代中唯宋是纯正文人治国,自宋真宗起宋廷几乎不杀士大夫,多了不起的举动】

天幕语气几乎嘲讽拉满:【但对百姓则却恢复了消失上千年的‘醢刑’:把人剁成肉酱;

同时杖死、腰斩、钉死、五马分尸、凌迟处死等等刑罚一一上演,全面展示什么叫做小样还有两副面孔】

听到各类残忍肉刑,刘恒忍不住皱眉:“宋士大夫忘记儒家善治百姓吗?”

宋传不过三代,就要靠重刑压制百姓?

他脸色凝重,心中将汉与宋仔细比量一番,忽然发现宋治天下之法乃是让百姓养天下士人,如此一来...刘恒将手中绢帕放进袖袍,嗤笑出声:“难怪宋廷要用肉刑镇压百姓。”

百姓活不下去会做什么?

刘氏天子再明白不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抱着与士大夫治天下治的家法到仁宗时,文武双全的武几乎被文压制到底,变成了瘸腿朝代。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种栗。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唐朝想要万户侯要奔赴边疆,而宋朝只需读书就能过上人上人的生活。

并且为安天下士人心,宋廷会因地制宜进行录取。

即西北诸子不擅长诗词歌赋,那朝廷就给予特殊照顾,也就是‘东南多取进士,西北多取经学者’。

所以在宋朝只要登上科举梯,什么都可以得到,毕竟宋朝讲究的是为官三年后,按常例升迁一级,只要不做错事就能恩荫家人,这样爷荫孙,子荫门生亲友,不出十年朝廷各个机构都有我的人,多好!】

再次听到劝

学诗,各朝武将脸色非常难看,张辽等武人更是冷哼:“难怪后人要言宋瘸腿。”

武人以命相搏换得地位钱财,宋帝却说什么读书应有尽有?

没有武人打天下,你哪来的地结千钟粟?

哪有地盘来造黄金屋?

曹操听到张辽等人冷哼,大笑道:操不是宋帝,此间更不是宋朝,无论是我魏还是蜀吴,我三家都是廉名者得升迁,有罪者降黜,无功过者留原职,定不会如宋那般混乱无纪。?_[(”

他之所以要提到孙权刘备,是因此时面对的是后世宋,在外敌跟前须得同心对敌,如此这般才能不使异心者另张旗帜,

听到主公直言,张辽等人纷纷赞言:“那宋帝小儿怎能与主公相比?

主公辨别贤愚,更以公平激励人心,我等皆服主公!”

【路走的人多了,那这条路肯定是条安全的好路。

在光明的召唤下,宋参加科举的士子逐年增加,到宋仁宗嘉祐时高达四十万,能进京科考者高达数千人。

于是这嘉祐二年的进士科,直接卷出最耀眼的千年科举榜单——龙虎榜】

天幕贴出榜单,历代君臣举目望去: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修堤爱好者,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苏辙:同唐宋八大家之一,哥哥被贬弟弟捞,共同上演兄弟佳话;

二程:程颢、程颐皆为理学创始人,开创洛学;

张载:说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先生;

章惇:神童之名.....

曾布:…

榜单一出刚刚还盛怒的宋殿纷纷瞄向天幕,期望自己在榜。

文人相轻,能上千年科举榜岂不说明自己乃文治之典范?

一时间遗憾者有之,兴奋者有之,除了...除了苏轼。

苏轼不可置信地看着天幕:什么叫做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他为官那里错了?这么惹人嫌?

陷入自我怀疑的苏轼转向弟弟:弟啊,你咋看?

苏辙脸色僵硬:两眼看,我想知道弟弟我要怎么捞你?

不对,这捞字怎么怪怪的?

【这一届进士科百花齐放,有改革者亦有文学大师也有官员支柱者,堪称仁宗朝大臣精华所在。

宋朝取士的目的不仅仅是要网罗人才,而是为把天下读书人绑在宋朝这艘大船上。

为了多取士,宋廷多次开‘特科’、‘恩科’给予士子机会,有士子长得黜落,愤怒之下转投西夏,率军重创母国。

从此宋廷吸取教训,能进殿试就不黜落人才,誓要与天下士人共建美好大宋】

赵匡胤神色麻木:到底是那落榜士子厉害,还是宋军备不行随意被人厮打?

天幕语气纠结:【在宋朝高中进士是荣耀,荣耀到殿试后就授官,但这样的官员腹中有才,但对地方行政的能力而言...往往如

空中楼阁。

唐进士要先入幕僚实习,使其具备基层实操经验。

而宋代选出的官员夸夸其谈者甚多,实践能力匮乏。

能力匮乏又不辨品德,宋朝官吏怎么不贪污腐败呢?】

天幕话题一跃:【更何况科举取士多,却多不过恩萌人数。

宋朝与历代相比,推出了一项特殊的推恩荫补制度,简称恩荫。

跟唐朝恩荫嫡子制不同,宋朝恩荫要求要广泛得多。

赵匡胤时期:根据不同职位,如六品或五品以上,并连任两届后,便可以获得恩荫资格。

赵光义时期:放宽恩荫范围,如追封父祖妻子,恩及子弟、亲族、门生等;

并且每次恩荫人数职位各不同,掌握中枢的宰辅大臣,可以恩荫门客、门生等,每次可多达十人。

像三公、宰相之子,可以恩荫充任中央六部各寺丞;使相、参知政事、枢密使之子,恩荫可以担任太祝或奉礼郎】

嘶~刘邦倒吸口冷气,宋朝大气!

他为集权日夜耗费心神,而宋朝皇帝竟然把各衙役主事职位给了出去。

真是…刘邦摸了摸自个胡须,半响找不出词来形容宋朝作为。

当过亭长的他太知道这些主事代表什么:看看他汉家丞相萧何最初干什么的?

沛县主吏掾!

敬伯(曹参)呢?

沛县狱掾!

当年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吏鼓动沛县起义,最后又助他拿下天下。

在各地郡县里,能最快最容易办成事的,不是郡守县令,而是各色小吏!

刘邦抄起酒杯喝了口酒,对吕后感叹道:“宋皇帝心真大,竟然直接给官员培育门客的机会。”

吕后翻白眼:什么门客?后世不兴那叫法。

【赵恒时期:恩荫名目泛滥如洪水,每年皇帝诞辰开恩荫一次,每三年逢郊祀时一次,官员告老得恩荫一次;官员去世时上遗表一次;

其余承天节、南郊祭祀恩荫则看宋皇帝是否开恩荫资格。

总体来讲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以就出现奇葩现象:在襁褓里婴儿已列簪绅之列,还未成婚的男子就有荫子资格。

科举+恩荫和其他入仕途径,让宋从中枢机构到州县幕职的大小官位,都变成了文官。

甚至因恩萌资格太弱,以至于当街叫卖】

莹白的天幕里突然跳出一个小人,不停大喊:来来来,不用9999,只要998,做官资格当街大甩卖勒!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历代君臣面面相觑,李治拉了拉皇后:“媚娘,婴儿刚出生就得恩荫资格,那…”

武皇后一看便知他心中所想,率先道:“有这是小吏上门拜访发现自己未来上司还在吃奶?

更让其他小吏绝望的是:他未来上司的爹还没找到他娘,以至于上司还没影子?”

夫妻俩对视一眼噗地笑出声,双双乐了好半天。

玩笑过后李治抱着皇后的手感叹道:“我大唐恩荫者须看品级。

三品以上大官可荫及曾孙,五品以上荫孙,被荫之孙品阶降荫子一等,曾孙又降孙一等。”

他摇摇头又道:“即使如此朝廷对恩荫者也只有级别和待遇,没有具体职务官职,想要真正进入朝堂必须参加科举或是被人推荐,方能任职。”

大宋此举倒给自己添加财政负担,殊为不智。

【当年唐太宗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他说得不算,看看宋朝,这才叫网罗天下…额,天下人】

小刘彻小小地打了个哈欠,面色无聊道:“我大汉边陲用兵,将士暴露在矢石之下,锋刃之前,以命争首。

也只有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方得子侄一人为郎。

宋恩荫与我汉家任子制相比,此等恩泽也未免太过易得。”

他挪了挪身子靠在自己爹爹身上,对天幕翻了个白眼:“恩泽泛滥时还叫恩泽吗?宋皇帝连这都不知道?”

以命争命,却未尝听说朝廷有特殊的恩赐给予这些将士。反而是这些宫闱近侍,官员近戚,方伎杂类等,轻易地得到过当的恩泽”。

刘启偏过头抬手对儿子一弹!“别生倨傲之心,秦二世前车之鉴忘了?小刘彻正肃脸色,起身躬身道:谢父皇教诲。”

刘启点点头拉着他坐下:“恩荫之人大多只知饮酒弹琴,不知民间疾苦之人。

我汉家推行此制是为让大臣感激,亦是鼓励低阶臣子为汉得功,好恩及家中。

恩赐大臣之法众多,但万万不能自我贬值。”

见太子狠狠点头,刘启脸色一变抬手给了他后脑勺一掌:“你既然知道还敢卖爵?”

哪又不是我!

小刘彻抱着头欲哭无泪:说了多少遍,未来的他关现在的他什么事?

他真冤!

【朝廷风向偏读书,官员之子易得出身,这种文治浓厚的气氛下,宋举国上下把‘忘战必危’忘得干干净净,他们没有经历过辽兵临城下的威胁,不知道澶渊之盟签订前宋面临的威胁。

他们只看到读书带给他们的荣耀,所以面对有军功的武将狄青,韩琦敢蔑视护山河有功的狄青,直言: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

你能得军功有什么了不起,在宋朝状元才是好男儿,军人就是贼配军!

尹洙更是直接坦言:即便是统兵数十万收复幽燕之功,也比不上状元及第荣耀。

张载未进第前听欧阳修讲学,对欧阳修展露自己志向:我要领兵北上收复故土。

欧阳修沉默许久劝他:“把精力放在读书上,行武无出路”】

秦始皇:无武将朕怎么一统六国!

刘彻:无武将朕怎么打匈奴?

李世民:无武将朕天可汗之名从何而来?

朱元璋:无武将咱怎么驱除鞑虏?

李世民&朱元

璋:不对,朕就是武将出身啊!

【这些未经硝烟的文人,在面对国家领土也能大谈割地之利,称宋真宗以小搏大取得边境安宁,其功绩远胜汉文帝。

甚至天真地认为宋辽形成利益共同体后,辽自然伏首,宋顺势统战大辽,此乃天意】

天幕嘲讽之意拉满:【天意?

宋朝部分文人啊...读书读到自我阉割了?

宦官是身体缺失,他们是精神残缺啊!】

刘彻大惊:今日割王城,明日割十城,能得一夕安寝?

这类臣子宋皇帝不杀?

后人…后竟然把他们对标宦官?

自我对标精神残缺的宋臣眼眸赤红,如对生死仇人一般扑向天幕,却无法伤到对方半分。

他们对上官家冷漠眼神,皆难堪地转过头,心中想自辩张开口却说不出话来,只能默默流泪不语。

天幕话一转:【其实以文御武问题不大,问题在于你的‘文’都是什么人?

宋科举承唐制,为啥宋把唐业务培训传统扔了呢?

而唐则是先入基层实习,经过锻炼后再入职做官,而宋是考中进士后直接授予京官。

且不看进士道德业务,就看他们从骨子里对武的轻视,也很难让宋有站起来的机会。

从宋结局来看,瘸腿宋不仅没变回文武并重,而是变成了截肢宋】

包拯苦笑:“河北边防士兵早无骄悍之气,粮草匮乏而兵器腐朽。

主兵者不是纨绔少年,便是罢职老校,平日训练有名无实,如此军队怎保我大宋边境?”

可惜…他心中苦涩顿生,天幕所说之弊他们尽知,原以为后人会如将汉唐那般细致无比,他们好仔细参考政策利弊。

没想到…没想到却是敷衍了事。

【截肢的宋怎么能打得过西夏,阻挡得了李元昊称帝立国?

面对西夏进攻,宋毫无还手之力,军备废弛下只能被动挨打】

天幕利落地贴出宋夏大大小小的战役,秦始皇看着其中三大战役:三川口战役、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上面全是鲜红的宋军全败字迹。

他嘴角一抽,后世朝代都这么不争气的吗?

当初六国换成宋…他大秦早就一统天下了好吗?

天幕长叹:【澶渊之盟后,再上演一出庆历和议也没啥稀奇。

没办法,人家秦朝粉:我大秦超能打的,看,六国遗址都属秦!

汉朝粉:我大汉打出了民族精神,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唐朝粉:这里,这里,还有那里,都是咱巨唐打下来的!

大明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不退江山一步!

宋朝粉:我们…我们…我们不能打,但是我们抗揍有钱啊!】

枢密直学士韩琦气得浑身发抖,大宋从未放弃收复幽云之地,对于西夏也从未软弱。

朝廷虽有抑武家法,但追究到底难道不是武人自己不争气?

当年他奉命御敌西夏?_[(,命大将任福率军绕到夏军背后,能战则战,不能战则据险设伏,截其归路。

为让任福上心他再三叮嘱:如果违命,即使有功,也将定罪处斩!

结果呢?

任福贪功轻进,沿路得夏军遗弃物资反遭合围,致六千余将士阵亡,六千余人啊!

至今他想到阵亡将士的父兄妻子,就心痛难忍:

他们随你招讨出征,如今你回来了,他们的魂识也能跟着你回来吗?

他对不起那些将士,也愧对他们父兄妻子。

韩琦掩面而泣,范仲淹轻拍他肩道:“后人讲说皆为小儿之语,我等只要无愧大宋无愧于心即可。”

至于后人点评,由他说之。

【那宋给西夏多少呢?

1.每岁赐西夏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

2.重开保安军、高平寨等沿边榷场。

宋夏刚签完协议,辽又跳出来喊:仁宗皇帝,你忘了我才是你的纯元了吗?给我加钱!加钱!

于是在以往辽岁币基础上,北宋又增加了每岁10万两,绢10万匹。

到此宋朝廷每年支出的费用为:27万两白银,45万匹绢,三万斤茶】

秦始皇&刘彻&李世民等人拿过舆图,仔细看对比一番后叹道:西夏跟辽合谋诈宋钱财呢。

刘彻更是摇头遗憾:西夏多好的地,宋怎么没抓住在此建势呢?

北有辽西有夏,两国压境宋根本翻不了身。

【这些支出对宋很多吗?

多啊!特别是宋缺银缺铜啊!

银子在宋不是主要流通货币,宋税收以贯为计,全国税率不一,有600文为一贯,有千文为一贯,贯银之间汇率兑价不定,低时一贯为一银,高时2贯为一银。

无论宋贯银兑率如何变更,支出的27万两始终不变,即贯银之间的兑换差价、转运费皆由宋廷自行承担,对宋来讲是一笔很大负担】

长孙无忌等人听得很仔细,宋朝种种堪称是唐反面。

唐崇武造成安史之乱,宋崇文结果积贫积弱。

如何让文武并重是他们后期着重之事。

房玄龄搁下笔评道:“花钱买平安不可怕,可怕的是认为只花钱就能平安喜乐,宋朝矫枉过正。”

心中剩下的话他没说尽,矫枉过正不也是一种‘安史之乱?’

【哦不对,准确地讲是对百姓造成极大的负担,所以宋仁宗时期的兵变民变,那是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可见经过三朝积累,宋朝弊政已到了恐怖地步】

天幕接着道:【这些弊政还是‘冗官’、‘冗兵’,‘冗费’老话题:

冗官(官员泛滥):仅朝廷正经官员就达两万,不含小吏恩荫人数。

宋朝官员俸禄高,就连县令每月俸钱也有20贯,每月禄粟五至三石,还有茶、酒、厨料等补贴。

又因官员太多,大多属于寄禄官,赐予官职不给实职但给俸禄,如同襁褓里恩荫的婴儿,在吃奶就有了俸禄可得】

朱棣默默地听着天幕讲述,后人言语虽有不准,但也有新鲜见解。

他大明以武力打天下,先皇建制时吸取宋财政之弊,对边防军士很是注重,并且武将地位不弱于文臣。

那么…他眼中浮现疑惑:为何大明落得天幕口中那般地步?

难道…朱棣神色惊疑不定,难道他大明也出了败坏祖宗帝王?

【冗兵-军饷泛滥:杀人放火受诏安,受灾无路当兵贼,仅朝廷禁军就达120万人,不含各地厢军数量。

禁军费用为例:禁军招剌例物(安家费)每人十贯,绸、绢六匹做军装,上等兵每月一贯,中等每月约700文,打仗另有收入。

用宋仁宗财政官蔡襄的话讲就是:庆历年间宋财政收入六千万贯,养天下兵耗费五千万贯,占据朝廷八成】

朱元璋抱臂问朱标:“太子怎么看?”

朱标想了想道:“冗吏耗于上,冗兵耗于下,如此耗费相加…”

他摇头说出决断:“宋朝尽取山泽之利也养不起。”

朱元璋赞赏地点点头:“就算没有金国南下一事北宋也撑不了太久。”

依他看…无外力激压下北宋会亡于兵变。

理由很简单:士大夫俸禄朝廷不会拖欠,而大头兵嘛…仁宗一朝啸营者比百姓起义者更多。

【那支撑宋朝上下运转的钱从哪来呢?

1.朝廷收入:禁榷;

历代禁榷中,宋朝是禁榷产业巅峰!

盐、酒、茶、矾和香等重要物资,及原料产品都进行垄断,几乎把商业肉食占了个干净。

正因手中有物资,所以宋廷在对辽夏时才勉强保持三分强硬:你要是欺负我太狠,我就关闭辽夏边境榷场,看你怎么办?

2.民间各种税!

盖房子要征税,娶妻、嫁女要征税,出远门游学行商要收路过税,家中多张嘴就多人丁税…反正比五代税种还多。

因朝廷运转支出太大,宋朝大力发展商业,但商业兴起,并不代表商业产业链上下能以商获利。

朝廷为方便收商业税,各行各业都要组织商行,如茶叶有商行、酒有酒行,凡商店商贩必须入行,不入行者不准在街市做买卖。

入行严厉到什么程度?

街头提瓶卖茶的人也要投入茶行,以便朝廷收取重税。

相当于今天路边小摊也要向国家缴税,才能开摊卖货,否则宋老爷掀了你的摊子!】

赵匡胤心中升起一股无力感,看着继续讲述的天幕,他竟觉得神迹对自己有些残忍,他立宋宋皇帝却不是他血脉。

他看着将将止血的赵

光义,惨笑着想要说话,张了张嘴又不言语。

开国之君,开国之君,除却五代十国,没有哪一个开国之君如他这般窝囊。

心中各种思绪蔓延,一时间竟有些心灰意冷,几息后赵匡胤神色恢复正常,开始思索如何把商业最大化。

宋先天之弊他无法更改,但为后面皇帝打好改革基础却是能做到。

他即位之初便颁布‘商税则例’,建起商税司衙,下令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并将此作为祖宗家法传世。

现在…赵匡胤皱眉,秦制可有借鉴?

没有!

那汉唐呢?

赵匡胤决定待天幕结束后,再多翻阅后人汉唐讲述,期望能得制宋之基。

【宋朝吸取唐重武之鉴,放边防重内务,结果矫枉过正,造成后天发育不足。

观宋一朝前期陷辽边防,后期陷西夏军事,最后被金国所灭。

整朝为平边防所耗钱财不知几何,早知如此不如积蓄力量打个大仗。

毕竟只有疼了才知道厉害】

天幕突然转了话题:【当初乾隆灭掉准噶尔汗国时,不仅仅是把疆土纳入清朝,而是震撼了俄罗斯甚至西方诸国。

准噶尔汗国不是部落国家,西夏在它面前只是个弟弟,其国土面积与宋相当,国家实力连俄罗斯都要慎重以待,以安抚为主,结果这个汗国灭在乾隆手上。

这场灭国之战直接让西方不敢垂涎华夏,面对财富诱惑也是恳求通商。

直到鸦片战争后西方才惊讶发现华夏这么弱,还没高兴又爆发太平天国运动,高强度的厮杀、几十万上百万的死亡直接震撼住列强,因此华夏才没有像阿三那样彻底沦为殖民地】

天幕感叹:【手中有枪时,强盗总会掂量掂量得失。

所以宋朝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又如何,商业税占到朝廷税赋七成又如何?

这些钱还不是要往外流,用到原本不需要用到的地方】

金国…宋亡于金?

天幕一个炸弹扔下,即使心中已有猜测,但宋君臣还是感到心悸。

无论天幕怎么嘲讽他们,但宋臣深望国家强劲富裕。

听到宋亡于金许多臣子乱作一团,被王安石一声暴喝勉强稳定下来。

王安石脸色微白,镇定道:“天幕既然说宋,那定然会讲金,别忘了金灭辽。”

只要知道金发源何方,他们就能联合辽甚至西夏灭金!

天幕不知道自己带给宋君臣的刺激,把讲述拉回正题:

【宋立国七十余年时,上层社会竟豪奢,下层民众纷纷聚众起义,朝廷各种弊政层层叠叠堆在一起,这样的弊端有人看到了吗?

有!

范仲淹认为: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

所以‘庆历新政’应运而生,开始矫革大宋,期望能端本澄源。

这次矫革主要有整顿吏治7条:如改革恩荫制度,减少做

官人数以及恩荫年龄;

罢免不合格官员,落实朝廷宽赋敛、减徭役等事项;

在全国兴建学校,对于新科举子,必须学习三百天思想培训等等;

发展农业2条:兴修水利、为省并县邑减轻徭役;

加强军备1条:恢复唐代府兵制,结果因战争未能施行。

总的讲这次改革是吏治改革,给宋廷机构瘦身,提高办事效率,节约朝廷支出。

其结果嘛...一年过去,失败!】

刘彻无心听宋矫革之事,他心思都放在乾隆身上,对这十全老人起了几丝兴趣,不知后人是否会讲清?

正想着就听见霍去病跟卫青说话:“舅舅,乾隆不就是后世图书管理员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他笑道:“说什么悄悄话,咱们也听听?”

霍去病把话讲了,刘彻哈哈大笑:“咱大汉击匈奴除了一血耻辱外,更重要的是朕不允许漠南漠北有匈奴出现。”

刘彻腾身而起,走到舆图跟前一手拍在匈奴土地上:“朕不做天可汗,要的是这块地彻彻底底属于大汉。”

他环视殿内群臣,借了后世一句话:死了的匈奴人才是好的匈奴人!

【究其原因除了改革太过理想化外,最大的原因是触动了皇室的忌讳:朋党!

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为‘兴致太平’,在庆历新政上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他们想法很好,但是宋朝皇帝最敏感的雷达已经响起。

宋惧大臣之间结成派系,成为中央集权分割力量,所以宋朝历代帝王对百官增朋结党都抱有警惕之心。

但欧阳修等人不认为他们是在结党,甚至上书了一篇‘朋党论’以证自身,结果被反对新政者拿来作攻击手段,庆历新政卒】

天幕再次感叹:【只能说宋朝弱势得天下,统治者心中有畏;正因为有畏,不敢行大刀阔斧之风。

此时的宋对外积弱,对内贫困,这时的改革帝王需要汉武帝那样的魄力,拿出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老子也要改革的态度。

而不是微小谨慎粉饰太平,无视民间疾苦,当个假圣人。

因此受过苦的南宋文人,非常刻薄地评价宋仁宗是‘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汉武帝挺胸:嘿嘿!

赵祯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他竟要汉武帝?笑话?

他若行汉武之事,宋灭国即在眼前!

耻辱,简直是奇耻大辱!

想到宋亡于金,赵祯神色秃然地落下手,愣愣地盯着前方默然无语。

朱元璋大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将手中的宋史翻得哗啦哗啦,听到天幕说宋仁宗只会做官家冷笑:“他不是百事不会,而是太弱又分得太清。”

文彦博打击狄青时,宋仁宗为其辩解,说狄青是忠臣,结果因一句‘太祖岂非周世宗忠’直接放弃狄青。

可惜...宋仁朝没有抓重新扶

持武将的机会。

他重重地合上宋史搁置一旁,对宋实在嫌弃:“宋时我华夏备受女真、蒙古欺凌,宋室除赵太祖外皆软弱无能也。”

北宋灭国,真是耻辱!

【庆历新政不仅没有革新成功,反而让党争滥觞,面对心中忌讳皇帝也难以调整,手中枪杆子太软,身旁又没得力太监牵制大臣。

于是只能搅和党派保朝堂平衡,勉强过过日子。

所以什么唾沫喷到宋仁宗脸上,用来表示皇帝心胸大度不在意,一半是皇帝性格温和,一半是文臣吹嘘,你换个同样集权皇帝试试?

问问李斯、张汤、房玄龄敢不敢一口唾沫喷到皇身上?】

李斯惊恐:他哪敢?

张汤甩头:别扯上他!

房玄龄震惊:关我何事?

李斯&张汤&房玄龄:天幕求放过。

【到宋神宗时期,赵顼倒有改革魄力,但是此时的朝廷弊端进一步加深,文官开始正面遏制皇权。

文官遏制皇权的利器就是‘祖宗家法’:太祖、太宗及真宗留下的制度法令。

如抑文重武、夺地方权制其兵,分各层权力机构权力、官职牵制、防弊之政等等;

所以当宋神宗想斩杀违法漕官时,宰相蔡确劝阻,其理由是‘自太祖开国以来,我朝不曾杀过士人;’

宋神宗锐意改革,想要变法强国,但文彦博反对,反对理由是:祖宗家法俱在,变法不得人心】

【所以宋神宗改革阻力非常大,大的不是改革之心,而是到底要怎么改。

毕竟变法不是变法,而是两派对持:

保旧派VS改革派!

科举+恩荫和其他入仕途径,让宋从中枢机构到州县幕职的大小官位,都变成了文官。

甚至因恩萌资格太弱,以至于当街叫卖】

莹白的天幕里突然跳出一个小人,不停大喊:来来来,不用9999,只要998,做官资格当街大甩卖勒!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历代君臣面面相觑,李治拉了拉皇后:“媚娘,婴儿刚出生就得恩荫资格,那…”

武皇后一看便知他心中所想,率先道:“有这是小吏上门拜访发现自己未来上司还在吃奶?

更让其他小吏绝望的是:他未来上司的爹还没找到他娘,以至于上司还没影子?”

夫妻俩对视一眼噗地笑出声,双双乐了好半天。

玩笑过后李治抱着皇后的手感叹道:“我大唐恩荫者须看品级。

三品以上大官可荫及曾孙,五品以上荫孙,被荫之孙品阶降荫子一等,曾孙又降孙一等。”

他摇摇头又道:“即使如此朝廷对恩荫者也只有级别和待遇,没有具体职务官职,想要真正进入朝堂必须参加科举或是被人推荐,方能任职。”

大宋此举倒给自己添加财政负担,殊为不智。

【当年唐太宗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他说得不算,看看宋朝,这才叫网罗天下…额,天下人】

小刘彻小小地打了个哈欠,面色无聊道:“我大汉边陲用兵,将士暴露在矢石之下,锋刃之前,以命争首。

也只有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方得子侄一人为郎。

宋恩荫与我汉家任子制相比,此等恩泽也未免太过易得。”

他挪了挪身子靠在自己爹爹身上,对天幕翻了个白眼:“恩泽泛滥时还叫恩泽吗?宋皇帝连这都不知道?”

以命争命,却未尝听说朝廷有特殊的恩赐给予这些将士。反而是这些宫闱近侍,官员近戚,方伎杂类等,轻易地得到过当的恩泽”。

刘启偏过头抬手对儿子一弹!“别生倨傲之心,秦二世前车之鉴忘了?小刘彻正肃脸色,起身躬身道:谢父皇教诲。”

刘启点点头拉着他坐下:“恩荫之人大多只知饮酒弹琴,不知民间疾苦之人。

我汉家推行此制是为让大臣感激,亦是鼓励低阶臣子为汉得功,好恩及家中。

恩赐大臣之法众多,但万万不能自我贬值。”

见太子狠狠点头,刘启脸色一变抬手给了他后脑勺一掌:“你既然知道还敢卖爵?”

哪又不是我!

小刘彻抱着头欲哭无泪:说了多少遍,未来的他关现在的他什么事?

他真冤!

【朝廷风向偏读书,官员之子易得出身,这种文治浓厚的气氛下,宋举国上下把‘忘战必危’忘得干干净净,他们没有经历过辽兵临城下的威胁,不知道澶渊之盟签订前宋面临的威胁。

他们只看到读书带给他们的荣耀,所以面对有军功的武将狄青,韩琦敢蔑视护山河有功的狄青,直言: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

你能得军功有什么了不起,在宋朝状元才是好男儿,军人就是贼配军!

尹洙更是直接坦言:即便是统兵数十万收复幽燕之功,也比不上状元及第荣耀。

张载未进第前听欧阳修讲学,对欧阳修展露自己志向:我要领兵北上收复故土。

欧阳修沉默许久劝他:“把精力放在读书上,行武无出路”】

秦始皇:无武将朕怎么一统六国!

刘彻:无武将朕怎么打匈奴?

李世民:无武将朕天可汗之名从何而来?

朱元璋:无武将咱怎么驱除鞑虏?

李世民&朱元

璋:不对,朕就是武将出身啊!

【这些未经硝烟的文人,在面对国家领土也能大谈割地之利,称宋真宗以小搏大取得边境安宁,其功绩远胜汉文帝。

甚至天真地认为宋辽形成利益共同体后,辽自然伏首,宋顺势统战大辽,此乃天意】

天幕嘲讽之意拉满:【天意?

宋朝部分文人啊...读书读到自我阉割了?

宦官是身体缺失,他们是精神残缺啊!】

刘彻大惊:今日割王城,明日割十城,能得一夕安寝?

这类臣子宋皇帝不杀?

后人…后竟然把他们对标宦官?

自我对标精神残缺的宋臣眼眸赤红,如对生死仇人一般扑向天幕,却无法伤到对方半分。

他们对上官家冷漠眼神,皆难堪地转过头,心中想自辩张开口却说不出话来,只能默默流泪不语。

天幕话一转:【其实以文御武问题不大,问题在于你的‘文’都是什么人?

宋科举承唐制,为啥宋把唐业务培训传统扔了呢?

而唐则是先入基层实习,经过锻炼后再入职做官,而宋是考中进士后直接授予京官。

且不看进士道德业务,就看他们从骨子里对武的轻视,也很难让宋有站起来的机会。

从宋结局来看,瘸腿宋不仅没变回文武并重,而是变成了截肢宋】

包拯苦笑:“河北边防士兵早无骄悍之气,粮草匮乏而兵器腐朽。

主兵者不是纨绔少年,便是罢职老校,平日训练有名无实,如此军队怎保我大宋边境?”

可惜…他心中苦涩顿生,天幕所说之弊他们尽知,原以为后人会如将汉唐那般细致无比,他们好仔细参考政策利弊。

没想到…没想到却是敷衍了事。

【截肢的宋怎么能打得过西夏,阻挡得了李元昊称帝立国?

面对西夏进攻,宋毫无还手之力,军备废弛下只能被动挨打】

天幕利落地贴出宋夏大大小小的战役,秦始皇看着其中三大战役:三川口战役、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上面全是鲜红的宋军全败字迹。

他嘴角一抽,后世朝代都这么不争气的吗?

当初六国换成宋…他大秦早就一统天下了好吗?

天幕长叹:【澶渊之盟后,再上演一出庆历和议也没啥稀奇。

没办法,人家秦朝粉:我大秦超能打的,看,六国遗址都属秦!

汉朝粉:我大汉打出了民族精神,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唐朝粉:这里,这里,还有那里,都是咱巨唐打下来的!

大明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不退江山一步!

宋朝粉:我们…我们…我们不能打,但是我们抗揍有钱啊!】

枢密直学士韩琦气得浑身发抖,大宋从未放弃收复幽云之地,对于西夏也从未软弱。

朝廷虽有抑武家法,但追究到底难道不是武人自己不争气?

当年他奉命御敌西夏?_[(,命大将任福率军绕到夏军背后,能战则战,不能战则据险设伏,截其归路。

为让任福上心他再三叮嘱:如果违命,即使有功,也将定罪处斩!

结果呢?

任福贪功轻进,沿路得夏军遗弃物资反遭合围,致六千余将士阵亡,六千余人啊!

至今他想到阵亡将士的父兄妻子,就心痛难忍:

他们随你招讨出征,如今你回来了,他们的魂识也能跟着你回来吗?

他对不起那些将士,也愧对他们父兄妻子。

韩琦掩面而泣,范仲淹轻拍他肩道:“后人讲说皆为小儿之语,我等只要无愧大宋无愧于心即可。”

至于后人点评,由他说之。

【那宋给西夏多少呢?

1.每岁赐西夏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

2.重开保安军、高平寨等沿边榷场。

宋夏刚签完协议,辽又跳出来喊:仁宗皇帝,你忘了我才是你的纯元了吗?给我加钱!加钱!

于是在以往辽岁币基础上,北宋又增加了每岁10万两,绢10万匹。

到此宋朝廷每年支出的费用为:27万两白银,45万匹绢,三万斤茶】

秦始皇&刘彻&李世民等人拿过舆图,仔细看对比一番后叹道:西夏跟辽合谋诈宋钱财呢。

刘彻更是摇头遗憾:西夏多好的地,宋怎么没抓住在此建势呢?

北有辽西有夏,两国压境宋根本翻不了身。

【这些支出对宋很多吗?

多啊!特别是宋缺银缺铜啊!

银子在宋不是主要流通货币,宋税收以贯为计,全国税率不一,有600文为一贯,有千文为一贯,贯银之间汇率兑价不定,低时一贯为一银,高时2贯为一银。

无论宋贯银兑率如何变更,支出的27万两始终不变,即贯银之间的兑换差价、转运费皆由宋廷自行承担,对宋来讲是一笔很大负担】

长孙无忌等人听得很仔细,宋朝种种堪称是唐反面。

唐崇武造成安史之乱,宋崇文结果积贫积弱。

如何让文武并重是他们后期着重之事。

房玄龄搁下笔评道:“花钱买平安不可怕,可怕的是认为只花钱就能平安喜乐,宋朝矫枉过正。”

心中剩下的话他没说尽,矫枉过正不也是一种‘安史之乱?’

【哦不对,准确地讲是对百姓造成极大的负担,所以宋仁宗时期的兵变民变,那是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可见经过三朝积累,宋朝弊政已到了恐怖地步】

天幕接着道:【这些弊政还是‘冗官’、‘冗兵’,‘冗费’老话题:

冗官(官员泛滥):仅朝廷正经官员就达两万,不含小吏恩荫人数。

宋朝官员俸禄高,就连县令每月俸钱也有20贯,每月禄粟五至三石,还有茶、酒、厨料等补贴。

又因官员太多,大多属于寄禄官,赐予官职不给实职但给俸禄,如同襁褓里恩荫的婴儿,在吃奶就有了俸禄可得】

朱棣默默地听着天幕讲述,后人言语虽有不准,但也有新鲜见解。

他大明以武力打天下,先皇建制时吸取宋财政之弊,对边防军士很是注重,并且武将地位不弱于文臣。

那么…他眼中浮现疑惑:为何大明落得天幕口中那般地步?

难道…朱棣神色惊疑不定,难道他大明也出了败坏祖宗帝王?

【冗兵-军饷泛滥:杀人放火受诏安,受灾无路当兵贼,仅朝廷禁军就达120万人,不含各地厢军数量。

禁军费用为例:禁军招剌例物(安家费)每人十贯,绸、绢六匹做军装,上等兵每月一贯,中等每月约700文,打仗另有收入。

用宋仁宗财政官蔡襄的话讲就是:庆历年间宋财政收入六千万贯,养天下兵耗费五千万贯,占据朝廷八成】

朱元璋抱臂问朱标:“太子怎么看?”

朱标想了想道:“冗吏耗于上,冗兵耗于下,如此耗费相加…”

他摇头说出决断:“宋朝尽取山泽之利也养不起。”

朱元璋赞赏地点点头:“就算没有金国南下一事北宋也撑不了太久。”

依他看…无外力激压下北宋会亡于兵变。

理由很简单:士大夫俸禄朝廷不会拖欠,而大头兵嘛…仁宗一朝啸营者比百姓起义者更多。

【那支撑宋朝上下运转的钱从哪来呢?

1.朝廷收入:禁榷;

历代禁榷中,宋朝是禁榷产业巅峰!

盐、酒、茶、矾和香等重要物资,及原料产品都进行垄断,几乎把商业肉食占了个干净。

正因手中有物资,所以宋廷在对辽夏时才勉强保持三分强硬:你要是欺负我太狠,我就关闭辽夏边境榷场,看你怎么办?

2.民间各种税!

盖房子要征税,娶妻、嫁女要征税,出远门游学行商要收路过税,家中多张嘴就多人丁税…反正比五代税种还多。

因朝廷运转支出太大,宋朝大力发展商业,但商业兴起,并不代表商业产业链上下能以商获利。

朝廷为方便收商业税,各行各业都要组织商行,如茶叶有商行、酒有酒行,凡商店商贩必须入行,不入行者不准在街市做买卖。

入行严厉到什么程度?

街头提瓶卖茶的人也要投入茶行,以便朝廷收取重税。

相当于今天路边小摊也要向国家缴税,才能开摊卖货,否则宋老爷掀了你的摊子!】

赵匡胤心中升起一股无力感,看着继续讲述的天幕,他竟觉得神迹对自己有些残忍,他立宋宋皇帝却不是他血脉。

他看着将将止血的赵

光义,惨笑着想要说话,张了张嘴又不言语。

开国之君,开国之君,除却五代十国,没有哪一个开国之君如他这般窝囊。

心中各种思绪蔓延,一时间竟有些心灰意冷,几息后赵匡胤神色恢复正常,开始思索如何把商业最大化。

宋先天之弊他无法更改,但为后面皇帝打好改革基础却是能做到。

他即位之初便颁布‘商税则例’,建起商税司衙,下令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并将此作为祖宗家法传世。

现在…赵匡胤皱眉,秦制可有借鉴?

没有!

那汉唐呢?

赵匡胤决定待天幕结束后,再多翻阅后人汉唐讲述,期望能得制宋之基。

【宋朝吸取唐重武之鉴,放边防重内务,结果矫枉过正,造成后天发育不足。

观宋一朝前期陷辽边防,后期陷西夏军事,最后被金国所灭。

整朝为平边防所耗钱财不知几何,早知如此不如积蓄力量打个大仗。

毕竟只有疼了才知道厉害】

天幕突然转了话题:【当初乾隆灭掉准噶尔汗国时,不仅仅是把疆土纳入清朝,而是震撼了俄罗斯甚至西方诸国。

准噶尔汗国不是部落国家,西夏在它面前只是个弟弟,其国土面积与宋相当,国家实力连俄罗斯都要慎重以待,以安抚为主,结果这个汗国灭在乾隆手上。

这场灭国之战直接让西方不敢垂涎华夏,面对财富诱惑也是恳求通商。

直到鸦片战争后西方才惊讶发现华夏这么弱,还没高兴又爆发太平天国运动,高强度的厮杀、几十万上百万的死亡直接震撼住列强,因此华夏才没有像阿三那样彻底沦为殖民地】

天幕感叹:【手中有枪时,强盗总会掂量掂量得失。

所以宋朝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又如何,商业税占到朝廷税赋七成又如何?

这些钱还不是要往外流,用到原本不需要用到的地方】

金国…宋亡于金?

天幕一个炸弹扔下,即使心中已有猜测,但宋君臣还是感到心悸。

无论天幕怎么嘲讽他们,但宋臣深望国家强劲富裕。

听到宋亡于金许多臣子乱作一团,被王安石一声暴喝勉强稳定下来。

王安石脸色微白,镇定道:“天幕既然说宋,那定然会讲金,别忘了金灭辽。”

只要知道金发源何方,他们就能联合辽甚至西夏灭金!

天幕不知道自己带给宋君臣的刺激,把讲述拉回正题:

【宋立国七十余年时,上层社会竟豪奢,下层民众纷纷聚众起义,朝廷各种弊政层层叠叠堆在一起,这样的弊端有人看到了吗?

有!

范仲淹认为: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

所以‘庆历新政’应运而生,开始矫革大宋,期望能端本澄源。

这次矫革主要有整顿吏治7条:如改革恩荫制度,减少做

官人数以及恩荫年龄;

罢免不合格官员,落实朝廷宽赋敛、减徭役等事项;

在全国兴建学校,对于新科举子,必须学习三百天思想培训等等;

发展农业2条:兴修水利、为省并县邑减轻徭役;

加强军备1条:恢复唐代府兵制,结果因战争未能施行。

总的讲这次改革是吏治改革,给宋廷机构瘦身,提高办事效率,节约朝廷支出。

其结果嘛...一年过去,失败!】

刘彻无心听宋矫革之事,他心思都放在乾隆身上,对这十全老人起了几丝兴趣,不知后人是否会讲清?

正想着就听见霍去病跟卫青说话:“舅舅,乾隆不就是后世图书管理员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他笑道:“说什么悄悄话,咱们也听听?”

霍去病把话讲了,刘彻哈哈大笑:“咱大汉击匈奴除了一血耻辱外,更重要的是朕不允许漠南漠北有匈奴出现。”

刘彻腾身而起,走到舆图跟前一手拍在匈奴土地上:“朕不做天可汗,要的是这块地彻彻底底属于大汉。”

他环视殿内群臣,借了后世一句话:死了的匈奴人才是好的匈奴人!

【究其原因除了改革太过理想化外,最大的原因是触动了皇室的忌讳:朋党!

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为‘兴致太平’,在庆历新政上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他们想法很好,但是宋朝皇帝最敏感的雷达已经响起。

宋惧大臣之间结成派系,成为中央集权分割力量,所以宋朝历代帝王对百官增朋结党都抱有警惕之心。

但欧阳修等人不认为他们是在结党,甚至上书了一篇‘朋党论’以证自身,结果被反对新政者拿来作攻击手段,庆历新政卒】

天幕再次感叹:【只能说宋朝弱势得天下,统治者心中有畏;正因为有畏,不敢行大刀阔斧之风。

此时的宋对外积弱,对内贫困,这时的改革帝王需要汉武帝那样的魄力,拿出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老子也要改革的态度。

而不是微小谨慎粉饰太平,无视民间疾苦,当个假圣人。

因此受过苦的南宋文人,非常刻薄地评价宋仁宗是‘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汉武帝挺胸:嘿嘿!

赵祯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他竟要汉武帝?笑话?

他若行汉武之事,宋灭国即在眼前!

耻辱,简直是奇耻大辱!

想到宋亡于金,赵祯神色秃然地落下手,愣愣地盯着前方默然无语。

朱元璋大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将手中的宋史翻得哗啦哗啦,听到天幕说宋仁宗只会做官家冷笑:“他不是百事不会,而是太弱又分得太清。”

文彦博打击狄青时,宋仁宗为其辩解,说狄青是忠臣,结果因一句‘太祖岂非周世宗忠’直接放弃狄青。

可惜...宋仁朝没有抓重新扶

持武将的机会。

他重重地合上宋史搁置一旁,对宋实在嫌弃:“宋时我华夏备受女真、蒙古欺凌,宋室除赵太祖外皆软弱无能也。”

北宋灭国,真是耻辱!

【庆历新政不仅没有革新成功,反而让党争滥觞,面对心中忌讳皇帝也难以调整,手中枪杆子太软,身旁又没得力太监牵制大臣。

于是只能搅和党派保朝堂平衡,勉强过过日子。

所以什么唾沫喷到宋仁宗脸上,用来表示皇帝心胸大度不在意,一半是皇帝性格温和,一半是文臣吹嘘,你换个同样集权皇帝试试?

问问李斯、张汤、房玄龄敢不敢一口唾沫喷到皇身上?】

李斯惊恐:他哪敢?

张汤甩头:别扯上他!

房玄龄震惊:关我何事?

李斯&张汤&房玄龄:天幕求放过。

【到宋神宗时期,赵顼倒有改革魄力,但是此时的朝廷弊端进一步加深,文官开始正面遏制皇权。

文官遏制皇权的利器就是‘祖宗家法’:太祖、太宗及真宗留下的制度法令。

如抑文重武、夺地方权制其兵,分各层权力机构权力、官职牵制、防弊之政等等;

所以当宋神宗想斩杀违法漕官时,宰相蔡确劝阻,其理由是‘自太祖开国以来,我朝不曾杀过士人;’

宋神宗锐意改革,想要变法强国,但文彦博反对,反对理由是:祖宗家法俱在,变法不得人心】

【所以宋神宗改革阻力非常大,大的不是改革之心,而是到底要怎么改。

毕竟变法不是变法,而是两派对持:

保旧派VS改革派!

科举+恩荫和其他入仕途径,让宋从中枢机构到州县幕职的大小官位,都变成了文官。

甚至因恩萌资格太弱,以至于当街叫卖】

莹白的天幕里突然跳出一个小人,不停大喊:来来来,不用9999,只要998,做官资格当街大甩卖勒!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历代君臣面面相觑,李治拉了拉皇后:“媚娘,婴儿刚出生就得恩荫资格,那…”

武皇后一看便知他心中所想,率先道:“有这是小吏上门拜访发现自己未来上司还在吃奶?

更让其他小吏绝望的是:他未来上司的爹还没找到他娘,以至于上司还没影子?”

夫妻俩对视一眼噗地笑出声,双双乐了好半天。

玩笑过后李治抱着皇后的手感叹道:“我大唐恩荫者须看品级。

三品以上大官可荫及曾孙,五品以上荫孙,被荫之孙品阶降荫子一等,曾孙又降孙一等。”

他摇摇头又道:“即使如此朝廷对恩荫者也只有级别和待遇,没有具体职务官职,想要真正进入朝堂必须参加科举或是被人推荐,方能任职。”

大宋此举倒给自己添加财政负担,殊为不智。

【当年唐太宗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他说得不算,看看宋朝,这才叫网罗天下…额,天下人】

小刘彻小小地打了个哈欠,面色无聊道:“我大汉边陲用兵,将士暴露在矢石之下,锋刃之前,以命争首。

也只有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方得子侄一人为郎。

宋恩荫与我汉家任子制相比,此等恩泽也未免太过易得。”

他挪了挪身子靠在自己爹爹身上,对天幕翻了个白眼:“恩泽泛滥时还叫恩泽吗?宋皇帝连这都不知道?”

以命争命,却未尝听说朝廷有特殊的恩赐给予这些将士。反而是这些宫闱近侍,官员近戚,方伎杂类等,轻易地得到过当的恩泽”。

刘启偏过头抬手对儿子一弹!“别生倨傲之心,秦二世前车之鉴忘了?小刘彻正肃脸色,起身躬身道:谢父皇教诲。”

刘启点点头拉着他坐下:“恩荫之人大多只知饮酒弹琴,不知民间疾苦之人。

我汉家推行此制是为让大臣感激,亦是鼓励低阶臣子为汉得功,好恩及家中。

恩赐大臣之法众多,但万万不能自我贬值。”

见太子狠狠点头,刘启脸色一变抬手给了他后脑勺一掌:“你既然知道还敢卖爵?”

哪又不是我!

小刘彻抱着头欲哭无泪:说了多少遍,未来的他关现在的他什么事?

他真冤!

【朝廷风向偏读书,官员之子易得出身,这种文治浓厚的气氛下,宋举国上下把‘忘战必危’忘得干干净净,他们没有经历过辽兵临城下的威胁,不知道澶渊之盟签订前宋面临的威胁。

他们只看到读书带给他们的荣耀,所以面对有军功的武将狄青,韩琦敢蔑视护山河有功的狄青,直言: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

你能得军功有什么了不起,在宋朝状元才是好男儿,军人就是贼配军!

尹洙更是直接坦言:即便是统兵数十万收复幽燕之功,也比不上状元及第荣耀。

张载未进第前听欧阳修讲学,对欧阳修展露自己志向:我要领兵北上收复故土。

欧阳修沉默许久劝他:“把精力放在读书上,行武无出路”】

秦始皇:无武将朕怎么一统六国!

刘彻:无武将朕怎么打匈奴?

李世民:无武将朕天可汗之名从何而来?

朱元璋:无武将咱怎么驱除鞑虏?

李世民&朱元

璋:不对,朕就是武将出身啊!

【这些未经硝烟的文人,在面对国家领土也能大谈割地之利,称宋真宗以小搏大取得边境安宁,其功绩远胜汉文帝。

甚至天真地认为宋辽形成利益共同体后,辽自然伏首,宋顺势统战大辽,此乃天意】

天幕嘲讽之意拉满:【天意?

宋朝部分文人啊...读书读到自我阉割了?

宦官是身体缺失,他们是精神残缺啊!】

刘彻大惊:今日割王城,明日割十城,能得一夕安寝?

这类臣子宋皇帝不杀?

后人…后竟然把他们对标宦官?

自我对标精神残缺的宋臣眼眸赤红,如对生死仇人一般扑向天幕,却无法伤到对方半分。

他们对上官家冷漠眼神,皆难堪地转过头,心中想自辩张开口却说不出话来,只能默默流泪不语。

天幕话一转:【其实以文御武问题不大,问题在于你的‘文’都是什么人?

宋科举承唐制,为啥宋把唐业务培训传统扔了呢?

而唐则是先入基层实习,经过锻炼后再入职做官,而宋是考中进士后直接授予京官。

且不看进士道德业务,就看他们从骨子里对武的轻视,也很难让宋有站起来的机会。

从宋结局来看,瘸腿宋不仅没变回文武并重,而是变成了截肢宋】

包拯苦笑:“河北边防士兵早无骄悍之气,粮草匮乏而兵器腐朽。

主兵者不是纨绔少年,便是罢职老校,平日训练有名无实,如此军队怎保我大宋边境?”

可惜…他心中苦涩顿生,天幕所说之弊他们尽知,原以为后人会如将汉唐那般细致无比,他们好仔细参考政策利弊。

没想到…没想到却是敷衍了事。

【截肢的宋怎么能打得过西夏,阻挡得了李元昊称帝立国?

面对西夏进攻,宋毫无还手之力,军备废弛下只能被动挨打】

天幕利落地贴出宋夏大大小小的战役,秦始皇看着其中三大战役:三川口战役、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上面全是鲜红的宋军全败字迹。

他嘴角一抽,后世朝代都这么不争气的吗?

当初六国换成宋…他大秦早就一统天下了好吗?

天幕长叹:【澶渊之盟后,再上演一出庆历和议也没啥稀奇。

没办法,人家秦朝粉:我大秦超能打的,看,六国遗址都属秦!

汉朝粉:我大汉打出了民族精神,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唐朝粉:这里,这里,还有那里,都是咱巨唐打下来的!

大明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不退江山一步!

宋朝粉:我们…我们…我们不能打,但是我们抗揍有钱啊!】

枢密直学士韩琦气得浑身发抖,大宋从未放弃收复幽云之地,对于西夏也从未软弱。

朝廷虽有抑武家法,但追究到底难道不是武人自己不争气?

当年他奉命御敌西夏?_[(,命大将任福率军绕到夏军背后,能战则战,不能战则据险设伏,截其归路。

为让任福上心他再三叮嘱:如果违命,即使有功,也将定罪处斩!

结果呢?

任福贪功轻进,沿路得夏军遗弃物资反遭合围,致六千余将士阵亡,六千余人啊!

至今他想到阵亡将士的父兄妻子,就心痛难忍:

他们随你招讨出征,如今你回来了,他们的魂识也能跟着你回来吗?

他对不起那些将士,也愧对他们父兄妻子。

韩琦掩面而泣,范仲淹轻拍他肩道:“后人讲说皆为小儿之语,我等只要无愧大宋无愧于心即可。”

至于后人点评,由他说之。

【那宋给西夏多少呢?

1.每岁赐西夏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

2.重开保安军、高平寨等沿边榷场。

宋夏刚签完协议,辽又跳出来喊:仁宗皇帝,你忘了我才是你的纯元了吗?给我加钱!加钱!

于是在以往辽岁币基础上,北宋又增加了每岁10万两,绢10万匹。

到此宋朝廷每年支出的费用为:27万两白银,45万匹绢,三万斤茶】

秦始皇&刘彻&李世民等人拿过舆图,仔细看对比一番后叹道:西夏跟辽合谋诈宋钱财呢。

刘彻更是摇头遗憾:西夏多好的地,宋怎么没抓住在此建势呢?

北有辽西有夏,两国压境宋根本翻不了身。

【这些支出对宋很多吗?

多啊!特别是宋缺银缺铜啊!

银子在宋不是主要流通货币,宋税收以贯为计,全国税率不一,有600文为一贯,有千文为一贯,贯银之间汇率兑价不定,低时一贯为一银,高时2贯为一银。

无论宋贯银兑率如何变更,支出的27万两始终不变,即贯银之间的兑换差价、转运费皆由宋廷自行承担,对宋来讲是一笔很大负担】

长孙无忌等人听得很仔细,宋朝种种堪称是唐反面。

唐崇武造成安史之乱,宋崇文结果积贫积弱。

如何让文武并重是他们后期着重之事。

房玄龄搁下笔评道:“花钱买平安不可怕,可怕的是认为只花钱就能平安喜乐,宋朝矫枉过正。”

心中剩下的话他没说尽,矫枉过正不也是一种‘安史之乱?’

【哦不对,准确地讲是对百姓造成极大的负担,所以宋仁宗时期的兵变民变,那是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可见经过三朝积累,宋朝弊政已到了恐怖地步】

天幕接着道:【这些弊政还是‘冗官’、‘冗兵’,‘冗费’老话题:

冗官(官员泛滥):仅朝廷正经官员就达两万,不含小吏恩荫人数。

宋朝官员俸禄高,就连县令每月俸钱也有20贯,每月禄粟五至三石,还有茶、酒、厨料等补贴。

又因官员太多,大多属于寄禄官,赐予官职不给实职但给俸禄,如同襁褓里恩荫的婴儿,在吃奶就有了俸禄可得】

朱棣默默地听着天幕讲述,后人言语虽有不准,但也有新鲜见解。

他大明以武力打天下,先皇建制时吸取宋财政之弊,对边防军士很是注重,并且武将地位不弱于文臣。

那么…他眼中浮现疑惑:为何大明落得天幕口中那般地步?

难道…朱棣神色惊疑不定,难道他大明也出了败坏祖宗帝王?

【冗兵-军饷泛滥:杀人放火受诏安,受灾无路当兵贼,仅朝廷禁军就达120万人,不含各地厢军数量。

禁军费用为例:禁军招剌例物(安家费)每人十贯,绸、绢六匹做军装,上等兵每月一贯,中等每月约700文,打仗另有收入。

用宋仁宗财政官蔡襄的话讲就是:庆历年间宋财政收入六千万贯,养天下兵耗费五千万贯,占据朝廷八成】

朱元璋抱臂问朱标:“太子怎么看?”

朱标想了想道:“冗吏耗于上,冗兵耗于下,如此耗费相加…”

他摇头说出决断:“宋朝尽取山泽之利也养不起。”

朱元璋赞赏地点点头:“就算没有金国南下一事北宋也撑不了太久。”

依他看…无外力激压下北宋会亡于兵变。

理由很简单:士大夫俸禄朝廷不会拖欠,而大头兵嘛…仁宗一朝啸营者比百姓起义者更多。

【那支撑宋朝上下运转的钱从哪来呢?

1.朝廷收入:禁榷;

历代禁榷中,宋朝是禁榷产业巅峰!

盐、酒、茶、矾和香等重要物资,及原料产品都进行垄断,几乎把商业肉食占了个干净。

正因手中有物资,所以宋廷在对辽夏时才勉强保持三分强硬:你要是欺负我太狠,我就关闭辽夏边境榷场,看你怎么办?

2.民间各种税!

盖房子要征税,娶妻、嫁女要征税,出远门游学行商要收路过税,家中多张嘴就多人丁税…反正比五代税种还多。

因朝廷运转支出太大,宋朝大力发展商业,但商业兴起,并不代表商业产业链上下能以商获利。

朝廷为方便收商业税,各行各业都要组织商行,如茶叶有商行、酒有酒行,凡商店商贩必须入行,不入行者不准在街市做买卖。

入行严厉到什么程度?

街头提瓶卖茶的人也要投入茶行,以便朝廷收取重税。

相当于今天路边小摊也要向国家缴税,才能开摊卖货,否则宋老爷掀了你的摊子!】

赵匡胤心中升起一股无力感,看着继续讲述的天幕,他竟觉得神迹对自己有些残忍,他立宋宋皇帝却不是他血脉。

他看着将将止血的赵

光义,惨笑着想要说话,张了张嘴又不言语。

开国之君,开国之君,除却五代十国,没有哪一个开国之君如他这般窝囊。

心中各种思绪蔓延,一时间竟有些心灰意冷,几息后赵匡胤神色恢复正常,开始思索如何把商业最大化。

宋先天之弊他无法更改,但为后面皇帝打好改革基础却是能做到。

他即位之初便颁布‘商税则例’,建起商税司衙,下令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并将此作为祖宗家法传世。

现在…赵匡胤皱眉,秦制可有借鉴?

没有!

那汉唐呢?

赵匡胤决定待天幕结束后,再多翻阅后人汉唐讲述,期望能得制宋之基。

【宋朝吸取唐重武之鉴,放边防重内务,结果矫枉过正,造成后天发育不足。

观宋一朝前期陷辽边防,后期陷西夏军事,最后被金国所灭。

整朝为平边防所耗钱财不知几何,早知如此不如积蓄力量打个大仗。

毕竟只有疼了才知道厉害】

天幕突然转了话题:【当初乾隆灭掉准噶尔汗国时,不仅仅是把疆土纳入清朝,而是震撼了俄罗斯甚至西方诸国。

准噶尔汗国不是部落国家,西夏在它面前只是个弟弟,其国土面积与宋相当,国家实力连俄罗斯都要慎重以待,以安抚为主,结果这个汗国灭在乾隆手上。

这场灭国之战直接让西方不敢垂涎华夏,面对财富诱惑也是恳求通商。

直到鸦片战争后西方才惊讶发现华夏这么弱,还没高兴又爆发太平天国运动,高强度的厮杀、几十万上百万的死亡直接震撼住列强,因此华夏才没有像阿三那样彻底沦为殖民地】

天幕感叹:【手中有枪时,强盗总会掂量掂量得失。

所以宋朝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又如何,商业税占到朝廷税赋七成又如何?

这些钱还不是要往外流,用到原本不需要用到的地方】

金国…宋亡于金?

天幕一个炸弹扔下,即使心中已有猜测,但宋君臣还是感到心悸。

无论天幕怎么嘲讽他们,但宋臣深望国家强劲富裕。

听到宋亡于金许多臣子乱作一团,被王安石一声暴喝勉强稳定下来。

王安石脸色微白,镇定道:“天幕既然说宋,那定然会讲金,别忘了金灭辽。”

只要知道金发源何方,他们就能联合辽甚至西夏灭金!

天幕不知道自己带给宋君臣的刺激,把讲述拉回正题:

【宋立国七十余年时,上层社会竟豪奢,下层民众纷纷聚众起义,朝廷各种弊政层层叠叠堆在一起,这样的弊端有人看到了吗?

有!

范仲淹认为: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

所以‘庆历新政’应运而生,开始矫革大宋,期望能端本澄源。

这次矫革主要有整顿吏治7条:如改革恩荫制度,减少做

官人数以及恩荫年龄;

罢免不合格官员,落实朝廷宽赋敛、减徭役等事项;

在全国兴建学校,对于新科举子,必须学习三百天思想培训等等;

发展农业2条:兴修水利、为省并县邑减轻徭役;

加强军备1条:恢复唐代府兵制,结果因战争未能施行。

总的讲这次改革是吏治改革,给宋廷机构瘦身,提高办事效率,节约朝廷支出。

其结果嘛...一年过去,失败!】

刘彻无心听宋矫革之事,他心思都放在乾隆身上,对这十全老人起了几丝兴趣,不知后人是否会讲清?

正想着就听见霍去病跟卫青说话:“舅舅,乾隆不就是后世图书管理员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他笑道:“说什么悄悄话,咱们也听听?”

霍去病把话讲了,刘彻哈哈大笑:“咱大汉击匈奴除了一血耻辱外,更重要的是朕不允许漠南漠北有匈奴出现。”

刘彻腾身而起,走到舆图跟前一手拍在匈奴土地上:“朕不做天可汗,要的是这块地彻彻底底属于大汉。”

他环视殿内群臣,借了后世一句话:死了的匈奴人才是好的匈奴人!

【究其原因除了改革太过理想化外,最大的原因是触动了皇室的忌讳:朋党!

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为‘兴致太平’,在庆历新政上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他们想法很好,但是宋朝皇帝最敏感的雷达已经响起。

宋惧大臣之间结成派系,成为中央集权分割力量,所以宋朝历代帝王对百官增朋结党都抱有警惕之心。

但欧阳修等人不认为他们是在结党,甚至上书了一篇‘朋党论’以证自身,结果被反对新政者拿来作攻击手段,庆历新政卒】

天幕再次感叹:【只能说宋朝弱势得天下,统治者心中有畏;正因为有畏,不敢行大刀阔斧之风。

此时的宋对外积弱,对内贫困,这时的改革帝王需要汉武帝那样的魄力,拿出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老子也要改革的态度。

而不是微小谨慎粉饰太平,无视民间疾苦,当个假圣人。

因此受过苦的南宋文人,非常刻薄地评价宋仁宗是‘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汉武帝挺胸:嘿嘿!

赵祯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他竟要汉武帝?笑话?

他若行汉武之事,宋灭国即在眼前!

耻辱,简直是奇耻大辱!

想到宋亡于金,赵祯神色秃然地落下手,愣愣地盯着前方默然无语。

朱元璋大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将手中的宋史翻得哗啦哗啦,听到天幕说宋仁宗只会做官家冷笑:“他不是百事不会,而是太弱又分得太清。”

文彦博打击狄青时,宋仁宗为其辩解,说狄青是忠臣,结果因一句‘太祖岂非周世宗忠’直接放弃狄青。

可惜...宋仁朝没有抓重新扶

持武将的机会。

他重重地合上宋史搁置一旁,对宋实在嫌弃:“宋时我华夏备受女真、蒙古欺凌,宋室除赵太祖外皆软弱无能也。”

北宋灭国,真是耻辱!

【庆历新政不仅没有革新成功,反而让党争滥觞,面对心中忌讳皇帝也难以调整,手中枪杆子太软,身旁又没得力太监牵制大臣。

于是只能搅和党派保朝堂平衡,勉强过过日子。

所以什么唾沫喷到宋仁宗脸上,用来表示皇帝心胸大度不在意,一半是皇帝性格温和,一半是文臣吹嘘,你换个同样集权皇帝试试?

问问李斯、张汤、房玄龄敢不敢一口唾沫喷到皇身上?】

李斯惊恐:他哪敢?

张汤甩头:别扯上他!

房玄龄震惊:关我何事?

李斯&张汤&房玄龄:天幕求放过。

【到宋神宗时期,赵顼倒有改革魄力,但是此时的朝廷弊端进一步加深,文官开始正面遏制皇权。

文官遏制皇权的利器就是‘祖宗家法’:太祖、太宗及真宗留下的制度法令。

如抑文重武、夺地方权制其兵,分各层权力机构权力、官职牵制、防弊之政等等;

所以当宋神宗想斩杀违法漕官时,宰相蔡确劝阻,其理由是‘自太祖开国以来,我朝不曾杀过士人;’

宋神宗锐意改革,想要变法强国,但文彦博反对,反对理由是:祖宗家法俱在,变法不得人心】

【所以宋神宗改革阻力非常大,大的不是改革之心,而是到底要怎么改。

毕竟变法不是变法,而是两派对持:

保旧派VS改革派!

科举+恩荫和其他入仕途径,让宋从中枢机构到州县幕职的大小官位,都变成了文官。

甚至因恩萌资格太弱,以至于当街叫卖】

莹白的天幕里突然跳出一个小人,不停大喊:来来来,不用9999,只要998,做官资格当街大甩卖勒!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历代君臣面面相觑,李治拉了拉皇后:“媚娘,婴儿刚出生就得恩荫资格,那…”

武皇后一看便知他心中所想,率先道:“有这是小吏上门拜访发现自己未来上司还在吃奶?

更让其他小吏绝望的是:他未来上司的爹还没找到他娘,以至于上司还没影子?”

夫妻俩对视一眼噗地笑出声,双双乐了好半天。

玩笑过后李治抱着皇后的手感叹道:“我大唐恩荫者须看品级。

三品以上大官可荫及曾孙,五品以上荫孙,被荫之孙品阶降荫子一等,曾孙又降孙一等。”

他摇摇头又道:“即使如此朝廷对恩荫者也只有级别和待遇,没有具体职务官职,想要真正进入朝堂必须参加科举或是被人推荐,方能任职。”

大宋此举倒给自己添加财政负担,殊为不智。

【当年唐太宗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他说得不算,看看宋朝,这才叫网罗天下…额,天下人】

小刘彻小小地打了个哈欠,面色无聊道:“我大汉边陲用兵,将士暴露在矢石之下,锋刃之前,以命争首。

也只有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方得子侄一人为郎。

宋恩荫与我汉家任子制相比,此等恩泽也未免太过易得。”

他挪了挪身子靠在自己爹爹身上,对天幕翻了个白眼:“恩泽泛滥时还叫恩泽吗?宋皇帝连这都不知道?”

以命争命,却未尝听说朝廷有特殊的恩赐给予这些将士。反而是这些宫闱近侍,官员近戚,方伎杂类等,轻易地得到过当的恩泽”。

刘启偏过头抬手对儿子一弹!“别生倨傲之心,秦二世前车之鉴忘了?小刘彻正肃脸色,起身躬身道:谢父皇教诲。”

刘启点点头拉着他坐下:“恩荫之人大多只知饮酒弹琴,不知民间疾苦之人。

我汉家推行此制是为让大臣感激,亦是鼓励低阶臣子为汉得功,好恩及家中。

恩赐大臣之法众多,但万万不能自我贬值。”

见太子狠狠点头,刘启脸色一变抬手给了他后脑勺一掌:“你既然知道还敢卖爵?”

哪又不是我!

小刘彻抱着头欲哭无泪:说了多少遍,未来的他关现在的他什么事?

他真冤!

【朝廷风向偏读书,官员之子易得出身,这种文治浓厚的气氛下,宋举国上下把‘忘战必危’忘得干干净净,他们没有经历过辽兵临城下的威胁,不知道澶渊之盟签订前宋面临的威胁。

他们只看到读书带给他们的荣耀,所以面对有军功的武将狄青,韩琦敢蔑视护山河有功的狄青,直言: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

你能得军功有什么了不起,在宋朝状元才是好男儿,军人就是贼配军!

尹洙更是直接坦言:即便是统兵数十万收复幽燕之功,也比不上状元及第荣耀。

张载未进第前听欧阳修讲学,对欧阳修展露自己志向:我要领兵北上收复故土。

欧阳修沉默许久劝他:“把精力放在读书上,行武无出路”】

秦始皇:无武将朕怎么一统六国!

刘彻:无武将朕怎么打匈奴?

李世民:无武将朕天可汗之名从何而来?

朱元璋:无武将咱怎么驱除鞑虏?

李世民&朱元

璋:不对,朕就是武将出身啊!

【这些未经硝烟的文人,在面对国家领土也能大谈割地之利,称宋真宗以小搏大取得边境安宁,其功绩远胜汉文帝。

甚至天真地认为宋辽形成利益共同体后,辽自然伏首,宋顺势统战大辽,此乃天意】

天幕嘲讽之意拉满:【天意?

宋朝部分文人啊...读书读到自我阉割了?

宦官是身体缺失,他们是精神残缺啊!】

刘彻大惊:今日割王城,明日割十城,能得一夕安寝?

这类臣子宋皇帝不杀?

后人…后竟然把他们对标宦官?

自我对标精神残缺的宋臣眼眸赤红,如对生死仇人一般扑向天幕,却无法伤到对方半分。

他们对上官家冷漠眼神,皆难堪地转过头,心中想自辩张开口却说不出话来,只能默默流泪不语。

天幕话一转:【其实以文御武问题不大,问题在于你的‘文’都是什么人?

宋科举承唐制,为啥宋把唐业务培训传统扔了呢?

而唐则是先入基层实习,经过锻炼后再入职做官,而宋是考中进士后直接授予京官。

且不看进士道德业务,就看他们从骨子里对武的轻视,也很难让宋有站起来的机会。

从宋结局来看,瘸腿宋不仅没变回文武并重,而是变成了截肢宋】

包拯苦笑:“河北边防士兵早无骄悍之气,粮草匮乏而兵器腐朽。

主兵者不是纨绔少年,便是罢职老校,平日训练有名无实,如此军队怎保我大宋边境?”

可惜…他心中苦涩顿生,天幕所说之弊他们尽知,原以为后人会如将汉唐那般细致无比,他们好仔细参考政策利弊。

没想到…没想到却是敷衍了事。

【截肢的宋怎么能打得过西夏,阻挡得了李元昊称帝立国?

面对西夏进攻,宋毫无还手之力,军备废弛下只能被动挨打】

天幕利落地贴出宋夏大大小小的战役,秦始皇看着其中三大战役:三川口战役、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上面全是鲜红的宋军全败字迹。

他嘴角一抽,后世朝代都这么不争气的吗?

当初六国换成宋…他大秦早就一统天下了好吗?

天幕长叹:【澶渊之盟后,再上演一出庆历和议也没啥稀奇。

没办法,人家秦朝粉:我大秦超能打的,看,六国遗址都属秦!

汉朝粉:我大汉打出了民族精神,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唐朝粉:这里,这里,还有那里,都是咱巨唐打下来的!

大明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不退江山一步!

宋朝粉:我们…我们…我们不能打,但是我们抗揍有钱啊!】

枢密直学士韩琦气得浑身发抖,大宋从未放弃收复幽云之地,对于西夏也从未软弱。

朝廷虽有抑武家法,但追究到底难道不是武人自己不争气?

当年他奉命御敌西夏?_[(,命大将任福率军绕到夏军背后,能战则战,不能战则据险设伏,截其归路。

为让任福上心他再三叮嘱:如果违命,即使有功,也将定罪处斩!

结果呢?

任福贪功轻进,沿路得夏军遗弃物资反遭合围,致六千余将士阵亡,六千余人啊!

至今他想到阵亡将士的父兄妻子,就心痛难忍:

他们随你招讨出征,如今你回来了,他们的魂识也能跟着你回来吗?

他对不起那些将士,也愧对他们父兄妻子。

韩琦掩面而泣,范仲淹轻拍他肩道:“后人讲说皆为小儿之语,我等只要无愧大宋无愧于心即可。”

至于后人点评,由他说之。

【那宋给西夏多少呢?

1.每岁赐西夏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

2.重开保安军、高平寨等沿边榷场。

宋夏刚签完协议,辽又跳出来喊:仁宗皇帝,你忘了我才是你的纯元了吗?给我加钱!加钱!

于是在以往辽岁币基础上,北宋又增加了每岁10万两,绢10万匹。

到此宋朝廷每年支出的费用为:27万两白银,45万匹绢,三万斤茶】

秦始皇&刘彻&李世民等人拿过舆图,仔细看对比一番后叹道:西夏跟辽合谋诈宋钱财呢。

刘彻更是摇头遗憾:西夏多好的地,宋怎么没抓住在此建势呢?

北有辽西有夏,两国压境宋根本翻不了身。

【这些支出对宋很多吗?

多啊!特别是宋缺银缺铜啊!

银子在宋不是主要流通货币,宋税收以贯为计,全国税率不一,有600文为一贯,有千文为一贯,贯银之间汇率兑价不定,低时一贯为一银,高时2贯为一银。

无论宋贯银兑率如何变更,支出的27万两始终不变,即贯银之间的兑换差价、转运费皆由宋廷自行承担,对宋来讲是一笔很大负担】

长孙无忌等人听得很仔细,宋朝种种堪称是唐反面。

唐崇武造成安史之乱,宋崇文结果积贫积弱。

如何让文武并重是他们后期着重之事。

房玄龄搁下笔评道:“花钱买平安不可怕,可怕的是认为只花钱就能平安喜乐,宋朝矫枉过正。”

心中剩下的话他没说尽,矫枉过正不也是一种‘安史之乱?’

【哦不对,准确地讲是对百姓造成极大的负担,所以宋仁宗时期的兵变民变,那是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可见经过三朝积累,宋朝弊政已到了恐怖地步】

天幕接着道:【这些弊政还是‘冗官’、‘冗兵’,‘冗费’老话题:

冗官(官员泛滥):仅朝廷正经官员就达两万,不含小吏恩荫人数。

宋朝官员俸禄高,就连县令每月俸钱也有20贯,每月禄粟五至三石,还有茶、酒、厨料等补贴。

又因官员太多,大多属于寄禄官,赐予官职不给实职但给俸禄,如同襁褓里恩荫的婴儿,在吃奶就有了俸禄可得】

朱棣默默地听着天幕讲述,后人言语虽有不准,但也有新鲜见解。

他大明以武力打天下,先皇建制时吸取宋财政之弊,对边防军士很是注重,并且武将地位不弱于文臣。

那么…他眼中浮现疑惑:为何大明落得天幕口中那般地步?

难道…朱棣神色惊疑不定,难道他大明也出了败坏祖宗帝王?

【冗兵-军饷泛滥:杀人放火受诏安,受灾无路当兵贼,仅朝廷禁军就达120万人,不含各地厢军数量。

禁军费用为例:禁军招剌例物(安家费)每人十贯,绸、绢六匹做军装,上等兵每月一贯,中等每月约700文,打仗另有收入。

用宋仁宗财政官蔡襄的话讲就是:庆历年间宋财政收入六千万贯,养天下兵耗费五千万贯,占据朝廷八成】

朱元璋抱臂问朱标:“太子怎么看?”

朱标想了想道:“冗吏耗于上,冗兵耗于下,如此耗费相加…”

他摇头说出决断:“宋朝尽取山泽之利也养不起。”

朱元璋赞赏地点点头:“就算没有金国南下一事北宋也撑不了太久。”

依他看…无外力激压下北宋会亡于兵变。

理由很简单:士大夫俸禄朝廷不会拖欠,而大头兵嘛…仁宗一朝啸营者比百姓起义者更多。

【那支撑宋朝上下运转的钱从哪来呢?

1.朝廷收入:禁榷;

历代禁榷中,宋朝是禁榷产业巅峰!

盐、酒、茶、矾和香等重要物资,及原料产品都进行垄断,几乎把商业肉食占了个干净。

正因手中有物资,所以宋廷在对辽夏时才勉强保持三分强硬:你要是欺负我太狠,我就关闭辽夏边境榷场,看你怎么办?

2.民间各种税!

盖房子要征税,娶妻、嫁女要征税,出远门游学行商要收路过税,家中多张嘴就多人丁税…反正比五代税种还多。

因朝廷运转支出太大,宋朝大力发展商业,但商业兴起,并不代表商业产业链上下能以商获利。

朝廷为方便收商业税,各行各业都要组织商行,如茶叶有商行、酒有酒行,凡商店商贩必须入行,不入行者不准在街市做买卖。

入行严厉到什么程度?

街头提瓶卖茶的人也要投入茶行,以便朝廷收取重税。

相当于今天路边小摊也要向国家缴税,才能开摊卖货,否则宋老爷掀了你的摊子!】

赵匡胤心中升起一股无力感,看着继续讲述的天幕,他竟觉得神迹对自己有些残忍,他立宋宋皇帝却不是他血脉。

他看着将将止血的赵

光义,惨笑着想要说话,张了张嘴又不言语。

开国之君,开国之君,除却五代十国,没有哪一个开国之君如他这般窝囊。

心中各种思绪蔓延,一时间竟有些心灰意冷,几息后赵匡胤神色恢复正常,开始思索如何把商业最大化。

宋先天之弊他无法更改,但为后面皇帝打好改革基础却是能做到。

他即位之初便颁布‘商税则例’,建起商税司衙,下令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并将此作为祖宗家法传世。

现在…赵匡胤皱眉,秦制可有借鉴?

没有!

那汉唐呢?

赵匡胤决定待天幕结束后,再多翻阅后人汉唐讲述,期望能得制宋之基。

【宋朝吸取唐重武之鉴,放边防重内务,结果矫枉过正,造成后天发育不足。

观宋一朝前期陷辽边防,后期陷西夏军事,最后被金国所灭。

整朝为平边防所耗钱财不知几何,早知如此不如积蓄力量打个大仗。

毕竟只有疼了才知道厉害】

天幕突然转了话题:【当初乾隆灭掉准噶尔汗国时,不仅仅是把疆土纳入清朝,而是震撼了俄罗斯甚至西方诸国。

准噶尔汗国不是部落国家,西夏在它面前只是个弟弟,其国土面积与宋相当,国家实力连俄罗斯都要慎重以待,以安抚为主,结果这个汗国灭在乾隆手上。

这场灭国之战直接让西方不敢垂涎华夏,面对财富诱惑也是恳求通商。

直到鸦片战争后西方才惊讶发现华夏这么弱,还没高兴又爆发太平天国运动,高强度的厮杀、几十万上百万的死亡直接震撼住列强,因此华夏才没有像阿三那样彻底沦为殖民地】

天幕感叹:【手中有枪时,强盗总会掂量掂量得失。

所以宋朝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又如何,商业税占到朝廷税赋七成又如何?

这些钱还不是要往外流,用到原本不需要用到的地方】

金国…宋亡于金?

天幕一个炸弹扔下,即使心中已有猜测,但宋君臣还是感到心悸。

无论天幕怎么嘲讽他们,但宋臣深望国家强劲富裕。

听到宋亡于金许多臣子乱作一团,被王安石一声暴喝勉强稳定下来。

王安石脸色微白,镇定道:“天幕既然说宋,那定然会讲金,别忘了金灭辽。”

只要知道金发源何方,他们就能联合辽甚至西夏灭金!

天幕不知道自己带给宋君臣的刺激,把讲述拉回正题:

【宋立国七十余年时,上层社会竟豪奢,下层民众纷纷聚众起义,朝廷各种弊政层层叠叠堆在一起,这样的弊端有人看到了吗?

有!

范仲淹认为: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

所以‘庆历新政’应运而生,开始矫革大宋,期望能端本澄源。

这次矫革主要有整顿吏治7条:如改革恩荫制度,减少做

官人数以及恩荫年龄;

罢免不合格官员,落实朝廷宽赋敛、减徭役等事项;

在全国兴建学校,对于新科举子,必须学习三百天思想培训等等;

发展农业2条:兴修水利、为省并县邑减轻徭役;

加强军备1条:恢复唐代府兵制,结果因战争未能施行。

总的讲这次改革是吏治改革,给宋廷机构瘦身,提高办事效率,节约朝廷支出。

其结果嘛...一年过去,失败!】

刘彻无心听宋矫革之事,他心思都放在乾隆身上,对这十全老人起了几丝兴趣,不知后人是否会讲清?

正想着就听见霍去病跟卫青说话:“舅舅,乾隆不就是后世图书管理员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他笑道:“说什么悄悄话,咱们也听听?”

霍去病把话讲了,刘彻哈哈大笑:“咱大汉击匈奴除了一血耻辱外,更重要的是朕不允许漠南漠北有匈奴出现。”

刘彻腾身而起,走到舆图跟前一手拍在匈奴土地上:“朕不做天可汗,要的是这块地彻彻底底属于大汉。”

他环视殿内群臣,借了后世一句话:死了的匈奴人才是好的匈奴人!

【究其原因除了改革太过理想化外,最大的原因是触动了皇室的忌讳:朋党!

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为‘兴致太平’,在庆历新政上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他们想法很好,但是宋朝皇帝最敏感的雷达已经响起。

宋惧大臣之间结成派系,成为中央集权分割力量,所以宋朝历代帝王对百官增朋结党都抱有警惕之心。

但欧阳修等人不认为他们是在结党,甚至上书了一篇‘朋党论’以证自身,结果被反对新政者拿来作攻击手段,庆历新政卒】

天幕再次感叹:【只能说宋朝弱势得天下,统治者心中有畏;正因为有畏,不敢行大刀阔斧之风。

此时的宋对外积弱,对内贫困,这时的改革帝王需要汉武帝那样的魄力,拿出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老子也要改革的态度。

而不是微小谨慎粉饰太平,无视民间疾苦,当个假圣人。

因此受过苦的南宋文人,非常刻薄地评价宋仁宗是‘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汉武帝挺胸:嘿嘿!

赵祯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他竟要汉武帝?笑话?

他若行汉武之事,宋灭国即在眼前!

耻辱,简直是奇耻大辱!

想到宋亡于金,赵祯神色秃然地落下手,愣愣地盯着前方默然无语。

朱元璋大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将手中的宋史翻得哗啦哗啦,听到天幕说宋仁宗只会做官家冷笑:“他不是百事不会,而是太弱又分得太清。”

文彦博打击狄青时,宋仁宗为其辩解,说狄青是忠臣,结果因一句‘太祖岂非周世宗忠’直接放弃狄青。

可惜...宋仁朝没有抓重新扶

持武将的机会。

他重重地合上宋史搁置一旁,对宋实在嫌弃:“宋时我华夏备受女真、蒙古欺凌,宋室除赵太祖外皆软弱无能也。”

北宋灭国,真是耻辱!

【庆历新政不仅没有革新成功,反而让党争滥觞,面对心中忌讳皇帝也难以调整,手中枪杆子太软,身旁又没得力太监牵制大臣。

于是只能搅和党派保朝堂平衡,勉强过过日子。

所以什么唾沫喷到宋仁宗脸上,用来表示皇帝心胸大度不在意,一半是皇帝性格温和,一半是文臣吹嘘,你换个同样集权皇帝试试?

问问李斯、张汤、房玄龄敢不敢一口唾沫喷到皇身上?】

李斯惊恐:他哪敢?

张汤甩头:别扯上他!

房玄龄震惊:关我何事?

李斯&张汤&房玄龄:天幕求放过。

【到宋神宗时期,赵顼倒有改革魄力,但是此时的朝廷弊端进一步加深,文官开始正面遏制皇权。

文官遏制皇权的利器就是‘祖宗家法’:太祖、太宗及真宗留下的制度法令。

如抑文重武、夺地方权制其兵,分各层权力机构权力、官职牵制、防弊之政等等;

所以当宋神宗想斩杀违法漕官时,宰相蔡确劝阻,其理由是‘自太祖开国以来,我朝不曾杀过士人;’

宋神宗锐意改革,想要变法强国,但文彦博反对,反对理由是:祖宗家法俱在,变法不得人心】

【所以宋神宗改革阻力非常大,大的不是改革之心,而是到底要怎么改。

毕竟变法不是变法,而是两派对持:

保旧派VS改革派!

科举+恩荫和其他入仕途径,让宋从中枢机构到州县幕职的大小官位,都变成了文官。

甚至因恩萌资格太弱,以至于当街叫卖】

莹白的天幕里突然跳出一个小人,不停大喊:来来来,不用9999,只要998,做官资格当街大甩卖勒!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历代君臣面面相觑,李治拉了拉皇后:“媚娘,婴儿刚出生就得恩荫资格,那…”

武皇后一看便知他心中所想,率先道:“有这是小吏上门拜访发现自己未来上司还在吃奶?

更让其他小吏绝望的是:他未来上司的爹还没找到他娘,以至于上司还没影子?”

夫妻俩对视一眼噗地笑出声,双双乐了好半天。

玩笑过后李治抱着皇后的手感叹道:“我大唐恩荫者须看品级。

三品以上大官可荫及曾孙,五品以上荫孙,被荫之孙品阶降荫子一等,曾孙又降孙一等。”

他摇摇头又道:“即使如此朝廷对恩荫者也只有级别和待遇,没有具体职务官职,想要真正进入朝堂必须参加科举或是被人推荐,方能任职。”

大宋此举倒给自己添加财政负担,殊为不智。

【当年唐太宗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他说得不算,看看宋朝,这才叫网罗天下…额,天下人】

小刘彻小小地打了个哈欠,面色无聊道:“我大汉边陲用兵,将士暴露在矢石之下,锋刃之前,以命争首。

也只有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方得子侄一人为郎。

宋恩荫与我汉家任子制相比,此等恩泽也未免太过易得。”

他挪了挪身子靠在自己爹爹身上,对天幕翻了个白眼:“恩泽泛滥时还叫恩泽吗?宋皇帝连这都不知道?”

以命争命,却未尝听说朝廷有特殊的恩赐给予这些将士。反而是这些宫闱近侍,官员近戚,方伎杂类等,轻易地得到过当的恩泽”。

刘启偏过头抬手对儿子一弹!“别生倨傲之心,秦二世前车之鉴忘了?小刘彻正肃脸色,起身躬身道:谢父皇教诲。”

刘启点点头拉着他坐下:“恩荫之人大多只知饮酒弹琴,不知民间疾苦之人。

我汉家推行此制是为让大臣感激,亦是鼓励低阶臣子为汉得功,好恩及家中。

恩赐大臣之法众多,但万万不能自我贬值。”

见太子狠狠点头,刘启脸色一变抬手给了他后脑勺一掌:“你既然知道还敢卖爵?”

哪又不是我!

小刘彻抱着头欲哭无泪:说了多少遍,未来的他关现在的他什么事?

他真冤!

【朝廷风向偏读书,官员之子易得出身,这种文治浓厚的气氛下,宋举国上下把‘忘战必危’忘得干干净净,他们没有经历过辽兵临城下的威胁,不知道澶渊之盟签订前宋面临的威胁。

他们只看到读书带给他们的荣耀,所以面对有军功的武将狄青,韩琦敢蔑视护山河有功的狄青,直言: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

你能得军功有什么了不起,在宋朝状元才是好男儿,军人就是贼配军!

尹洙更是直接坦言:即便是统兵数十万收复幽燕之功,也比不上状元及第荣耀。

张载未进第前听欧阳修讲学,对欧阳修展露自己志向:我要领兵北上收复故土。

欧阳修沉默许久劝他:“把精力放在读书上,行武无出路”】

秦始皇:无武将朕怎么一统六国!

刘彻:无武将朕怎么打匈奴?

李世民:无武将朕天可汗之名从何而来?

朱元璋:无武将咱怎么驱除鞑虏?

李世民&朱元

璋:不对,朕就是武将出身啊!

【这些未经硝烟的文人,在面对国家领土也能大谈割地之利,称宋真宗以小搏大取得边境安宁,其功绩远胜汉文帝。

甚至天真地认为宋辽形成利益共同体后,辽自然伏首,宋顺势统战大辽,此乃天意】

天幕嘲讽之意拉满:【天意?

宋朝部分文人啊...读书读到自我阉割了?

宦官是身体缺失,他们是精神残缺啊!】

刘彻大惊:今日割王城,明日割十城,能得一夕安寝?

这类臣子宋皇帝不杀?

后人…后竟然把他们对标宦官?

自我对标精神残缺的宋臣眼眸赤红,如对生死仇人一般扑向天幕,却无法伤到对方半分。

他们对上官家冷漠眼神,皆难堪地转过头,心中想自辩张开口却说不出话来,只能默默流泪不语。

天幕话一转:【其实以文御武问题不大,问题在于你的‘文’都是什么人?

宋科举承唐制,为啥宋把唐业务培训传统扔了呢?

而唐则是先入基层实习,经过锻炼后再入职做官,而宋是考中进士后直接授予京官。

且不看进士道德业务,就看他们从骨子里对武的轻视,也很难让宋有站起来的机会。

从宋结局来看,瘸腿宋不仅没变回文武并重,而是变成了截肢宋】

包拯苦笑:“河北边防士兵早无骄悍之气,粮草匮乏而兵器腐朽。

主兵者不是纨绔少年,便是罢职老校,平日训练有名无实,如此军队怎保我大宋边境?”

可惜…他心中苦涩顿生,天幕所说之弊他们尽知,原以为后人会如将汉唐那般细致无比,他们好仔细参考政策利弊。

没想到…没想到却是敷衍了事。

【截肢的宋怎么能打得过西夏,阻挡得了李元昊称帝立国?

面对西夏进攻,宋毫无还手之力,军备废弛下只能被动挨打】

天幕利落地贴出宋夏大大小小的战役,秦始皇看着其中三大战役:三川口战役、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上面全是鲜红的宋军全败字迹。

他嘴角一抽,后世朝代都这么不争气的吗?

当初六国换成宋…他大秦早就一统天下了好吗?

天幕长叹:【澶渊之盟后,再上演一出庆历和议也没啥稀奇。

没办法,人家秦朝粉:我大秦超能打的,看,六国遗址都属秦!

汉朝粉:我大汉打出了民族精神,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唐朝粉:这里,这里,还有那里,都是咱巨唐打下来的!

大明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不退江山一步!

宋朝粉:我们…我们…我们不能打,但是我们抗揍有钱啊!】

枢密直学士韩琦气得浑身发抖,大宋从未放弃收复幽云之地,对于西夏也从未软弱。

朝廷虽有抑武家法,但追究到底难道不是武人自己不争气?

当年他奉命御敌西夏?_[(,命大将任福率军绕到夏军背后,能战则战,不能战则据险设伏,截其归路。

为让任福上心他再三叮嘱:如果违命,即使有功,也将定罪处斩!

结果呢?

任福贪功轻进,沿路得夏军遗弃物资反遭合围,致六千余将士阵亡,六千余人啊!

至今他想到阵亡将士的父兄妻子,就心痛难忍:

他们随你招讨出征,如今你回来了,他们的魂识也能跟着你回来吗?

他对不起那些将士,也愧对他们父兄妻子。

韩琦掩面而泣,范仲淹轻拍他肩道:“后人讲说皆为小儿之语,我等只要无愧大宋无愧于心即可。”

至于后人点评,由他说之。

【那宋给西夏多少呢?

1.每岁赐西夏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

2.重开保安军、高平寨等沿边榷场。

宋夏刚签完协议,辽又跳出来喊:仁宗皇帝,你忘了我才是你的纯元了吗?给我加钱!加钱!

于是在以往辽岁币基础上,北宋又增加了每岁10万两,绢10万匹。

到此宋朝廷每年支出的费用为:27万两白银,45万匹绢,三万斤茶】

秦始皇&刘彻&李世民等人拿过舆图,仔细看对比一番后叹道:西夏跟辽合谋诈宋钱财呢。

刘彻更是摇头遗憾:西夏多好的地,宋怎么没抓住在此建势呢?

北有辽西有夏,两国压境宋根本翻不了身。

【这些支出对宋很多吗?

多啊!特别是宋缺银缺铜啊!

银子在宋不是主要流通货币,宋税收以贯为计,全国税率不一,有600文为一贯,有千文为一贯,贯银之间汇率兑价不定,低时一贯为一银,高时2贯为一银。

无论宋贯银兑率如何变更,支出的27万两始终不变,即贯银之间的兑换差价、转运费皆由宋廷自行承担,对宋来讲是一笔很大负担】

长孙无忌等人听得很仔细,宋朝种种堪称是唐反面。

唐崇武造成安史之乱,宋崇文结果积贫积弱。

如何让文武并重是他们后期着重之事。

房玄龄搁下笔评道:“花钱买平安不可怕,可怕的是认为只花钱就能平安喜乐,宋朝矫枉过正。”

心中剩下的话他没说尽,矫枉过正不也是一种‘安史之乱?’

【哦不对,准确地讲是对百姓造成极大的负担,所以宋仁宗时期的兵变民变,那是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可见经过三朝积累,宋朝弊政已到了恐怖地步】

天幕接着道:【这些弊政还是‘冗官’、‘冗兵’,‘冗费’老话题:

冗官(官员泛滥):仅朝廷正经官员就达两万,不含小吏恩荫人数。

宋朝官员俸禄高,就连县令每月俸钱也有20贯,每月禄粟五至三石,还有茶、酒、厨料等补贴。

又因官员太多,大多属于寄禄官,赐予官职不给实职但给俸禄,如同襁褓里恩荫的婴儿,在吃奶就有了俸禄可得】

朱棣默默地听着天幕讲述,后人言语虽有不准,但也有新鲜见解。

他大明以武力打天下,先皇建制时吸取宋财政之弊,对边防军士很是注重,并且武将地位不弱于文臣。

那么…他眼中浮现疑惑:为何大明落得天幕口中那般地步?

难道…朱棣神色惊疑不定,难道他大明也出了败坏祖宗帝王?

【冗兵-军饷泛滥:杀人放火受诏安,受灾无路当兵贼,仅朝廷禁军就达120万人,不含各地厢军数量。

禁军费用为例:禁军招剌例物(安家费)每人十贯,绸、绢六匹做军装,上等兵每月一贯,中等每月约700文,打仗另有收入。

用宋仁宗财政官蔡襄的话讲就是:庆历年间宋财政收入六千万贯,养天下兵耗费五千万贯,占据朝廷八成】

朱元璋抱臂问朱标:“太子怎么看?”

朱标想了想道:“冗吏耗于上,冗兵耗于下,如此耗费相加…”

他摇头说出决断:“宋朝尽取山泽之利也养不起。”

朱元璋赞赏地点点头:“就算没有金国南下一事北宋也撑不了太久。”

依他看…无外力激压下北宋会亡于兵变。

理由很简单:士大夫俸禄朝廷不会拖欠,而大头兵嘛…仁宗一朝啸营者比百姓起义者更多。

【那支撑宋朝上下运转的钱从哪来呢?

1.朝廷收入:禁榷;

历代禁榷中,宋朝是禁榷产业巅峰!

盐、酒、茶、矾和香等重要物资,及原料产品都进行垄断,几乎把商业肉食占了个干净。

正因手中有物资,所以宋廷在对辽夏时才勉强保持三分强硬:你要是欺负我太狠,我就关闭辽夏边境榷场,看你怎么办?

2.民间各种税!

盖房子要征税,娶妻、嫁女要征税,出远门游学行商要收路过税,家中多张嘴就多人丁税…反正比五代税种还多。

因朝廷运转支出太大,宋朝大力发展商业,但商业兴起,并不代表商业产业链上下能以商获利。

朝廷为方便收商业税,各行各业都要组织商行,如茶叶有商行、酒有酒行,凡商店商贩必须入行,不入行者不准在街市做买卖。

入行严厉到什么程度?

街头提瓶卖茶的人也要投入茶行,以便朝廷收取重税。

相当于今天路边小摊也要向国家缴税,才能开摊卖货,否则宋老爷掀了你的摊子!】

赵匡胤心中升起一股无力感,看着继续讲述的天幕,他竟觉得神迹对自己有些残忍,他立宋宋皇帝却不是他血脉。

他看着将将止血的赵

光义,惨笑着想要说话,张了张嘴又不言语。

开国之君,开国之君,除却五代十国,没有哪一个开国之君如他这般窝囊。

心中各种思绪蔓延,一时间竟有些心灰意冷,几息后赵匡胤神色恢复正常,开始思索如何把商业最大化。

宋先天之弊他无法更改,但为后面皇帝打好改革基础却是能做到。

他即位之初便颁布‘商税则例’,建起商税司衙,下令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并将此作为祖宗家法传世。

现在…赵匡胤皱眉,秦制可有借鉴?

没有!

那汉唐呢?

赵匡胤决定待天幕结束后,再多翻阅后人汉唐讲述,期望能得制宋之基。

【宋朝吸取唐重武之鉴,放边防重内务,结果矫枉过正,造成后天发育不足。

观宋一朝前期陷辽边防,后期陷西夏军事,最后被金国所灭。

整朝为平边防所耗钱财不知几何,早知如此不如积蓄力量打个大仗。

毕竟只有疼了才知道厉害】

天幕突然转了话题:【当初乾隆灭掉准噶尔汗国时,不仅仅是把疆土纳入清朝,而是震撼了俄罗斯甚至西方诸国。

准噶尔汗国不是部落国家,西夏在它面前只是个弟弟,其国土面积与宋相当,国家实力连俄罗斯都要慎重以待,以安抚为主,结果这个汗国灭在乾隆手上。

这场灭国之战直接让西方不敢垂涎华夏,面对财富诱惑也是恳求通商。

直到鸦片战争后西方才惊讶发现华夏这么弱,还没高兴又爆发太平天国运动,高强度的厮杀、几十万上百万的死亡直接震撼住列强,因此华夏才没有像阿三那样彻底沦为殖民地】

天幕感叹:【手中有枪时,强盗总会掂量掂量得失。

所以宋朝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又如何,商业税占到朝廷税赋七成又如何?

这些钱还不是要往外流,用到原本不需要用到的地方】

金国…宋亡于金?

天幕一个炸弹扔下,即使心中已有猜测,但宋君臣还是感到心悸。

无论天幕怎么嘲讽他们,但宋臣深望国家强劲富裕。

听到宋亡于金许多臣子乱作一团,被王安石一声暴喝勉强稳定下来。

王安石脸色微白,镇定道:“天幕既然说宋,那定然会讲金,别忘了金灭辽。”

只要知道金发源何方,他们就能联合辽甚至西夏灭金!

天幕不知道自己带给宋君臣的刺激,把讲述拉回正题:

【宋立国七十余年时,上层社会竟豪奢,下层民众纷纷聚众起义,朝廷各种弊政层层叠叠堆在一起,这样的弊端有人看到了吗?

有!

范仲淹认为: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

所以‘庆历新政’应运而生,开始矫革大宋,期望能端本澄源。

这次矫革主要有整顿吏治7条:如改革恩荫制度,减少做

官人数以及恩荫年龄;

罢免不合格官员,落实朝廷宽赋敛、减徭役等事项;

在全国兴建学校,对于新科举子,必须学习三百天思想培训等等;

发展农业2条:兴修水利、为省并县邑减轻徭役;

加强军备1条:恢复唐代府兵制,结果因战争未能施行。

总的讲这次改革是吏治改革,给宋廷机构瘦身,提高办事效率,节约朝廷支出。

其结果嘛...一年过去,失败!】

刘彻无心听宋矫革之事,他心思都放在乾隆身上,对这十全老人起了几丝兴趣,不知后人是否会讲清?

正想着就听见霍去病跟卫青说话:“舅舅,乾隆不就是后世图书管理员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他笑道:“说什么悄悄话,咱们也听听?”

霍去病把话讲了,刘彻哈哈大笑:“咱大汉击匈奴除了一血耻辱外,更重要的是朕不允许漠南漠北有匈奴出现。”

刘彻腾身而起,走到舆图跟前一手拍在匈奴土地上:“朕不做天可汗,要的是这块地彻彻底底属于大汉。”

他环视殿内群臣,借了后世一句话:死了的匈奴人才是好的匈奴人!

【究其原因除了改革太过理想化外,最大的原因是触动了皇室的忌讳:朋党!

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为‘兴致太平’,在庆历新政上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他们想法很好,但是宋朝皇帝最敏感的雷达已经响起。

宋惧大臣之间结成派系,成为中央集权分割力量,所以宋朝历代帝王对百官增朋结党都抱有警惕之心。

但欧阳修等人不认为他们是在结党,甚至上书了一篇‘朋党论’以证自身,结果被反对新政者拿来作攻击手段,庆历新政卒】

天幕再次感叹:【只能说宋朝弱势得天下,统治者心中有畏;正因为有畏,不敢行大刀阔斧之风。

此时的宋对外积弱,对内贫困,这时的改革帝王需要汉武帝那样的魄力,拿出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老子也要改革的态度。

而不是微小谨慎粉饰太平,无视民间疾苦,当个假圣人。

因此受过苦的南宋文人,非常刻薄地评价宋仁宗是‘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汉武帝挺胸:嘿嘿!

赵祯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他竟要汉武帝?笑话?

他若行汉武之事,宋灭国即在眼前!

耻辱,简直是奇耻大辱!

想到宋亡于金,赵祯神色秃然地落下手,愣愣地盯着前方默然无语。

朱元璋大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将手中的宋史翻得哗啦哗啦,听到天幕说宋仁宗只会做官家冷笑:“他不是百事不会,而是太弱又分得太清。”

文彦博打击狄青时,宋仁宗为其辩解,说狄青是忠臣,结果因一句‘太祖岂非周世宗忠’直接放弃狄青。

可惜...宋仁朝没有抓重新扶

持武将的机会。

他重重地合上宋史搁置一旁,对宋实在嫌弃:“宋时我华夏备受女真、蒙古欺凌,宋室除赵太祖外皆软弱无能也。”

北宋灭国,真是耻辱!

【庆历新政不仅没有革新成功,反而让党争滥觞,面对心中忌讳皇帝也难以调整,手中枪杆子太软,身旁又没得力太监牵制大臣。

于是只能搅和党派保朝堂平衡,勉强过过日子。

所以什么唾沫喷到宋仁宗脸上,用来表示皇帝心胸大度不在意,一半是皇帝性格温和,一半是文臣吹嘘,你换个同样集权皇帝试试?

问问李斯、张汤、房玄龄敢不敢一口唾沫喷到皇身上?】

李斯惊恐:他哪敢?

张汤甩头:别扯上他!

房玄龄震惊:关我何事?

李斯&张汤&房玄龄:天幕求放过。

【到宋神宗时期,赵顼倒有改革魄力,但是此时的朝廷弊端进一步加深,文官开始正面遏制皇权。

文官遏制皇权的利器就是‘祖宗家法’:太祖、太宗及真宗留下的制度法令。

如抑文重武、夺地方权制其兵,分各层权力机构权力、官职牵制、防弊之政等等;

所以当宋神宗想斩杀违法漕官时,宰相蔡确劝阻,其理由是‘自太祖开国以来,我朝不曾杀过士人;’

宋神宗锐意改革,想要变法强国,但文彦博反对,反对理由是:祖宗家法俱在,变法不得人心】

【所以宋神宗改革阻力非常大,大的不是改革之心,而是到底要怎么改。

毕竟变法不是变法,而是两派对持:

保旧派VS改革派!

科举+恩荫和其他入仕途径,让宋从中枢机构到州县幕职的大小官位,都变成了文官。

甚至因恩萌资格太弱,以至于当街叫卖】

莹白的天幕里突然跳出一个小人,不停大喊:来来来,不用9999,只要998,做官资格当街大甩卖勒!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历代君臣面面相觑,李治拉了拉皇后:“媚娘,婴儿刚出生就得恩荫资格,那…”

武皇后一看便知他心中所想,率先道:“有这是小吏上门拜访发现自己未来上司还在吃奶?

更让其他小吏绝望的是:他未来上司的爹还没找到他娘,以至于上司还没影子?”

夫妻俩对视一眼噗地笑出声,双双乐了好半天。

玩笑过后李治抱着皇后的手感叹道:“我大唐恩荫者须看品级。

三品以上大官可荫及曾孙,五品以上荫孙,被荫之孙品阶降荫子一等,曾孙又降孙一等。”

他摇摇头又道:“即使如此朝廷对恩荫者也只有级别和待遇,没有具体职务官职,想要真正进入朝堂必须参加科举或是被人推荐,方能任职。”

大宋此举倒给自己添加财政负担,殊为不智。

【当年唐太宗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他说得不算,看看宋朝,这才叫网罗天下…额,天下人】

小刘彻小小地打了个哈欠,面色无聊道:“我大汉边陲用兵,将士暴露在矢石之下,锋刃之前,以命争首。

也只有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方得子侄一人为郎。

宋恩荫与我汉家任子制相比,此等恩泽也未免太过易得。”

他挪了挪身子靠在自己爹爹身上,对天幕翻了个白眼:“恩泽泛滥时还叫恩泽吗?宋皇帝连这都不知道?”

以命争命,却未尝听说朝廷有特殊的恩赐给予这些将士。反而是这些宫闱近侍,官员近戚,方伎杂类等,轻易地得到过当的恩泽”。

刘启偏过头抬手对儿子一弹!“别生倨傲之心,秦二世前车之鉴忘了?小刘彻正肃脸色,起身躬身道:谢父皇教诲。”

刘启点点头拉着他坐下:“恩荫之人大多只知饮酒弹琴,不知民间疾苦之人。

我汉家推行此制是为让大臣感激,亦是鼓励低阶臣子为汉得功,好恩及家中。

恩赐大臣之法众多,但万万不能自我贬值。”

见太子狠狠点头,刘启脸色一变抬手给了他后脑勺一掌:“你既然知道还敢卖爵?”

哪又不是我!

小刘彻抱着头欲哭无泪:说了多少遍,未来的他关现在的他什么事?

他真冤!

【朝廷风向偏读书,官员之子易得出身,这种文治浓厚的气氛下,宋举国上下把‘忘战必危’忘得干干净净,他们没有经历过辽兵临城下的威胁,不知道澶渊之盟签订前宋面临的威胁。

他们只看到读书带给他们的荣耀,所以面对有军功的武将狄青,韩琦敢蔑视护山河有功的狄青,直言: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

你能得军功有什么了不起,在宋朝状元才是好男儿,军人就是贼配军!

尹洙更是直接坦言:即便是统兵数十万收复幽燕之功,也比不上状元及第荣耀。

张载未进第前听欧阳修讲学,对欧阳修展露自己志向:我要领兵北上收复故土。

欧阳修沉默许久劝他:“把精力放在读书上,行武无出路”】

秦始皇:无武将朕怎么一统六国!

刘彻:无武将朕怎么打匈奴?

李世民:无武将朕天可汗之名从何而来?

朱元璋:无武将咱怎么驱除鞑虏?

李世民&朱元

璋:不对,朕就是武将出身啊!

【这些未经硝烟的文人,在面对国家领土也能大谈割地之利,称宋真宗以小搏大取得边境安宁,其功绩远胜汉文帝。

甚至天真地认为宋辽形成利益共同体后,辽自然伏首,宋顺势统战大辽,此乃天意】

天幕嘲讽之意拉满:【天意?

宋朝部分文人啊...读书读到自我阉割了?

宦官是身体缺失,他们是精神残缺啊!】

刘彻大惊:今日割王城,明日割十城,能得一夕安寝?

这类臣子宋皇帝不杀?

后人…后竟然把他们对标宦官?

自我对标精神残缺的宋臣眼眸赤红,如对生死仇人一般扑向天幕,却无法伤到对方半分。

他们对上官家冷漠眼神,皆难堪地转过头,心中想自辩张开口却说不出话来,只能默默流泪不语。

天幕话一转:【其实以文御武问题不大,问题在于你的‘文’都是什么人?

宋科举承唐制,为啥宋把唐业务培训传统扔了呢?

而唐则是先入基层实习,经过锻炼后再入职做官,而宋是考中进士后直接授予京官。

且不看进士道德业务,就看他们从骨子里对武的轻视,也很难让宋有站起来的机会。

从宋结局来看,瘸腿宋不仅没变回文武并重,而是变成了截肢宋】

包拯苦笑:“河北边防士兵早无骄悍之气,粮草匮乏而兵器腐朽。

主兵者不是纨绔少年,便是罢职老校,平日训练有名无实,如此军队怎保我大宋边境?”

可惜…他心中苦涩顿生,天幕所说之弊他们尽知,原以为后人会如将汉唐那般细致无比,他们好仔细参考政策利弊。

没想到…没想到却是敷衍了事。

【截肢的宋怎么能打得过西夏,阻挡得了李元昊称帝立国?

面对西夏进攻,宋毫无还手之力,军备废弛下只能被动挨打】

天幕利落地贴出宋夏大大小小的战役,秦始皇看着其中三大战役:三川口战役、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上面全是鲜红的宋军全败字迹。

他嘴角一抽,后世朝代都这么不争气的吗?

当初六国换成宋…他大秦早就一统天下了好吗?

天幕长叹:【澶渊之盟后,再上演一出庆历和议也没啥稀奇。

没办法,人家秦朝粉:我大秦超能打的,看,六国遗址都属秦!

汉朝粉:我大汉打出了民族精神,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唐朝粉:这里,这里,还有那里,都是咱巨唐打下来的!

大明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不退江山一步!

宋朝粉:我们…我们…我们不能打,但是我们抗揍有钱啊!】

枢密直学士韩琦气得浑身发抖,大宋从未放弃收复幽云之地,对于西夏也从未软弱。

朝廷虽有抑武家法,但追究到底难道不是武人自己不争气?

当年他奉命御敌西夏?_[(,命大将任福率军绕到夏军背后,能战则战,不能战则据险设伏,截其归路。

为让任福上心他再三叮嘱:如果违命,即使有功,也将定罪处斩!

结果呢?

任福贪功轻进,沿路得夏军遗弃物资反遭合围,致六千余将士阵亡,六千余人啊!

至今他想到阵亡将士的父兄妻子,就心痛难忍:

他们随你招讨出征,如今你回来了,他们的魂识也能跟着你回来吗?

他对不起那些将士,也愧对他们父兄妻子。

韩琦掩面而泣,范仲淹轻拍他肩道:“后人讲说皆为小儿之语,我等只要无愧大宋无愧于心即可。”

至于后人点评,由他说之。

【那宋给西夏多少呢?

1.每岁赐西夏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

2.重开保安军、高平寨等沿边榷场。

宋夏刚签完协议,辽又跳出来喊:仁宗皇帝,你忘了我才是你的纯元了吗?给我加钱!加钱!

于是在以往辽岁币基础上,北宋又增加了每岁10万两,绢10万匹。

到此宋朝廷每年支出的费用为:27万两白银,45万匹绢,三万斤茶】

秦始皇&刘彻&李世民等人拿过舆图,仔细看对比一番后叹道:西夏跟辽合谋诈宋钱财呢。

刘彻更是摇头遗憾:西夏多好的地,宋怎么没抓住在此建势呢?

北有辽西有夏,两国压境宋根本翻不了身。

【这些支出对宋很多吗?

多啊!特别是宋缺银缺铜啊!

银子在宋不是主要流通货币,宋税收以贯为计,全国税率不一,有600文为一贯,有千文为一贯,贯银之间汇率兑价不定,低时一贯为一银,高时2贯为一银。

无论宋贯银兑率如何变更,支出的27万两始终不变,即贯银之间的兑换差价、转运费皆由宋廷自行承担,对宋来讲是一笔很大负担】

长孙无忌等人听得很仔细,宋朝种种堪称是唐反面。

唐崇武造成安史之乱,宋崇文结果积贫积弱。

如何让文武并重是他们后期着重之事。

房玄龄搁下笔评道:“花钱买平安不可怕,可怕的是认为只花钱就能平安喜乐,宋朝矫枉过正。”

心中剩下的话他没说尽,矫枉过正不也是一种‘安史之乱?’

【哦不对,准确地讲是对百姓造成极大的负担,所以宋仁宗时期的兵变民变,那是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可见经过三朝积累,宋朝弊政已到了恐怖地步】

天幕接着道:【这些弊政还是‘冗官’、‘冗兵’,‘冗费’老话题:

冗官(官员泛滥):仅朝廷正经官员就达两万,不含小吏恩荫人数。

宋朝官员俸禄高,就连县令每月俸钱也有20贯,每月禄粟五至三石,还有茶、酒、厨料等补贴。

又因官员太多,大多属于寄禄官,赐予官职不给实职但给俸禄,如同襁褓里恩荫的婴儿,在吃奶就有了俸禄可得】

朱棣默默地听着天幕讲述,后人言语虽有不准,但也有新鲜见解。

他大明以武力打天下,先皇建制时吸取宋财政之弊,对边防军士很是注重,并且武将地位不弱于文臣。

那么…他眼中浮现疑惑:为何大明落得天幕口中那般地步?

难道…朱棣神色惊疑不定,难道他大明也出了败坏祖宗帝王?

【冗兵-军饷泛滥:杀人放火受诏安,受灾无路当兵贼,仅朝廷禁军就达120万人,不含各地厢军数量。

禁军费用为例:禁军招剌例物(安家费)每人十贯,绸、绢六匹做军装,上等兵每月一贯,中等每月约700文,打仗另有收入。

用宋仁宗财政官蔡襄的话讲就是:庆历年间宋财政收入六千万贯,养天下兵耗费五千万贯,占据朝廷八成】

朱元璋抱臂问朱标:“太子怎么看?”

朱标想了想道:“冗吏耗于上,冗兵耗于下,如此耗费相加…”

他摇头说出决断:“宋朝尽取山泽之利也养不起。”

朱元璋赞赏地点点头:“就算没有金国南下一事北宋也撑不了太久。”

依他看…无外力激压下北宋会亡于兵变。

理由很简单:士大夫俸禄朝廷不会拖欠,而大头兵嘛…仁宗一朝啸营者比百姓起义者更多。

【那支撑宋朝上下运转的钱从哪来呢?

1.朝廷收入:禁榷;

历代禁榷中,宋朝是禁榷产业巅峰!

盐、酒、茶、矾和香等重要物资,及原料产品都进行垄断,几乎把商业肉食占了个干净。

正因手中有物资,所以宋廷在对辽夏时才勉强保持三分强硬:你要是欺负我太狠,我就关闭辽夏边境榷场,看你怎么办?

2.民间各种税!

盖房子要征税,娶妻、嫁女要征税,出远门游学行商要收路过税,家中多张嘴就多人丁税…反正比五代税种还多。

因朝廷运转支出太大,宋朝大力发展商业,但商业兴起,并不代表商业产业链上下能以商获利。

朝廷为方便收商业税,各行各业都要组织商行,如茶叶有商行、酒有酒行,凡商店商贩必须入行,不入行者不准在街市做买卖。

入行严厉到什么程度?

街头提瓶卖茶的人也要投入茶行,以便朝廷收取重税。

相当于今天路边小摊也要向国家缴税,才能开摊卖货,否则宋老爷掀了你的摊子!】

赵匡胤心中升起一股无力感,看着继续讲述的天幕,他竟觉得神迹对自己有些残忍,他立宋宋皇帝却不是他血脉。

他看着将将止血的赵

光义,惨笑着想要说话,张了张嘴又不言语。

开国之君,开国之君,除却五代十国,没有哪一个开国之君如他这般窝囊。

心中各种思绪蔓延,一时间竟有些心灰意冷,几息后赵匡胤神色恢复正常,开始思索如何把商业最大化。

宋先天之弊他无法更改,但为后面皇帝打好改革基础却是能做到。

他即位之初便颁布‘商税则例’,建起商税司衙,下令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并将此作为祖宗家法传世。

现在…赵匡胤皱眉,秦制可有借鉴?

没有!

那汉唐呢?

赵匡胤决定待天幕结束后,再多翻阅后人汉唐讲述,期望能得制宋之基。

【宋朝吸取唐重武之鉴,放边防重内务,结果矫枉过正,造成后天发育不足。

观宋一朝前期陷辽边防,后期陷西夏军事,最后被金国所灭。

整朝为平边防所耗钱财不知几何,早知如此不如积蓄力量打个大仗。

毕竟只有疼了才知道厉害】

天幕突然转了话题:【当初乾隆灭掉准噶尔汗国时,不仅仅是把疆土纳入清朝,而是震撼了俄罗斯甚至西方诸国。

准噶尔汗国不是部落国家,西夏在它面前只是个弟弟,其国土面积与宋相当,国家实力连俄罗斯都要慎重以待,以安抚为主,结果这个汗国灭在乾隆手上。

这场灭国之战直接让西方不敢垂涎华夏,面对财富诱惑也是恳求通商。

直到鸦片战争后西方才惊讶发现华夏这么弱,还没高兴又爆发太平天国运动,高强度的厮杀、几十万上百万的死亡直接震撼住列强,因此华夏才没有像阿三那样彻底沦为殖民地】

天幕感叹:【手中有枪时,强盗总会掂量掂量得失。

所以宋朝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又如何,商业税占到朝廷税赋七成又如何?

这些钱还不是要往外流,用到原本不需要用到的地方】

金国…宋亡于金?

天幕一个炸弹扔下,即使心中已有猜测,但宋君臣还是感到心悸。

无论天幕怎么嘲讽他们,但宋臣深望国家强劲富裕。

听到宋亡于金许多臣子乱作一团,被王安石一声暴喝勉强稳定下来。

王安石脸色微白,镇定道:“天幕既然说宋,那定然会讲金,别忘了金灭辽。”

只要知道金发源何方,他们就能联合辽甚至西夏灭金!

天幕不知道自己带给宋君臣的刺激,把讲述拉回正题:

【宋立国七十余年时,上层社会竟豪奢,下层民众纷纷聚众起义,朝廷各种弊政层层叠叠堆在一起,这样的弊端有人看到了吗?

有!

范仲淹认为: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

所以‘庆历新政’应运而生,开始矫革大宋,期望能端本澄源。

这次矫革主要有整顿吏治7条:如改革恩荫制度,减少做

官人数以及恩荫年龄;

罢免不合格官员,落实朝廷宽赋敛、减徭役等事项;

在全国兴建学校,对于新科举子,必须学习三百天思想培训等等;

发展农业2条:兴修水利、为省并县邑减轻徭役;

加强军备1条:恢复唐代府兵制,结果因战争未能施行。

总的讲这次改革是吏治改革,给宋廷机构瘦身,提高办事效率,节约朝廷支出。

其结果嘛...一年过去,失败!】

刘彻无心听宋矫革之事,他心思都放在乾隆身上,对这十全老人起了几丝兴趣,不知后人是否会讲清?

正想着就听见霍去病跟卫青说话:“舅舅,乾隆不就是后世图书管理员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他笑道:“说什么悄悄话,咱们也听听?”

霍去病把话讲了,刘彻哈哈大笑:“咱大汉击匈奴除了一血耻辱外,更重要的是朕不允许漠南漠北有匈奴出现。”

刘彻腾身而起,走到舆图跟前一手拍在匈奴土地上:“朕不做天可汗,要的是这块地彻彻底底属于大汉。”

他环视殿内群臣,借了后世一句话:死了的匈奴人才是好的匈奴人!

【究其原因除了改革太过理想化外,最大的原因是触动了皇室的忌讳:朋党!

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为‘兴致太平’,在庆历新政上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他们想法很好,但是宋朝皇帝最敏感的雷达已经响起。

宋惧大臣之间结成派系,成为中央集权分割力量,所以宋朝历代帝王对百官增朋结党都抱有警惕之心。

但欧阳修等人不认为他们是在结党,甚至上书了一篇‘朋党论’以证自身,结果被反对新政者拿来作攻击手段,庆历新政卒】

天幕再次感叹:【只能说宋朝弱势得天下,统治者心中有畏;正因为有畏,不敢行大刀阔斧之风。

此时的宋对外积弱,对内贫困,这时的改革帝王需要汉武帝那样的魄力,拿出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老子也要改革的态度。

而不是微小谨慎粉饰太平,无视民间疾苦,当个假圣人。

因此受过苦的南宋文人,非常刻薄地评价宋仁宗是‘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汉武帝挺胸:嘿嘿!

赵祯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他竟要汉武帝?笑话?

他若行汉武之事,宋灭国即在眼前!

耻辱,简直是奇耻大辱!

想到宋亡于金,赵祯神色秃然地落下手,愣愣地盯着前方默然无语。

朱元璋大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将手中的宋史翻得哗啦哗啦,听到天幕说宋仁宗只会做官家冷笑:“他不是百事不会,而是太弱又分得太清。”

文彦博打击狄青时,宋仁宗为其辩解,说狄青是忠臣,结果因一句‘太祖岂非周世宗忠’直接放弃狄青。

可惜...宋仁朝没有抓重新扶

持武将的机会。

他重重地合上宋史搁置一旁,对宋实在嫌弃:“宋时我华夏备受女真、蒙古欺凌,宋室除赵太祖外皆软弱无能也。”

北宋灭国,真是耻辱!

【庆历新政不仅没有革新成功,反而让党争滥觞,面对心中忌讳皇帝也难以调整,手中枪杆子太软,身旁又没得力太监牵制大臣。

于是只能搅和党派保朝堂平衡,勉强过过日子。

所以什么唾沫喷到宋仁宗脸上,用来表示皇帝心胸大度不在意,一半是皇帝性格温和,一半是文臣吹嘘,你换个同样集权皇帝试试?

问问李斯、张汤、房玄龄敢不敢一口唾沫喷到皇身上?】

李斯惊恐:他哪敢?

张汤甩头:别扯上他!

房玄龄震惊:关我何事?

李斯&张汤&房玄龄:天幕求放过。

【到宋神宗时期,赵顼倒有改革魄力,但是此时的朝廷弊端进一步加深,文官开始正面遏制皇权。

文官遏制皇权的利器就是‘祖宗家法’:太祖、太宗及真宗留下的制度法令。

如抑文重武、夺地方权制其兵,分各层权力机构权力、官职牵制、防弊之政等等;

所以当宋神宗想斩杀违法漕官时,宰相蔡确劝阻,其理由是‘自太祖开国以来,我朝不曾杀过士人;’

宋神宗锐意改革,想要变法强国,但文彦博反对,反对理由是:祖宗家法俱在,变法不得人心】

【所以宋神宗改革阻力非常大,大的不是改革之心,而是到底要怎么改。

毕竟变法不是变法,而是两派对持:

保旧派VS改革派!

科举+恩荫和其他入仕途径,让宋从中枢机构到州县幕职的大小官位,都变成了文官。

甚至因恩萌资格太弱,以至于当街叫卖】

莹白的天幕里突然跳出一个小人,不停大喊:来来来,不用9999,只要998,做官资格当街大甩卖勒!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历代君臣面面相觑,李治拉了拉皇后:“媚娘,婴儿刚出生就得恩荫资格,那…”

武皇后一看便知他心中所想,率先道:“有这是小吏上门拜访发现自己未来上司还在吃奶?

更让其他小吏绝望的是:他未来上司的爹还没找到他娘,以至于上司还没影子?”

夫妻俩对视一眼噗地笑出声,双双乐了好半天。

玩笑过后李治抱着皇后的手感叹道:“我大唐恩荫者须看品级。

三品以上大官可荫及曾孙,五品以上荫孙,被荫之孙品阶降荫子一等,曾孙又降孙一等。”

他摇摇头又道:“即使如此朝廷对恩荫者也只有级别和待遇,没有具体职务官职,想要真正进入朝堂必须参加科举或是被人推荐,方能任职。”

大宋此举倒给自己添加财政负担,殊为不智。

【当年唐太宗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他说得不算,看看宋朝,这才叫网罗天下…额,天下人】

小刘彻小小地打了个哈欠,面色无聊道:“我大汉边陲用兵,将士暴露在矢石之下,锋刃之前,以命争首。

也只有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方得子侄一人为郎。

宋恩荫与我汉家任子制相比,此等恩泽也未免太过易得。”

他挪了挪身子靠在自己爹爹身上,对天幕翻了个白眼:“恩泽泛滥时还叫恩泽吗?宋皇帝连这都不知道?”

以命争命,却未尝听说朝廷有特殊的恩赐给予这些将士。反而是这些宫闱近侍,官员近戚,方伎杂类等,轻易地得到过当的恩泽”。

刘启偏过头抬手对儿子一弹!“别生倨傲之心,秦二世前车之鉴忘了?小刘彻正肃脸色,起身躬身道:谢父皇教诲。”

刘启点点头拉着他坐下:“恩荫之人大多只知饮酒弹琴,不知民间疾苦之人。

我汉家推行此制是为让大臣感激,亦是鼓励低阶臣子为汉得功,好恩及家中。

恩赐大臣之法众多,但万万不能自我贬值。”

见太子狠狠点头,刘启脸色一变抬手给了他后脑勺一掌:“你既然知道还敢卖爵?”

哪又不是我!

小刘彻抱着头欲哭无泪:说了多少遍,未来的他关现在的他什么事?

他真冤!

【朝廷风向偏读书,官员之子易得出身,这种文治浓厚的气氛下,宋举国上下把‘忘战必危’忘得干干净净,他们没有经历过辽兵临城下的威胁,不知道澶渊之盟签订前宋面临的威胁。

他们只看到读书带给他们的荣耀,所以面对有军功的武将狄青,韩琦敢蔑视护山河有功的狄青,直言: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

你能得军功有什么了不起,在宋朝状元才是好男儿,军人就是贼配军!

尹洙更是直接坦言:即便是统兵数十万收复幽燕之功,也比不上状元及第荣耀。

张载未进第前听欧阳修讲学,对欧阳修展露自己志向:我要领兵北上收复故土。

欧阳修沉默许久劝他:“把精力放在读书上,行武无出路”】

秦始皇:无武将朕怎么一统六国!

刘彻:无武将朕怎么打匈奴?

李世民:无武将朕天可汗之名从何而来?

朱元璋:无武将咱怎么驱除鞑虏?

李世民&朱元

璋:不对,朕就是武将出身啊!

【这些未经硝烟的文人,在面对国家领土也能大谈割地之利,称宋真宗以小搏大取得边境安宁,其功绩远胜汉文帝。

甚至天真地认为宋辽形成利益共同体后,辽自然伏首,宋顺势统战大辽,此乃天意】

天幕嘲讽之意拉满:【天意?

宋朝部分文人啊...读书读到自我阉割了?

宦官是身体缺失,他们是精神残缺啊!】

刘彻大惊:今日割王城,明日割十城,能得一夕安寝?

这类臣子宋皇帝不杀?

后人…后竟然把他们对标宦官?

自我对标精神残缺的宋臣眼眸赤红,如对生死仇人一般扑向天幕,却无法伤到对方半分。

他们对上官家冷漠眼神,皆难堪地转过头,心中想自辩张开口却说不出话来,只能默默流泪不语。

天幕话一转:【其实以文御武问题不大,问题在于你的‘文’都是什么人?

宋科举承唐制,为啥宋把唐业务培训传统扔了呢?

而唐则是先入基层实习,经过锻炼后再入职做官,而宋是考中进士后直接授予京官。

且不看进士道德业务,就看他们从骨子里对武的轻视,也很难让宋有站起来的机会。

从宋结局来看,瘸腿宋不仅没变回文武并重,而是变成了截肢宋】

包拯苦笑:“河北边防士兵早无骄悍之气,粮草匮乏而兵器腐朽。

主兵者不是纨绔少年,便是罢职老校,平日训练有名无实,如此军队怎保我大宋边境?”

可惜…他心中苦涩顿生,天幕所说之弊他们尽知,原以为后人会如将汉唐那般细致无比,他们好仔细参考政策利弊。

没想到…没想到却是敷衍了事。

【截肢的宋怎么能打得过西夏,阻挡得了李元昊称帝立国?

面对西夏进攻,宋毫无还手之力,军备废弛下只能被动挨打】

天幕利落地贴出宋夏大大小小的战役,秦始皇看着其中三大战役:三川口战役、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上面全是鲜红的宋军全败字迹。

他嘴角一抽,后世朝代都这么不争气的吗?

当初六国换成宋…他大秦早就一统天下了好吗?

天幕长叹:【澶渊之盟后,再上演一出庆历和议也没啥稀奇。

没办法,人家秦朝粉:我大秦超能打的,看,六国遗址都属秦!

汉朝粉:我大汉打出了民族精神,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唐朝粉:这里,这里,还有那里,都是咱巨唐打下来的!

大明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不退江山一步!

宋朝粉:我们…我们…我们不能打,但是我们抗揍有钱啊!】

枢密直学士韩琦气得浑身发抖,大宋从未放弃收复幽云之地,对于西夏也从未软弱。

朝廷虽有抑武家法,但追究到底难道不是武人自己不争气?

当年他奉命御敌西夏?_[(,命大将任福率军绕到夏军背后,能战则战,不能战则据险设伏,截其归路。

为让任福上心他再三叮嘱:如果违命,即使有功,也将定罪处斩!

结果呢?

任福贪功轻进,沿路得夏军遗弃物资反遭合围,致六千余将士阵亡,六千余人啊!

至今他想到阵亡将士的父兄妻子,就心痛难忍:

他们随你招讨出征,如今你回来了,他们的魂识也能跟着你回来吗?

他对不起那些将士,也愧对他们父兄妻子。

韩琦掩面而泣,范仲淹轻拍他肩道:“后人讲说皆为小儿之语,我等只要无愧大宋无愧于心即可。”

至于后人点评,由他说之。

【那宋给西夏多少呢?

1.每岁赐西夏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

2.重开保安军、高平寨等沿边榷场。

宋夏刚签完协议,辽又跳出来喊:仁宗皇帝,你忘了我才是你的纯元了吗?给我加钱!加钱!

于是在以往辽岁币基础上,北宋又增加了每岁10万两,绢10万匹。

到此宋朝廷每年支出的费用为:27万两白银,45万匹绢,三万斤茶】

秦始皇&刘彻&李世民等人拿过舆图,仔细看对比一番后叹道:西夏跟辽合谋诈宋钱财呢。

刘彻更是摇头遗憾:西夏多好的地,宋怎么没抓住在此建势呢?

北有辽西有夏,两国压境宋根本翻不了身。

【这些支出对宋很多吗?

多啊!特别是宋缺银缺铜啊!

银子在宋不是主要流通货币,宋税收以贯为计,全国税率不一,有600文为一贯,有千文为一贯,贯银之间汇率兑价不定,低时一贯为一银,高时2贯为一银。

无论宋贯银兑率如何变更,支出的27万两始终不变,即贯银之间的兑换差价、转运费皆由宋廷自行承担,对宋来讲是一笔很大负担】

长孙无忌等人听得很仔细,宋朝种种堪称是唐反面。

唐崇武造成安史之乱,宋崇文结果积贫积弱。

如何让文武并重是他们后期着重之事。

房玄龄搁下笔评道:“花钱买平安不可怕,可怕的是认为只花钱就能平安喜乐,宋朝矫枉过正。”

心中剩下的话他没说尽,矫枉过正不也是一种‘安史之乱?’

【哦不对,准确地讲是对百姓造成极大的负担,所以宋仁宗时期的兵变民变,那是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可见经过三朝积累,宋朝弊政已到了恐怖地步】

天幕接着道:【这些弊政还是‘冗官’、‘冗兵’,‘冗费’老话题:

冗官(官员泛滥):仅朝廷正经官员就达两万,不含小吏恩荫人数。

宋朝官员俸禄高,就连县令每月俸钱也有20贯,每月禄粟五至三石,还有茶、酒、厨料等补贴。

又因官员太多,大多属于寄禄官,赐予官职不给实职但给俸禄,如同襁褓里恩荫的婴儿,在吃奶就有了俸禄可得】

朱棣默默地听着天幕讲述,后人言语虽有不准,但也有新鲜见解。

他大明以武力打天下,先皇建制时吸取宋财政之弊,对边防军士很是注重,并且武将地位不弱于文臣。

那么…他眼中浮现疑惑:为何大明落得天幕口中那般地步?

难道…朱棣神色惊疑不定,难道他大明也出了败坏祖宗帝王?

【冗兵-军饷泛滥:杀人放火受诏安,受灾无路当兵贼,仅朝廷禁军就达120万人,不含各地厢军数量。

禁军费用为例:禁军招剌例物(安家费)每人十贯,绸、绢六匹做军装,上等兵每月一贯,中等每月约700文,打仗另有收入。

用宋仁宗财政官蔡襄的话讲就是:庆历年间宋财政收入六千万贯,养天下兵耗费五千万贯,占据朝廷八成】

朱元璋抱臂问朱标:“太子怎么看?”

朱标想了想道:“冗吏耗于上,冗兵耗于下,如此耗费相加…”

他摇头说出决断:“宋朝尽取山泽之利也养不起。”

朱元璋赞赏地点点头:“就算没有金国南下一事北宋也撑不了太久。”

依他看…无外力激压下北宋会亡于兵变。

理由很简单:士大夫俸禄朝廷不会拖欠,而大头兵嘛…仁宗一朝啸营者比百姓起义者更多。

【那支撑宋朝上下运转的钱从哪来呢?

1.朝廷收入:禁榷;

历代禁榷中,宋朝是禁榷产业巅峰!

盐、酒、茶、矾和香等重要物资,及原料产品都进行垄断,几乎把商业肉食占了个干净。

正因手中有物资,所以宋廷在对辽夏时才勉强保持三分强硬:你要是欺负我太狠,我就关闭辽夏边境榷场,看你怎么办?

2.民间各种税!

盖房子要征税,娶妻、嫁女要征税,出远门游学行商要收路过税,家中多张嘴就多人丁税…反正比五代税种还多。

因朝廷运转支出太大,宋朝大力发展商业,但商业兴起,并不代表商业产业链上下能以商获利。

朝廷为方便收商业税,各行各业都要组织商行,如茶叶有商行、酒有酒行,凡商店商贩必须入行,不入行者不准在街市做买卖。

入行严厉到什么程度?

街头提瓶卖茶的人也要投入茶行,以便朝廷收取重税。

相当于今天路边小摊也要向国家缴税,才能开摊卖货,否则宋老爷掀了你的摊子!】

赵匡胤心中升起一股无力感,看着继续讲述的天幕,他竟觉得神迹对自己有些残忍,他立宋宋皇帝却不是他血脉。

他看着将将止血的赵

光义,惨笑着想要说话,张了张嘴又不言语。

开国之君,开国之君,除却五代十国,没有哪一个开国之君如他这般窝囊。

心中各种思绪蔓延,一时间竟有些心灰意冷,几息后赵匡胤神色恢复正常,开始思索如何把商业最大化。

宋先天之弊他无法更改,但为后面皇帝打好改革基础却是能做到。

他即位之初便颁布‘商税则例’,建起商税司衙,下令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并将此作为祖宗家法传世。

现在…赵匡胤皱眉,秦制可有借鉴?

没有!

那汉唐呢?

赵匡胤决定待天幕结束后,再多翻阅后人汉唐讲述,期望能得制宋之基。

【宋朝吸取唐重武之鉴,放边防重内务,结果矫枉过正,造成后天发育不足。

观宋一朝前期陷辽边防,后期陷西夏军事,最后被金国所灭。

整朝为平边防所耗钱财不知几何,早知如此不如积蓄力量打个大仗。

毕竟只有疼了才知道厉害】

天幕突然转了话题:【当初乾隆灭掉准噶尔汗国时,不仅仅是把疆土纳入清朝,而是震撼了俄罗斯甚至西方诸国。

准噶尔汗国不是部落国家,西夏在它面前只是个弟弟,其国土面积与宋相当,国家实力连俄罗斯都要慎重以待,以安抚为主,结果这个汗国灭在乾隆手上。

这场灭国之战直接让西方不敢垂涎华夏,面对财富诱惑也是恳求通商。

直到鸦片战争后西方才惊讶发现华夏这么弱,还没高兴又爆发太平天国运动,高强度的厮杀、几十万上百万的死亡直接震撼住列强,因此华夏才没有像阿三那样彻底沦为殖民地】

天幕感叹:【手中有枪时,强盗总会掂量掂量得失。

所以宋朝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又如何,商业税占到朝廷税赋七成又如何?

这些钱还不是要往外流,用到原本不需要用到的地方】

金国…宋亡于金?

天幕一个炸弹扔下,即使心中已有猜测,但宋君臣还是感到心悸。

无论天幕怎么嘲讽他们,但宋臣深望国家强劲富裕。

听到宋亡于金许多臣子乱作一团,被王安石一声暴喝勉强稳定下来。

王安石脸色微白,镇定道:“天幕既然说宋,那定然会讲金,别忘了金灭辽。”

只要知道金发源何方,他们就能联合辽甚至西夏灭金!

天幕不知道自己带给宋君臣的刺激,把讲述拉回正题:

【宋立国七十余年时,上层社会竟豪奢,下层民众纷纷聚众起义,朝廷各种弊政层层叠叠堆在一起,这样的弊端有人看到了吗?

有!

范仲淹认为: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

所以‘庆历新政’应运而生,开始矫革大宋,期望能端本澄源。

这次矫革主要有整顿吏治7条:如改革恩荫制度,减少做

官人数以及恩荫年龄;

罢免不合格官员,落实朝廷宽赋敛、减徭役等事项;

在全国兴建学校,对于新科举子,必须学习三百天思想培训等等;

发展农业2条:兴修水利、为省并县邑减轻徭役;

加强军备1条:恢复唐代府兵制,结果因战争未能施行。

总的讲这次改革是吏治改革,给宋廷机构瘦身,提高办事效率,节约朝廷支出。

其结果嘛...一年过去,失败!】

刘彻无心听宋矫革之事,他心思都放在乾隆身上,对这十全老人起了几丝兴趣,不知后人是否会讲清?

正想着就听见霍去病跟卫青说话:“舅舅,乾隆不就是后世图书管理员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他笑道:“说什么悄悄话,咱们也听听?”

霍去病把话讲了,刘彻哈哈大笑:“咱大汉击匈奴除了一血耻辱外,更重要的是朕不允许漠南漠北有匈奴出现。”

刘彻腾身而起,走到舆图跟前一手拍在匈奴土地上:“朕不做天可汗,要的是这块地彻彻底底属于大汉。”

他环视殿内群臣,借了后世一句话:死了的匈奴人才是好的匈奴人!

【究其原因除了改革太过理想化外,最大的原因是触动了皇室的忌讳:朋党!

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为‘兴致太平’,在庆历新政上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他们想法很好,但是宋朝皇帝最敏感的雷达已经响起。

宋惧大臣之间结成派系,成为中央集权分割力量,所以宋朝历代帝王对百官增朋结党都抱有警惕之心。

但欧阳修等人不认为他们是在结党,甚至上书了一篇‘朋党论’以证自身,结果被反对新政者拿来作攻击手段,庆历新政卒】

天幕再次感叹:【只能说宋朝弱势得天下,统治者心中有畏;正因为有畏,不敢行大刀阔斧之风。

此时的宋对外积弱,对内贫困,这时的改革帝王需要汉武帝那样的魄力,拿出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老子也要改革的态度。

而不是微小谨慎粉饰太平,无视民间疾苦,当个假圣人。

因此受过苦的南宋文人,非常刻薄地评价宋仁宗是‘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汉武帝挺胸:嘿嘿!

赵祯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他竟要汉武帝?笑话?

他若行汉武之事,宋灭国即在眼前!

耻辱,简直是奇耻大辱!

想到宋亡于金,赵祯神色秃然地落下手,愣愣地盯着前方默然无语。

朱元璋大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将手中的宋史翻得哗啦哗啦,听到天幕说宋仁宗只会做官家冷笑:“他不是百事不会,而是太弱又分得太清。”

文彦博打击狄青时,宋仁宗为其辩解,说狄青是忠臣,结果因一句‘太祖岂非周世宗忠’直接放弃狄青。

可惜...宋仁朝没有抓重新扶

持武将的机会。

他重重地合上宋史搁置一旁,对宋实在嫌弃:“宋时我华夏备受女真、蒙古欺凌,宋室除赵太祖外皆软弱无能也。”

北宋灭国,真是耻辱!

【庆历新政不仅没有革新成功,反而让党争滥觞,面对心中忌讳皇帝也难以调整,手中枪杆子太软,身旁又没得力太监牵制大臣。

于是只能搅和党派保朝堂平衡,勉强过过日子。

所以什么唾沫喷到宋仁宗脸上,用来表示皇帝心胸大度不在意,一半是皇帝性格温和,一半是文臣吹嘘,你换个同样集权皇帝试试?

问问李斯、张汤、房玄龄敢不敢一口唾沫喷到皇身上?】

李斯惊恐:他哪敢?

张汤甩头:别扯上他!

房玄龄震惊:关我何事?

李斯&张汤&房玄龄:天幕求放过。

【到宋神宗时期,赵顼倒有改革魄力,但是此时的朝廷弊端进一步加深,文官开始正面遏制皇权。

文官遏制皇权的利器就是‘祖宗家法’:太祖、太宗及真宗留下的制度法令。

如抑文重武、夺地方权制其兵,分各层权力机构权力、官职牵制、防弊之政等等;

所以当宋神宗想斩杀违法漕官时,宰相蔡确劝阻,其理由是‘自太祖开国以来,我朝不曾杀过士人;’

宋神宗锐意改革,想要变法强国,但文彦博反对,反对理由是:祖宗家法俱在,变法不得人心】

【所以宋神宗改革阻力非常大,大的不是改革之心,而是到底要怎么改。

毕竟变法不是变法,而是两派对持:

保旧派VS改革派!

科举+恩荫和其他入仕途径,让宋从中枢机构到州县幕职的大小官位,都变成了文官。

甚至因恩萌资格太弱,以至于当街叫卖】

莹白的天幕里突然跳出一个小人,不停大喊:来来来,不用9999,只要998,做官资格当街大甩卖勒!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历代君臣面面相觑,李治拉了拉皇后:“媚娘,婴儿刚出生就得恩荫资格,那…”

武皇后一看便知他心中所想,率先道:“有这是小吏上门拜访发现自己未来上司还在吃奶?

更让其他小吏绝望的是:他未来上司的爹还没找到他娘,以至于上司还没影子?”

夫妻俩对视一眼噗地笑出声,双双乐了好半天。

玩笑过后李治抱着皇后的手感叹道:“我大唐恩荫者须看品级。

三品以上大官可荫及曾孙,五品以上荫孙,被荫之孙品阶降荫子一等,曾孙又降孙一等。”

他摇摇头又道:“即使如此朝廷对恩荫者也只有级别和待遇,没有具体职务官职,想要真正进入朝堂必须参加科举或是被人推荐,方能任职。”

大宋此举倒给自己添加财政负担,殊为不智。

【当年唐太宗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他说得不算,看看宋朝,这才叫网罗天下…额,天下人】

小刘彻小小地打了个哈欠,面色无聊道:“我大汉边陲用兵,将士暴露在矢石之下,锋刃之前,以命争首。

也只有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方得子侄一人为郎。

宋恩荫与我汉家任子制相比,此等恩泽也未免太过易得。”

他挪了挪身子靠在自己爹爹身上,对天幕翻了个白眼:“恩泽泛滥时还叫恩泽吗?宋皇帝连这都不知道?”

以命争命,却未尝听说朝廷有特殊的恩赐给予这些将士。反而是这些宫闱近侍,官员近戚,方伎杂类等,轻易地得到过当的恩泽”。

刘启偏过头抬手对儿子一弹!“别生倨傲之心,秦二世前车之鉴忘了?小刘彻正肃脸色,起身躬身道:谢父皇教诲。”

刘启点点头拉着他坐下:“恩荫之人大多只知饮酒弹琴,不知民间疾苦之人。

我汉家推行此制是为让大臣感激,亦是鼓励低阶臣子为汉得功,好恩及家中。

恩赐大臣之法众多,但万万不能自我贬值。”

见太子狠狠点头,刘启脸色一变抬手给了他后脑勺一掌:“你既然知道还敢卖爵?”

哪又不是我!

小刘彻抱着头欲哭无泪:说了多少遍,未来的他关现在的他什么事?

他真冤!

【朝廷风向偏读书,官员之子易得出身,这种文治浓厚的气氛下,宋举国上下把‘忘战必危’忘得干干净净,他们没有经历过辽兵临城下的威胁,不知道澶渊之盟签订前宋面临的威胁。

他们只看到读书带给他们的荣耀,所以面对有军功的武将狄青,韩琦敢蔑视护山河有功的狄青,直言: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

你能得军功有什么了不起,在宋朝状元才是好男儿,军人就是贼配军!

尹洙更是直接坦言:即便是统兵数十万收复幽燕之功,也比不上状元及第荣耀。

张载未进第前听欧阳修讲学,对欧阳修展露自己志向:我要领兵北上收复故土。

欧阳修沉默许久劝他:“把精力放在读书上,行武无出路”】

秦始皇:无武将朕怎么一统六国!

刘彻:无武将朕怎么打匈奴?

李世民:无武将朕天可汗之名从何而来?

朱元璋:无武将咱怎么驱除鞑虏?

李世民&朱元

璋:不对,朕就是武将出身啊!

【这些未经硝烟的文人,在面对国家领土也能大谈割地之利,称宋真宗以小搏大取得边境安宁,其功绩远胜汉文帝。

甚至天真地认为宋辽形成利益共同体后,辽自然伏首,宋顺势统战大辽,此乃天意】

天幕嘲讽之意拉满:【天意?

宋朝部分文人啊...读书读到自我阉割了?

宦官是身体缺失,他们是精神残缺啊!】

刘彻大惊:今日割王城,明日割十城,能得一夕安寝?

这类臣子宋皇帝不杀?

后人…后竟然把他们对标宦官?

自我对标精神残缺的宋臣眼眸赤红,如对生死仇人一般扑向天幕,却无法伤到对方半分。

他们对上官家冷漠眼神,皆难堪地转过头,心中想自辩张开口却说不出话来,只能默默流泪不语。

天幕话一转:【其实以文御武问题不大,问题在于你的‘文’都是什么人?

宋科举承唐制,为啥宋把唐业务培训传统扔了呢?

而唐则是先入基层实习,经过锻炼后再入职做官,而宋是考中进士后直接授予京官。

且不看进士道德业务,就看他们从骨子里对武的轻视,也很难让宋有站起来的机会。

从宋结局来看,瘸腿宋不仅没变回文武并重,而是变成了截肢宋】

包拯苦笑:“河北边防士兵早无骄悍之气,粮草匮乏而兵器腐朽。

主兵者不是纨绔少年,便是罢职老校,平日训练有名无实,如此军队怎保我大宋边境?”

可惜…他心中苦涩顿生,天幕所说之弊他们尽知,原以为后人会如将汉唐那般细致无比,他们好仔细参考政策利弊。

没想到…没想到却是敷衍了事。

【截肢的宋怎么能打得过西夏,阻挡得了李元昊称帝立国?

面对西夏进攻,宋毫无还手之力,军备废弛下只能被动挨打】

天幕利落地贴出宋夏大大小小的战役,秦始皇看着其中三大战役:三川口战役、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上面全是鲜红的宋军全败字迹。

他嘴角一抽,后世朝代都这么不争气的吗?

当初六国换成宋…他大秦早就一统天下了好吗?

天幕长叹:【澶渊之盟后,再上演一出庆历和议也没啥稀奇。

没办法,人家秦朝粉:我大秦超能打的,看,六国遗址都属秦!

汉朝粉:我大汉打出了民族精神,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唐朝粉:这里,这里,还有那里,都是咱巨唐打下来的!

大明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不退江山一步!

宋朝粉:我们…我们…我们不能打,但是我们抗揍有钱啊!】

枢密直学士韩琦气得浑身发抖,大宋从未放弃收复幽云之地,对于西夏也从未软弱。

朝廷虽有抑武家法,但追究到底难道不是武人自己不争气?

当年他奉命御敌西夏?_[(,命大将任福率军绕到夏军背后,能战则战,不能战则据险设伏,截其归路。

为让任福上心他再三叮嘱:如果违命,即使有功,也将定罪处斩!

结果呢?

任福贪功轻进,沿路得夏军遗弃物资反遭合围,致六千余将士阵亡,六千余人啊!

至今他想到阵亡将士的父兄妻子,就心痛难忍:

他们随你招讨出征,如今你回来了,他们的魂识也能跟着你回来吗?

他对不起那些将士,也愧对他们父兄妻子。

韩琦掩面而泣,范仲淹轻拍他肩道:“后人讲说皆为小儿之语,我等只要无愧大宋无愧于心即可。”

至于后人点评,由他说之。

【那宋给西夏多少呢?

1.每岁赐西夏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

2.重开保安军、高平寨等沿边榷场。

宋夏刚签完协议,辽又跳出来喊:仁宗皇帝,你忘了我才是你的纯元了吗?给我加钱!加钱!

于是在以往辽岁币基础上,北宋又增加了每岁10万两,绢10万匹。

到此宋朝廷每年支出的费用为:27万两白银,45万匹绢,三万斤茶】

秦始皇&刘彻&李世民等人拿过舆图,仔细看对比一番后叹道:西夏跟辽合谋诈宋钱财呢。

刘彻更是摇头遗憾:西夏多好的地,宋怎么没抓住在此建势呢?

北有辽西有夏,两国压境宋根本翻不了身。

【这些支出对宋很多吗?

多啊!特别是宋缺银缺铜啊!

银子在宋不是主要流通货币,宋税收以贯为计,全国税率不一,有600文为一贯,有千文为一贯,贯银之间汇率兑价不定,低时一贯为一银,高时2贯为一银。

无论宋贯银兑率如何变更,支出的27万两始终不变,即贯银之间的兑换差价、转运费皆由宋廷自行承担,对宋来讲是一笔很大负担】

长孙无忌等人听得很仔细,宋朝种种堪称是唐反面。

唐崇武造成安史之乱,宋崇文结果积贫积弱。

如何让文武并重是他们后期着重之事。

房玄龄搁下笔评道:“花钱买平安不可怕,可怕的是认为只花钱就能平安喜乐,宋朝矫枉过正。”

心中剩下的话他没说尽,矫枉过正不也是一种‘安史之乱?’

【哦不对,准确地讲是对百姓造成极大的负担,所以宋仁宗时期的兵变民变,那是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可见经过三朝积累,宋朝弊政已到了恐怖地步】

天幕接着道:【这些弊政还是‘冗官’、‘冗兵’,‘冗费’老话题:

冗官(官员泛滥):仅朝廷正经官员就达两万,不含小吏恩荫人数。

宋朝官员俸禄高,就连县令每月俸钱也有20贯,每月禄粟五至三石,还有茶、酒、厨料等补贴。

又因官员太多,大多属于寄禄官,赐予官职不给实职但给俸禄,如同襁褓里恩荫的婴儿,在吃奶就有了俸禄可得】

朱棣默默地听着天幕讲述,后人言语虽有不准,但也有新鲜见解。

他大明以武力打天下,先皇建制时吸取宋财政之弊,对边防军士很是注重,并且武将地位不弱于文臣。

那么…他眼中浮现疑惑:为何大明落得天幕口中那般地步?

难道…朱棣神色惊疑不定,难道他大明也出了败坏祖宗帝王?

【冗兵-军饷泛滥:杀人放火受诏安,受灾无路当兵贼,仅朝廷禁军就达120万人,不含各地厢军数量。

禁军费用为例:禁军招剌例物(安家费)每人十贯,绸、绢六匹做军装,上等兵每月一贯,中等每月约700文,打仗另有收入。

用宋仁宗财政官蔡襄的话讲就是:庆历年间宋财政收入六千万贯,养天下兵耗费五千万贯,占据朝廷八成】

朱元璋抱臂问朱标:“太子怎么看?”

朱标想了想道:“冗吏耗于上,冗兵耗于下,如此耗费相加…”

他摇头说出决断:“宋朝尽取山泽之利也养不起。”

朱元璋赞赏地点点头:“就算没有金国南下一事北宋也撑不了太久。”

依他看…无外力激压下北宋会亡于兵变。

理由很简单:士大夫俸禄朝廷不会拖欠,而大头兵嘛…仁宗一朝啸营者比百姓起义者更多。

【那支撑宋朝上下运转的钱从哪来呢?

1.朝廷收入:禁榷;

历代禁榷中,宋朝是禁榷产业巅峰!

盐、酒、茶、矾和香等重要物资,及原料产品都进行垄断,几乎把商业肉食占了个干净。

正因手中有物资,所以宋廷在对辽夏时才勉强保持三分强硬:你要是欺负我太狠,我就关闭辽夏边境榷场,看你怎么办?

2.民间各种税!

盖房子要征税,娶妻、嫁女要征税,出远门游学行商要收路过税,家中多张嘴就多人丁税…反正比五代税种还多。

因朝廷运转支出太大,宋朝大力发展商业,但商业兴起,并不代表商业产业链上下能以商获利。

朝廷为方便收商业税,各行各业都要组织商行,如茶叶有商行、酒有酒行,凡商店商贩必须入行,不入行者不准在街市做买卖。

入行严厉到什么程度?

街头提瓶卖茶的人也要投入茶行,以便朝廷收取重税。

相当于今天路边小摊也要向国家缴税,才能开摊卖货,否则宋老爷掀了你的摊子!】

赵匡胤心中升起一股无力感,看着继续讲述的天幕,他竟觉得神迹对自己有些残忍,他立宋宋皇帝却不是他血脉。

他看着将将止血的赵

光义,惨笑着想要说话,张了张嘴又不言语。

开国之君,开国之君,除却五代十国,没有哪一个开国之君如他这般窝囊。

心中各种思绪蔓延,一时间竟有些心灰意冷,几息后赵匡胤神色恢复正常,开始思索如何把商业最大化。

宋先天之弊他无法更改,但为后面皇帝打好改革基础却是能做到。

他即位之初便颁布‘商税则例’,建起商税司衙,下令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并将此作为祖宗家法传世。

现在…赵匡胤皱眉,秦制可有借鉴?

没有!

那汉唐呢?

赵匡胤决定待天幕结束后,再多翻阅后人汉唐讲述,期望能得制宋之基。

【宋朝吸取唐重武之鉴,放边防重内务,结果矫枉过正,造成后天发育不足。

观宋一朝前期陷辽边防,后期陷西夏军事,最后被金国所灭。

整朝为平边防所耗钱财不知几何,早知如此不如积蓄力量打个大仗。

毕竟只有疼了才知道厉害】

天幕突然转了话题:【当初乾隆灭掉准噶尔汗国时,不仅仅是把疆土纳入清朝,而是震撼了俄罗斯甚至西方诸国。

准噶尔汗国不是部落国家,西夏在它面前只是个弟弟,其国土面积与宋相当,国家实力连俄罗斯都要慎重以待,以安抚为主,结果这个汗国灭在乾隆手上。

这场灭国之战直接让西方不敢垂涎华夏,面对财富诱惑也是恳求通商。

直到鸦片战争后西方才惊讶发现华夏这么弱,还没高兴又爆发太平天国运动,高强度的厮杀、几十万上百万的死亡直接震撼住列强,因此华夏才没有像阿三那样彻底沦为殖民地】

天幕感叹:【手中有枪时,强盗总会掂量掂量得失。

所以宋朝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又如何,商业税占到朝廷税赋七成又如何?

这些钱还不是要往外流,用到原本不需要用到的地方】

金国…宋亡于金?

天幕一个炸弹扔下,即使心中已有猜测,但宋君臣还是感到心悸。

无论天幕怎么嘲讽他们,但宋臣深望国家强劲富裕。

听到宋亡于金许多臣子乱作一团,被王安石一声暴喝勉强稳定下来。

王安石脸色微白,镇定道:“天幕既然说宋,那定然会讲金,别忘了金灭辽。”

只要知道金发源何方,他们就能联合辽甚至西夏灭金!

天幕不知道自己带给宋君臣的刺激,把讲述拉回正题:

【宋立国七十余年时,上层社会竟豪奢,下层民众纷纷聚众起义,朝廷各种弊政层层叠叠堆在一起,这样的弊端有人看到了吗?

有!

范仲淹认为: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

所以‘庆历新政’应运而生,开始矫革大宋,期望能端本澄源。

这次矫革主要有整顿吏治7条:如改革恩荫制度,减少做

官人数以及恩荫年龄;

罢免不合格官员,落实朝廷宽赋敛、减徭役等事项;

在全国兴建学校,对于新科举子,必须学习三百天思想培训等等;

发展农业2条:兴修水利、为省并县邑减轻徭役;

加强军备1条:恢复唐代府兵制,结果因战争未能施行。

总的讲这次改革是吏治改革,给宋廷机构瘦身,提高办事效率,节约朝廷支出。

其结果嘛...一年过去,失败!】

刘彻无心听宋矫革之事,他心思都放在乾隆身上,对这十全老人起了几丝兴趣,不知后人是否会讲清?

正想着就听见霍去病跟卫青说话:“舅舅,乾隆不就是后世图书管理员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他笑道:“说什么悄悄话,咱们也听听?”

霍去病把话讲了,刘彻哈哈大笑:“咱大汉击匈奴除了一血耻辱外,更重要的是朕不允许漠南漠北有匈奴出现。”

刘彻腾身而起,走到舆图跟前一手拍在匈奴土地上:“朕不做天可汗,要的是这块地彻彻底底属于大汉。”

他环视殿内群臣,借了后世一句话:死了的匈奴人才是好的匈奴人!

【究其原因除了改革太过理想化外,最大的原因是触动了皇室的忌讳:朋党!

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为‘兴致太平’,在庆历新政上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他们想法很好,但是宋朝皇帝最敏感的雷达已经响起。

宋惧大臣之间结成派系,成为中央集权分割力量,所以宋朝历代帝王对百官增朋结党都抱有警惕之心。

但欧阳修等人不认为他们是在结党,甚至上书了一篇‘朋党论’以证自身,结果被反对新政者拿来作攻击手段,庆历新政卒】

天幕再次感叹:【只能说宋朝弱势得天下,统治者心中有畏;正因为有畏,不敢行大刀阔斧之风。

此时的宋对外积弱,对内贫困,这时的改革帝王需要汉武帝那样的魄力,拿出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老子也要改革的态度。

而不是微小谨慎粉饰太平,无视民间疾苦,当个假圣人。

因此受过苦的南宋文人,非常刻薄地评价宋仁宗是‘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汉武帝挺胸:嘿嘿!

赵祯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他竟要汉武帝?笑话?

他若行汉武之事,宋灭国即在眼前!

耻辱,简直是奇耻大辱!

想到宋亡于金,赵祯神色秃然地落下手,愣愣地盯着前方默然无语。

朱元璋大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将手中的宋史翻得哗啦哗啦,听到天幕说宋仁宗只会做官家冷笑:“他不是百事不会,而是太弱又分得太清。”

文彦博打击狄青时,宋仁宗为其辩解,说狄青是忠臣,结果因一句‘太祖岂非周世宗忠’直接放弃狄青。

可惜...宋仁朝没有抓重新扶

持武将的机会。

他重重地合上宋史搁置一旁,对宋实在嫌弃:“宋时我华夏备受女真、蒙古欺凌,宋室除赵太祖外皆软弱无能也。”

北宋灭国,真是耻辱!

【庆历新政不仅没有革新成功,反而让党争滥觞,面对心中忌讳皇帝也难以调整,手中枪杆子太软,身旁又没得力太监牵制大臣。

于是只能搅和党派保朝堂平衡,勉强过过日子。

所以什么唾沫喷到宋仁宗脸上,用来表示皇帝心胸大度不在意,一半是皇帝性格温和,一半是文臣吹嘘,你换个同样集权皇帝试试?

问问李斯、张汤、房玄龄敢不敢一口唾沫喷到皇身上?】

李斯惊恐:他哪敢?

张汤甩头:别扯上他!

房玄龄震惊:关我何事?

李斯&张汤&房玄龄:天幕求放过。

【到宋神宗时期,赵顼倒有改革魄力,但是此时的朝廷弊端进一步加深,文官开始正面遏制皇权。

文官遏制皇权的利器就是‘祖宗家法’:太祖、太宗及真宗留下的制度法令。

如抑文重武、夺地方权制其兵,分各层权力机构权力、官职牵制、防弊之政等等;

所以当宋神宗想斩杀违法漕官时,宰相蔡确劝阻,其理由是‘自太祖开国以来,我朝不曾杀过士人;’

宋神宗锐意改革,想要变法强国,但文彦博反对,反对理由是:祖宗家法俱在,变法不得人心】

【所以宋神宗改革阻力非常大,大的不是改革之心,而是到底要怎么改。

毕竟变法不是变法,而是两派对持:

保旧派VS改革派!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离婚后,渣父子有什么脸后悔 重生敦煌,我在大漠种田经商 从村中高手到世界之巅 最强宗门,我能看到徒弟的隐藏属性 和离后发家,极品前夫哭晕在茅厕 大德要来了 废土求生,我是拾荒幸运星 打工皇帝 顶替哥哥为大理寺少卿,惊呆众人 无限之我们中州队实在太厉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