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了。”
短短两个字,再次对朱元璋打出心灵暴击。
废物。
好大一个废物。
他还做什么皇帝。
他难道不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吗?
这种子孙到底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朱标适时给自己老爹顺气:“父皇息怒。”
朱元璋无差别撒火:“息怒?你让朕怎么息怒?”
“父皇不息怒。”朱标从善如流。
朱元璋:......
“大胆!”
请罪流程,朱标已经很熟练了,他麻溜的跪下磕头:“父皇恕罪。”
朱元璋:......
好气。
但这是他的好大儿,又不能真的打死。
“不过张皇后家那几个外戚最后下场也都不太好就是了,也算是恶有恶报吧。前面说过因为朱厚照死得早,又没儿子,皇位就是他堂弟朱厚熜接手的,朱厚熜和朱厚照又有点不一样。”
“朱厚照死得早,但是朱厚熜在明朝皇帝里来说,可以算是比较长命的了,而且在朱厚照手上,这会明朝其实出了很多官。什么严世蕃啊、严嵩啊、戚继光啊、海瑞啊等等,很多人都是这会冒头的。”
【明太祖】朱元璋:他有什么特别之处?
“他修仙。”
朱元璋:?
修仙折寿不是你说的吗?
现在又来修仙长寿了是吧。
“当然,这是有特定条件的哈,这修仙长寿他必须得是明朝修仙,他才长寿,其他朝代没用哈,这是硬性条件。”
朱元璋:......
【汉武帝】刘彻:帝师,你好幽默。
“而且朱厚熜他其实还挺聪明的,虽然他修仙,但是他办事也不算太含糊吧,他就像那种天生的政治怪物,当然,这是跟前面几个比起来哈。”
【明太祖】朱元璋:聪明?聪明好啊。
聪明的子孙后代不会干蠢事。
他就喜欢聪明人。
政治怪物更好,一听就很会治理朝堂。
【秦始皇】嬴政:这个聪明,他是哪个方面的?
朱元璋:?
你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意思嘛,因为他堂哥不是死的早,而且还很突然吗。所以朱厚熜就是一整个没接受过皇帝教育的,本来以为自己就是个皇亲国戚,结果这波泼天的富贵突然砸到他头上。”
“当时朱厚熜也就十四五岁的样子,结果朝廷派人来接他去当皇帝,他第一时间没同意,反而直接跟使团开始谈条件。”
【汉文帝】刘恒:他也拒绝?
“嗯,他也拒绝了,不过他这个拒绝跟你有点不太一样。使团想给朱厚熜改个爹,让他认明孝宗当爹,然后把朱厚熜本来的亲爹改成皇叔父,因为这个是有先例的,但是朱厚熜不愿意。”
【汉武帝】刘彻:废话,好端端的给自己换个爹,谁能愿意。
【汉武帝】刘彻:这明朝还真是奇葩,当皇帝当得亲爹都没了。
朱元璋:......
【唐太宗】李世民:难道不同意就不能当皇帝吗?好草率。
“也不是吧,朱厚照把皇位给朱厚熜的时候也没说让朱厚熜必须这样,但是明朝很喜欢强调正统,这是我们前面说过的。明孝宗和兴献王的身份都是板上钉钉的,更何况这两个人当时都已经死了,死人身上不好做文章,就在活人身上动一动,也算合理。”
【秦始皇】嬴政:所以这是那些使团的人自作主张咯?
“也不能算自作主张吧。毕竟他们这么做肯定是跟张太后通过气的,那在没有皇帝的情况,只要太后知情,他们就可以这么做。而且当时朱厚熜从年龄也不大,他们估计也没想到。朱厚熜这么有主意,直接就给拒绝了。谁能拒绝当皇帝的诱惑啊。”
“而且使团不止要求朱厚熜给自己换一个亲爹,还要求他用皇太子的礼仪登基。这个做法不能说不对,但确实也有点不顾朱厚熜的感受,反正朱厚熜是又给拒绝了。”
【汉武帝】刘彻:还叫什么明朝,你们叫正统朝算了。
【唐太宗】李世民:哈哈,正统朝。
朱元璋:......
忍。
“然后两边就僵持住了。朱厚熜随便使团怎么说、随便谁来跟他说,反正他主打的就是一个不同意,谁来他都不同意。使团那边呢也不想让步,可能明朝的文臣都对皇帝有那么点控制欲。他们就一定要朱厚熜按他们说的办。然后两拨人就在这卡住了。但是俗话说得好,国不可一日无君。朱朱厚熜能拖,他们拖不起。而且他们想换一个人也不行。朱厚照临终前,明确留下旨意,皇位只能是朱厚熜来坐。”
“最后他们只能让步,朱厚熜按照自己的想法登上皇位,这是他和文臣们的初次交锋。”
【秦始皇】嬴政:这个听起来是比前面几个要强一点,至少他有自己的想法。
“朱厚熜登基以后,很快就跟文臣们产生了第二次交锋。”
“朱厚熜想追封自己的亲爹,给他一个帝号。但是杨廷和他们不同意。这一架可比之前吵得要久多了。但是朱厚熜这人,他没当皇帝的时候他就不听劝,这下当了皇帝就更不听劝了,虽然吵了很久,底下人也不同意,但是他还是一意孤行,直接把他爹从兴献王,抬成了兴献帝。祖母和亲妈也都抬成了皇太后和太后。但是,这个时候张太后还没死。”
“而且朱厚熜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事,他不是修仙吗,他给他自己整了一个超长的六十八个字的道号,还分别给自己的亲爹亲妈上了二十六个字和二十八个字的道号。”
朱元璋:......
这浓浓的不务正业的味道是怎么回事。
【汉武帝】刘彻:他这仙修得还挺像那么回事。
“不过修仙归修仙,正事他倒是
也干。其实这会已经差不多算是进入明末时期了,明朝面临的社会问题还是蛮严重的,朱厚照可能有想过要控制一下吧,但是他还没来得及,就死翘翘了。”
这活就落到了朱厚熜头上。朱厚熜跟他堂哥就不一样了,管你二七二十一,贪污?给我死。弄权?你也死。上来就先杀了一批奸臣。而且他吸取的教训,那确实是实打实的。”
“明孝宗放纵外戚,他就直接把外戚封爵制度给改了。他哥用宦官,他就直接抑制司礼监,前任皇帝让太医给治死了,他就干脆自己给自己看病。”
【明太祖】朱元璋:等会,等会。
【明太祖】朱元璋:被太医治死了是怎么个事?
“虽然我们一直在说明朝的太医有问题,但是一直都说得不是很具体。这会来说个具体点的。”
“明宪宗在位的时候,他的太医院里面有个叫刘文泰的太医。明宪宗我们前面说过,西厂就是他办的,他办西厂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跟文官集团争权。因为他爹办的事太low,导致文臣迅速掌握了朝堂的话语权。”
“经过这么多年的更替,明朝的集权也不像一开始那样那么集中了。特别是土木堡以后,皇帝软弱无能,这更是文臣们的大好机会,但是明宪宗不想这样,他骨子里还是有点雄心壮志的,不然他也不会搞个西厂出来。”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了。”
“明宪宗的本意是想用西厂搜寻能人异士和可用之才,结果西厂跟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成了个只要拿钱办事就能进的地方,刘文泰把钱一掏,西厂把人往里一送,摇身一变,啥也不会的人居然也能当上太医。”
【秦始皇】嬴政:朕笑了。
【汉武帝】刘彻:你们正统朝的规章制度还是不行啊。
“然后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没有医术的刘文泰艺高人胆大的去给明宪宗治病,成功的把明宪宗给送走了。”
朱元璋:......
“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刘文泰把明宪宗送走以后,还留下来把明孝宗也给送走了。”
朱元璋:?
太医院那种地方也是塞钱就能进去的吗?
这下朱元璋是真忍不了了。
治死了第一个居然还能让他留下来治死第二个。
他们大明的律法难道是摆设吗?!
【汉武帝】刘彻:你们正统朝的律法可真是宽容啊,太医治死皇帝不仅毫发无损,甚至还能治死第二个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叹为观止。
“明宪宗让刘文泰治了十天就死了,按理来说这一批太医肯定是活不了了,这要是落朱元璋手里,一般九族也跑不了。但是吧,继位的明孝宗不这么觉得,他呢,就把刘文泰他们给放了。”
“他不但不杀刘文泰,甚至都没把刘文泰逐出太医院,继续让刘文泰在太医院混日子。”
朱元璋:?
他有病啊?
【明太
祖】朱元璋:刚刚让别人戴他冠的是不是也是他?
“是啊,明孝宗嘛。”
这下朱元璋是真的拳头硬了。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蠢货。
才能干出这样的事情。
为什么他的大明有这么多蠢人,他真的不能忍。
“刘文泰这人既然是靠送礼进来的,那很显然,他是很会送礼的。而且他一开始靠西厂进来当官的时候,他不是太医院的,他是通政司衙门的,但是经过他一番钻研,成功给自己弄进了太医院。”
“这次也是一样的,他又成功靠送礼,把自己给升职升回去了,等于说他在治死皇帝以后,不但官复原职还毫发无损。”
朱元璋:......
朱元璋已经不想再继续听下去了。
他怕他再听下去抑制不住自己想砍人的冲动。
但是这个直播,他根本关不掉。
马皇后给朱元璋倒了杯茶:“行了你,那么急干嘛?喝杯茶,去去火。”
朱元璋难以置信的转头看向马皇后:“妹子,刚刚帝师说的那些你都没听到吗?”
“听到了,怎么了?”马皇后很淡定。
“听到了你就不生气?”
“生气有什么用?你还能把他们抓到你面前来打死不成?”马皇后瞥了朱元璋一眼:“身体是你自己的。气坏了谁来陪你?我看你最近也不太敢瞧太医吧。”
朱元璋:......
还真让妹子说对了。
他这段时间确实不太想见到太医院的人,他怕他不太忍得住迁怒。
朱元璋的担心也是所有皇帝的担心。
哪怕他们对自己手下管理还是很有自信的,也依旧第一时间让排查太医院有没有德不配位浑水摸鱼的人。
“官复原职的刘文泰又开始了他神奇的操作,梅开二度,把明孝宗也给弄死了。刘文泰治死明宪宗还花了十天,到了明孝宗这里,也不知道是不是熟能生巧,只花了八天就把人给弄死了。”
“但即便是这样,刘文泰还是没被处死。”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什么玩意儿?
【汉武帝】刘彻:准备留着他弄死第二个皇帝???
“前面说过因为他很会送礼嘛,有庞大的关系网。所以没死,第一次呢是大臣们都想让刘文泰死,皇帝没同意,但是第二次呢,就成了内阁不同意。内阁在明朝政治体系是很重要的一环,是朱元璋在废弃宰相制度以后重新设立的政治体系。”
“内阁在权力达到最顶峰的时候,可以说实现了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内阁首辅甚至可以用皇帝的名义写奏章。内阁不同意,其他大臣拿刘文泰也没辙,即便是朱厚照想把刘文泰弄死,但在内阁从中作梗,最后也只判了刘文泰一个流放。”
【秦始皇】嬴政:还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代代皇帝都窝囊。
【秦始皇】嬴政:臣子居
然还能越俎代庖到这个份上,真是给朕听笑了。
“虽然刘文泰被从太医院给拔出去了,但是明武宗还是英年早逝,简单的落水就要了一国之君的性命。很难不给人一种明太医院里全是刘文泰的错觉。”
【唐太宗】李世民:朕有点不明白,明孝宗明知道刘文泰治死了他父亲,他居然还敢让刘文泰给他治病?
【宋太祖】赵匡胤:他很勇敢。
“勇不勇敢的先不说吧,明孝宗他也不一定是自愿的,他一开始只是小感冒,然后他身边的太监张瑜就找人来给他治。前面说过刘文泰靠送礼在宫里混得如鱼得水。张瑜就偷摸的找刘文泰和高延和去给明孝宗治,一副药下去,病没有除,人反而是直接归西了。”
“听起来是不是感觉处处都偷着诡异,但是这么诡异的事情他就是在明朝很合理的发生了。”
【汉武帝】刘彻:又多一新角色。
【汉武帝】刘彻:你们正统朝的太医院真是卧虎藏龙。
“当然了,赵延和没有刘文泰这么好的运气,也没有他那么雄厚的人际关系,赵延和是直接被弄死了的,连带着太医院那一群什么都不知道但是直接把锅背上的太医也一块跟着受罚了。”
【汉武帝】刘彻:最该死的没死,跟没处理没什么区别。
“总之呢,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明世宗朱厚熜就开始了自病自医的模式。”
“其实朱厚熜在位期间也算是蛮努力的在想办法给明朝注入能量了,后来张居正推广的一条鞭法,就是由桂萼在这个时候提出的,虽然等到万历年间才由张居正在全国推广,但在这个时候,明朝已经隐约有开始搞变法的苗头了,只是桂萼恰好病了,就暂且搁置了这个计划。”
“像是其他的什么科举啊、经济啊、赋税啊这些,都有进行改革处理。但是朱厚熜这人吧,他又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
“当然,他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跟他晚年胡来也不冲突。到了后面一点,皇帝当久了,朱厚熜就开始不上朝,直接把政事扔给了严嵩管,严嵩也算得上是明朝大名鼎鼎的奸臣了。”
“严嵩这人吧,虽然他坏的方面那有一箩筐。一路从翰林院侍读爬进了内阁,最后让自己混成了内阁首辅。但是他也不是一开始就完全那么排除异己,至少初入官场的时候他还不是。”
“但是俗话说得好,一个人不太可能轻松的改变时事,时事却能很轻松的改变一个人。一开始不愿意跟刘瑾同流合污的严嵩,最后也丢掉了自己一开始的理想。”
“严嵩的升职速度不可谓不快,但他之所以能这么快的升职,靠的也不全是溜须拍马,严嵩很会写‘青词’,这不就正好对上朱厚熜的胃口了吗?再加上严嵩还特别会揣摩朱厚熜的心思,权力自然手到擒来。”
“而且严嵩还有个好儿子,严世蕃。这爷俩都是板上钉钉的明朝奸臣。严世蕃甚至比他爹要狠得多。虽然严世蕃没跟他爹一样进内阁,但他做官也做到了工部侍郎,并且频繁的给他爹出谋
划策,当他爹的助手。”
【汉武帝】刘彻:合着这位前期搞那么多准备工作就是上这来养权臣来了。
朱元璋也觉得纳闷。
不是说朱厚熜皇帝当得好吗?
怎么当着当着就开始臣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这么狂妄,把皇帝的地位放在哪里?
“这就是朱厚熜的政治艺术了,虽然严嵩排除异己大肆贪污,但他和其他权臣最大的不同就是,他还是得仰仗朱厚熜,虽然朱厚熜一心沉迷修仙不管事,但只要朱厚熜想,他随时都能扔掉严嵩。”
“这也是他和他堂哥最大的不同之处,明武宗选择用宦官压制文臣集团,但他选择让文官搞内斗。严嵩也是个明白人,他也知道自己就是朱厚熜手下的一条狗,朱厚熜在后宫修仙修舒坦了,他在前朝一手遮天的日子也能舒坦。”
“但是这个时候,朱厚熜已经修仙修魔怔了,为了修仙大肆消耗人力、物力、财力。严嵩作为朱厚熜的第一狗腿子认为,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身为臣属,他只需要做到让皇帝能想要什么有什么就行。”
“严嵩此举正合朱厚熜心意,至于外面的人过得苦不苦,底下的人过得累不累,朱厚熜和严嵩是不会去考虑的。”
“朱厚熜沉迷修仙做法事,但做法事的开销是巨大的,朱厚熜也不管。反正他就管花钱就对了,钱怎么来从哪来,这都不重要。有钱花就行。”
【唐太宗】李世民:这不昏君吗?
还想干嘛就干嘛。
魏征连他逗个鸟都能说他两句!
“是啊,也就干了五年正事吧,后面就都不怎么干正事了,第二次北京保卫战也是在朱厚熜在位时期打响的。”
朱元璋:......
话果然是说早了!
【汉武帝】刘彻:又保卫北京。合着你们明朝把都城从南京迁去北京就是为了保卫北京?
【宋太祖】赵匡胤:好有道理。
“到了朱厚熜在位后期的时候,边防其实一直都不太稳固,海上有倭寇,陆上有游牧民族,哪哪都不是很太平,但是自从第一次北京保险战以后,武将集团就逐渐有点失去话语权,当然,在第二次北京保卫战打完以后,那点话语权是彻底没有了。”
“刚刚也说了,朱厚熜这人很自私,他知道严嵩是贪官,但是严嵩贪钱,他不贪皇帝的钱,朱厚熜那份他都是老老实实给交上去了的,朱厚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问题是这样贪来贪去,人人都贪,钱就只有那么点。蛋糕就只有那么大,最后反而是民间的商业体系受到重创。”
“正好这时候又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期间,民间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秦始皇】嬴政:资本主义是什么?
“资本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剥削。靠剥削其他人来累积自己的财富。跟封建社会的剥削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大概是在封建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往往是合法的,而现代资本主义
大部分都是不合法的。”
言羽阳不打算跟皇帝们多说这些。
要是让皇帝们学会了资本主义,那封建社会岂不是还能继续往下延续。
有空还是多讲讲马克思主义得了。
“总之,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朱厚熜在位末期,明朝呈现出了一种分崩离析,即将灭亡的颓势。”
“但呈现毕竟是呈现,最后明朝在经历嘉靖倭乱、大同兵变、辽东兵变、庚戍之变、争贡之役等等一系列风雨飘摇,最终还是传承下去了。”
【汉武帝】刘彻:这么多兵变他们还能打赢北京保卫战呢?
“其实北京保卫战也不是靠打赢的吧,是靠送钱送赢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什么?
听到这里,朱元璋顿时觉得前面那些东西都不算什么了。
靠什么赢的?
给谁送钱?
不是。
都是中文字怎么组合在一起他就听不懂了呢?
甚至有那么一刻他十分希望是自己听错了。
经过这么久,他都已经不敢去质疑是言羽阳说错了。
【汉武帝】刘彻:帝师说你们明朝也是靠送钱保和平。
刘彻很贴心的重复。
这下朱元璋是真不能淡定了。
他之所以天天对着赵匡胤贴脸开大看不起宋朝。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宋朝一直在不停的不停的往外给北边的鞑子们送钱。
现在告诉他其实他的大明跟宋一样,也给北方的鞑子送钱?
他不能接受!!!
谁来了都不好使!!!
“当然,这个钱不是朱厚熜本人送的,是仇鸾偷摸送的。”
【秦始皇】嬴政:帝师,明世宗这么掌控朝堂了?
【汉武帝】刘彻:一个是皇帝点头给别人送钱,一个是臣子背着皇帝偷摸给外邦上供,至少前者皇帝还点头了呢。
“这个事儿呢他是这么个事。”言羽阳斟酌了一下用词:“一开始呢,鞑靼人就不怎么安分,老是动不动就骚扰,完是明朝又确实不怎么打得过人家,鞑靼人尝到了甜头,就试图入侵明朝疆土,但是没完全成功,明朝这会也不是无人可用。”
“虽然鞑靼人被打退了,但是他们的野心被滋长了,鞑靼人一寻思,机会来了。就想跟大明议和,因为这时候明的边防很差,基本上就是被动挨打,但是草原的游牧民族跟中原的农耕文明比起来,最差的就是他们粮不够,各方面的发展都远远比不上中原。”
“鞑靼人就想跟明朝通商,就说要跟明朝议和。这个事情其实也很好理解,现在是他们占据上风。然后他们主动来议和,按理来说,鞑靼人觉得明朝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可惜,如果这是宋朝,可能人家就同意了,偏偏这是明朝,偏偏他还撞到了朱厚熜手上。”
“刚刚说过明朝有嘉靖倭乱和争贡之役,这两次就是因
为海上的倭寇频繁骚扰导致的,沿海地区一直不太平,朱厚熜一怒之下直接开了海禁,不做海上生意了。”
“前面也说过很多朝代经济繁荣海运是离不开的,朱厚熜这一手海禁,也算是间接掐断了明朝经济发展,但问题是海禁是开了,倭寇作乱的情形并没有得到解决,沿海人民还是要忍受骚扰和时不时就来一次的烧杀抢掠,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秦始皇】嬴政:这个倭寇就是帝师上次提到的日本人吗?
“也不完全是吧,这会把海盗都统称为倭寇,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完全没有,还是有的。”
“朱厚熜拒绝了鞑靼人议和的请求,这下鞑靼人不乐意了,议和只是他们想要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终极目标是为了开市。软的行不通,他们就打算上硬的。”
“于是鞑靼人的大军又打进来了,鞑靼人打进来的过程出奇的顺利,但身为总兵的仇鸾靠的是贿赂严世蕃才拿下的,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但是他也知道,要是他守不住大同让鞑靼给攻破了,他也没好果子吃,于是他私底下偷偷给鞑靼人送钱让鞑靼人去打其他的城池。”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秦始皇】嬴政:荒谬。
【则天大帝】武则天:简直就是笑话。
【则天大帝】武则天:这样的人居然也能当守城将领,你们明朝当真是可笑。
朱元璋:......
好气。
但他没法反驳。
“鞑靼人呢还是比较诚实守信的,他们拿了仇鸾的钱,果然就换了个地方打,其实换与不换都没什么太大的差别,换到别的地方了,明军也还是打不过,照样让鞑靼人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了北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鞑靼人兵临城下了,严嵩这个时候还是在专心致志的给朱厚熜写青词。”
【汉武帝】刘彻:他还叫什么严嵩,叫严青词得了。
【唐太宗】李世民:这么分不清主次的人居然是内阁首辅,你们大明真是没救了。
“不过最后北京城也没破,鞑靼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开市。朱厚熜同意了鞑靼人的要求,他们就带着军队哪来的回哪去了,虽然烧杀抢掠是避免不了的。事后严嵩让兵部尚书当了他的替罪羊,这事就算过去了,这就是庚戍之变。”
【秦始皇】嬴政:这就过去了?
【汉武帝】刘彻:朕都有点不理解了。之前明太祖是怎么好意思天天追着宋太祖骂的?
【汉武帝】刘彻:你们这不都是一家人吗?
朱元璋:......
谁跟宋朝是一家的?
你放什么狗屁呢!
【明太祖】朱元璋:宋朝有不送钱的时候?
【汉武帝】刘彻:送一次的笑一直送的,这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
【汉武帝】刘彻:你要非这么说,那宋送钱好歹还是皇帝送,你们这臣
子背着皇帝送,也不知道谁都丢人。
【明太祖】朱元璋:宋朝年年给,仇鸾就给一次,这有可比性?
【汉武帝】刘彻:你又知道仇鸾只给一次了?仇鸾托梦跟你说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你们汉初不也一直送公主给匈奴和亲吗?你倒是开始说起别人来了。
【汉武帝】刘彻:整的你们明朝公主没和亲过似的。
【明太祖】朱元璋:朕的大明用不着跟别人和亲。
【汉武帝】刘彻:哦,那你好了不起哦。
“咳咳,这个,明朝确实没有和亲的公主。”言羽阳挠挠头:“明成祖朱棣说过明朝不对外称臣,也不对外和亲。”
刘彻:......
“既然说到明成祖,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朱高炽遵从他爹的心愿,给朱棣上的是太宗,结果到了朱厚熜这,他直接给朱棣一挪,挪成了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
好啊,原来就是你小子害的朕。
“鞑靼人虽然按照约定退兵了,但北边还是一直有动乱的发生。与此同时,南边的倭寇也很夸张,根据史料记载,53个日本人在沿海地区登陆以后,烧杀抢掠了接近二个月,期间杀伤了四五千官兵,一度直逼南京城。”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多少?
五十二个杀伤四五千??
他没听错吧??
日本人战斗力这么高??
“确实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数字,但这确实是曾经发生过的事。”
【汉武帝】刘彻:不是吧,日本人这么厉害?
【唐太宗】李世民: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明军太弱了。
【汉武帝】刘彻:再弱也不至于弱成这样吧?就是五千人躺地上让五十二个人砍,每人都要砍差不多一百个呢。
【唐太宗】李世民:张辽还带八百人击败了孙权十万兵呢。
孙权:?
这都能扯到我身上?
【汉武帝】刘彻:击败跟击杀还是有区别的吧,张辽又不是带八百人把十万人都给杀了。
【汉武帝】刘彻:不行朕还是觉得不真实,帝师这真的没有夸大其词吗?
【汉武帝】刘彻:南京不是正统朝的副都吗?五十二个人就能给拿下了?还能为非作歹二个月,你们正统朝真就什么都不干啊?
“拿下倒是没有啦,就是他们一路烧杀抢掠,往南京那边去了,至于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清朝编撰的明史是这么写的。”
“不过很快,戚继光横空出世,前往沿海地区平乱。自此之后,沿海地区的倭患基本被肃清。”
【秦始皇】嬴政:看来也不全是酒囊饭袋,偶尔还是有那么一两个可造之材。
【明太祖】朱元璋:仇鸾的下场呢?死了没?
“仇鸾死倒是死了......”
【明太祖】朱元璋:怎么死的?
“仇鸾后来跟严嵩成了政敌,前面不是说仇鸾偷摸贿赂了鞑靼人吗?完事转头他就给朱厚熜通风报信,说鞑靼人要打进来了,但是那会鞑靼人还没有兵临城下,仇鸾的人去的比较快,他主打的就是一个信息差,后来鞑靼人果然兵临城下了,朱厚熜就更相信他了。”
“紧接着仇鸾就立刻带兵增援北京,营造出自己是来帮助守卫北京的假象。这么一来,朱厚熜就更加信任仇鸾了,以至于后来仇鸾的手下冒充鞑靼人对百姓进行烧杀抢掠,朱厚熜也向着仇鸾,认为王仪不该抓他们,反过来把王仪给抓了。”
朱元璋:?
朱棣:?
朱高炽:?
什么东西?
为什么越听越抽象了?
【秦始皇】嬴政:自己人抢自己人?
【汉武帝】刘彻:你们正统朝真是让人眼界大开。
【唐太宗】李世民:怪不得帝师之前说明朝农民起义最多,他们要是能忍住不起义才怪了。
“总之,第二次北京保卫战结束以后,朱厚熜对仇鸾就很器重了,仇鸾一寻思,他的机会这不就来了?他就想把严嵩给弄了。他就把严嵩那点事跟朱厚熜全说了。”
“这下好了,事捅到明面上,不处理也得处理了,朱厚熜就开始冷落严嵩,但是严嵩也算是有点运气在身上,好巧不巧,仇鸾病了,还没等严嵩干点什么,仇鸾先病死了。”
“仇鸾死后,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把仇鸾做过的事都呈报给朱厚熜,朱厚熜很生气,还把仇鸾从棺材里挖出来鞭尸。”
“这里我们又可以引申出来一个人物,陆炳。可以说朱厚熜能活这么久,陆炳简直是功不可没,朱厚熜遭遇的两次足以要命的危机都是陆炳给他救出来的。”
“第一次,朱厚熜差点被行宫的宫女勒死,是陆炳及时出现,救下了朱厚熜,当然,这里面还有方皇后的功劳,也不完全是陆炳一个人救驾有功。”
朱元璋:?
一个皇帝能做到被宫女勒死的份上?
这是在干什么?
蔑视皇权蔑视到这种地步?
【明太祖】朱元璋:哪儿来的宫女这么大的胆子?
“这个事情吧,他是这样的。”
“听说宫女们要造反勒死朱厚熜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是修仙吗?他就痴迷炼丹,但是这个炼丹吧,他是用十四五岁少女的经血。然后为了保证这批宫女的纯净度,他都不让人吃饭,只让喝点露水。久而久之,为了自己活命这么干也能理解吧,至于这里面有没有文官的手笔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是这次侥幸活下来,不但没让朱厚熜停止疯狂的修仙,他反而修得更厉害了。他觉得正是因为自己修仙了,才能侥幸不死。”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看出来了,确实很侥幸。
“这是一次,还有一次是朱厚熜住的地方起火了,陆炳不顾自身安危冲入火海把朱厚熜从火场里面背了出来,要是没有陆炳,朱厚熜估摸就直接被烧死了。”
“陆炳可以说是朱厚熜手里一把非常好用的刀,指哪砍哪。他跟严嵩最大的区别就是他做的事情都是朱厚熜让他去做的,自己没什么私心。”
“但即便是严嵩这么揣摩朱厚熜的意思了,他依旧没能善始善终,一场大火加上一个徐阶,令严嵩晚景凄凉。”
“徐阶虽然也是一个有名的贪官,但他这时候还没开始贪,他是等朱厚熜死了以后才开始贪的。而且他这人大有来头,他是王守仁的弟子。单这么说听上去好像没什么。”
“王守仁是心学的发展者,阳明心学、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他是当之无愧的圣人。”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很信奉程朱理学那一套的,程朱理学在明朝的时候简直是发展到了鼎峰,但王守仁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我。心学这个东西,说出来看似很虚无缥缈,但是想要做到其实是很难的。”!
“但是这个时候,朱厚熜已经修仙修魔怔了,为了修仙大肆消耗人力、物力、财力。严嵩作为朱厚熜的第一狗腿子认为,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身为臣属,他只需要做到让皇帝能想要什么有什么就行。”
“严嵩此举正合朱厚熜心意,至于外面的人过得苦不苦,底下的人过得累不累,朱厚熜和严嵩是不会去考虑的。”
“朱厚熜沉迷修仙做法事,但做法事的开销是巨大的,朱厚熜也不管。反正他就管花钱就对了,钱怎么来从哪来,这都不重要。有钱花就行。”
【唐太宗】李世民:这不昏君吗?
还想干嘛就干嘛。
魏征连他逗个鸟都能说他两句!
“是啊,也就干了五年正事吧,后面就都不怎么干正事了,第二次北京保卫战也是在朱厚熜在位时期打响的。”
朱元璋:......
话果然是说早了!
【汉武帝】刘彻:又保卫北京。合着你们明朝把都城从南京迁去北京就是为了保卫北京?
【宋太祖】赵匡胤:好有道理。
“到了朱厚熜在位后期的时候,边防其实一直都不太稳固,海上有倭寇,陆上有游牧民族,哪哪都不是很太平,但是自从第一次北京保险战以后,武将集团就逐渐有点失去话语权,当然,在第二次北京保卫战打完以后,那点话语权是彻底没有了。”
“刚刚也说了,朱厚熜这人很自私,他知道严嵩是贪官,但是严嵩贪钱,他不贪皇帝的钱,朱厚熜那份他都是老老实实给交上去了的,朱厚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问题是这样贪来贪去,人人都贪,钱就只有那么点。蛋糕就只有那么大,最后反而是民间的商业体系受到重创。”
“正好这时候又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期间,民间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秦始皇】嬴政:资本主义是什么?
“资本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剥削。靠剥削其他人来累积自己的财富。跟封建社会的剥削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大概是在封建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往往是合法的,而现代资本主义
大部分都是不合法的。”
言羽阳不打算跟皇帝们多说这些。
要是让皇帝们学会了资本主义,那封建社会岂不是还能继续往下延续。
有空还是多讲讲马克思主义得了。
“总之,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朱厚熜在位末期,明朝呈现出了一种分崩离析,即将灭亡的颓势。”
“但呈现毕竟是呈现,最后明朝在经历嘉靖倭乱、大同兵变、辽东兵变、庚戍之变、争贡之役等等一系列风雨飘摇,最终还是传承下去了。”
【汉武帝】刘彻:这么多兵变他们还能打赢北京保卫战呢?
“其实北京保卫战也不是靠打赢的吧,是靠送钱送赢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什么?
听到这里,朱元璋顿时觉得前面那些东西都不算什么了。
靠什么赢的?
给谁送钱?
不是。
都是中文字怎么组合在一起他就听不懂了呢?
甚至有那么一刻他十分希望是自己听错了。
经过这么久,他都已经不敢去质疑是言羽阳说错了。
【汉武帝】刘彻:帝师说你们明朝也是靠送钱保和平。
刘彻很贴心的重复。
这下朱元璋是真不能淡定了。
他之所以天天对着赵匡胤贴脸开大看不起宋朝。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宋朝一直在不停的不停的往外给北边的鞑子们送钱。
现在告诉他其实他的大明跟宋一样,也给北方的鞑子送钱?
他不能接受!!!
谁来了都不好使!!!
“当然,这个钱不是朱厚熜本人送的,是仇鸾偷摸送的。”
【秦始皇】嬴政:帝师,明世宗这么掌控朝堂了?
【汉武帝】刘彻:一个是皇帝点头给别人送钱,一个是臣子背着皇帝偷摸给外邦上供,至少前者皇帝还点头了呢。
“这个事儿呢他是这么个事。”言羽阳斟酌了一下用词:“一开始呢,鞑靼人就不怎么安分,老是动不动就骚扰,完是明朝又确实不怎么打得过人家,鞑靼人尝到了甜头,就试图入侵明朝疆土,但是没完全成功,明朝这会也不是无人可用。”
“虽然鞑靼人被打退了,但是他们的野心被滋长了,鞑靼人一寻思,机会来了。就想跟大明议和,因为这时候明的边防很差,基本上就是被动挨打,但是草原的游牧民族跟中原的农耕文明比起来,最差的就是他们粮不够,各方面的发展都远远比不上中原。”
“鞑靼人就想跟明朝通商,就说要跟明朝议和。这个事情其实也很好理解,现在是他们占据上风。然后他们主动来议和,按理来说,鞑靼人觉得明朝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可惜,如果这是宋朝,可能人家就同意了,偏偏这是明朝,偏偏他还撞到了朱厚熜手上。”
“刚刚说过明朝有嘉靖倭乱和争贡之役,这两次就是因
为海上的倭寇频繁骚扰导致的,沿海地区一直不太平,朱厚熜一怒之下直接开了海禁,不做海上生意了。”
“前面也说过很多朝代经济繁荣海运是离不开的,朱厚熜这一手海禁,也算是间接掐断了明朝经济发展,但问题是海禁是开了,倭寇作乱的情形并没有得到解决,沿海人民还是要忍受骚扰和时不时就来一次的烧杀抢掠,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秦始皇】嬴政:这个倭寇就是帝师上次提到的日本人吗?
“也不完全是吧,这会把海盗都统称为倭寇,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完全没有,还是有的。”
“朱厚熜拒绝了鞑靼人议和的请求,这下鞑靼人不乐意了,议和只是他们想要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终极目标是为了开市。软的行不通,他们就打算上硬的。”
“于是鞑靼人的大军又打进来了,鞑靼人打进来的过程出奇的顺利,但身为总兵的仇鸾靠的是贿赂严世蕃才拿下的,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但是他也知道,要是他守不住大同让鞑靼给攻破了,他也没好果子吃,于是他私底下偷偷给鞑靼人送钱让鞑靼人去打其他的城池。”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秦始皇】嬴政:荒谬。
【则天大帝】武则天:简直就是笑话。
【则天大帝】武则天:这样的人居然也能当守城将领,你们明朝当真是可笑。
朱元璋:......
好气。
但他没法反驳。
“鞑靼人呢还是比较诚实守信的,他们拿了仇鸾的钱,果然就换了个地方打,其实换与不换都没什么太大的差别,换到别的地方了,明军也还是打不过,照样让鞑靼人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了北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鞑靼人兵临城下了,严嵩这个时候还是在专心致志的给朱厚熜写青词。”
【汉武帝】刘彻:他还叫什么严嵩,叫严青词得了。
【唐太宗】李世民:这么分不清主次的人居然是内阁首辅,你们大明真是没救了。
“不过最后北京城也没破,鞑靼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开市。朱厚熜同意了鞑靼人的要求,他们就带着军队哪来的回哪去了,虽然烧杀抢掠是避免不了的。事后严嵩让兵部尚书当了他的替罪羊,这事就算过去了,这就是庚戍之变。”
【秦始皇】嬴政:这就过去了?
【汉武帝】刘彻:朕都有点不理解了。之前明太祖是怎么好意思天天追着宋太祖骂的?
【汉武帝】刘彻:你们这不都是一家人吗?
朱元璋:......
谁跟宋朝是一家的?
你放什么狗屁呢!
【明太祖】朱元璋:宋朝有不送钱的时候?
【汉武帝】刘彻:送一次的笑一直送的,这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
【汉武帝】刘彻:你要非这么说,那宋送钱好歹还是皇帝送,你们这臣
子背着皇帝送,也不知道谁都丢人。
【明太祖】朱元璋:宋朝年年给,仇鸾就给一次,这有可比性?
【汉武帝】刘彻:你又知道仇鸾只给一次了?仇鸾托梦跟你说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你们汉初不也一直送公主给匈奴和亲吗?你倒是开始说起别人来了。
【汉武帝】刘彻:整的你们明朝公主没和亲过似的。
【明太祖】朱元璋:朕的大明用不着跟别人和亲。
【汉武帝】刘彻:哦,那你好了不起哦。
“咳咳,这个,明朝确实没有和亲的公主。”言羽阳挠挠头:“明成祖朱棣说过明朝不对外称臣,也不对外和亲。”
刘彻:......
“既然说到明成祖,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朱高炽遵从他爹的心愿,给朱棣上的是太宗,结果到了朱厚熜这,他直接给朱棣一挪,挪成了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
好啊,原来就是你小子害的朕。
“鞑靼人虽然按照约定退兵了,但北边还是一直有动乱的发生。与此同时,南边的倭寇也很夸张,根据史料记载,53个日本人在沿海地区登陆以后,烧杀抢掠了接近二个月,期间杀伤了四五千官兵,一度直逼南京城。”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多少?
五十二个杀伤四五千??
他没听错吧??
日本人战斗力这么高??
“确实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数字,但这确实是曾经发生过的事。”
【汉武帝】刘彻:不是吧,日本人这么厉害?
【唐太宗】李世民: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明军太弱了。
【汉武帝】刘彻:再弱也不至于弱成这样吧?就是五千人躺地上让五十二个人砍,每人都要砍差不多一百个呢。
【唐太宗】李世民:张辽还带八百人击败了孙权十万兵呢。
孙权:?
这都能扯到我身上?
【汉武帝】刘彻:击败跟击杀还是有区别的吧,张辽又不是带八百人把十万人都给杀了。
【汉武帝】刘彻:不行朕还是觉得不真实,帝师这真的没有夸大其词吗?
【汉武帝】刘彻:南京不是正统朝的副都吗?五十二个人就能给拿下了?还能为非作歹二个月,你们正统朝真就什么都不干啊?
“拿下倒是没有啦,就是他们一路烧杀抢掠,往南京那边去了,至于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清朝编撰的明史是这么写的。”
“不过很快,戚继光横空出世,前往沿海地区平乱。自此之后,沿海地区的倭患基本被肃清。”
【秦始皇】嬴政:看来也不全是酒囊饭袋,偶尔还是有那么一两个可造之材。
【明太祖】朱元璋:仇鸾的下场呢?死了没?
“仇鸾死倒是死了......”
【明太祖】朱元璋:怎么死的?
“仇鸾后来跟严嵩成了政敌,前面不是说仇鸾偷摸贿赂了鞑靼人吗?完事转头他就给朱厚熜通风报信,说鞑靼人要打进来了,但是那会鞑靼人还没有兵临城下,仇鸾的人去的比较快,他主打的就是一个信息差,后来鞑靼人果然兵临城下了,朱厚熜就更相信他了。”
“紧接着仇鸾就立刻带兵增援北京,营造出自己是来帮助守卫北京的假象。这么一来,朱厚熜就更加信任仇鸾了,以至于后来仇鸾的手下冒充鞑靼人对百姓进行烧杀抢掠,朱厚熜也向着仇鸾,认为王仪不该抓他们,反过来把王仪给抓了。”
朱元璋:?
朱棣:?
朱高炽:?
什么东西?
为什么越听越抽象了?
【秦始皇】嬴政:自己人抢自己人?
【汉武帝】刘彻:你们正统朝真是让人眼界大开。
【唐太宗】李世民:怪不得帝师之前说明朝农民起义最多,他们要是能忍住不起义才怪了。
“总之,第二次北京保卫战结束以后,朱厚熜对仇鸾就很器重了,仇鸾一寻思,他的机会这不就来了?他就想把严嵩给弄了。他就把严嵩那点事跟朱厚熜全说了。”
“这下好了,事捅到明面上,不处理也得处理了,朱厚熜就开始冷落严嵩,但是严嵩也算是有点运气在身上,好巧不巧,仇鸾病了,还没等严嵩干点什么,仇鸾先病死了。”
“仇鸾死后,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把仇鸾做过的事都呈报给朱厚熜,朱厚熜很生气,还把仇鸾从棺材里挖出来鞭尸。”
“这里我们又可以引申出来一个人物,陆炳。可以说朱厚熜能活这么久,陆炳简直是功不可没,朱厚熜遭遇的两次足以要命的危机都是陆炳给他救出来的。”
“第一次,朱厚熜差点被行宫的宫女勒死,是陆炳及时出现,救下了朱厚熜,当然,这里面还有方皇后的功劳,也不完全是陆炳一个人救驾有功。”
朱元璋:?
一个皇帝能做到被宫女勒死的份上?
这是在干什么?
蔑视皇权蔑视到这种地步?
【明太祖】朱元璋:哪儿来的宫女这么大的胆子?
“这个事情吧,他是这样的。”
“听说宫女们要造反勒死朱厚熜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是修仙吗?他就痴迷炼丹,但是这个炼丹吧,他是用十四五岁少女的经血。然后为了保证这批宫女的纯净度,他都不让人吃饭,只让喝点露水。久而久之,为了自己活命这么干也能理解吧,至于这里面有没有文官的手笔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是这次侥幸活下来,不但没让朱厚熜停止疯狂的修仙,他反而修得更厉害了。他觉得正是因为自己修仙了,才能侥幸不死。”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看出来了,确实很侥幸。
“这是一次,还有一次是朱厚熜住的地方起火了,陆炳不顾自身安危冲入火海把朱厚熜从火场里面背了出来,要是没有陆炳,朱厚熜估摸就直接被烧死了。”
“陆炳可以说是朱厚熜手里一把非常好用的刀,指哪砍哪。他跟严嵩最大的区别就是他做的事情都是朱厚熜让他去做的,自己没什么私心。”
“但即便是严嵩这么揣摩朱厚熜的意思了,他依旧没能善始善终,一场大火加上一个徐阶,令严嵩晚景凄凉。”
“徐阶虽然也是一个有名的贪官,但他这时候还没开始贪,他是等朱厚熜死了以后才开始贪的。而且他这人大有来头,他是王守仁的弟子。单这么说听上去好像没什么。”
“王守仁是心学的发展者,阳明心学、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他是当之无愧的圣人。”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很信奉程朱理学那一套的,程朱理学在明朝的时候简直是发展到了鼎峰,但王守仁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我。心学这个东西,说出来看似很虚无缥缈,但是想要做到其实是很难的。”!
“但是这个时候,朱厚熜已经修仙修魔怔了,为了修仙大肆消耗人力、物力、财力。严嵩作为朱厚熜的第一狗腿子认为,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身为臣属,他只需要做到让皇帝能想要什么有什么就行。”
“严嵩此举正合朱厚熜心意,至于外面的人过得苦不苦,底下的人过得累不累,朱厚熜和严嵩是不会去考虑的。”
“朱厚熜沉迷修仙做法事,但做法事的开销是巨大的,朱厚熜也不管。反正他就管花钱就对了,钱怎么来从哪来,这都不重要。有钱花就行。”
【唐太宗】李世民:这不昏君吗?
还想干嘛就干嘛。
魏征连他逗个鸟都能说他两句!
“是啊,也就干了五年正事吧,后面就都不怎么干正事了,第二次北京保卫战也是在朱厚熜在位时期打响的。”
朱元璋:......
话果然是说早了!
【汉武帝】刘彻:又保卫北京。合着你们明朝把都城从南京迁去北京就是为了保卫北京?
【宋太祖】赵匡胤:好有道理。
“到了朱厚熜在位后期的时候,边防其实一直都不太稳固,海上有倭寇,陆上有游牧民族,哪哪都不是很太平,但是自从第一次北京保险战以后,武将集团就逐渐有点失去话语权,当然,在第二次北京保卫战打完以后,那点话语权是彻底没有了。”
“刚刚也说了,朱厚熜这人很自私,他知道严嵩是贪官,但是严嵩贪钱,他不贪皇帝的钱,朱厚熜那份他都是老老实实给交上去了的,朱厚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问题是这样贪来贪去,人人都贪,钱就只有那么点。蛋糕就只有那么大,最后反而是民间的商业体系受到重创。”
“正好这时候又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期间,民间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秦始皇】嬴政:资本主义是什么?
“资本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剥削。靠剥削其他人来累积自己的财富。跟封建社会的剥削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大概是在封建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往往是合法的,而现代资本主义
大部分都是不合法的。”
言羽阳不打算跟皇帝们多说这些。
要是让皇帝们学会了资本主义,那封建社会岂不是还能继续往下延续。
有空还是多讲讲马克思主义得了。
“总之,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朱厚熜在位末期,明朝呈现出了一种分崩离析,即将灭亡的颓势。”
“但呈现毕竟是呈现,最后明朝在经历嘉靖倭乱、大同兵变、辽东兵变、庚戍之变、争贡之役等等一系列风雨飘摇,最终还是传承下去了。”
【汉武帝】刘彻:这么多兵变他们还能打赢北京保卫战呢?
“其实北京保卫战也不是靠打赢的吧,是靠送钱送赢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什么?
听到这里,朱元璋顿时觉得前面那些东西都不算什么了。
靠什么赢的?
给谁送钱?
不是。
都是中文字怎么组合在一起他就听不懂了呢?
甚至有那么一刻他十分希望是自己听错了。
经过这么久,他都已经不敢去质疑是言羽阳说错了。
【汉武帝】刘彻:帝师说你们明朝也是靠送钱保和平。
刘彻很贴心的重复。
这下朱元璋是真不能淡定了。
他之所以天天对着赵匡胤贴脸开大看不起宋朝。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宋朝一直在不停的不停的往外给北边的鞑子们送钱。
现在告诉他其实他的大明跟宋一样,也给北方的鞑子送钱?
他不能接受!!!
谁来了都不好使!!!
“当然,这个钱不是朱厚熜本人送的,是仇鸾偷摸送的。”
【秦始皇】嬴政:帝师,明世宗这么掌控朝堂了?
【汉武帝】刘彻:一个是皇帝点头给别人送钱,一个是臣子背着皇帝偷摸给外邦上供,至少前者皇帝还点头了呢。
“这个事儿呢他是这么个事。”言羽阳斟酌了一下用词:“一开始呢,鞑靼人就不怎么安分,老是动不动就骚扰,完是明朝又确实不怎么打得过人家,鞑靼人尝到了甜头,就试图入侵明朝疆土,但是没完全成功,明朝这会也不是无人可用。”
“虽然鞑靼人被打退了,但是他们的野心被滋长了,鞑靼人一寻思,机会来了。就想跟大明议和,因为这时候明的边防很差,基本上就是被动挨打,但是草原的游牧民族跟中原的农耕文明比起来,最差的就是他们粮不够,各方面的发展都远远比不上中原。”
“鞑靼人就想跟明朝通商,就说要跟明朝议和。这个事情其实也很好理解,现在是他们占据上风。然后他们主动来议和,按理来说,鞑靼人觉得明朝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可惜,如果这是宋朝,可能人家就同意了,偏偏这是明朝,偏偏他还撞到了朱厚熜手上。”
“刚刚说过明朝有嘉靖倭乱和争贡之役,这两次就是因
为海上的倭寇频繁骚扰导致的,沿海地区一直不太平,朱厚熜一怒之下直接开了海禁,不做海上生意了。”
“前面也说过很多朝代经济繁荣海运是离不开的,朱厚熜这一手海禁,也算是间接掐断了明朝经济发展,但问题是海禁是开了,倭寇作乱的情形并没有得到解决,沿海人民还是要忍受骚扰和时不时就来一次的烧杀抢掠,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秦始皇】嬴政:这个倭寇就是帝师上次提到的日本人吗?
“也不完全是吧,这会把海盗都统称为倭寇,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完全没有,还是有的。”
“朱厚熜拒绝了鞑靼人议和的请求,这下鞑靼人不乐意了,议和只是他们想要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终极目标是为了开市。软的行不通,他们就打算上硬的。”
“于是鞑靼人的大军又打进来了,鞑靼人打进来的过程出奇的顺利,但身为总兵的仇鸾靠的是贿赂严世蕃才拿下的,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但是他也知道,要是他守不住大同让鞑靼给攻破了,他也没好果子吃,于是他私底下偷偷给鞑靼人送钱让鞑靼人去打其他的城池。”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秦始皇】嬴政:荒谬。
【则天大帝】武则天:简直就是笑话。
【则天大帝】武则天:这样的人居然也能当守城将领,你们明朝当真是可笑。
朱元璋:......
好气。
但他没法反驳。
“鞑靼人呢还是比较诚实守信的,他们拿了仇鸾的钱,果然就换了个地方打,其实换与不换都没什么太大的差别,换到别的地方了,明军也还是打不过,照样让鞑靼人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了北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鞑靼人兵临城下了,严嵩这个时候还是在专心致志的给朱厚熜写青词。”
【汉武帝】刘彻:他还叫什么严嵩,叫严青词得了。
【唐太宗】李世民:这么分不清主次的人居然是内阁首辅,你们大明真是没救了。
“不过最后北京城也没破,鞑靼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开市。朱厚熜同意了鞑靼人的要求,他们就带着军队哪来的回哪去了,虽然烧杀抢掠是避免不了的。事后严嵩让兵部尚书当了他的替罪羊,这事就算过去了,这就是庚戍之变。”
【秦始皇】嬴政:这就过去了?
【汉武帝】刘彻:朕都有点不理解了。之前明太祖是怎么好意思天天追着宋太祖骂的?
【汉武帝】刘彻:你们这不都是一家人吗?
朱元璋:......
谁跟宋朝是一家的?
你放什么狗屁呢!
【明太祖】朱元璋:宋朝有不送钱的时候?
【汉武帝】刘彻:送一次的笑一直送的,这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
【汉武帝】刘彻:你要非这么说,那宋送钱好歹还是皇帝送,你们这臣
子背着皇帝送,也不知道谁都丢人。
【明太祖】朱元璋:宋朝年年给,仇鸾就给一次,这有可比性?
【汉武帝】刘彻:你又知道仇鸾只给一次了?仇鸾托梦跟你说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你们汉初不也一直送公主给匈奴和亲吗?你倒是开始说起别人来了。
【汉武帝】刘彻:整的你们明朝公主没和亲过似的。
【明太祖】朱元璋:朕的大明用不着跟别人和亲。
【汉武帝】刘彻:哦,那你好了不起哦。
“咳咳,这个,明朝确实没有和亲的公主。”言羽阳挠挠头:“明成祖朱棣说过明朝不对外称臣,也不对外和亲。”
刘彻:......
“既然说到明成祖,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朱高炽遵从他爹的心愿,给朱棣上的是太宗,结果到了朱厚熜这,他直接给朱棣一挪,挪成了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
好啊,原来就是你小子害的朕。
“鞑靼人虽然按照约定退兵了,但北边还是一直有动乱的发生。与此同时,南边的倭寇也很夸张,根据史料记载,53个日本人在沿海地区登陆以后,烧杀抢掠了接近二个月,期间杀伤了四五千官兵,一度直逼南京城。”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多少?
五十二个杀伤四五千??
他没听错吧??
日本人战斗力这么高??
“确实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数字,但这确实是曾经发生过的事。”
【汉武帝】刘彻:不是吧,日本人这么厉害?
【唐太宗】李世民: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明军太弱了。
【汉武帝】刘彻:再弱也不至于弱成这样吧?就是五千人躺地上让五十二个人砍,每人都要砍差不多一百个呢。
【唐太宗】李世民:张辽还带八百人击败了孙权十万兵呢。
孙权:?
这都能扯到我身上?
【汉武帝】刘彻:击败跟击杀还是有区别的吧,张辽又不是带八百人把十万人都给杀了。
【汉武帝】刘彻:不行朕还是觉得不真实,帝师这真的没有夸大其词吗?
【汉武帝】刘彻:南京不是正统朝的副都吗?五十二个人就能给拿下了?还能为非作歹二个月,你们正统朝真就什么都不干啊?
“拿下倒是没有啦,就是他们一路烧杀抢掠,往南京那边去了,至于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清朝编撰的明史是这么写的。”
“不过很快,戚继光横空出世,前往沿海地区平乱。自此之后,沿海地区的倭患基本被肃清。”
【秦始皇】嬴政:看来也不全是酒囊饭袋,偶尔还是有那么一两个可造之材。
【明太祖】朱元璋:仇鸾的下场呢?死了没?
“仇鸾死倒是死了......”
【明太祖】朱元璋:怎么死的?
“仇鸾后来跟严嵩成了政敌,前面不是说仇鸾偷摸贿赂了鞑靼人吗?完事转头他就给朱厚熜通风报信,说鞑靼人要打进来了,但是那会鞑靼人还没有兵临城下,仇鸾的人去的比较快,他主打的就是一个信息差,后来鞑靼人果然兵临城下了,朱厚熜就更相信他了。”
“紧接着仇鸾就立刻带兵增援北京,营造出自己是来帮助守卫北京的假象。这么一来,朱厚熜就更加信任仇鸾了,以至于后来仇鸾的手下冒充鞑靼人对百姓进行烧杀抢掠,朱厚熜也向着仇鸾,认为王仪不该抓他们,反过来把王仪给抓了。”
朱元璋:?
朱棣:?
朱高炽:?
什么东西?
为什么越听越抽象了?
【秦始皇】嬴政:自己人抢自己人?
【汉武帝】刘彻:你们正统朝真是让人眼界大开。
【唐太宗】李世民:怪不得帝师之前说明朝农民起义最多,他们要是能忍住不起义才怪了。
“总之,第二次北京保卫战结束以后,朱厚熜对仇鸾就很器重了,仇鸾一寻思,他的机会这不就来了?他就想把严嵩给弄了。他就把严嵩那点事跟朱厚熜全说了。”
“这下好了,事捅到明面上,不处理也得处理了,朱厚熜就开始冷落严嵩,但是严嵩也算是有点运气在身上,好巧不巧,仇鸾病了,还没等严嵩干点什么,仇鸾先病死了。”
“仇鸾死后,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把仇鸾做过的事都呈报给朱厚熜,朱厚熜很生气,还把仇鸾从棺材里挖出来鞭尸。”
“这里我们又可以引申出来一个人物,陆炳。可以说朱厚熜能活这么久,陆炳简直是功不可没,朱厚熜遭遇的两次足以要命的危机都是陆炳给他救出来的。”
“第一次,朱厚熜差点被行宫的宫女勒死,是陆炳及时出现,救下了朱厚熜,当然,这里面还有方皇后的功劳,也不完全是陆炳一个人救驾有功。”
朱元璋:?
一个皇帝能做到被宫女勒死的份上?
这是在干什么?
蔑视皇权蔑视到这种地步?
【明太祖】朱元璋:哪儿来的宫女这么大的胆子?
“这个事情吧,他是这样的。”
“听说宫女们要造反勒死朱厚熜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是修仙吗?他就痴迷炼丹,但是这个炼丹吧,他是用十四五岁少女的经血。然后为了保证这批宫女的纯净度,他都不让人吃饭,只让喝点露水。久而久之,为了自己活命这么干也能理解吧,至于这里面有没有文官的手笔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是这次侥幸活下来,不但没让朱厚熜停止疯狂的修仙,他反而修得更厉害了。他觉得正是因为自己修仙了,才能侥幸不死。”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看出来了,确实很侥幸。
“这是一次,还有一次是朱厚熜住的地方起火了,陆炳不顾自身安危冲入火海把朱厚熜从火场里面背了出来,要是没有陆炳,朱厚熜估摸就直接被烧死了。”
“陆炳可以说是朱厚熜手里一把非常好用的刀,指哪砍哪。他跟严嵩最大的区别就是他做的事情都是朱厚熜让他去做的,自己没什么私心。”
“但即便是严嵩这么揣摩朱厚熜的意思了,他依旧没能善始善终,一场大火加上一个徐阶,令严嵩晚景凄凉。”
“徐阶虽然也是一个有名的贪官,但他这时候还没开始贪,他是等朱厚熜死了以后才开始贪的。而且他这人大有来头,他是王守仁的弟子。单这么说听上去好像没什么。”
“王守仁是心学的发展者,阳明心学、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他是当之无愧的圣人。”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很信奉程朱理学那一套的,程朱理学在明朝的时候简直是发展到了鼎峰,但王守仁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我。心学这个东西,说出来看似很虚无缥缈,但是想要做到其实是很难的。”!
“但是这个时候,朱厚熜已经修仙修魔怔了,为了修仙大肆消耗人力、物力、财力。严嵩作为朱厚熜的第一狗腿子认为,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身为臣属,他只需要做到让皇帝能想要什么有什么就行。”
“严嵩此举正合朱厚熜心意,至于外面的人过得苦不苦,底下的人过得累不累,朱厚熜和严嵩是不会去考虑的。”
“朱厚熜沉迷修仙做法事,但做法事的开销是巨大的,朱厚熜也不管。反正他就管花钱就对了,钱怎么来从哪来,这都不重要。有钱花就行。”
【唐太宗】李世民:这不昏君吗?
还想干嘛就干嘛。
魏征连他逗个鸟都能说他两句!
“是啊,也就干了五年正事吧,后面就都不怎么干正事了,第二次北京保卫战也是在朱厚熜在位时期打响的。”
朱元璋:......
话果然是说早了!
【汉武帝】刘彻:又保卫北京。合着你们明朝把都城从南京迁去北京就是为了保卫北京?
【宋太祖】赵匡胤:好有道理。
“到了朱厚熜在位后期的时候,边防其实一直都不太稳固,海上有倭寇,陆上有游牧民族,哪哪都不是很太平,但是自从第一次北京保险战以后,武将集团就逐渐有点失去话语权,当然,在第二次北京保卫战打完以后,那点话语权是彻底没有了。”
“刚刚也说了,朱厚熜这人很自私,他知道严嵩是贪官,但是严嵩贪钱,他不贪皇帝的钱,朱厚熜那份他都是老老实实给交上去了的,朱厚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问题是这样贪来贪去,人人都贪,钱就只有那么点。蛋糕就只有那么大,最后反而是民间的商业体系受到重创。”
“正好这时候又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期间,民间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秦始皇】嬴政:资本主义是什么?
“资本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剥削。靠剥削其他人来累积自己的财富。跟封建社会的剥削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大概是在封建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往往是合法的,而现代资本主义
大部分都是不合法的。”
言羽阳不打算跟皇帝们多说这些。
要是让皇帝们学会了资本主义,那封建社会岂不是还能继续往下延续。
有空还是多讲讲马克思主义得了。
“总之,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朱厚熜在位末期,明朝呈现出了一种分崩离析,即将灭亡的颓势。”
“但呈现毕竟是呈现,最后明朝在经历嘉靖倭乱、大同兵变、辽东兵变、庚戍之变、争贡之役等等一系列风雨飘摇,最终还是传承下去了。”
【汉武帝】刘彻:这么多兵变他们还能打赢北京保卫战呢?
“其实北京保卫战也不是靠打赢的吧,是靠送钱送赢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什么?
听到这里,朱元璋顿时觉得前面那些东西都不算什么了。
靠什么赢的?
给谁送钱?
不是。
都是中文字怎么组合在一起他就听不懂了呢?
甚至有那么一刻他十分希望是自己听错了。
经过这么久,他都已经不敢去质疑是言羽阳说错了。
【汉武帝】刘彻:帝师说你们明朝也是靠送钱保和平。
刘彻很贴心的重复。
这下朱元璋是真不能淡定了。
他之所以天天对着赵匡胤贴脸开大看不起宋朝。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宋朝一直在不停的不停的往外给北边的鞑子们送钱。
现在告诉他其实他的大明跟宋一样,也给北方的鞑子送钱?
他不能接受!!!
谁来了都不好使!!!
“当然,这个钱不是朱厚熜本人送的,是仇鸾偷摸送的。”
【秦始皇】嬴政:帝师,明世宗这么掌控朝堂了?
【汉武帝】刘彻:一个是皇帝点头给别人送钱,一个是臣子背着皇帝偷摸给外邦上供,至少前者皇帝还点头了呢。
“这个事儿呢他是这么个事。”言羽阳斟酌了一下用词:“一开始呢,鞑靼人就不怎么安分,老是动不动就骚扰,完是明朝又确实不怎么打得过人家,鞑靼人尝到了甜头,就试图入侵明朝疆土,但是没完全成功,明朝这会也不是无人可用。”
“虽然鞑靼人被打退了,但是他们的野心被滋长了,鞑靼人一寻思,机会来了。就想跟大明议和,因为这时候明的边防很差,基本上就是被动挨打,但是草原的游牧民族跟中原的农耕文明比起来,最差的就是他们粮不够,各方面的发展都远远比不上中原。”
“鞑靼人就想跟明朝通商,就说要跟明朝议和。这个事情其实也很好理解,现在是他们占据上风。然后他们主动来议和,按理来说,鞑靼人觉得明朝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可惜,如果这是宋朝,可能人家就同意了,偏偏这是明朝,偏偏他还撞到了朱厚熜手上。”
“刚刚说过明朝有嘉靖倭乱和争贡之役,这两次就是因
为海上的倭寇频繁骚扰导致的,沿海地区一直不太平,朱厚熜一怒之下直接开了海禁,不做海上生意了。”
“前面也说过很多朝代经济繁荣海运是离不开的,朱厚熜这一手海禁,也算是间接掐断了明朝经济发展,但问题是海禁是开了,倭寇作乱的情形并没有得到解决,沿海人民还是要忍受骚扰和时不时就来一次的烧杀抢掠,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秦始皇】嬴政:这个倭寇就是帝师上次提到的日本人吗?
“也不完全是吧,这会把海盗都统称为倭寇,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完全没有,还是有的。”
“朱厚熜拒绝了鞑靼人议和的请求,这下鞑靼人不乐意了,议和只是他们想要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终极目标是为了开市。软的行不通,他们就打算上硬的。”
“于是鞑靼人的大军又打进来了,鞑靼人打进来的过程出奇的顺利,但身为总兵的仇鸾靠的是贿赂严世蕃才拿下的,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但是他也知道,要是他守不住大同让鞑靼给攻破了,他也没好果子吃,于是他私底下偷偷给鞑靼人送钱让鞑靼人去打其他的城池。”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秦始皇】嬴政:荒谬。
【则天大帝】武则天:简直就是笑话。
【则天大帝】武则天:这样的人居然也能当守城将领,你们明朝当真是可笑。
朱元璋:......
好气。
但他没法反驳。
“鞑靼人呢还是比较诚实守信的,他们拿了仇鸾的钱,果然就换了个地方打,其实换与不换都没什么太大的差别,换到别的地方了,明军也还是打不过,照样让鞑靼人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了北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鞑靼人兵临城下了,严嵩这个时候还是在专心致志的给朱厚熜写青词。”
【汉武帝】刘彻:他还叫什么严嵩,叫严青词得了。
【唐太宗】李世民:这么分不清主次的人居然是内阁首辅,你们大明真是没救了。
“不过最后北京城也没破,鞑靼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开市。朱厚熜同意了鞑靼人的要求,他们就带着军队哪来的回哪去了,虽然烧杀抢掠是避免不了的。事后严嵩让兵部尚书当了他的替罪羊,这事就算过去了,这就是庚戍之变。”
【秦始皇】嬴政:这就过去了?
【汉武帝】刘彻:朕都有点不理解了。之前明太祖是怎么好意思天天追着宋太祖骂的?
【汉武帝】刘彻:你们这不都是一家人吗?
朱元璋:......
谁跟宋朝是一家的?
你放什么狗屁呢!
【明太祖】朱元璋:宋朝有不送钱的时候?
【汉武帝】刘彻:送一次的笑一直送的,这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
【汉武帝】刘彻:你要非这么说,那宋送钱好歹还是皇帝送,你们这臣
子背着皇帝送,也不知道谁都丢人。
【明太祖】朱元璋:宋朝年年给,仇鸾就给一次,这有可比性?
【汉武帝】刘彻:你又知道仇鸾只给一次了?仇鸾托梦跟你说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你们汉初不也一直送公主给匈奴和亲吗?你倒是开始说起别人来了。
【汉武帝】刘彻:整的你们明朝公主没和亲过似的。
【明太祖】朱元璋:朕的大明用不着跟别人和亲。
【汉武帝】刘彻:哦,那你好了不起哦。
“咳咳,这个,明朝确实没有和亲的公主。”言羽阳挠挠头:“明成祖朱棣说过明朝不对外称臣,也不对外和亲。”
刘彻:......
“既然说到明成祖,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朱高炽遵从他爹的心愿,给朱棣上的是太宗,结果到了朱厚熜这,他直接给朱棣一挪,挪成了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
好啊,原来就是你小子害的朕。
“鞑靼人虽然按照约定退兵了,但北边还是一直有动乱的发生。与此同时,南边的倭寇也很夸张,根据史料记载,53个日本人在沿海地区登陆以后,烧杀抢掠了接近二个月,期间杀伤了四五千官兵,一度直逼南京城。”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多少?
五十二个杀伤四五千??
他没听错吧??
日本人战斗力这么高??
“确实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数字,但这确实是曾经发生过的事。”
【汉武帝】刘彻:不是吧,日本人这么厉害?
【唐太宗】李世民: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明军太弱了。
【汉武帝】刘彻:再弱也不至于弱成这样吧?就是五千人躺地上让五十二个人砍,每人都要砍差不多一百个呢。
【唐太宗】李世民:张辽还带八百人击败了孙权十万兵呢。
孙权:?
这都能扯到我身上?
【汉武帝】刘彻:击败跟击杀还是有区别的吧,张辽又不是带八百人把十万人都给杀了。
【汉武帝】刘彻:不行朕还是觉得不真实,帝师这真的没有夸大其词吗?
【汉武帝】刘彻:南京不是正统朝的副都吗?五十二个人就能给拿下了?还能为非作歹二个月,你们正统朝真就什么都不干啊?
“拿下倒是没有啦,就是他们一路烧杀抢掠,往南京那边去了,至于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清朝编撰的明史是这么写的。”
“不过很快,戚继光横空出世,前往沿海地区平乱。自此之后,沿海地区的倭患基本被肃清。”
【秦始皇】嬴政:看来也不全是酒囊饭袋,偶尔还是有那么一两个可造之材。
【明太祖】朱元璋:仇鸾的下场呢?死了没?
“仇鸾死倒是死了......”
【明太祖】朱元璋:怎么死的?
“仇鸾后来跟严嵩成了政敌,前面不是说仇鸾偷摸贿赂了鞑靼人吗?完事转头他就给朱厚熜通风报信,说鞑靼人要打进来了,但是那会鞑靼人还没有兵临城下,仇鸾的人去的比较快,他主打的就是一个信息差,后来鞑靼人果然兵临城下了,朱厚熜就更相信他了。”
“紧接着仇鸾就立刻带兵增援北京,营造出自己是来帮助守卫北京的假象。这么一来,朱厚熜就更加信任仇鸾了,以至于后来仇鸾的手下冒充鞑靼人对百姓进行烧杀抢掠,朱厚熜也向着仇鸾,认为王仪不该抓他们,反过来把王仪给抓了。”
朱元璋:?
朱棣:?
朱高炽:?
什么东西?
为什么越听越抽象了?
【秦始皇】嬴政:自己人抢自己人?
【汉武帝】刘彻:你们正统朝真是让人眼界大开。
【唐太宗】李世民:怪不得帝师之前说明朝农民起义最多,他们要是能忍住不起义才怪了。
“总之,第二次北京保卫战结束以后,朱厚熜对仇鸾就很器重了,仇鸾一寻思,他的机会这不就来了?他就想把严嵩给弄了。他就把严嵩那点事跟朱厚熜全说了。”
“这下好了,事捅到明面上,不处理也得处理了,朱厚熜就开始冷落严嵩,但是严嵩也算是有点运气在身上,好巧不巧,仇鸾病了,还没等严嵩干点什么,仇鸾先病死了。”
“仇鸾死后,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把仇鸾做过的事都呈报给朱厚熜,朱厚熜很生气,还把仇鸾从棺材里挖出来鞭尸。”
“这里我们又可以引申出来一个人物,陆炳。可以说朱厚熜能活这么久,陆炳简直是功不可没,朱厚熜遭遇的两次足以要命的危机都是陆炳给他救出来的。”
“第一次,朱厚熜差点被行宫的宫女勒死,是陆炳及时出现,救下了朱厚熜,当然,这里面还有方皇后的功劳,也不完全是陆炳一个人救驾有功。”
朱元璋:?
一个皇帝能做到被宫女勒死的份上?
这是在干什么?
蔑视皇权蔑视到这种地步?
【明太祖】朱元璋:哪儿来的宫女这么大的胆子?
“这个事情吧,他是这样的。”
“听说宫女们要造反勒死朱厚熜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是修仙吗?他就痴迷炼丹,但是这个炼丹吧,他是用十四五岁少女的经血。然后为了保证这批宫女的纯净度,他都不让人吃饭,只让喝点露水。久而久之,为了自己活命这么干也能理解吧,至于这里面有没有文官的手笔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是这次侥幸活下来,不但没让朱厚熜停止疯狂的修仙,他反而修得更厉害了。他觉得正是因为自己修仙了,才能侥幸不死。”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看出来了,确实很侥幸。
“这是一次,还有一次是朱厚熜住的地方起火了,陆炳不顾自身安危冲入火海把朱厚熜从火场里面背了出来,要是没有陆炳,朱厚熜估摸就直接被烧死了。”
“陆炳可以说是朱厚熜手里一把非常好用的刀,指哪砍哪。他跟严嵩最大的区别就是他做的事情都是朱厚熜让他去做的,自己没什么私心。”
“但即便是严嵩这么揣摩朱厚熜的意思了,他依旧没能善始善终,一场大火加上一个徐阶,令严嵩晚景凄凉。”
“徐阶虽然也是一个有名的贪官,但他这时候还没开始贪,他是等朱厚熜死了以后才开始贪的。而且他这人大有来头,他是王守仁的弟子。单这么说听上去好像没什么。”
“王守仁是心学的发展者,阳明心学、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他是当之无愧的圣人。”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很信奉程朱理学那一套的,程朱理学在明朝的时候简直是发展到了鼎峰,但王守仁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我。心学这个东西,说出来看似很虚无缥缈,但是想要做到其实是很难的。”!
“但是这个时候,朱厚熜已经修仙修魔怔了,为了修仙大肆消耗人力、物力、财力。严嵩作为朱厚熜的第一狗腿子认为,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身为臣属,他只需要做到让皇帝能想要什么有什么就行。”
“严嵩此举正合朱厚熜心意,至于外面的人过得苦不苦,底下的人过得累不累,朱厚熜和严嵩是不会去考虑的。”
“朱厚熜沉迷修仙做法事,但做法事的开销是巨大的,朱厚熜也不管。反正他就管花钱就对了,钱怎么来从哪来,这都不重要。有钱花就行。”
【唐太宗】李世民:这不昏君吗?
还想干嘛就干嘛。
魏征连他逗个鸟都能说他两句!
“是啊,也就干了五年正事吧,后面就都不怎么干正事了,第二次北京保卫战也是在朱厚熜在位时期打响的。”
朱元璋:......
话果然是说早了!
【汉武帝】刘彻:又保卫北京。合着你们明朝把都城从南京迁去北京就是为了保卫北京?
【宋太祖】赵匡胤:好有道理。
“到了朱厚熜在位后期的时候,边防其实一直都不太稳固,海上有倭寇,陆上有游牧民族,哪哪都不是很太平,但是自从第一次北京保险战以后,武将集团就逐渐有点失去话语权,当然,在第二次北京保卫战打完以后,那点话语权是彻底没有了。”
“刚刚也说了,朱厚熜这人很自私,他知道严嵩是贪官,但是严嵩贪钱,他不贪皇帝的钱,朱厚熜那份他都是老老实实给交上去了的,朱厚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问题是这样贪来贪去,人人都贪,钱就只有那么点。蛋糕就只有那么大,最后反而是民间的商业体系受到重创。”
“正好这时候又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期间,民间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秦始皇】嬴政:资本主义是什么?
“资本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剥削。靠剥削其他人来累积自己的财富。跟封建社会的剥削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大概是在封建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往往是合法的,而现代资本主义
大部分都是不合法的。”
言羽阳不打算跟皇帝们多说这些。
要是让皇帝们学会了资本主义,那封建社会岂不是还能继续往下延续。
有空还是多讲讲马克思主义得了。
“总之,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朱厚熜在位末期,明朝呈现出了一种分崩离析,即将灭亡的颓势。”
“但呈现毕竟是呈现,最后明朝在经历嘉靖倭乱、大同兵变、辽东兵变、庚戍之变、争贡之役等等一系列风雨飘摇,最终还是传承下去了。”
【汉武帝】刘彻:这么多兵变他们还能打赢北京保卫战呢?
“其实北京保卫战也不是靠打赢的吧,是靠送钱送赢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什么?
听到这里,朱元璋顿时觉得前面那些东西都不算什么了。
靠什么赢的?
给谁送钱?
不是。
都是中文字怎么组合在一起他就听不懂了呢?
甚至有那么一刻他十分希望是自己听错了。
经过这么久,他都已经不敢去质疑是言羽阳说错了。
【汉武帝】刘彻:帝师说你们明朝也是靠送钱保和平。
刘彻很贴心的重复。
这下朱元璋是真不能淡定了。
他之所以天天对着赵匡胤贴脸开大看不起宋朝。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宋朝一直在不停的不停的往外给北边的鞑子们送钱。
现在告诉他其实他的大明跟宋一样,也给北方的鞑子送钱?
他不能接受!!!
谁来了都不好使!!!
“当然,这个钱不是朱厚熜本人送的,是仇鸾偷摸送的。”
【秦始皇】嬴政:帝师,明世宗这么掌控朝堂了?
【汉武帝】刘彻:一个是皇帝点头给别人送钱,一个是臣子背着皇帝偷摸给外邦上供,至少前者皇帝还点头了呢。
“这个事儿呢他是这么个事。”言羽阳斟酌了一下用词:“一开始呢,鞑靼人就不怎么安分,老是动不动就骚扰,完是明朝又确实不怎么打得过人家,鞑靼人尝到了甜头,就试图入侵明朝疆土,但是没完全成功,明朝这会也不是无人可用。”
“虽然鞑靼人被打退了,但是他们的野心被滋长了,鞑靼人一寻思,机会来了。就想跟大明议和,因为这时候明的边防很差,基本上就是被动挨打,但是草原的游牧民族跟中原的农耕文明比起来,最差的就是他们粮不够,各方面的发展都远远比不上中原。”
“鞑靼人就想跟明朝通商,就说要跟明朝议和。这个事情其实也很好理解,现在是他们占据上风。然后他们主动来议和,按理来说,鞑靼人觉得明朝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可惜,如果这是宋朝,可能人家就同意了,偏偏这是明朝,偏偏他还撞到了朱厚熜手上。”
“刚刚说过明朝有嘉靖倭乱和争贡之役,这两次就是因
为海上的倭寇频繁骚扰导致的,沿海地区一直不太平,朱厚熜一怒之下直接开了海禁,不做海上生意了。”
“前面也说过很多朝代经济繁荣海运是离不开的,朱厚熜这一手海禁,也算是间接掐断了明朝经济发展,但问题是海禁是开了,倭寇作乱的情形并没有得到解决,沿海人民还是要忍受骚扰和时不时就来一次的烧杀抢掠,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秦始皇】嬴政:这个倭寇就是帝师上次提到的日本人吗?
“也不完全是吧,这会把海盗都统称为倭寇,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完全没有,还是有的。”
“朱厚熜拒绝了鞑靼人议和的请求,这下鞑靼人不乐意了,议和只是他们想要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终极目标是为了开市。软的行不通,他们就打算上硬的。”
“于是鞑靼人的大军又打进来了,鞑靼人打进来的过程出奇的顺利,但身为总兵的仇鸾靠的是贿赂严世蕃才拿下的,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但是他也知道,要是他守不住大同让鞑靼给攻破了,他也没好果子吃,于是他私底下偷偷给鞑靼人送钱让鞑靼人去打其他的城池。”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秦始皇】嬴政:荒谬。
【则天大帝】武则天:简直就是笑话。
【则天大帝】武则天:这样的人居然也能当守城将领,你们明朝当真是可笑。
朱元璋:......
好气。
但他没法反驳。
“鞑靼人呢还是比较诚实守信的,他们拿了仇鸾的钱,果然就换了个地方打,其实换与不换都没什么太大的差别,换到别的地方了,明军也还是打不过,照样让鞑靼人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了北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鞑靼人兵临城下了,严嵩这个时候还是在专心致志的给朱厚熜写青词。”
【汉武帝】刘彻:他还叫什么严嵩,叫严青词得了。
【唐太宗】李世民:这么分不清主次的人居然是内阁首辅,你们大明真是没救了。
“不过最后北京城也没破,鞑靼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开市。朱厚熜同意了鞑靼人的要求,他们就带着军队哪来的回哪去了,虽然烧杀抢掠是避免不了的。事后严嵩让兵部尚书当了他的替罪羊,这事就算过去了,这就是庚戍之变。”
【秦始皇】嬴政:这就过去了?
【汉武帝】刘彻:朕都有点不理解了。之前明太祖是怎么好意思天天追着宋太祖骂的?
【汉武帝】刘彻:你们这不都是一家人吗?
朱元璋:......
谁跟宋朝是一家的?
你放什么狗屁呢!
【明太祖】朱元璋:宋朝有不送钱的时候?
【汉武帝】刘彻:送一次的笑一直送的,这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
【汉武帝】刘彻:你要非这么说,那宋送钱好歹还是皇帝送,你们这臣
子背着皇帝送,也不知道谁都丢人。
【明太祖】朱元璋:宋朝年年给,仇鸾就给一次,这有可比性?
【汉武帝】刘彻:你又知道仇鸾只给一次了?仇鸾托梦跟你说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你们汉初不也一直送公主给匈奴和亲吗?你倒是开始说起别人来了。
【汉武帝】刘彻:整的你们明朝公主没和亲过似的。
【明太祖】朱元璋:朕的大明用不着跟别人和亲。
【汉武帝】刘彻:哦,那你好了不起哦。
“咳咳,这个,明朝确实没有和亲的公主。”言羽阳挠挠头:“明成祖朱棣说过明朝不对外称臣,也不对外和亲。”
刘彻:......
“既然说到明成祖,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朱高炽遵从他爹的心愿,给朱棣上的是太宗,结果到了朱厚熜这,他直接给朱棣一挪,挪成了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
好啊,原来就是你小子害的朕。
“鞑靼人虽然按照约定退兵了,但北边还是一直有动乱的发生。与此同时,南边的倭寇也很夸张,根据史料记载,53个日本人在沿海地区登陆以后,烧杀抢掠了接近二个月,期间杀伤了四五千官兵,一度直逼南京城。”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多少?
五十二个杀伤四五千??
他没听错吧??
日本人战斗力这么高??
“确实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数字,但这确实是曾经发生过的事。”
【汉武帝】刘彻:不是吧,日本人这么厉害?
【唐太宗】李世民: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明军太弱了。
【汉武帝】刘彻:再弱也不至于弱成这样吧?就是五千人躺地上让五十二个人砍,每人都要砍差不多一百个呢。
【唐太宗】李世民:张辽还带八百人击败了孙权十万兵呢。
孙权:?
这都能扯到我身上?
【汉武帝】刘彻:击败跟击杀还是有区别的吧,张辽又不是带八百人把十万人都给杀了。
【汉武帝】刘彻:不行朕还是觉得不真实,帝师这真的没有夸大其词吗?
【汉武帝】刘彻:南京不是正统朝的副都吗?五十二个人就能给拿下了?还能为非作歹二个月,你们正统朝真就什么都不干啊?
“拿下倒是没有啦,就是他们一路烧杀抢掠,往南京那边去了,至于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清朝编撰的明史是这么写的。”
“不过很快,戚继光横空出世,前往沿海地区平乱。自此之后,沿海地区的倭患基本被肃清。”
【秦始皇】嬴政:看来也不全是酒囊饭袋,偶尔还是有那么一两个可造之材。
【明太祖】朱元璋:仇鸾的下场呢?死了没?
“仇鸾死倒是死了......”
【明太祖】朱元璋:怎么死的?
“仇鸾后来跟严嵩成了政敌,前面不是说仇鸾偷摸贿赂了鞑靼人吗?完事转头他就给朱厚熜通风报信,说鞑靼人要打进来了,但是那会鞑靼人还没有兵临城下,仇鸾的人去的比较快,他主打的就是一个信息差,后来鞑靼人果然兵临城下了,朱厚熜就更相信他了。”
“紧接着仇鸾就立刻带兵增援北京,营造出自己是来帮助守卫北京的假象。这么一来,朱厚熜就更加信任仇鸾了,以至于后来仇鸾的手下冒充鞑靼人对百姓进行烧杀抢掠,朱厚熜也向着仇鸾,认为王仪不该抓他们,反过来把王仪给抓了。”
朱元璋:?
朱棣:?
朱高炽:?
什么东西?
为什么越听越抽象了?
【秦始皇】嬴政:自己人抢自己人?
【汉武帝】刘彻:你们正统朝真是让人眼界大开。
【唐太宗】李世民:怪不得帝师之前说明朝农民起义最多,他们要是能忍住不起义才怪了。
“总之,第二次北京保卫战结束以后,朱厚熜对仇鸾就很器重了,仇鸾一寻思,他的机会这不就来了?他就想把严嵩给弄了。他就把严嵩那点事跟朱厚熜全说了。”
“这下好了,事捅到明面上,不处理也得处理了,朱厚熜就开始冷落严嵩,但是严嵩也算是有点运气在身上,好巧不巧,仇鸾病了,还没等严嵩干点什么,仇鸾先病死了。”
“仇鸾死后,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把仇鸾做过的事都呈报给朱厚熜,朱厚熜很生气,还把仇鸾从棺材里挖出来鞭尸。”
“这里我们又可以引申出来一个人物,陆炳。可以说朱厚熜能活这么久,陆炳简直是功不可没,朱厚熜遭遇的两次足以要命的危机都是陆炳给他救出来的。”
“第一次,朱厚熜差点被行宫的宫女勒死,是陆炳及时出现,救下了朱厚熜,当然,这里面还有方皇后的功劳,也不完全是陆炳一个人救驾有功。”
朱元璋:?
一个皇帝能做到被宫女勒死的份上?
这是在干什么?
蔑视皇权蔑视到这种地步?
【明太祖】朱元璋:哪儿来的宫女这么大的胆子?
“这个事情吧,他是这样的。”
“听说宫女们要造反勒死朱厚熜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是修仙吗?他就痴迷炼丹,但是这个炼丹吧,他是用十四五岁少女的经血。然后为了保证这批宫女的纯净度,他都不让人吃饭,只让喝点露水。久而久之,为了自己活命这么干也能理解吧,至于这里面有没有文官的手笔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是这次侥幸活下来,不但没让朱厚熜停止疯狂的修仙,他反而修得更厉害了。他觉得正是因为自己修仙了,才能侥幸不死。”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看出来了,确实很侥幸。
“这是一次,还有一次是朱厚熜住的地方起火了,陆炳不顾自身安危冲入火海把朱厚熜从火场里面背了出来,要是没有陆炳,朱厚熜估摸就直接被烧死了。”
“陆炳可以说是朱厚熜手里一把非常好用的刀,指哪砍哪。他跟严嵩最大的区别就是他做的事情都是朱厚熜让他去做的,自己没什么私心。”
“但即便是严嵩这么揣摩朱厚熜的意思了,他依旧没能善始善终,一场大火加上一个徐阶,令严嵩晚景凄凉。”
“徐阶虽然也是一个有名的贪官,但他这时候还没开始贪,他是等朱厚熜死了以后才开始贪的。而且他这人大有来头,他是王守仁的弟子。单这么说听上去好像没什么。”
“王守仁是心学的发展者,阳明心学、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他是当之无愧的圣人。”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很信奉程朱理学那一套的,程朱理学在明朝的时候简直是发展到了鼎峰,但王守仁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我。心学这个东西,说出来看似很虚无缥缈,但是想要做到其实是很难的。”!
“但是这个时候,朱厚熜已经修仙修魔怔了,为了修仙大肆消耗人力、物力、财力。严嵩作为朱厚熜的第一狗腿子认为,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身为臣属,他只需要做到让皇帝能想要什么有什么就行。”
“严嵩此举正合朱厚熜心意,至于外面的人过得苦不苦,底下的人过得累不累,朱厚熜和严嵩是不会去考虑的。”
“朱厚熜沉迷修仙做法事,但做法事的开销是巨大的,朱厚熜也不管。反正他就管花钱就对了,钱怎么来从哪来,这都不重要。有钱花就行。”
【唐太宗】李世民:这不昏君吗?
还想干嘛就干嘛。
魏征连他逗个鸟都能说他两句!
“是啊,也就干了五年正事吧,后面就都不怎么干正事了,第二次北京保卫战也是在朱厚熜在位时期打响的。”
朱元璋:......
话果然是说早了!
【汉武帝】刘彻:又保卫北京。合着你们明朝把都城从南京迁去北京就是为了保卫北京?
【宋太祖】赵匡胤:好有道理。
“到了朱厚熜在位后期的时候,边防其实一直都不太稳固,海上有倭寇,陆上有游牧民族,哪哪都不是很太平,但是自从第一次北京保险战以后,武将集团就逐渐有点失去话语权,当然,在第二次北京保卫战打完以后,那点话语权是彻底没有了。”
“刚刚也说了,朱厚熜这人很自私,他知道严嵩是贪官,但是严嵩贪钱,他不贪皇帝的钱,朱厚熜那份他都是老老实实给交上去了的,朱厚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问题是这样贪来贪去,人人都贪,钱就只有那么点。蛋糕就只有那么大,最后反而是民间的商业体系受到重创。”
“正好这时候又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期间,民间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秦始皇】嬴政:资本主义是什么?
“资本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剥削。靠剥削其他人来累积自己的财富。跟封建社会的剥削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大概是在封建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往往是合法的,而现代资本主义
大部分都是不合法的。”
言羽阳不打算跟皇帝们多说这些。
要是让皇帝们学会了资本主义,那封建社会岂不是还能继续往下延续。
有空还是多讲讲马克思主义得了。
“总之,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朱厚熜在位末期,明朝呈现出了一种分崩离析,即将灭亡的颓势。”
“但呈现毕竟是呈现,最后明朝在经历嘉靖倭乱、大同兵变、辽东兵变、庚戍之变、争贡之役等等一系列风雨飘摇,最终还是传承下去了。”
【汉武帝】刘彻:这么多兵变他们还能打赢北京保卫战呢?
“其实北京保卫战也不是靠打赢的吧,是靠送钱送赢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什么?
听到这里,朱元璋顿时觉得前面那些东西都不算什么了。
靠什么赢的?
给谁送钱?
不是。
都是中文字怎么组合在一起他就听不懂了呢?
甚至有那么一刻他十分希望是自己听错了。
经过这么久,他都已经不敢去质疑是言羽阳说错了。
【汉武帝】刘彻:帝师说你们明朝也是靠送钱保和平。
刘彻很贴心的重复。
这下朱元璋是真不能淡定了。
他之所以天天对着赵匡胤贴脸开大看不起宋朝。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宋朝一直在不停的不停的往外给北边的鞑子们送钱。
现在告诉他其实他的大明跟宋一样,也给北方的鞑子送钱?
他不能接受!!!
谁来了都不好使!!!
“当然,这个钱不是朱厚熜本人送的,是仇鸾偷摸送的。”
【秦始皇】嬴政:帝师,明世宗这么掌控朝堂了?
【汉武帝】刘彻:一个是皇帝点头给别人送钱,一个是臣子背着皇帝偷摸给外邦上供,至少前者皇帝还点头了呢。
“这个事儿呢他是这么个事。”言羽阳斟酌了一下用词:“一开始呢,鞑靼人就不怎么安分,老是动不动就骚扰,完是明朝又确实不怎么打得过人家,鞑靼人尝到了甜头,就试图入侵明朝疆土,但是没完全成功,明朝这会也不是无人可用。”
“虽然鞑靼人被打退了,但是他们的野心被滋长了,鞑靼人一寻思,机会来了。就想跟大明议和,因为这时候明的边防很差,基本上就是被动挨打,但是草原的游牧民族跟中原的农耕文明比起来,最差的就是他们粮不够,各方面的发展都远远比不上中原。”
“鞑靼人就想跟明朝通商,就说要跟明朝议和。这个事情其实也很好理解,现在是他们占据上风。然后他们主动来议和,按理来说,鞑靼人觉得明朝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可惜,如果这是宋朝,可能人家就同意了,偏偏这是明朝,偏偏他还撞到了朱厚熜手上。”
“刚刚说过明朝有嘉靖倭乱和争贡之役,这两次就是因
为海上的倭寇频繁骚扰导致的,沿海地区一直不太平,朱厚熜一怒之下直接开了海禁,不做海上生意了。”
“前面也说过很多朝代经济繁荣海运是离不开的,朱厚熜这一手海禁,也算是间接掐断了明朝经济发展,但问题是海禁是开了,倭寇作乱的情形并没有得到解决,沿海人民还是要忍受骚扰和时不时就来一次的烧杀抢掠,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秦始皇】嬴政:这个倭寇就是帝师上次提到的日本人吗?
“也不完全是吧,这会把海盗都统称为倭寇,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完全没有,还是有的。”
“朱厚熜拒绝了鞑靼人议和的请求,这下鞑靼人不乐意了,议和只是他们想要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终极目标是为了开市。软的行不通,他们就打算上硬的。”
“于是鞑靼人的大军又打进来了,鞑靼人打进来的过程出奇的顺利,但身为总兵的仇鸾靠的是贿赂严世蕃才拿下的,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但是他也知道,要是他守不住大同让鞑靼给攻破了,他也没好果子吃,于是他私底下偷偷给鞑靼人送钱让鞑靼人去打其他的城池。”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秦始皇】嬴政:荒谬。
【则天大帝】武则天:简直就是笑话。
【则天大帝】武则天:这样的人居然也能当守城将领,你们明朝当真是可笑。
朱元璋:......
好气。
但他没法反驳。
“鞑靼人呢还是比较诚实守信的,他们拿了仇鸾的钱,果然就换了个地方打,其实换与不换都没什么太大的差别,换到别的地方了,明军也还是打不过,照样让鞑靼人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了北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鞑靼人兵临城下了,严嵩这个时候还是在专心致志的给朱厚熜写青词。”
【汉武帝】刘彻:他还叫什么严嵩,叫严青词得了。
【唐太宗】李世民:这么分不清主次的人居然是内阁首辅,你们大明真是没救了。
“不过最后北京城也没破,鞑靼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开市。朱厚熜同意了鞑靼人的要求,他们就带着军队哪来的回哪去了,虽然烧杀抢掠是避免不了的。事后严嵩让兵部尚书当了他的替罪羊,这事就算过去了,这就是庚戍之变。”
【秦始皇】嬴政:这就过去了?
【汉武帝】刘彻:朕都有点不理解了。之前明太祖是怎么好意思天天追着宋太祖骂的?
【汉武帝】刘彻:你们这不都是一家人吗?
朱元璋:......
谁跟宋朝是一家的?
你放什么狗屁呢!
【明太祖】朱元璋:宋朝有不送钱的时候?
【汉武帝】刘彻:送一次的笑一直送的,这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
【汉武帝】刘彻:你要非这么说,那宋送钱好歹还是皇帝送,你们这臣
子背着皇帝送,也不知道谁都丢人。
【明太祖】朱元璋:宋朝年年给,仇鸾就给一次,这有可比性?
【汉武帝】刘彻:你又知道仇鸾只给一次了?仇鸾托梦跟你说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你们汉初不也一直送公主给匈奴和亲吗?你倒是开始说起别人来了。
【汉武帝】刘彻:整的你们明朝公主没和亲过似的。
【明太祖】朱元璋:朕的大明用不着跟别人和亲。
【汉武帝】刘彻:哦,那你好了不起哦。
“咳咳,这个,明朝确实没有和亲的公主。”言羽阳挠挠头:“明成祖朱棣说过明朝不对外称臣,也不对外和亲。”
刘彻:......
“既然说到明成祖,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朱高炽遵从他爹的心愿,给朱棣上的是太宗,结果到了朱厚熜这,他直接给朱棣一挪,挪成了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
好啊,原来就是你小子害的朕。
“鞑靼人虽然按照约定退兵了,但北边还是一直有动乱的发生。与此同时,南边的倭寇也很夸张,根据史料记载,53个日本人在沿海地区登陆以后,烧杀抢掠了接近二个月,期间杀伤了四五千官兵,一度直逼南京城。”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多少?
五十二个杀伤四五千??
他没听错吧??
日本人战斗力这么高??
“确实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数字,但这确实是曾经发生过的事。”
【汉武帝】刘彻:不是吧,日本人这么厉害?
【唐太宗】李世民: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明军太弱了。
【汉武帝】刘彻:再弱也不至于弱成这样吧?就是五千人躺地上让五十二个人砍,每人都要砍差不多一百个呢。
【唐太宗】李世民:张辽还带八百人击败了孙权十万兵呢。
孙权:?
这都能扯到我身上?
【汉武帝】刘彻:击败跟击杀还是有区别的吧,张辽又不是带八百人把十万人都给杀了。
【汉武帝】刘彻:不行朕还是觉得不真实,帝师这真的没有夸大其词吗?
【汉武帝】刘彻:南京不是正统朝的副都吗?五十二个人就能给拿下了?还能为非作歹二个月,你们正统朝真就什么都不干啊?
“拿下倒是没有啦,就是他们一路烧杀抢掠,往南京那边去了,至于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清朝编撰的明史是这么写的。”
“不过很快,戚继光横空出世,前往沿海地区平乱。自此之后,沿海地区的倭患基本被肃清。”
【秦始皇】嬴政:看来也不全是酒囊饭袋,偶尔还是有那么一两个可造之材。
【明太祖】朱元璋:仇鸾的下场呢?死了没?
“仇鸾死倒是死了......”
【明太祖】朱元璋:怎么死的?
“仇鸾后来跟严嵩成了政敌,前面不是说仇鸾偷摸贿赂了鞑靼人吗?完事转头他就给朱厚熜通风报信,说鞑靼人要打进来了,但是那会鞑靼人还没有兵临城下,仇鸾的人去的比较快,他主打的就是一个信息差,后来鞑靼人果然兵临城下了,朱厚熜就更相信他了。”
“紧接着仇鸾就立刻带兵增援北京,营造出自己是来帮助守卫北京的假象。这么一来,朱厚熜就更加信任仇鸾了,以至于后来仇鸾的手下冒充鞑靼人对百姓进行烧杀抢掠,朱厚熜也向着仇鸾,认为王仪不该抓他们,反过来把王仪给抓了。”
朱元璋:?
朱棣:?
朱高炽:?
什么东西?
为什么越听越抽象了?
【秦始皇】嬴政:自己人抢自己人?
【汉武帝】刘彻:你们正统朝真是让人眼界大开。
【唐太宗】李世民:怪不得帝师之前说明朝农民起义最多,他们要是能忍住不起义才怪了。
“总之,第二次北京保卫战结束以后,朱厚熜对仇鸾就很器重了,仇鸾一寻思,他的机会这不就来了?他就想把严嵩给弄了。他就把严嵩那点事跟朱厚熜全说了。”
“这下好了,事捅到明面上,不处理也得处理了,朱厚熜就开始冷落严嵩,但是严嵩也算是有点运气在身上,好巧不巧,仇鸾病了,还没等严嵩干点什么,仇鸾先病死了。”
“仇鸾死后,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把仇鸾做过的事都呈报给朱厚熜,朱厚熜很生气,还把仇鸾从棺材里挖出来鞭尸。”
“这里我们又可以引申出来一个人物,陆炳。可以说朱厚熜能活这么久,陆炳简直是功不可没,朱厚熜遭遇的两次足以要命的危机都是陆炳给他救出来的。”
“第一次,朱厚熜差点被行宫的宫女勒死,是陆炳及时出现,救下了朱厚熜,当然,这里面还有方皇后的功劳,也不完全是陆炳一个人救驾有功。”
朱元璋:?
一个皇帝能做到被宫女勒死的份上?
这是在干什么?
蔑视皇权蔑视到这种地步?
【明太祖】朱元璋:哪儿来的宫女这么大的胆子?
“这个事情吧,他是这样的。”
“听说宫女们要造反勒死朱厚熜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是修仙吗?他就痴迷炼丹,但是这个炼丹吧,他是用十四五岁少女的经血。然后为了保证这批宫女的纯净度,他都不让人吃饭,只让喝点露水。久而久之,为了自己活命这么干也能理解吧,至于这里面有没有文官的手笔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是这次侥幸活下来,不但没让朱厚熜停止疯狂的修仙,他反而修得更厉害了。他觉得正是因为自己修仙了,才能侥幸不死。”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看出来了,确实很侥幸。
“这是一次,还有一次是朱厚熜住的地方起火了,陆炳不顾自身安危冲入火海把朱厚熜从火场里面背了出来,要是没有陆炳,朱厚熜估摸就直接被烧死了。”
“陆炳可以说是朱厚熜手里一把非常好用的刀,指哪砍哪。他跟严嵩最大的区别就是他做的事情都是朱厚熜让他去做的,自己没什么私心。”
“但即便是严嵩这么揣摩朱厚熜的意思了,他依旧没能善始善终,一场大火加上一个徐阶,令严嵩晚景凄凉。”
“徐阶虽然也是一个有名的贪官,但他这时候还没开始贪,他是等朱厚熜死了以后才开始贪的。而且他这人大有来头,他是王守仁的弟子。单这么说听上去好像没什么。”
“王守仁是心学的发展者,阳明心学、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他是当之无愧的圣人。”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很信奉程朱理学那一套的,程朱理学在明朝的时候简直是发展到了鼎峰,但王守仁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我。心学这个东西,说出来看似很虚无缥缈,但是想要做到其实是很难的。”!
“但是这个时候,朱厚熜已经修仙修魔怔了,为了修仙大肆消耗人力、物力、财力。严嵩作为朱厚熜的第一狗腿子认为,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身为臣属,他只需要做到让皇帝能想要什么有什么就行。”
“严嵩此举正合朱厚熜心意,至于外面的人过得苦不苦,底下的人过得累不累,朱厚熜和严嵩是不会去考虑的。”
“朱厚熜沉迷修仙做法事,但做法事的开销是巨大的,朱厚熜也不管。反正他就管花钱就对了,钱怎么来从哪来,这都不重要。有钱花就行。”
【唐太宗】李世民:这不昏君吗?
还想干嘛就干嘛。
魏征连他逗个鸟都能说他两句!
“是啊,也就干了五年正事吧,后面就都不怎么干正事了,第二次北京保卫战也是在朱厚熜在位时期打响的。”
朱元璋:......
话果然是说早了!
【汉武帝】刘彻:又保卫北京。合着你们明朝把都城从南京迁去北京就是为了保卫北京?
【宋太祖】赵匡胤:好有道理。
“到了朱厚熜在位后期的时候,边防其实一直都不太稳固,海上有倭寇,陆上有游牧民族,哪哪都不是很太平,但是自从第一次北京保险战以后,武将集团就逐渐有点失去话语权,当然,在第二次北京保卫战打完以后,那点话语权是彻底没有了。”
“刚刚也说了,朱厚熜这人很自私,他知道严嵩是贪官,但是严嵩贪钱,他不贪皇帝的钱,朱厚熜那份他都是老老实实给交上去了的,朱厚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问题是这样贪来贪去,人人都贪,钱就只有那么点。蛋糕就只有那么大,最后反而是民间的商业体系受到重创。”
“正好这时候又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期间,民间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秦始皇】嬴政:资本主义是什么?
“资本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剥削。靠剥削其他人来累积自己的财富。跟封建社会的剥削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大概是在封建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往往是合法的,而现代资本主义
大部分都是不合法的。”
言羽阳不打算跟皇帝们多说这些。
要是让皇帝们学会了资本主义,那封建社会岂不是还能继续往下延续。
有空还是多讲讲马克思主义得了。
“总之,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朱厚熜在位末期,明朝呈现出了一种分崩离析,即将灭亡的颓势。”
“但呈现毕竟是呈现,最后明朝在经历嘉靖倭乱、大同兵变、辽东兵变、庚戍之变、争贡之役等等一系列风雨飘摇,最终还是传承下去了。”
【汉武帝】刘彻:这么多兵变他们还能打赢北京保卫战呢?
“其实北京保卫战也不是靠打赢的吧,是靠送钱送赢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什么?
听到这里,朱元璋顿时觉得前面那些东西都不算什么了。
靠什么赢的?
给谁送钱?
不是。
都是中文字怎么组合在一起他就听不懂了呢?
甚至有那么一刻他十分希望是自己听错了。
经过这么久,他都已经不敢去质疑是言羽阳说错了。
【汉武帝】刘彻:帝师说你们明朝也是靠送钱保和平。
刘彻很贴心的重复。
这下朱元璋是真不能淡定了。
他之所以天天对着赵匡胤贴脸开大看不起宋朝。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宋朝一直在不停的不停的往外给北边的鞑子们送钱。
现在告诉他其实他的大明跟宋一样,也给北方的鞑子送钱?
他不能接受!!!
谁来了都不好使!!!
“当然,这个钱不是朱厚熜本人送的,是仇鸾偷摸送的。”
【秦始皇】嬴政:帝师,明世宗这么掌控朝堂了?
【汉武帝】刘彻:一个是皇帝点头给别人送钱,一个是臣子背着皇帝偷摸给外邦上供,至少前者皇帝还点头了呢。
“这个事儿呢他是这么个事。”言羽阳斟酌了一下用词:“一开始呢,鞑靼人就不怎么安分,老是动不动就骚扰,完是明朝又确实不怎么打得过人家,鞑靼人尝到了甜头,就试图入侵明朝疆土,但是没完全成功,明朝这会也不是无人可用。”
“虽然鞑靼人被打退了,但是他们的野心被滋长了,鞑靼人一寻思,机会来了。就想跟大明议和,因为这时候明的边防很差,基本上就是被动挨打,但是草原的游牧民族跟中原的农耕文明比起来,最差的就是他们粮不够,各方面的发展都远远比不上中原。”
“鞑靼人就想跟明朝通商,就说要跟明朝议和。这个事情其实也很好理解,现在是他们占据上风。然后他们主动来议和,按理来说,鞑靼人觉得明朝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可惜,如果这是宋朝,可能人家就同意了,偏偏这是明朝,偏偏他还撞到了朱厚熜手上。”
“刚刚说过明朝有嘉靖倭乱和争贡之役,这两次就是因
为海上的倭寇频繁骚扰导致的,沿海地区一直不太平,朱厚熜一怒之下直接开了海禁,不做海上生意了。”
“前面也说过很多朝代经济繁荣海运是离不开的,朱厚熜这一手海禁,也算是间接掐断了明朝经济发展,但问题是海禁是开了,倭寇作乱的情形并没有得到解决,沿海人民还是要忍受骚扰和时不时就来一次的烧杀抢掠,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秦始皇】嬴政:这个倭寇就是帝师上次提到的日本人吗?
“也不完全是吧,这会把海盗都统称为倭寇,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完全没有,还是有的。”
“朱厚熜拒绝了鞑靼人议和的请求,这下鞑靼人不乐意了,议和只是他们想要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终极目标是为了开市。软的行不通,他们就打算上硬的。”
“于是鞑靼人的大军又打进来了,鞑靼人打进来的过程出奇的顺利,但身为总兵的仇鸾靠的是贿赂严世蕃才拿下的,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但是他也知道,要是他守不住大同让鞑靼给攻破了,他也没好果子吃,于是他私底下偷偷给鞑靼人送钱让鞑靼人去打其他的城池。”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秦始皇】嬴政:荒谬。
【则天大帝】武则天:简直就是笑话。
【则天大帝】武则天:这样的人居然也能当守城将领,你们明朝当真是可笑。
朱元璋:......
好气。
但他没法反驳。
“鞑靼人呢还是比较诚实守信的,他们拿了仇鸾的钱,果然就换了个地方打,其实换与不换都没什么太大的差别,换到别的地方了,明军也还是打不过,照样让鞑靼人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了北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鞑靼人兵临城下了,严嵩这个时候还是在专心致志的给朱厚熜写青词。”
【汉武帝】刘彻:他还叫什么严嵩,叫严青词得了。
【唐太宗】李世民:这么分不清主次的人居然是内阁首辅,你们大明真是没救了。
“不过最后北京城也没破,鞑靼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开市。朱厚熜同意了鞑靼人的要求,他们就带着军队哪来的回哪去了,虽然烧杀抢掠是避免不了的。事后严嵩让兵部尚书当了他的替罪羊,这事就算过去了,这就是庚戍之变。”
【秦始皇】嬴政:这就过去了?
【汉武帝】刘彻:朕都有点不理解了。之前明太祖是怎么好意思天天追着宋太祖骂的?
【汉武帝】刘彻:你们这不都是一家人吗?
朱元璋:......
谁跟宋朝是一家的?
你放什么狗屁呢!
【明太祖】朱元璋:宋朝有不送钱的时候?
【汉武帝】刘彻:送一次的笑一直送的,这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
【汉武帝】刘彻:你要非这么说,那宋送钱好歹还是皇帝送,你们这臣
子背着皇帝送,也不知道谁都丢人。
【明太祖】朱元璋:宋朝年年给,仇鸾就给一次,这有可比性?
【汉武帝】刘彻:你又知道仇鸾只给一次了?仇鸾托梦跟你说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你们汉初不也一直送公主给匈奴和亲吗?你倒是开始说起别人来了。
【汉武帝】刘彻:整的你们明朝公主没和亲过似的。
【明太祖】朱元璋:朕的大明用不着跟别人和亲。
【汉武帝】刘彻:哦,那你好了不起哦。
“咳咳,这个,明朝确实没有和亲的公主。”言羽阳挠挠头:“明成祖朱棣说过明朝不对外称臣,也不对外和亲。”
刘彻:......
“既然说到明成祖,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朱高炽遵从他爹的心愿,给朱棣上的是太宗,结果到了朱厚熜这,他直接给朱棣一挪,挪成了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
好啊,原来就是你小子害的朕。
“鞑靼人虽然按照约定退兵了,但北边还是一直有动乱的发生。与此同时,南边的倭寇也很夸张,根据史料记载,53个日本人在沿海地区登陆以后,烧杀抢掠了接近二个月,期间杀伤了四五千官兵,一度直逼南京城。”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多少?
五十二个杀伤四五千??
他没听错吧??
日本人战斗力这么高??
“确实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数字,但这确实是曾经发生过的事。”
【汉武帝】刘彻:不是吧,日本人这么厉害?
【唐太宗】李世民: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明军太弱了。
【汉武帝】刘彻:再弱也不至于弱成这样吧?就是五千人躺地上让五十二个人砍,每人都要砍差不多一百个呢。
【唐太宗】李世民:张辽还带八百人击败了孙权十万兵呢。
孙权:?
这都能扯到我身上?
【汉武帝】刘彻:击败跟击杀还是有区别的吧,张辽又不是带八百人把十万人都给杀了。
【汉武帝】刘彻:不行朕还是觉得不真实,帝师这真的没有夸大其词吗?
【汉武帝】刘彻:南京不是正统朝的副都吗?五十二个人就能给拿下了?还能为非作歹二个月,你们正统朝真就什么都不干啊?
“拿下倒是没有啦,就是他们一路烧杀抢掠,往南京那边去了,至于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清朝编撰的明史是这么写的。”
“不过很快,戚继光横空出世,前往沿海地区平乱。自此之后,沿海地区的倭患基本被肃清。”
【秦始皇】嬴政:看来也不全是酒囊饭袋,偶尔还是有那么一两个可造之材。
【明太祖】朱元璋:仇鸾的下场呢?死了没?
“仇鸾死倒是死了......”
【明太祖】朱元璋:怎么死的?
“仇鸾后来跟严嵩成了政敌,前面不是说仇鸾偷摸贿赂了鞑靼人吗?完事转头他就给朱厚熜通风报信,说鞑靼人要打进来了,但是那会鞑靼人还没有兵临城下,仇鸾的人去的比较快,他主打的就是一个信息差,后来鞑靼人果然兵临城下了,朱厚熜就更相信他了。”
“紧接着仇鸾就立刻带兵增援北京,营造出自己是来帮助守卫北京的假象。这么一来,朱厚熜就更加信任仇鸾了,以至于后来仇鸾的手下冒充鞑靼人对百姓进行烧杀抢掠,朱厚熜也向着仇鸾,认为王仪不该抓他们,反过来把王仪给抓了。”
朱元璋:?
朱棣:?
朱高炽:?
什么东西?
为什么越听越抽象了?
【秦始皇】嬴政:自己人抢自己人?
【汉武帝】刘彻:你们正统朝真是让人眼界大开。
【唐太宗】李世民:怪不得帝师之前说明朝农民起义最多,他们要是能忍住不起义才怪了。
“总之,第二次北京保卫战结束以后,朱厚熜对仇鸾就很器重了,仇鸾一寻思,他的机会这不就来了?他就想把严嵩给弄了。他就把严嵩那点事跟朱厚熜全说了。”
“这下好了,事捅到明面上,不处理也得处理了,朱厚熜就开始冷落严嵩,但是严嵩也算是有点运气在身上,好巧不巧,仇鸾病了,还没等严嵩干点什么,仇鸾先病死了。”
“仇鸾死后,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把仇鸾做过的事都呈报给朱厚熜,朱厚熜很生气,还把仇鸾从棺材里挖出来鞭尸。”
“这里我们又可以引申出来一个人物,陆炳。可以说朱厚熜能活这么久,陆炳简直是功不可没,朱厚熜遭遇的两次足以要命的危机都是陆炳给他救出来的。”
“第一次,朱厚熜差点被行宫的宫女勒死,是陆炳及时出现,救下了朱厚熜,当然,这里面还有方皇后的功劳,也不完全是陆炳一个人救驾有功。”
朱元璋:?
一个皇帝能做到被宫女勒死的份上?
这是在干什么?
蔑视皇权蔑视到这种地步?
【明太祖】朱元璋:哪儿来的宫女这么大的胆子?
“这个事情吧,他是这样的。”
“听说宫女们要造反勒死朱厚熜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是修仙吗?他就痴迷炼丹,但是这个炼丹吧,他是用十四五岁少女的经血。然后为了保证这批宫女的纯净度,他都不让人吃饭,只让喝点露水。久而久之,为了自己活命这么干也能理解吧,至于这里面有没有文官的手笔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是这次侥幸活下来,不但没让朱厚熜停止疯狂的修仙,他反而修得更厉害了。他觉得正是因为自己修仙了,才能侥幸不死。”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看出来了,确实很侥幸。
“这是一次,还有一次是朱厚熜住的地方起火了,陆炳不顾自身安危冲入火海把朱厚熜从火场里面背了出来,要是没有陆炳,朱厚熜估摸就直接被烧死了。”
“陆炳可以说是朱厚熜手里一把非常好用的刀,指哪砍哪。他跟严嵩最大的区别就是他做的事情都是朱厚熜让他去做的,自己没什么私心。”
“但即便是严嵩这么揣摩朱厚熜的意思了,他依旧没能善始善终,一场大火加上一个徐阶,令严嵩晚景凄凉。”
“徐阶虽然也是一个有名的贪官,但他这时候还没开始贪,他是等朱厚熜死了以后才开始贪的。而且他这人大有来头,他是王守仁的弟子。单这么说听上去好像没什么。”
“王守仁是心学的发展者,阳明心学、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他是当之无愧的圣人。”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很信奉程朱理学那一套的,程朱理学在明朝的时候简直是发展到了鼎峰,但王守仁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我。心学这个东西,说出来看似很虚无缥缈,但是想要做到其实是很难的。”!
“但是这个时候,朱厚熜已经修仙修魔怔了,为了修仙大肆消耗人力、物力、财力。严嵩作为朱厚熜的第一狗腿子认为,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身为臣属,他只需要做到让皇帝能想要什么有什么就行。”
“严嵩此举正合朱厚熜心意,至于外面的人过得苦不苦,底下的人过得累不累,朱厚熜和严嵩是不会去考虑的。”
“朱厚熜沉迷修仙做法事,但做法事的开销是巨大的,朱厚熜也不管。反正他就管花钱就对了,钱怎么来从哪来,这都不重要。有钱花就行。”
【唐太宗】李世民:这不昏君吗?
还想干嘛就干嘛。
魏征连他逗个鸟都能说他两句!
“是啊,也就干了五年正事吧,后面就都不怎么干正事了,第二次北京保卫战也是在朱厚熜在位时期打响的。”
朱元璋:......
话果然是说早了!
【汉武帝】刘彻:又保卫北京。合着你们明朝把都城从南京迁去北京就是为了保卫北京?
【宋太祖】赵匡胤:好有道理。
“到了朱厚熜在位后期的时候,边防其实一直都不太稳固,海上有倭寇,陆上有游牧民族,哪哪都不是很太平,但是自从第一次北京保险战以后,武将集团就逐渐有点失去话语权,当然,在第二次北京保卫战打完以后,那点话语权是彻底没有了。”
“刚刚也说了,朱厚熜这人很自私,他知道严嵩是贪官,但是严嵩贪钱,他不贪皇帝的钱,朱厚熜那份他都是老老实实给交上去了的,朱厚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问题是这样贪来贪去,人人都贪,钱就只有那么点。蛋糕就只有那么大,最后反而是民间的商业体系受到重创。”
“正好这时候又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期间,民间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秦始皇】嬴政:资本主义是什么?
“资本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剥削。靠剥削其他人来累积自己的财富。跟封建社会的剥削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大概是在封建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往往是合法的,而现代资本主义
大部分都是不合法的。”
言羽阳不打算跟皇帝们多说这些。
要是让皇帝们学会了资本主义,那封建社会岂不是还能继续往下延续。
有空还是多讲讲马克思主义得了。
“总之,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朱厚熜在位末期,明朝呈现出了一种分崩离析,即将灭亡的颓势。”
“但呈现毕竟是呈现,最后明朝在经历嘉靖倭乱、大同兵变、辽东兵变、庚戍之变、争贡之役等等一系列风雨飘摇,最终还是传承下去了。”
【汉武帝】刘彻:这么多兵变他们还能打赢北京保卫战呢?
“其实北京保卫战也不是靠打赢的吧,是靠送钱送赢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什么?
听到这里,朱元璋顿时觉得前面那些东西都不算什么了。
靠什么赢的?
给谁送钱?
不是。
都是中文字怎么组合在一起他就听不懂了呢?
甚至有那么一刻他十分希望是自己听错了。
经过这么久,他都已经不敢去质疑是言羽阳说错了。
【汉武帝】刘彻:帝师说你们明朝也是靠送钱保和平。
刘彻很贴心的重复。
这下朱元璋是真不能淡定了。
他之所以天天对着赵匡胤贴脸开大看不起宋朝。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宋朝一直在不停的不停的往外给北边的鞑子们送钱。
现在告诉他其实他的大明跟宋一样,也给北方的鞑子送钱?
他不能接受!!!
谁来了都不好使!!!
“当然,这个钱不是朱厚熜本人送的,是仇鸾偷摸送的。”
【秦始皇】嬴政:帝师,明世宗这么掌控朝堂了?
【汉武帝】刘彻:一个是皇帝点头给别人送钱,一个是臣子背着皇帝偷摸给外邦上供,至少前者皇帝还点头了呢。
“这个事儿呢他是这么个事。”言羽阳斟酌了一下用词:“一开始呢,鞑靼人就不怎么安分,老是动不动就骚扰,完是明朝又确实不怎么打得过人家,鞑靼人尝到了甜头,就试图入侵明朝疆土,但是没完全成功,明朝这会也不是无人可用。”
“虽然鞑靼人被打退了,但是他们的野心被滋长了,鞑靼人一寻思,机会来了。就想跟大明议和,因为这时候明的边防很差,基本上就是被动挨打,但是草原的游牧民族跟中原的农耕文明比起来,最差的就是他们粮不够,各方面的发展都远远比不上中原。”
“鞑靼人就想跟明朝通商,就说要跟明朝议和。这个事情其实也很好理解,现在是他们占据上风。然后他们主动来议和,按理来说,鞑靼人觉得明朝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可惜,如果这是宋朝,可能人家就同意了,偏偏这是明朝,偏偏他还撞到了朱厚熜手上。”
“刚刚说过明朝有嘉靖倭乱和争贡之役,这两次就是因
为海上的倭寇频繁骚扰导致的,沿海地区一直不太平,朱厚熜一怒之下直接开了海禁,不做海上生意了。”
“前面也说过很多朝代经济繁荣海运是离不开的,朱厚熜这一手海禁,也算是间接掐断了明朝经济发展,但问题是海禁是开了,倭寇作乱的情形并没有得到解决,沿海人民还是要忍受骚扰和时不时就来一次的烧杀抢掠,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秦始皇】嬴政:这个倭寇就是帝师上次提到的日本人吗?
“也不完全是吧,这会把海盗都统称为倭寇,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完全没有,还是有的。”
“朱厚熜拒绝了鞑靼人议和的请求,这下鞑靼人不乐意了,议和只是他们想要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终极目标是为了开市。软的行不通,他们就打算上硬的。”
“于是鞑靼人的大军又打进来了,鞑靼人打进来的过程出奇的顺利,但身为总兵的仇鸾靠的是贿赂严世蕃才拿下的,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但是他也知道,要是他守不住大同让鞑靼给攻破了,他也没好果子吃,于是他私底下偷偷给鞑靼人送钱让鞑靼人去打其他的城池。”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秦始皇】嬴政:荒谬。
【则天大帝】武则天:简直就是笑话。
【则天大帝】武则天:这样的人居然也能当守城将领,你们明朝当真是可笑。
朱元璋:......
好气。
但他没法反驳。
“鞑靼人呢还是比较诚实守信的,他们拿了仇鸾的钱,果然就换了个地方打,其实换与不换都没什么太大的差别,换到别的地方了,明军也还是打不过,照样让鞑靼人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了北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鞑靼人兵临城下了,严嵩这个时候还是在专心致志的给朱厚熜写青词。”
【汉武帝】刘彻:他还叫什么严嵩,叫严青词得了。
【唐太宗】李世民:这么分不清主次的人居然是内阁首辅,你们大明真是没救了。
“不过最后北京城也没破,鞑靼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开市。朱厚熜同意了鞑靼人的要求,他们就带着军队哪来的回哪去了,虽然烧杀抢掠是避免不了的。事后严嵩让兵部尚书当了他的替罪羊,这事就算过去了,这就是庚戍之变。”
【秦始皇】嬴政:这就过去了?
【汉武帝】刘彻:朕都有点不理解了。之前明太祖是怎么好意思天天追着宋太祖骂的?
【汉武帝】刘彻:你们这不都是一家人吗?
朱元璋:......
谁跟宋朝是一家的?
你放什么狗屁呢!
【明太祖】朱元璋:宋朝有不送钱的时候?
【汉武帝】刘彻:送一次的笑一直送的,这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
【汉武帝】刘彻:你要非这么说,那宋送钱好歹还是皇帝送,你们这臣
子背着皇帝送,也不知道谁都丢人。
【明太祖】朱元璋:宋朝年年给,仇鸾就给一次,这有可比性?
【汉武帝】刘彻:你又知道仇鸾只给一次了?仇鸾托梦跟你说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你们汉初不也一直送公主给匈奴和亲吗?你倒是开始说起别人来了。
【汉武帝】刘彻:整的你们明朝公主没和亲过似的。
【明太祖】朱元璋:朕的大明用不着跟别人和亲。
【汉武帝】刘彻:哦,那你好了不起哦。
“咳咳,这个,明朝确实没有和亲的公主。”言羽阳挠挠头:“明成祖朱棣说过明朝不对外称臣,也不对外和亲。”
刘彻:......
“既然说到明成祖,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朱高炽遵从他爹的心愿,给朱棣上的是太宗,结果到了朱厚熜这,他直接给朱棣一挪,挪成了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
好啊,原来就是你小子害的朕。
“鞑靼人虽然按照约定退兵了,但北边还是一直有动乱的发生。与此同时,南边的倭寇也很夸张,根据史料记载,53个日本人在沿海地区登陆以后,烧杀抢掠了接近二个月,期间杀伤了四五千官兵,一度直逼南京城。”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多少?
五十二个杀伤四五千??
他没听错吧??
日本人战斗力这么高??
“确实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数字,但这确实是曾经发生过的事。”
【汉武帝】刘彻:不是吧,日本人这么厉害?
【唐太宗】李世民: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明军太弱了。
【汉武帝】刘彻:再弱也不至于弱成这样吧?就是五千人躺地上让五十二个人砍,每人都要砍差不多一百个呢。
【唐太宗】李世民:张辽还带八百人击败了孙权十万兵呢。
孙权:?
这都能扯到我身上?
【汉武帝】刘彻:击败跟击杀还是有区别的吧,张辽又不是带八百人把十万人都给杀了。
【汉武帝】刘彻:不行朕还是觉得不真实,帝师这真的没有夸大其词吗?
【汉武帝】刘彻:南京不是正统朝的副都吗?五十二个人就能给拿下了?还能为非作歹二个月,你们正统朝真就什么都不干啊?
“拿下倒是没有啦,就是他们一路烧杀抢掠,往南京那边去了,至于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清朝编撰的明史是这么写的。”
“不过很快,戚继光横空出世,前往沿海地区平乱。自此之后,沿海地区的倭患基本被肃清。”
【秦始皇】嬴政:看来也不全是酒囊饭袋,偶尔还是有那么一两个可造之材。
【明太祖】朱元璋:仇鸾的下场呢?死了没?
“仇鸾死倒是死了......”
【明太祖】朱元璋:怎么死的?
“仇鸾后来跟严嵩成了政敌,前面不是说仇鸾偷摸贿赂了鞑靼人吗?完事转头他就给朱厚熜通风报信,说鞑靼人要打进来了,但是那会鞑靼人还没有兵临城下,仇鸾的人去的比较快,他主打的就是一个信息差,后来鞑靼人果然兵临城下了,朱厚熜就更相信他了。”
“紧接着仇鸾就立刻带兵增援北京,营造出自己是来帮助守卫北京的假象。这么一来,朱厚熜就更加信任仇鸾了,以至于后来仇鸾的手下冒充鞑靼人对百姓进行烧杀抢掠,朱厚熜也向着仇鸾,认为王仪不该抓他们,反过来把王仪给抓了。”
朱元璋:?
朱棣:?
朱高炽:?
什么东西?
为什么越听越抽象了?
【秦始皇】嬴政:自己人抢自己人?
【汉武帝】刘彻:你们正统朝真是让人眼界大开。
【唐太宗】李世民:怪不得帝师之前说明朝农民起义最多,他们要是能忍住不起义才怪了。
“总之,第二次北京保卫战结束以后,朱厚熜对仇鸾就很器重了,仇鸾一寻思,他的机会这不就来了?他就想把严嵩给弄了。他就把严嵩那点事跟朱厚熜全说了。”
“这下好了,事捅到明面上,不处理也得处理了,朱厚熜就开始冷落严嵩,但是严嵩也算是有点运气在身上,好巧不巧,仇鸾病了,还没等严嵩干点什么,仇鸾先病死了。”
“仇鸾死后,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把仇鸾做过的事都呈报给朱厚熜,朱厚熜很生气,还把仇鸾从棺材里挖出来鞭尸。”
“这里我们又可以引申出来一个人物,陆炳。可以说朱厚熜能活这么久,陆炳简直是功不可没,朱厚熜遭遇的两次足以要命的危机都是陆炳给他救出来的。”
“第一次,朱厚熜差点被行宫的宫女勒死,是陆炳及时出现,救下了朱厚熜,当然,这里面还有方皇后的功劳,也不完全是陆炳一个人救驾有功。”
朱元璋:?
一个皇帝能做到被宫女勒死的份上?
这是在干什么?
蔑视皇权蔑视到这种地步?
【明太祖】朱元璋:哪儿来的宫女这么大的胆子?
“这个事情吧,他是这样的。”
“听说宫女们要造反勒死朱厚熜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是修仙吗?他就痴迷炼丹,但是这个炼丹吧,他是用十四五岁少女的经血。然后为了保证这批宫女的纯净度,他都不让人吃饭,只让喝点露水。久而久之,为了自己活命这么干也能理解吧,至于这里面有没有文官的手笔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是这次侥幸活下来,不但没让朱厚熜停止疯狂的修仙,他反而修得更厉害了。他觉得正是因为自己修仙了,才能侥幸不死。”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看出来了,确实很侥幸。
“这是一次,还有一次是朱厚熜住的地方起火了,陆炳不顾自身安危冲入火海把朱厚熜从火场里面背了出来,要是没有陆炳,朱厚熜估摸就直接被烧死了。”
“陆炳可以说是朱厚熜手里一把非常好用的刀,指哪砍哪。他跟严嵩最大的区别就是他做的事情都是朱厚熜让他去做的,自己没什么私心。”
“但即便是严嵩这么揣摩朱厚熜的意思了,他依旧没能善始善终,一场大火加上一个徐阶,令严嵩晚景凄凉。”
“徐阶虽然也是一个有名的贪官,但他这时候还没开始贪,他是等朱厚熜死了以后才开始贪的。而且他这人大有来头,他是王守仁的弟子。单这么说听上去好像没什么。”
“王守仁是心学的发展者,阳明心学、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他是当之无愧的圣人。”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很信奉程朱理学那一套的,程朱理学在明朝的时候简直是发展到了鼎峰,但王守仁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我。心学这个东西,说出来看似很虚无缥缈,但是想要做到其实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