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都市言情 > 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 千年之约

千年之约(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我有一辆美食餐车 欺君之罪 荒腔 普通人如何在御三家生存 旧日回响[废土] 天才崽崽娃综开摆被团宠了 继兄不善 位面最强中间商 秦始皇来了这题也选A 总有人说我不太正常

【爷爷你来讲佤族的故事吧。】

上了回咸阳的网约车, 林菱刚好接了个电话,是前同事打来的,说是阿程的父母又来闹事了, 单位领导报警把人带走了, 她不想让爷爷知道,忍着气坐在副驾驶小声地打电话。

林爷爷见孙女在忙,就接过了直播手机。

【佤族的“佤”, 在佤语里, 意思是“住在大山里的人”。佤族这个民族非常古老,在《山海经》中被称为僬侥。在先秦的文献中也有记载,而他们与诸葛丞相的千年之约, 要从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说起。】

网约车晃晃悠悠驶上了公路。

平坦宽直的公路两旁绿荫浓郁,但随着林爷爷缓缓平和的声音, 各朝古人仿佛都跟着他回到了三国。

【因南方四郡反叛,诸葛亮率三路大军南下,五月渡泸,十二月班师回朝, 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便尽收西南各族民心,史称“诸葛亮南征”。

当时西南的少数民族大多采用叙述诗的方式来记载自己民族的历史, 比如在傈僳族的民族起源传说中,为了庆祝南征的胜利,诸葛亮安排泥匠制作了泥人摆放在阵前放哨,经过风吹日晒,这些泥人有了生命, 会说话会走动, 于是诸葛亮封他们为“泥塑一族”, 他们骁勇善战,与蜀汉兵卒兄弟相称,后来诸葛亮要回巴蜀了,泥塑一族主动情愿,留下戍守边疆。

还有彝族也传说是诸葛亮帮助他们打败了大鬼主,听说彝族百姓吃不上饭,派士兵运稻谷给他们,途径森林时遇到瘴气,蜀军死伤惨重,于是彝族村寨的老百姓便点燃火把,与诸葛亮一起去接蜀军,火把也驱散了瘴气和毒蛇猛兽,也为彝族人民带来了温饱。这就是每年六月二十四年,彝族火把节的由来之一。

傣族的泼水节也和诸葛亮有关,诸葛亮南征到了傣族居住地,帮傣族人民除贪官建家园,还教他们要住高房子、常沐浴,后来傣族人民就将诸葛亮的叮嘱发展成了泼水节,而每年泼水节晚上,还会在澜沧江畔燃起孔明灯纪念诸葛亮。

布依族有“孔明潭”和“孟获坉”,白族每年在诸葛亮病逝的那天,都会举办祭祀活动。

我们无法得知千年之前的“诸葛亮”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只能从历史故纸堆中去拼凑他、怀念他。但诸葛亮作为去西南平叛的将领,对当时的人而言,他其实是敌人,但却有这么多民族的百姓都不愿忘却他,便能知晓诸葛先生在这次南征中是何等胸怀、何等厚德之人了。

佤族也是如此,但他们的故事更加惊心动魄。】

三国,蜀汉。

夜深了,外头渐渐下了绵绵细雨,雨雾朦胧之中,诸葛亮点亮了一盏孤灯,听着檐下点滴之声,还有风拂过竹叶的沙沙声,再听着仙迹的诉说,不由感慨万分:“亮何德何能啊……”

仙迹说的,便是他此时此刻做的,今年年初便传来了蜀臣朱褒、雍闿、高定等叛变的消息,还有南中豪强孟获参与其中,若不尽快平叛,他们将会割据蜀汉三个郡。

他先前亲率大军南下,便是为平定南中,方能稳定蜀汉后方。

除此之外,夷人勇猛敏捷、刚毅斗狠,诸葛亮看到了各部族人民作战悍不畏死,还想移南中万家劲卒、青羌之人到蜀地,将他们分成为五部,号为“无当飞军”,作为蜀汉的一支精兵!

随后他便低头叹息,竟有些无法面对后人的褒奖——他招抚西南、以归心和夷之策笼络南人、任用当地人为官、扶助当地农桑,也是怀抱着壮大蜀汉的自私念头,却叫夷人念了他千余年。

真是……惭愧啊!

【在佤族的民族传说中,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不留蜀兵,也不运走南中的粮食,反而将中原先进的牛耕技术带给佤族人,教他们种植水稻、建造房屋、教会他们很多织布的技术、给他们带来茶种,结束了他们刀耕火种、狩猎为生的原始部落状态,因此佤族人将诸葛亮称为“阿公阿祖”,敬奉他为神。

从此他们都自称自己是“阿公子孙”,是孔明的后裔。

佤族的传说里,还记载着诸葛亮离开前,与佤族人立下盟约,请他们世代镇守边疆,永不复叛汉室。而诸葛亮也答应佤族人,佤族王位世袭,若有人侵扰佤族部落,蜀汉必出兵支援。

佤族是非常守信、重信的民族,当地有谚语叫:“一条盟誓比十座金山还重。”、“没有文字,我们记得住祖先走过的路;没有书本,我们说得出祖先说过的理。”

因此他们世世代代都没有忘却对诸葛亮的承诺,从此以后长达一千七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原的朝代都不知道换了多少个,但佤族却始终效忠中原王朝,却没有发生过一次叛乱。

就这样,千年的时光倏忽而过,时间来到了18-90年的晚清,瑛国人发现了佤族居住的班洪地区居然富集丰富的银矿,他们为了侵占矿产,威逼利诱佤族头人,逼迫他们承认自己的属地属于缅店,是英属殖民地,但佤族头人宁死不肯承认,他们说:“我们是孔明的后裔,是中国的臣民。”他们在千年前答应过诸葛亮,永世不会复叛汉室,因此立下誓言,誓死抗英,写下了让人泪流不止的《佧佤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

诸葛亮猝然站了起来,拳头紧紧攥起。

当年为了镇压各地起义,匈奴割据了河北山西,结果被袁绍打得抱头鼠窜,曹贼灭了袁绍后,又打得匈奴跪下向曹贼以表忠心,甚至匈奴骑兵都被曹贼扣留。

蜀汉与东吴也将东夷、南蛮收拾得服服帖帖,魏蜀吴虽打得难解难分,却从未惧怕过外族。

如今那什么英,居然如此猖狂!

若非它那祖宗离得远,否则非得兴兵揍他们一顿不可。

清朝,康熙都有些麻木了,因听到晚清种种懦弱腐朽之举,愤怒的次数太多,如今反倒烧成了他心中的一片灰烬。

每次提到晚清,大清都将遭人唾骂。

那些不肖子孙,究竟还做了何等天怒人怨之事?卖了祖宗、不顾百姓、容外族肆践踏国土,已是十恶不赦!

可康熙却担忧,他们还有罪行,只是仙迹未曾提及。

“还有这瑛,怕不是那英格兰?可朕记得西洋传教士说,那是个小岛国啊……”怎么后世竟有如此大能耐!

【一千七百多年前,诸葛亮与佤族头人歃血为盟之时,或许也没想到,一千七百过年之后,这份约定竟还在履约。

当年诸葛亮称赞西南夷人勇毅之时,建立骁勇善战的“无当飞军”时,或许也没想到他们的热血千年过去仍旧如此滚烫。

一千多人的英军大摇大摆地入侵了阿佤山,不顾佤族人的反对在银矿所在的班洪地区强行采掘,同时胁迫佤族人民,要用枪炮胁迫佤族人民投降,他们想复制当年屠-杀印第安人强占美洲的例子。

面对强敌压境,连枪都没有一把的佤族人民没有惧怕。当地十七位佤族部落首领紧急商讨抗英大计,没有一个退缩,他们泣血砍指盟誓,在《佧佤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中赫然写道:“吾阿佤山虽地瘠民贫,亦有数千里之地,数十万户之民……宁血流成河,断不做英之奴隶,即剩一枪一弩、一妇一孺,头颅可碎,此心不渝!”

他们还写道:“阿祖阿公之源源相传,守土有责,自我失之后,世相传之,继亦自我而不与之,上难以见冥灵之阿祖公,下更何颜于后世耶?”他们甚至担心阿佤山被外族强占,会愧对千年前的诸葛先生。

这份令国人无不动容、热血沸腾的告同胞书一出,立刻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声援,云南其他少数民族也纷纷响应,很快成立了一支“西南边防民众义勇军”与佤族人民并肩抗敌,他们熟悉地势,就靠着最古老原始的大刀长矛、自制土·抢等武器抗击英军。

“横风高弓弩,笙伴箭矢鸣。”

哪怕英军几发炮弹便摧毁了他们十余座村庄,但他们仍然坚持抵抗,一共击毙五十六名敌人,英军没想到他们竟然会“伤亡惨重”,没能复制当年与印第安人的战争,这样一个看着无比落后贫瘠的部落,却让他们都讨不着好,不得不灰溜溜退回缅店。】

“好!”

各朝古人纷纷叫好。

“不畏强寇,忠义之族啊!”

【战争上没讨着便宜,瑛人并没有放弃。毕竟班洪地区不仅银矿丰富,气候土地还很肥沃,稻谷一年三熟,瑛人对其垂涎三尺。于是发动了英缅中勘界谈判,要强制认定阿佤山属于缅店。】

“实乃强盗也!”诸葛亮生气地一拍床板,“无-耻匪寇也!”

“稻谷一年三熟?!”秦朝,嬴政惊讶无比,他以为吴楚之地稻谷一年两熟已经是无比肥沃了,原来还有地方一年三熟!

【面对瑛人,佤族首领不慌不忙地拿出了明朝历代皇帝册封佤族头人的金印、官服,又拿出了刻在木片上的朝廷开矿准许书。阿佤山归属于哪一国,历史渊源清晰可见,铁证如山,瑛人愕然,他们没想到这些看起来衣衫褴褛的部落,竟还珍藏着朝廷的金印官服,他们从没忘记过自己是谁。】

明朝,朱元璋骄傲地一拍手:“没错,咱对西南设司抚、吐司,又设三军民指挥使,如今西南民夷杂居,一向是我中国藩篱!”

他早就意识到了西南边防大门的重要性,从他登基开始,便将器重的养子沐英派到了云南,封总兵,让沐氏世袭罔替镇守云南,沐英也极为骁勇善战,一举平定西南,有沐英治理云南,朱元璋一点也不操心。

【故事还没有结束。】

“什么?那瑛人还不肯罢休吗?”诸葛亮愤怒之极,“如此贪婪外族,妄图永占阿佤之野心,已大白于天下了!”

【瑛人见无法突破班洪地区,暂时退出,而再次向晚清政-府施压。其次在这次班洪的冲突之前,积贫积弱、惧怕瑛人报复的晚清就已经同意将果敢让与瑛人,划入了缅店。

但幸好阿佤山所在的佤邦地区面积较大,即便是晚清也有些舍不得,又或是怕被国人戳断脊梁,即便瑛人再三施压,他们犹豫不决没有松口,这段边境线直到溥仪退位、大清覆灭都没有划定,只能说幸好大清亡得快啊!】

清朝,康雍乾:“……”

“可恶可恨!朝廷叫外族欺负到这份上!”已麻木的康熙都忍不住破口大骂,“我大清怎会有如此不肖子孙!”

雍正冷笑道:“先帝当年国库空虚,也要组建水师,尽力收复苔湾,如今子孙后代却非人子也!无能!再无我满洲半分血性!”

乾隆朝,乾隆早已知道那瑛国人狼子野心了!先前他们就想占据广州,后来竟又图云南?可恶!可恶!

乾隆大怒之后,又颓败跌坐在地。

“大小金川之战,为稳定西南边陲,我大清死了多少将士!子孙却说送人就送人!还叫后人巴不得大清亡了!”乾隆气得胸口都疼了。

【后来,抗小日子的战争爆发了,当时虢民政-府无暇顾及西南问题,瑛人趁火打劫的本性也灭有变,他们以胁迫关闭滇缅公路为手段,要求虢民政-府将班老、绍帕等佤邦地区划入了英属缅店。

老蒋……同意了。

世代镇守我们种-花家南大门的佤族,为了家国抛头颅洒热血也不愿让外邦分毫的佤族,在瑛人的长0抢利炮下顽强抵抗的佤族,却被自家人刀刃向内,狠狠刺了一刀。

但即便如此,佤族人民依旧不愿顺从瑛人,即便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不管是缅瑛哪一国威逼利诱,他们都没有承认过当时划定的边界线,他们仍旧坚定自己终究有一日能回归祖国。

当小日子军入侵阿佤山,佤族人民又组织了“阿佤山抗日游击队”,再次举起大刀,不顾生死冲向侵略者,以鲜血誓死捍卫家国。

后来,我军进入西南,他们又与其他民族百姓一起,组织起千余人的支前队伍,给我们当向导、帮我们抬担架、运输粮草,配合战斗……只要能做的,从没有二话。

他们浑身奔涌的热血与我们那一抹飘扬的红,似乎也从这一刻紧紧交织在了一起。】

明洪武年间,少年朱棣听得双眼通红,又难过又悲愤:“自古忠臣义士皆非亡于外族,而是倒在自家人手里!曾经岳飞是如此!日后的阿佤也是如此!真是气煞人也!”

【等我们终于赶跑了坏人,缅也脱离了瑛人控制独立,新中华成立后,佤族人民无不欢庆,当时缅方面多次找班老、塔田的头人联络,送粮食送礼,他们只有一句话:“我们死活不归缅。”

后来,我们的军队因为要去别的地方剿匪,要暂时撤出班老,佤族人民顿时担惊受怕,他们生怕国家不要他们了,于是头人又召集起来商量,决定联名给咱们管理员写信,这就是那封著名又感人的信。】

宋朝,李清照听得眼泪横流,当年的大宋君臣若有如此志气,若也能如此团结一致,又怎会被欺辱得要亡了国?

她默默擦干眼泪,也蘸了浓墨,铺纸提笔,朝廷无能,宋人百姓却并非也通通没有血性,他也该如佤人一般,团结抗敌!

她眼含热泪,挥笔写下告大宋十万万同胞书!

【在给管理员的信中,他们质朴又真诚地写道:“以前勘测国界时,外国官曾送来东西给我们,我们没有接受,瑛人就打我们。”,“班老人民的心是永远不变的”,“如不要班老了,也请回信告知。”

管理员知道以后,非常重视,立刻给他们回信,其实种-花家成立后的第一天就开始了与缅商谈边界问题,当初被虢军随意放弃的地方,我们艰难努力多次谈判,花了11年才拿回来,总算没有辜负佤族同胞的一片拳拳赤子之心。】

三国,诸葛亮大松了一口气,感激道:“后世朝廷不辞辛苦,令佤人归土,实在大快人心!”

【这就是佤族与诸葛先生曾经的故事。

爷爷一直觉得高尔基有句话说得很浪漫:“在神话故事里,我们可以听到远古的回声。”,学历史,又何尝不是在倾听历史跨越漫长岁月悠悠传来的回响?

千年前佤族人与诸葛先生在云雾缭绕的西南边陲,或许曾敲击庆贺胜利的战鼓,当年的木鼓声声化作了佤族人世代不忘的千金之诺,又如何不是一种强烈的历史回响?】

林爷爷一口作气讲完了佤族与诸葛亮的千年之约,却叫各朝都震动非常,是啊,原来历史是有回响的。

他们做下利国利民之福报,后人会铭记他们。他们做下伤天害理之祸事,后人也会唾弃他们。

不少朝代的皇帝都不由心生戚戚,自省自身。

“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唐,贞观年间。之前被连续刺-激得卧病在床的李世民,今天精神总算好些了,他满脑子承乾女帝李治李隆基的脑子总算被佤族牵动了心神,将这些苦恼暂时抛诸脑后,他不由生出感叹,庶民百姓虽渺小,却如星火,不可忽视啊。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也若有所思:“云南兵之骁勇,的确世间罕见。”

当年靖难之役,云南兵被朝廷征调讨伐燕军,因云南兵作战极为悍勇,成了朝廷抵抗燕军南下的一支劲旅。

当时云南左右卫几乎全被抽空,但又几乎都在白沟河战役中阵亡,等朱棣登基之后,南军不振,他虽然从其他卫所抽调士兵补进云南,但到现在都还没完全重现曾经滇军之勇。

虽然当初他因云南兵饱受压力,但对于已经登基为帝的他而言,现在这些都是他大明雄师,没什么好计较的。

的确,西南边陲不能有事,否则他日后难以再第五次亲征蒙古。

朱棣决定尽快重建云南卫所。

#

林菱挂完电话,正好听见爷爷讲最后一段,她听着佤族的故事,却在想云南的“三生教育”、广西的永久战备区,为了守护祖国的南大门,他们牺牲了整整十年的发展时间。

或许,历史的回响,至今也未曾停息过。

“看看风景吧。”林菱与爷爷不再说话,古人们望着车水马龙,望着风和日丽,心也跟着慢慢宁静下来。

“至少如今那佤族,能在此盛世安居乐业了,也算苦尽甘来。”宋朝,赵匡胤也在思索着,他因害怕兵伐大理重蹈唐"天宝战争",因此实行“闭滇”政策,如今北宋与大理是百姓或有来往,但朝廷互不来往,原本赵匡胤一直觉得滇民古老神秘,又有异术,谁知,他们竟如此淳朴善良。听说这个故事,或许他也应当改变对大理的态度了……

网约车不一会儿到了咸阳火车站。

从咸阳到长沙也得六个半小时左右,古人又眼睁睁看着林菱领俩爷爷非常轻易地辗转千里,他们甚至有的人拿出了地图,算了算咸阳到长沙的距离,即便先前已看过动车一次,但再一次目睹,还是会被这条贯通九州的长龙所震撼。

甚至要更为震撼,因为与之前从闽地坐车到西安时不同,这次林菱到了咸阳火车站是一直直播着的,故而各朝古人跟随她的视角,看到了一整面巨大的“列车时刻表”,上面间隔一会儿就会滚动变化,后世那特殊符号制成的列车编号也在不断变化着。

【K306 兰州-温州 】

【K419 扬州-兰州】

【G844 咸阳西-长沙南】

……

“后人究竟建造了多少铁路啊!”

秦朝,嬴政本想修建两条直达燕齐、吴楚等地的秦驰道,待驰道建成,他便能经由驰道巡游各地,但就这样两条驰道都要耗费数百万民夫,但后人却修建了无数条,将天下都密密麻麻地连接了起来。

但是后世这轨道倒是可以借鉴,虽然他造不出动车,但是若像后人一般铺设枕木在夯筑的路基上,或许可以使马车在上面更为快速平稳地行驶,这样是否可以拉更多的货……

他才刚刚冒出这个念头。

就听见林菱说去找检票口,顺带上个洗手间,便将直播手机给了林爷爷,林爷爷坐在候车大厅,跟手机大眼瞪小眼了一会儿,还是决定找个话题来聊,于是随口便道:

【大家知道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铁轨道”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吗?大家一定猜不到,不是晚清,而是秦朝。咱们的考古学家在河南南阳山区发现了“轨路”遗址,经过碳14测定,竟然是两千多年前秦朝在修建秦驰道的时候留下的,而且还是复线,就是往返两条轨道。

当然,这轨道肯定不是用内燃机拉的车,而是用马匹。而轨道本身也不是钢铁铸造的,是木质的。但是秦始皇陛下修建的轨道间隙与马行驶的步子大小一致,将马拉上轨道,它们可以非常自如地奔跑,也因为使用了轨道,车轮的摩擦力大大减小,马可以轻松运载更多的货物、甚至兵丁、民夫等。

而且秦始皇还在各地修建了“马车站”,马儿拉着货物从上一站飞奔到下一站,休息喂食换马,再继续前进。

因此有历史学家推测,秦驰道其实不是那种普通的黄沙马路,而是带轨道的,马匹可以在上面飞驰,故称驰道。这大概是我们种花家最早的“铁路”网了吧?

不得不说,真别小瞧了古人的智慧啊。】

秦始皇:“……”

原来他曾经就是这么做的啊?怨不得他总觉着后世这铁轨很合他的心意。

没过一会儿,只听四周环绕着通知检票的声音,林菱也正好回来了,一行人提着行李检票去了,这次林菱没有买商务座,六个小时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是二等座,紧挨着有其他旅客,林菱和直播间说了声,就下播了。

眯了会儿,和两个爷爷聊天打牌,又去泡面吃了顿一口肠卤蛋豪华泡面晚餐,又是一个深夜,他们抵达了长沙火车站。

打车进酒店洗漱睡觉一条龙,第二天林菱和俩爷爷又起了个大早,准备直接去坐地铁2号线,到今天的旅行目的地。

酒店外的天都还蒙蒙亮,她一边在酒店的洗手间洗脸一边开了直播。

“早啊朋友们!”

“我已经到长沙咯,还特意起早了一点,怕那边人多挤不进去拍照。”

“今天带你们去——”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唐宋两朝的诗人、词人们顿时眼前一亮。连李世民也昂首赞叹道:“这诗格律虽奇异,但泼墨淋漓,气韵豪迈,只此一句便觉秋色扑面而来,如此佳句不知何人所作?绝妙!绝妙啊!”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渣夫喜提双胎,我提离婚他疯了 从此音尘各悄然 3年暗恋工作后竟成她上司 从穷小子到江湖巅峰 华娱从扮演嫪毐开始 重生:官途狂飙 惊!我家杂货铺成精了 被松田警官碰瓷之后 小雨夹雪 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