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中吵得热闹,眼看着谁也没法说服对方,真要成武斗了,楚昭这热闹也不好再看下去了。
于是,“啪啪啪——”一阵缓慢的巴掌声传来,人群下意识拨开了一条道,循声扭头看去,正是满脸笑眯眯鼓掌的楚昭。
周遭人瞬间安静了下来,他们作为大佬自有傲气,不畏权贵是真的,但也不是那种搁权贵面前瞎摆谱,拿生命开玩笑的愣头青。
没起冲突的时候,该给权贵的尊重他们从来给的足足的,尤其楚昭这人在他们眼里带着点天命所钟的玄奇色彩,所以谁见了她都会不由自主地敬她三分。
众人不由把注意力都放了过来,想听听这位殿下怎么说,却见她深深感慨道:“今日着实有幸,得见诸君高贤尔雅之辩,实在是叫人受益匪浅,所获颇深。”
曲梁不可置信抬头,不是,她管这满院子布鞋乱飞、叽哩哇啦的情况叫“高贤”“尔雅”?
但看那位小殿下眼神晶亮、一脸诚挚的模样,她似乎是真这么想的。
曲梁不由环顾了下场内气还没喘顺、衣衫不整的当事学问大家,和各路坐没坐样、站没站样强势围观的凑热闹学问大家。
嘶——一个个说出去也是一方人物,怎么现在看起来跟村头吵架、械斗、看热闹的村夫村妇也没啥区别?带坏小孩啊,啧啧——
有人心虚地扯好了衣裳,正了正坐姿,被骂被嘲笑他不怕,但对上小孩这种发光认可的眼神,他觉得一张老脸还是有些火辣辣地。
也有人还没从吵架那个劲儿上下来,随手把仅剩的一只鞋穿好,气鼓鼓盯着楚昭,一门心思等着瞧这位殿下觉得谁家说得对。
楚昭:她当然是哪边都不能站啊!且不说她本就觉得两者说法都有可取之处,也都有不合适、没道理的地方。
就说这两人现在吵成这样,完全没有吸收接纳对方观点的意思,她要是真表态站其中某一家,人家在书院里利用她的政治影响力打压另一方怎么办?
她记得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就有部分老师持有一些,她怎么看都觉得很傻帽不符合实际的观点,但他们依旧可以安稳混迹学术圈。
校长给出的理由就是,学术圈需要足够的多样性来应对这个世界的可能性。有些观点,你现在瞧它傻得很,但等某些条件发生变化,它反而可能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力。
就比如中间消失了快两千年,直到工业文明入侵,才重新被翻出来、变得备受关注的墨家。
因此眼下,这种学术辩论,她可以回应某个具体观点的适不适用、可不可行,但她实在不能如某人所愿评价整套体系的是非对错,除非人家踩了什么法理不容的底线。
“我听说儒家讲究仁爱、礼义,强调亲疏有别,尊卑有序,希望以此教化世人,走向大同。此言不无道理,大秦黔首确实需要道德教化。”
她微微一顿,转向墨家继续说道:“而墨家主张兼爱,视天下人为一家,讲求实用,为天下农与工肆之人发声
(),这对于如今高高在上太久的大秦朝臣也十分重要。
楚昭边说边点点头?()?[(),似乎重新思索然后肯定了一遍,嗯嗯是这样没错。
她偷眼环顾四周,见没人对她的话提出异议,心中有了底,继续当端水大师:“日月不可同辉,儒墨两家之学,各有千秋,确实难以强求一致。”
“但今日二位夫子之争,非为两家学说之优劣,实乃对理想社稷之追求不同。本质上皆是以天下为己任,以百姓福祉为念,值得敬配。”
“今日有幸能听到这样多不同的声音,实在是我之福气,书院之福气。”
曲梁心下啧啧,这位小殿下乍听起来是谁家都夸夸,但细一品,这里头夹带私货很明显啊。
提德不提礼,提兼爱不提非攻,这就是她眼中可用的东西吗?也不知道当事学派怎么想?
邓陵尚和淳于越内心:能怎么想?当然是往好了想啊。
他们学派的祖上虽然阔过,不算小门小派,但也没阔到法家这个混成真统治学说的地步,哪敢奢望人家能全听他的,刚才不过是吵上头了而已。
楚昭能部分肯定他们,总比半点没听进去的好,毕竟她手里握着他们的一大命脉——由纸张和印刷术构成的教科书。
虽说眼下还只是识字算数课本,但往后呢?不是说还有高级学院要用的课本?
眼看着这教科书的普及率将会达到前无古人的地步,他们要是被甩下了,无一观点被采用,那可就真完了。
除了曲梁这种批道家皮的半吊子,谁家弟子能不为了圣人绝学的传承断绝发疯啊?
在事关学说传承的命运大事件前,别说人家只是部分采纳他们的观点,就算人家全盘否定了他们——
为了叫自家学说不至于就此沉寂下去,他们也得腆着脸重新解读自家圣人留下的话。
楚昭想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梗。
孔子: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后人:孔子说了要“以德报怨”。
鲁迅:不要断章取义。
后人:鲁迅说了要“断章取义”。
人们篡改话语、古为今用的本事可见一斑,也难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意思,从劝说人家女孩,你如果没有才华,你至少要有德吧。
落到后世需要打压女性的人嘴里,就变成了,你只要没有才,那就是有德。
也难怪轮到儒家的时候,后世的人们甚至笑称要“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有多少“子曰”,连孔子看了都忍不住骂一句,“我可不是这么曰的。”
言归正传,楚昭继续道:“闭门造车终不可取,学说之纷争,虽各持己见,却诠释了何谓理不辩不明。”
“我想着不若在书院中定期设坛辩论,每期定一中心议题,命人记下双方论辩,编纂成文。如此不仅可以促进学术交流,更可为后世积累智慧。”
她的意思很明白,教科书是大秦推行的官方思
() 想,必须是博采众长后的精华、必须统一。
但哪些内容可以作为精华放进去,就需要你们自己好好辩上一辩,她绝对支持这种自由学术会议的定期开展,甚至期待收集、刊登学术会议论文的期刊出现。
思想总能在不断冲突讨论中实现互相融合的,就算这一代老古板固执,这种环境下培养的下一代弟子也会好得多。
她的音色尚且稚嫩,语气却平和充满力量,足以让在场的每一位都听得真切。
不少人纷纷倒吸一口冷气,嘶——如果这个想法成型,那岂不是要再现当年稷下学宫的盛况!
要知道当年的稷下学宫着实酝酿出了不少大家与成果。
比如儒家“孔孟荀()”中的荀子,他就受到了稷下学宫的大量影响,提出的观点在儒家中独树一帜、另开一派、堪称异类。
甚至因为他的很多观念与传统孔孟之说背离,他还带出来了两个标准法家弟子李斯和韩非,让不少人纠结了很久荀子究竟还算不算儒家。
但不管怎么说,稷下学宫那会儿,百家学说是真兴盛啊,不少人脸上流露出追忆的神色,一时间,场上鸦雀无声。
定……定期举行主题辩论??[(()”一位博士率先回过神来,他颤抖着声音问道,“这……这真的可行吗?”
陛下养了数量不下于七十个的博士,但这些博士往往只作为某种人肉搜索引擎存在,负责替始皇查阅资料、解答问题。
这个职位作为整体时候还好,总有人被召见,作为个体是真难脱颖而出、被始皇注意到啊。
因此一般情况下他们都闲得发慌,所以差不多都来书院里领了个教职。
作为有正经官身的人,他们往往心底不怎么看得上这个从民间召集来的草台班子。
但眼下辩论这件事不同,它由楚昭提议发起,就带有了半官府性质,那岂不是意味着优胜者必然受到大量瞩目,乃至陛下的注意?!
这哪是什么辩论啊,这分明是通向升职加薪的一次大考啊!
至于驳倒这群人?那不是有手就行?其中一位博士满是傲慢地想到。
搁民间呆惯了的墨家学者想到的是:“将学说思想记录下来,整理成学术刊文传阅……可是要用那纸张和印刷术?”
“这……这岂不是可以让我们的思想传遍世间!”
哪怕不是像未来的教科书那般人手一份,能叫千人一份,也足够他晚上躲在被窝里偷着乐了!
众人如梦初醒,纷纷议论起来。他们围着楚昭,七嘴八舌地表达着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有人变着法儿的赞美,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来推动学说的交流和发展;有人则保持沉默,难免担心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纷争。
然而,无论他们的反应如何,都无法否认楚昭这一提议的划时代意义。
在这个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代,学说思想家们虽然各自为营、互相争锋,但也都渴望着能够找到一个共同的平台来交流和传承自己的思想。
他们互骂得有多凶,内心往往就有多认可对方。毕竟不是什么人都够格与他们展开论辩、互相激发灵感的。
而楚昭的提议,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殿下真乃神人也!”一个老头激动地说道,“此提议若能得以实施,各学派想必还能再上一个台阶,那将是怎样的盛景啊!”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附和,对楚昭的敬佩、认可之意溢于言表——
好久没见到如此重视我等的好学之人了,她真的,我哭死。
有人甚至暗下决心:大恩不言谢,但凡殿下想学,他必将自家压箱底的学问也掏出来倾囊相授。听说殿下颇为好学,那就命人将家中书库抄上一份给她当课业。
楚昭若是知道他们想什么,高低得喊一句大可不必。
谁懂啊,她的初衷只是觉得理工科搞得轰轰烈烈,人文社科也不能摆烂,想着找点事情给他们卷,让他们狠狠地卷起来。
毕竟在忙碌到想创人的楚昭眼里,就算是天上一只大雁经过大秦,那也得抓过来拔两根毛,背几道考校标准,再赶去给学生上上射御课。
结果现在倒好,回旋镖扎自己身上了,这莫非就是卷人者人恒卷之?!
()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