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安带领太平的父老乡亲欢迎保境安民的朱大帅的到来,还在乡亲们面前为朱大帅说好话,好像朱大帅是老天派来拯救他们的真命天子,真情流露老泪纵横,可把朱大帅给感动坏了。
但是朱元璋也知道这些好话听听就行,当真才是坏事。
读书人的嘴,骗人的鬼,说好话的时候感觉恨不得能和你好一辈子,想祸害人的时候又能兵不血刃的把人折腾的要死要活。他朱元璋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话能信什么话不能信。
陶安真心觉得他是明主那最好不过,要是迫于压力装傻说假话也没什么,只要能帮他安抚百姓治理太平,别的都不重要。那人在太平路德高望重,有他那些顺天应人拨乱安民的说法在,红巾军就更容易得到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觉得红巾军好,他们还愁朝廷反攻吗?
陶安就任幕府参军后踏踏实实的帮他出谋划策招揽人才,在稳定民心的事情上功不可没,这就够了。只乐意听好话的那是昏君,他是个清明的好大帅,不会被甜言蜜语蒙蔽双眼。他朱大帅嫉恶如仇,谁敢在他眼皮子底下搞幺蛾子,转头他就能把人扔到江里喂鱼。不管怎么说,总之太平路符合它的名字,打下来之后一切都很太平。
淮西红巾军拿下太平路,在江南繁华之地稳稳的插进一颗钉子,再有和州、滁州等江北州县源源不断输送兵力补给,大军兵锋直指集庆,大战一触即发。
只打下太平路远远不够,只有集庆那种地势险要的地方才能让他们站稳脚跟安心发展。
朝廷在江南兵力不少,地方团练也不在少数,朝廷是蒙古人的朝廷,汉人在蒙古人的朝廷中备受压迫,然而即便如此也总有些在压迫中混的风生水起的能人在。
蒙古人内部争权夺利,汉人内部更是和团结不沾边。中原这边的起义军打的如火如荼,镇压起义军的朝廷官兵更是大半都是汉人。
脱脱下令地方自行招兵买马镇压叛乱之后,那些有粮有钱有地的地主老爷们养起私兵来更加肆无忌惮,一个个嘴上说着要鞠躬尽瘁以死报国,其实就是扛着效忠朝廷为朝廷分忧的大旗圈占地盘,干的事情和红巾军也没差多少。
郭天叙和张天佑来到太平后只对攻打集庆上心,他们两个本事有限,也有点自知之明,很识相的没有干涉朱元璋安排接下来的仗怎么打。
/>要求只有一个,集庆必须是一把手或者二把手或者一把手和二把手一起攻打,打下集庆府的功劳他们要定了,谁都别想和他们抢。
这个要求有点不讲理,但是因为他们两个以前更不讲理,所以朱元璋竟然觉得他们这次还算安生。
只想要最后的功劳而不插手最终之战之前的安排,这可真是安分,安分的让他有种不祥的预感。
他的安排非常简单,先派兵将集庆周边的路府州县拿下,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包围集庆府,等集庆府陷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孤立无援状态,他们再派出大军正面攻城。
只要外面的援军进不来,他们围城也能把集庆给围到手。
他们拿下太平路之后就把太平路改为太平府,并在城里设太平兴国翼元帅府,元帅是老朱自己,然后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又让通经识文的汪广洋担任元帅府令史。
如此一来,整个太平府官府衙门重要职位尽在他的掌控之中。太平落入起义军手里,朝廷的反扑来的也很快。
之前在巢湖入江口埋伏巢湖水军的蛮子海牙率领麾下水军再次出发,沿江而下直奔采石矶。朝廷的战船多,大批舰队围在采石矶江面,全面封锁姑溪河口,想要截断红巾军的退路,将他们一网打尽。
水军由蛮子海牙率领,步兵骑兵也不甘落后,大批兵马由陈野先和康茂才等人带领,由北向南攻击太平城。
康茂才是蕲州人,能文能武还孝顺,这些年天下大乱,起义军强盗山匪层出不穷,运气好打到自己家的是有纪律的军队,运气不好就是被强盗劫匪接连光顾落得个家破人亡。
康茂才运气不太好,打到他家的起义军根本没有纪律这种好东西,那伙人除了打着起义军的旗号,所作所为和山匪强盗完全没有区别。
他本来没想干什么,但是强盗都抢到家里了,他再不干点什么就说不过去了,这才召聚兵马保卫乡里。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因此被朝廷看重封为长官。这个长官不是广义上的长官,这个官的名字就叫长官。
康茂才也是真有本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没过多久就改任镇抚,之后率众将收复九江,捣毁蕲水黄连寨,升任为蕲州路同知总管府事,屯兵于裕溪、采石。
然后他就遇到了朱元璋朱大帅和朱大帅手下的猛将天团。
老康刚升
任淮西宣慰使、都元帅,这边迎面就来了个大败仗,麾下精锐尽数被歼灭不说,他自己被人都差点成为俘虏,远远跑到天宁洲才堪堪收聚残军重新设立营寨,一时间可谓是大受打击。
不当官的时候打败仗还没什么,已经当了那么大的官再打败仗就有点接受不了了。
他还没死呢,老朱想占据太平打集庆没那么容易。
陈野先和康茂才不太一样,他是地主出身,起义军起义打的是劫富济贫的旗号,他们家就是被劫的那个富,所以老陈拉扯起队伍后镇压起义军镇压的毫不留情。
别说什么大家都是汉人,应该齐心协力反抗蒙古人的压迫把蒙古人赶出中原。生活在中原的大多都是汉人,也没见起义军抢劫汉人富户的时候手下留情。
起义军抢劫他们的时候不讲情面,他们镇压起义军自然不用留情面。情不情谊都是虚的,保住自家财产才是实实在在切身相关。陈野先这么想,其他响应朝廷号召镇压起义军的地主武装也都这么想。
朝廷的压迫他们可以从身份不如他们的人身上压迫回来,起义军打到家门口家产可就真没了。
老陈拉扯起来的队伍和退到天宁州的康茂才的队伍两军合成一军,再配合江上蛮子海牙的水军,三支队伍气势汹汹,大有不夺回太平誓不罢休的架势。
他们想的很好,朝廷的兵力比红巾军多那么多,水陆两军同时出击,夺回太平应该不费吹灰之力。
可惜他们遇到的朱元璋。
朱元璋朱大帅最擅长打以少胜多的仗。
红巾军拿下太平,汤和等人立刻分兵攻打周边地区,郭天叙和张天佑来到太平之后徐达也很快回来,能打的将领一个都没闲着。陈野先无甚谋略,即便元军来势汹汹,城里也没有太紧张。
朱大帅派徐达、汤和、邓愈等人率兵正面迎战,又命其他将领悄悄率兵绕到元军后方,如此兵分两路里应外合,愣是直接生擒了陈野先。
陈野先被擒,康茂才独木难支,不得不继续退到天宁州。
蛮子海牙也是个人才,看到陈野先和康茂才大败,带上他的水军二话不说扭头就跑,又回到峪溪口当他的缩头乌龟去了。红巾军完美的击退朝廷的反击,城中军民气氛高涨,都觉得拿下集庆指日可待。
除了朱大帅。
br />太平兴国翼元帅府里,朱元璋撑着桌子叹气,越发觉得现在就是众人皆醉他独醒。
要不是他确定他是个明白人,他都以为集庆府真的是个随随便便就能打下来的小城了。
他手里现在有两个身份重要的俘虏,一个是汉人大户陈野先,一个是太平万户纳哈出。前两天士兵将陈野先押到他面前,他亲自上前给老陈松绑,还设下酒宴要和老陈说说贴心话。
不看僧面看佛面,好歹是个大地主,手下兵马粮草都非常富足,能拉拢过来再好不过,拉拢不过来也不亏。觥筹交错之际,他借着酒意拍胸口表示自己愿意与老陈结为兄弟,希望老陈能带着手底下的兄弟们投降。意料之中,老陈同意了。
陈野先是个墙头草,他已经被俘虏,不投降就是死,他不想死只能投降。陈野先投降了,纳哈出却是块硬骨头。
那人是成吉思汗麾下名将木华黎的后商,木华黎受封太师、国王,掌管左手万户,统辖兴安岭左右的广袤地域,之后他的子孙世袭国王爵,乃是辽东一代的土皇帝。
到纳哈出这一代,他先被安排到江南富庶之地的太平路当万户,没有意外的话,回到大都之后就是平步青云。
就算不去大都,到辽东也少不得他的前程。
纳哈出身份如此显赫,怎么可能投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红巾军首领。
朱元璋也知道他说服不了纳哈出,但是心里还是抱着一丝丝不切实际的想象,于是又一次把人喊到跟前唠嗑。这次要是还是不行的话,他就只能把人放了。
杀是绝对不敢杀的,纳哈出出身名门,朝廷没落了蒙古大贵族可没有全部没落,纳哈出要是死在江南,他的家族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得饶人处且饶人,也不是他心慈手软,主要是纳哈出背景太强,他不敢冒这个险。书房里没有外人,只有朱元璋和几个亲信,为了让纳哈出放松戒备他也是煞费苦心。
然而纳哈出并不领情。
他是蒙古人,还是出身高贵的蒙古贵族,绝无投降汉人的可能。朱大帅叹了口气,既然如此,咱就只能放你回老家了。
留在江南想都不要想,要么留要么死,想必纳哈出勇士也会选择好死不如赖活着。
纳哈出皱眉,他不太确定朱元璋这话是字面意义上的送他回老家还是一刀把
他砍了让他魂归故里。就在此时,久违的光幕再次出现,欢快的乐声中,开场方式和前两次无甚不同。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亲爱的up青青陌上桑,今天我们来唠唠元朝统治下的蒙古百姓。】【蒙古人打下江山,寻常蒙古百姓也跟着鸡犬升天全部成为人上人了吗?】朱文正反应迅速,立刻出去让卫兵严加把守,里面的人不出去,外面一只苍蝇都不准放进来。朱元璋的反应也不慢, 来呀!给纳哈出勇士看座上茶!
纳哈出:???
蒙古人崇信萨满教喇嘛教等各种信仰,别管信的是哪个教,总之都笃信神明。光天化日之下看到面前出现一道光幕,纳哈出人都傻了。朱大帅笑眯眯, 勇士莫慌,区区神迹,不足挂齿。
纳哈出:.…
要不你在斟酌斟酌这话怎么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