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女生小说 > 给古人盘点我推的历史名人们 >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一章(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主咒回]咒术梦境逃生中 官场模拟之权利巅峰 图书馆在提瓦特 试婚丫鬟 我和林黛玉一起名扬四海 魅魔的品格[综英美] 遇见海绵宝宝[海绵宝宝] [HP]这不是全国统一的吗? [星穹铁道]网友想和你面基 穿成疯批暴君的漂亮炮灰男后

【靖康时,金军依照诸王、皇孙、后妃名册,将留在府邸和藏匿在民间的皇室宗亲一一捕获,差不多一波带走了赵氏皇族。

为什么说是差不多呢?因为还剩条漏网之鱼——康王赵构。

赵构也是一个挺传奇的人,据说他曾主动前往金营当人质,但由于表现得过于英勇,他被金人怀疑不是赵家的皇子。金人表示这么有胆肯定不是你赵家的种,于是他们决定把赵构这个假货退了,要求用肃王赵枢换康王赵构。】

赵宋皇室们:……

不是,这金人怎么说话的,什么叫这么有胆肯定不是我赵家的种啊?

“外面的人都是这样看待我们大宋皇族的?”赵煦感觉自己被侮辱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金人看走眼了,赵构绝对是赵家最纯正的种。想当初宋太宗赵光义在高粱河一战成名,架着一辆驴车那是谁都追不上,还因此荣获“高梁河车神”、“驴车战神”等称号。作为赵光义的后代,赵构自然继承了这优秀的逃跑能力,面对一直在屁股后面追的金军,他从北方跑到南方,从陆地跑到海上,愣是没让金军逮到他。至于之后表现出来的只要能和谈,不管付出多少代价都可以的态度,更是完美继承了自宋真宗赵恒“澶渊之盟”以来的对外纳贡精神。】

赵构:……

赵光义:……

赵恒:……

果然,嘲讽虽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北宋·太祖时期

“宋、太、宗、赵、光、义,呵!”赵匡胤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的好弟弟,敢情那些个气死人的子孙全是赵光义的后代呀……

赵光义硬着头皮狡辩:“或许是官家日后传位于臣弟……”

“哦?是吗?”赵匡胤不置可否。

汉初

“咳咳……”正在喝茶的刘邦猝不及防被呛了个撕心裂肺,坐在他身边的萧何见状,连忙好心伸出手给他拍背顺气。

“乃公还以为宋朝只有那几个皇帝不行呢,没想到是从太宗开始就奇奇怪怪了。”刘邦扯了扯嘴角,神情变得越发古怪,“这是从根上就歪了呀!”

【额,说到这里阿藜不得不感慨一句,其实不止大明皇帝乐子多,大宋皇帝乐子也挺多的。

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之间的“烛影斧声”、“金匮之盟”之类的典故根本无须多说,反正“绝命毒师”赵光义身上的弑兄夺位嫌疑是没办法洗掉了。】

“烛影斧声,绝命毒师?”赵匡胤紧紧盯着赵光义。

要命了,后世人害我!

赵光义头顶直冒冷汗,一边连连摆手一边对赵匡胤说道:“官家,这是个误会,大概是后人以讹传讹……”

“朕明白,后世人也只说了是嫌疑,没说一定。”赵匡胤皮笑肉不笑,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结果不都一样,上位的是赵光义,后面的那些皇帝全是赵光义的子孙。

“来人!晋王病了,带他下去好好修养。”

【而接下来继位的宋真宗赵恒,那也是个挺重量级的人物,打赢了还搞出“澶渊之盟”,慷慨地给敌人送钱,这属实是一般人无法理解的脑回路。更令人无语的是,在后来有人指出“澶渊之盟”实为耻辱的城下盟后,赵恒为了粉饰太平决定去泰山封禅,还为此搞出了很多人为的“祥瑞”。最后他倒是如愿封禅了,只是吧,自从他去泰山封禅之后,后世就再也没有皇帝愿意去泰山搞封禅了,可谓是一己之力拉低了泰山的身价。】

已经去泰山封过禅的嬴政:……我能当自己没去过吗?

赵祯:……

赵顼:……

赵煦:……

知道祖宗被后世皇帝嫌弃,作为子孙的他们也很无助。

而被嫌弃的赵恒本人已经习惯了,索性躺平任嘲。左右这事都成定局了,他现在后悔也来不及,大不了他以后再也不干类似的蠢事了!

【客观来讲,“澶渊之盟”确实给北宋带来了一段和平的时光,但这远远无法抵消它带来的消极影响。它给后来的北宋君臣塑造了一种“只要花钱就能买和平”的消极观念,从此大家不再居安思危,朝廷忘战去兵、武备废弛,以至于大难临头了大部分人还想着花钱摆平,最终被不吃这一套的金人灭国。】

“看似得到了短暂的和平,实际内里潜藏着巨大的隐患。”李世民不免为宋朝感到悲哀,“赵宋这是自己把自己变成了温水里的青蛙呀。”

【说回赵构。靖康二年五月,赵构于应天府即位称帝,是为宋高宗,同时,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史称“南宋”。称帝后,赵构表面上重用李纲、宗泽等主战派,还声称“朕将亲督六师,以援京城及河北、河东诸路,与之决战”,但实际上他却听从黄潜善和汪伯彦之议,于七月十七日下诏“巡幸东南”。彼时在李纲反复劝阻下,赵构迟迟未能动身。但到了八月,以汪、黄为首的妥协派弹劾李纲“杜绝言路,独擅朝政”,李纲被迫罢相。

说实话,主播对李纲是真的怜爱了,钦宗跑他要抓钦宗,高宗跑他要抓高宗,以一己之力连抗两个作妖皇帝,这要换主播来铁定得精神衰弱。】

钦宗时期还没正式对上赵构的李纲:别说了,我现在就已经精神衰弱了。

岳飞:李相公当年确实不容易。

其他朝代的人表示看不懂,这还是大敌当前的危机时刻呢,你们宋朝怎么又自己内斗上了?

【十月,赵构不顾众人的劝阻离开应天府,由运河南下。留守东京的宗泽数次上书,请求赵构返回东京,赵构始终不为所动。建炎二年七月二十九日,盼不回赵构的宗泽在病床上三呼“过河”后含恨而终。】

赵构沉默了,他当然知道很多人都盼着自己回去,只是当时那个混乱的场面,比起家国大义,他更在意自己的小命。

“朕本来就是个自私的人。”他对自己的认知一向很清晰,即便是到了现在,他也只会做对自己有利的事。

【从建炎二年起,金军和赵构就一直处于你追我逃的局面,直到建炎四年三月,金统帅兀术率军途经镇江,遭到韩世忠的狙击,韩世忠以八千之众使十万金军不能渡江,兀术因此被困在黄天荡四十八天,史称“黄天荡之战”。虽然兀术后来还是成功突围反杀,但此战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金军南下的步伐,使金军自此不敢轻易渡江,也算虽败犹荣。】

跟随阿藜一起回忆了一番当初热血奋战的经历,韩世忠似怀念又似怅惘地笑了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勇哟!”

【“黄天荡之战”后,兀术收兵退回建康,在建康遭遇了岳飞的追击。岳飞带领岳家军大破金军,迫使兀术放弃建康,至此建康得以收复,金军也全部退出了江南。

建炎四年九月,挞懒在东线攻战楚州等地。次年春,宋将张荣诱敌至兴化缩头湖,率领北军弃舟登岸,大破东线金军,俘获挞懒之婿蒲察鹊拔鲁等,成功收复淮南。

绍兴元年五月,金军进攻和尚原,被宋将吴玠击退。十月,兀术率重兵猛攻,依旧被吴玠击败。此役几致兀术全军覆没,金军大小将官三百余人被俘,兀术也身中流矢。和尚原之战是兀术侵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惨败。】

“我们的军队还是能打的。”透过文字描述,赵煦感受到宋军依然有着强悍的实力。那为什么北宋还是灭亡了,而南宋也始终不能北伐成功呢?

答案似乎显而易见:因为皇帝、因为官场腐败、因为党争内斗。

【对外形势一片大好,但南宋内部却并不安宁。建炎四年,曾在金营当俘虏的秦桧被金人放回,并在南宋朝堂散布“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言论,力主和议。赵构对秦桧十分赞赏,于绍兴元年八月拜秦桧为相,试图执行对金妥协的策略。然而这个想法并未成行,由于朝中主战派呼声强烈,赵构不得不将秦桧罢相,金人见和谈不成,于绍兴三年再度南侵。】

“他居然还想和议!”赵匡胤觉得自己是愈发听不得“和议”、“和谈”或者“求和”之类的字眼了,因为每次伴随在这些词后面的都是窝囊的结局,“什么南自南,北自北的,有条件难道不该南北都要吗?这秦桧该不会是金国放回来的卧底吧?”

【绍兴三年冬,兀术进攻陕西,被吴玠击溃,大败而逃。

江淮战场上,韩世忠亲率骑兵驻守大仪,屡次击败金军。

襄阳战场方面,岳飞奉令反击,先后克邹、随、襄阳,并在邓州几乎全歼金兵,收复唐州、信阳军。

在将士们的努力下,金军元气大伤,隐隐有和谈之意。于是绍兴七年,秦桧再次被起用,主持对金议和。绍兴八年,秦桧二次拜相,赵构先后罢去刘大中的参知政事和赵鼎的相位,将议和大权全部交给秦桧,秦桧开始长期独相。】

赵构这番操作令所有人血压飙升。

嬴政着实看不懂赵构对议和的执着,金人到底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难不成真是被当初的追杀吓破了胆?

压根无法接受屈辱议和的刘彻听得心情烦躁,对赵构这种上赶着当孙子的行为,他只觉得极其滑稽且荒谬:“将士们打那么多胜仗就是为了给皇帝创造足够舒适的议和条件是吧?”

【绍兴九年六月,金国发生政变,主持对宋和议的完颜昌倒台。是以绍兴十年五月,金军又一次南下侵宋,一月之间,河南、陕西州县落入金人手中。

好在南宋军民反击及时,东京副留守刘锜于六月取得顺昌大捷,岳飞则从鄂州大举北伐,在七月取得郾城大捷和颍昌大捷,一直打到离东京只有四十五里的朱仙镇。

彼时,岳飞怀着满腔豪情壮志,激动地对部下说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然而现实并未如他所愿,他的君主赵构急于求和,一日内连发十二道金字牌强令他撤军,使得他“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砰!”岳飞缓缓闭上眼,拳头攥紧狠狠地砸在桌面上。

朱仙镇的记忆一直清晰地镌刻在他的脑海里,无论过去多久,他都无法遗忘自己那时的壮志豪情,以及,收到金牌后深深的无力与失望。

【关于岳飞的《满江红》到底创作于何时的问题,学界一直没有定论,但我总觉得它格外适合朱仙镇这个时间点。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他悲愤于中原的沦陷,他渴盼着祖国的统一,但他又清楚地知道,庙堂上的君王是个没有雄心壮志,迫切地想要对敌人屈膝的懦夫。所以到最后,他只能痛惜自己的前功尽弃。】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大家深切体会到了岳飞急迫的报国之心,亦感受到了他的无奈和悲愤。

这一刻,无人不为岳飞惋惜,为什么他遇到的君主偏偏是赵构呢?

【绍兴十一年初,兀术又一次领军南下,岳飞奉命进军庐州,这是他最后一次参与抗金战斗。此后,岳飞兵权被夺,在南宋内部受到打压迫害。同时,外部的金国也对他忌惮非常,兀术给秦桧的信中写道:“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由此,一场针对岳飞阴谋开始了。】

南宋·高宗时期

“必杀飞,始可和?”

民间的百姓愤怒了,大家动作一致地朝着金国的方向啐了一口。

“呸!谁要跟他们和?我们不同意!还想要岳飞将军的命,谁给他们的脸?”

北宋·哲宗时期

“怎么金人的将领还跟秦桧通信?”此刻,赵煦的脑回路跟自家太祖接上了轨,“秦桧怕不是金国派来的卧底吧?”

【在秦桧的安排下,枢密使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开始搞事。他先是诱惑都统制王贵诬陷岳飞,遭到王贵抵制,后他又以王贵的隐私相威胁,王贵不得不屈从。此外,张俊还收买了张宪部副统制王俊,让其出面告发张宪“谋反”。待张宪被捕后,为牵连岳飞,张俊对张宪严刑逼供,谁料张宪不肯屈从,张俊只能伪造供状污蔑岳飞,于是岳飞也被下了狱。】

“王俊!”张宪拍案而起,二话不说就奔着王俊训练的地方去了。他打算先教训王俊一顿,然后再禀报将军把王俊逐出岳家军,这种会背叛战友的祸患绝对不能留在岳家军的队伍里。

至于王贵,就留给将军自己处置吧。

【在狱中,面对主审官何铸的审讯,岳飞袒露出自己后背上的曾由岳母亲手刺下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何铸对此十分动容,认为岳飞此案乃是冤案,并将审讯结果如实禀告秦桧。然而秦桧却说:“此上意也!”随即改命万俟卨主审此案。接过任务的万俟卨用尽手段折磨岳飞,试图将岳飞屈打成招,但岳飞始终刚烈不屈,宁死不肯自污。

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其内容主要为:“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和议达成后,岳飞仍未被释放。由于逼供不成,又为了坐实冤狱,万俟卨等人给岳飞罗织了数条罪名,欲将岳飞一举定为死罪。彼时已经赋闲的韩世忠看不下去,以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秦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十分愤怒,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张宪、岳云被斩首,岳飞留下绝笔“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死于狱中。】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当上位者执意要给一个人判死刑的时候,任你再如何能言善辩都是没用的,他们根本不在意罪名是否真实,他们只在乎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另一个拥有同样命运的人,叫做于谦,无怪乎后人会将岳飞和于谦并举,称“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这般清白悲壮的英雄们,合该被世代铭记!

“爹,其实我不怕被斩首。”岳云双目赤红,眼眶中依稀可见闪烁的泪光,“我只是恨,大宋最后还是向金称臣了!”

“爹也恨。”岳飞沉下声回应道。

庙堂上的那位官家,真的值得追随吗?

【绍兴十二年二月,赵构派使臣前往金上京,将以“臣构言”起首的“誓表”呈给金熙宗,南宋由此换来了二十年的苟安局面。

这是何等的讽刺?将士们的努力没有唤醒君王恢复中原的决心,而是换来了一桩“莫须有”的冤案、一场向金人俯首称臣的“绍兴和议”和一封以“臣构言”起首的誓表!】

是啊,真讽刺!

不仅南宋的武将们为自己的付出感到不值,其他朝的人们也同样为他们感到不值。

“‘臣构言’……”赵匡胤狠狠咬牙,“好!好得很!”

大宋何德何能接连遇上这么些个“好”皇帝啊!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谍与战 谍战,日谍被我抓光了 四合院:娄小娥和于莉以及女野人 我的赶山日常,开局遇到狐狸娶亲 穿进修仙界,被闺蜜监督内卷 精灵:我真的是平民训练家 我在神明游戏里当杀神 神秘的她 坠落的天阶之遥月星河 烽火之铁血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