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晨媛出马的情况下,石、宋两家很快就进出口贸易公司的转让事宜达成了协议,不过,在宋明远的强烈要求下,沈东以两瓶血的代价得到宋家名下进出口贸易公司的所有权一事,被刻意掩盖了过去。
沈东知道那两瓶血将会被用在什么地方,其中一瓶将会被宋飒收入囊中,而另外一瓶,则会被用于治疗宋老爷子的顽疾,不过宋老爷子从很久之前就已经是半只脚踏进棺材的死人了,沈东的血能否从阎王手中夺回他这条老命,暂时还是个未知数。
之后不久,一则事故新闻在小范围内传开,令以宋明远为首的宋氏高层纷纷唏嘘不已。
王公子因车祸重伤住院,现已成为植物人。
王公子是何许人也,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因此在普通人眼中,这只是一条含有警示作用的事故信息罢了。
但在宋氏集团之内,尤其是那天亲眼目睹了王公子所作所为的人们,纷纷被深深震撼到了。
看来,沈东还是没有放过这个胆敢对他大放厥词的狂妄之徒。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沈东就是幕后黑手,但许多知情-人都对此讳莫如深,因
此就连保安大队也只能判定这是一场意外事故,对王家人致以最诚挚的哀悼。
期间,王实虽然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保持沉默,因为他知道,那个睚眦必报的男人,决不允许身边存在着任何威胁,与其为了一个废柴儿子得罪如日中天的沈东,不如把脑袋缩进龟壳之中,干脆装傻装到底。
沈东在安抚过石晨媛的情绪之后,同时也原谅了尤利娅的出言不逊,但在这个基础上,却再一次警告对方,如果再有下次,决不轻饶。
而尤利娅也在这次事件当中吸取到了长足的教训,不再整天像个跟屁虫一样跟在沈东后面,而是主动向夜枭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沈东藏在暗中的一把尖刀。
魔都在经历过这一切之后,很快便有条不紊的持续发展着,只不过在看似风平浪静的表面之下,石家已然成为暗中的一只大手,悄无声息的运转着一切。
与此同时,魔都,雍福楼。
作为魔都富人圈子里最具盛名的私人会所,雍福楼坐落在市中心的最中心,四周古木参天,山水环绕,风景美得一塌糊涂。
魔都人对它
的印象总结起来就是:曾经已经被遗失的‘奢侈的、浪漫的、神秘的、传说中的’东方情调,在这里完美的复活了。
时值晚上八点,雍福楼门前门庭若市,但却不对普通人开放,需要来客出示某种特殊的邀请函,方可入内。
放眼望去,雍福楼停车场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顶级豪车,不过让人诧异的是,其中本地车牌的车辆少之又少,几乎都是挂着外牌的从世界各地空运过来的顶尖级豪车。
一名名西装革履的大人物在数量众多的保镖的陪同下,快步走进雍福楼,他们神色匆匆,像是有什么要紧事在等着处理一样。
进入大厅之后,两侧站满了姿态端庄,仪态万千的漂亮接待小姐,在她们的带领下,一位位大人物尽数被送往顶楼的司芳阁。
司芳阁正如其名,全局都被各种各样的时令花卉所填满,放眼望去,馨香四溢,百花争艳。
而在司芳阁正中,有着一张上等沉香木桌,沉香木本就以奢华名贵闻名天下,像这般完整的一块被雕成全套桌椅,其价值绝对让人无法估量。
不仅如此,司芳阁内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名家真
迹,动辄在市面上的成交价都能达到上亿元。
四角则是摆放着名贵的古玩器具,更是令司芳阁中充满了古色古香之气。
每一名进入司芳阁的人都忍不住为它发出由衷的惊叹,但正如民间对司芳阁的描述一般,这里美的一塌糊涂,但同时也贵的一塌糊涂,不过显然,对于这些大人物们而言,金钱并不能构成任何问题。
“既然诸位都已到齐,那么我们马上开始!”
随着一道略显沧桑的话语响彻,进入司芳阁内的大人物们纷纷落座,在保持绝对安静的同时,纷纷朝着说话之人望去。
在沉香木桌的上首,坐着一位金发碧眼的中年男子,此人一双鹰眼锐利如勾,扫视之处,光芒四溅,令人不敢直视。
亚当·赫兰德。
这是一个美利坚金融大鳄,他的家族在全球金融界都享有盛名,而他本人也是全球最顶级的股票手,曾在一个月内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生生挽救了数家濒临破产边缘的股票证券公司,名声大噪。
除此之外,此人还是ba职业经理人圈内的金牌讲师,缔造了无数传说传奇,不管是国内还
是国外,只要提到此人,金融圈内无一不会挑起大拇指。
而说起赫兰德家族,在全球范围内也称得上是金融巨无霸家族,甚至只需动动手指,数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因此彻底陷入崩溃。
亚当·赫兰德目光收回之后,整个司芳阁内的温度仿佛都恢复了正常,就在众人松了一口气之时,苍老的声音再次响彻起来:
“想必大家都挺清楚了,前一阵子,阿卡德公爵那个老家伙,来到了魔都!”
提到阿卡德公爵,司芳阁内众人神态不一而足,有人敬畏,有人惊骇,有人不屑,也有人感叹。
亚当将众人的神态尽收眼底,随后面无表情的说道:“阿卡德公爵的来访,是我们始料不及的,但更加让我没想到的是,那老家伙竟然选择坚定不移的站在那个男人的背后,并且已经对我们这些聚集在魔都的人下达最后通牒,让我们三日内全部撤离华夏,不可再对那人动哪怕一点点心思,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说完,他深吸一口气,端起了面前的茶水:
“大家都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也好探讨出一个应付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