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水煮宋朝之文华风流 > (三十)真宗五鬼

(三十)真宗五鬼(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星光与日月 末世:重生的我选择成为丧尸 战神殿(明天没饭吃) 穿书年代文之妈妈是我啊 万灵之约 末日和团队一起走向光明 女主看我的眼神不对 都市小相师 异常事物公共处理司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也是在这一年,李德明占据的区域发生了重大的旱灾,一连几个月都不下雨,从前河流纵横的草原也干涸了。严重的旱灾导致牛羊纷纷死去,庄稼颗粒无收,人们没有粮食吃。李德明知道宋朝又肥又软,毫不犹豫的请求宋朝赈济一百万石粮食,同时也趁机探视宋朝的态度。一石等于十斗,相当于一百二十斤,一百万石粮食,就是一亿两千万斤。他虽然是请求宋朝赈济粮食,但是口气非常强硬。似乎宋朝不给粮食,就要杀进开封,动刀动枪抢劫一样。

宋朝的文臣们都是文学高手,一眼就看穿了李德明的用意,不禁乱成一团。如果不给粮食,李德明就要杀来了,可是又没有这么多粮食,这可如何是好?王旦看了李德明的信,知道他这是在讹诈恐吓,自是嗤之以鼻。你小子开口就索要一百万石粮食,这么大的口气,也不怕闪了舌头。略一沉吟,提笔回了一封信。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粮食,有种的自己来拿吧。言下之意,你敢来就揍你,把你揍成猪头。李德明知道宋朝有高人,于是收起了轻慢之心,不敢再提粮食的事。

辽国虽然和宋朝签订了和平合约,但是一有机会就会千方百计的在背后使绊子,而且乐此不彼。这年九月,辽国册封李德明为夏国王,相当于是打了赵恒一记响亮的耳光。

大中祥符四年二月(公元1011年),赵恒再一次携带着天书,西祀汾阴后土。西祀汾阴后土绝不是临时做的决定,而是在泰山封禅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因为东封西祀是一套,只东封而不西祀,人生肯定不完美。泰山封禅之后,赵恒就下诏扩建修葺后土祠,后土祠位于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附近。既然是后土祠,当然是块风水宝地了。后土祠扩建修葺的焕然一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当然代价是花费了无数钱财。

赵恒带领文武百官们,浩浩荡荡来到后土祠,上演了一场西祀的闹剧。君臣们这些年来经常公费旅游,可以用马不停蹄来形容。泰山封禅耗费八百万贯钱,西祀汾阴后土祠花费比泰山封禅更多二十万贯。这些毫无意义的面子工程,一个比一个花钱多,简直铺张浪费。但是花多少钱,赵恒根本就不在乎,他要的就是满足虚荣心。什么钱不钱的,我不在乎。在威望面前,在面子面前,钱是粪土。

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赵恒再一次编造谎言,硬说赵氏祖宗是九天司命真君赵玄朗。著名的杨家将成员杨延昭其实此前叫杨延朗,现在只好给赵恒的祖宗赵玄朗让路,于是改名为杨延昭了。

赵恒决定册立刘娥为皇后,册立皇后既是家事,更是国事,必须得到大多数大臣拥护赞同,否则很难实施。第一次册立刘娥就遭受了很多大臣反对,赵恒吸取上一次的经验教训,于是先展开了摸底调查,和大臣们一个个谈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交谈的第一个对象当然是百官之首的王旦,搞定了他,其他人就不是问题了。阿旦,你们从前都说刘娥是不会下蛋的老母鸡,她现在有小孩了,可以做皇后了吧?王旦不是瞎子,当然知道这件事的底细。你忽悠谁呢?刘娥抢走李氏的孩子,对外宣称是自己的孩子,这场狸猫换太子的戏演的太逼真了,我差一点就要点赞了。既然连泰山封禅都默许了,也不好意思阻止册立刘娥为皇后。既然你天天睡冷被窝,那么就立刘娥为皇后吧。

赵恒接下来又分别和王钦若、丁谓、陈彭年、林特、刘承规等亲信商量,他们都是迎奉上意,看赵恒脸色行事之人,自然是举双手赞成。老板要立刘娥为皇后,我们非常赞成。总而言之,无论你做什么,我们都绝对拥护。就算你放了一个最臭最毒的屁,我们也觉得香气四溢,沁人心脾。他们五人后来被称为‘五鬼’,王钦若和丁谓的事迹,早就说过了,现在来说说其他三个人吧。

陈彭年出身于公元961年,字永年。赵光义太平兴国时期,参加科举考试,两次都被考官刷下,原因是他喜欢写诗嘲讽人和事。例如,有的人是势利眼,眼睛长在头顶上,一付趾高气扬,瞧不起人的样子。他就说别人,眼睛长在屁股上。屁股上长的是痔疮,怎么是眼睛呢?如果别人小气,他就说别人,蚊子肚子里面剜油脂。蚊子才多大一点,剜的出油脂吗?当时的他,什么话都敢说,见谁喷谁,堪称火力十足的喷子愤青。不把别人喷的外焦里嫩,绝不罢休,因此得罪的人不在少数。直到雍熙二年(公元985年),第三次参加考试,才得中进士,终于踏入仕途。

以往的科举选拔标准,非常注重考场外的舆论。考试之前,考场外气氛十分活跃。大臣权贵们纷纷出动,为相好的考生、学生、亲戚、朋友,四处游说,拉选票。

这个大臣说道,这个人是我的朋友,他不但才思敏捷,而且多才多艺,精通书法,毛笔字写的龙飞凤舞,飘飘欲仙。我问他写的是什么,他一脸懵逼,自己都看不懂。请大家多多投票,感谢支持!

那个大臣说道,这个人是我的亲戚,他伶牙俐齿,能说会道,绕口令、定场诗、贯口,说的贼溜贼溜。可惜是个哑巴,不会说话。请大家站到这边,谢谢配合。

当时的风气如此,常常考试还没有开始,名额就已经内定了。陈彭年认为,这其实是对考生的不公平。既然是以科举的方式选拔官员,那么就必须以考场内的文章说话,择优录取。如果比后台比出身比关系比权势,那么真正的穷人就将永无出头之日。

他力争改革科举考试中的弊端,主张‘糊名’制度。就是将考生的姓名、籍贯进行弥封,再由专人按照规定的字体,誊写考生的试卷,然后交给考官批阅。最大限度杜绝走后门、营私舞弊等情况发生,从而确保科考的公平公正。这个建议好不好,非常好。但是王旦却觉得不好,因此驳回。这是什么狗屁方法,不考虑名声德行,只以一篇文章定高下,选出来的官员必定是有才无德之辈。你一主持科考工作,就更改沿袭了百年的制度,这是胡搞。陈彭年的道理站得住脚,当即进行反驳。国家既然举办科考,肯定是以文章定输赢。难不成比谁吃的饭更多,比谁的呼噜打的更响?你这样抱残守缺,真是个老古董。他气愤不过,于是上报赵恒。老板,我要改革科考制度,王旦那个老古董不批,请你定夺。赵恒权衡利弊,终于采纳了陈彭年的主张,实行糊名和弥封制度。这种办法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营私舞弊,因此得以发扬光大,并且沿袭了下去,一直到清朝灭亡才作废。赵恒采纳这个办法,并不是他有多么英明睿智,而是出于维护皇权的考虑。如果考生都走后门拉关系,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这样下去,会威胁到皇权。现在好了,考官不知道试卷是什么人的,无法作弊。考生们凭本事过关斩将,都是君王的天子门生,搞不出小团伙了。

这一年陈彭年的外甥也参加科考,外甥心想,天下哪有舅舅不帮外甥的道理。于是跑到陈彭年家里通知一下,也算提前打个招呼。老舅,我要参加科考了,我是你的亲外甥,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陈彭年是个书呆子,不太懂得人情世故,并不太知道外甥的言下之意是要自己帮帮忙,于是随口说道。祝你旗开得胜,高中状元。外甥以为陈彭年是在暗示自己,可以高中状元,不禁心花怒放。

考试结束,到了放榜之日,外甥起了个大早,兴冲冲来到贡院。但是找了半天也没有在皇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字,不禁匪夷所思。难道皇榜太小了,容不下我的名字?就像拼多多的砍一刀,小数点后面六位数就显示不出来了一样?他左看右看也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打听之下,才知道自己竟然落榜了,也就是没有考上。他如同被晴天霹雳击中一样,整个人都不好了,表情呆滞无神,像是傻了一样。

他找到陈彭年,怒气冲冲说道。老舅,考试之前,你祝我高中状元,但是我怎么落榜了,请你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陈彭年不紧不慢说道,我不祝你高中状元,难道要祝你名落孙山吗?那多不吉利啊。你落榜了是你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啊。外甥以为他不认账了,不禁气急败坏。我是你的外甥,你是我的舅舅,你怎么能不帮我呢?让我看看你的胳膊肘,是不装反了。陈彭年安慰道,不要着急,千万不要着急,正所谓气大伤身,万一你急出了脑溢血,忽然嗝屁了,我怎么向我的姐姐,你的老娘交代?先喝口热水,我去看看卷子。

过了一会,陈彭年回来,一脸的不悦,语气沉重的说道。你考试不及格,所以名落孙山,不委屈,一点也不委屈。外甥当然不服气,非要陈彭年拿出证据。你说我不及格,必须拿出证据来,否则我告你诽谤。陈彭年微微一笑,指着卷子说道。请看第一题,要你默写《春晓》,你是怎么写的。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麻将声,输赢知多少。整天就知道打麻将,不知道读书,不落榜才怪。再看看第二题,用最短的一句话概括四大名著,你又是怎么回答的。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天下为何分三家?若说有奇缘,为何招安成虚话?一个写朝廷太渣,一个写军师开挂。一个挑着担,一个牵着马,看梁山才凑够一百零八,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要你概括,不是要你唱歌。这是科考,不是超级女生,不是卡拉ok。你这样胡搞,简直是莫名其妙。你落榜是因为文章不行,不能怪我。

外甥大怒,提笔在皇榜旁边写了一首诗痛骂陈彭年。取他权势欺明主,落却亲情卖至公。千万孤寒齐下泪,斯言无路达尧聪。陈彭年仔细端详,竟然赞不绝口。你的这首诗骂我沽名钓誉,为了获得公正无私的美名,刻意打压你。其实欺世盗名,偷偷录取权贵子弟。这首诗有感而发,充满怨气,入木三分,实乃上乘之作,我给你点赞。要是你考试的时候有这种水平,怎么会落榜呢?可惜,可惜!外甥瞪大眼睛,表情难以置信。老舅,我在骂你呢,你居然给我点赞,分的清楚好坏吗?你故意打压我,信不信我正月就去剃头。年年剃,月月剃,天天剃,看你死不死。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天之间,外甥的诗在开封传疯了,人人都在背后嘲笑陈彭年绝情绝义。看看陈彭年这个家伙,表面上道貌岸然,正人君子,其实一肚子坏水。为了升官,竟然把亲外甥当成了垫脚石。这种人太奸诈狡猾了,以后要远离这种小人。

这些流言蜚语很快就传到了陈彭年耳朵里面,真是有苦说不出。我秉公主持考试,怎么就成了人人唾弃的小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于是抱着试卷请求赵恒批阅,并且要求重新考试,还自己一个公道。赵恒眼见事情闹大了,于是再三表示相信陈彭年。你这个同志一向兢兢业业,为了考试公平公正,甚至不怕外甥在正月剃头。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向陈彭年同志学习,向陈彭年同志致敬!

但是陈彭年就是个直肠子,一定要重新考试。赵恒没有办法,只好安排别人重新监考。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重考录取的名单和陈彭年录取的名单几乎一致。事实证明,陈彭年是清白的,外甥的文化水平确实不达标。人们纷纷向陈彭年道喜,恭喜,恭喜,你公正无私,再也不怕外甥剃头了。一些官员有两付嘴脸,虽然当面奉承他,但是背后却痛骂他冷血无情,为了升官把亲外甥也出卖了。

其实陈彭年就是一个爱读书、爱写书、爱专研典章制度的书生。泰山封禅的所有典章制度都是他的成果,每个人穿什么衣服,站什么位置,奏什么乐曲,都是他一手安排。封禅大典的当天,他拿着大喇叭指挥队伍行进。请大家戴好口罩排好队,一个一个来,不要插队,不要交头接耳。那个谁谁谁,不要嬉皮笑脸,严肃一点。那个谁谁谁,把手机放下,不要刷短视频了。马知节,你怎么还在偷吃驴肉。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嘴馋呢?

他工作态度及其认真负责,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一工作起来,没日没夜,绝对全身心投入,常常一连几天在官署不回家,甚至大热天汗流浃背也没有空回家洗澡换衣服。一次他向赵恒汇报工作,因为好几天没有洗澡,臭气冲天,身边聚集着无数苍蝇。赵恒一打开门,就差点被嗡嗡叫的苍蝇给撞倒,吓的大惊失色,大声惊呼‘有刺客’。老陈,你身上什么味道,你吃了多少榴莲,从实招来。陈彭年十分纳闷,我没有吃榴莲啊,你得了鼻炎吗,怎么闻出了榴莲的味道?这可太奇怪了。赵恒捂住鼻子,大声说道。你身上太臭了,快回去洗澡,洒上十三香、花露水,把身上搞的香喷喷再来见我。

陈彭年回去洗澡,换上干净衣服,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前往书房的时候,看到路边落花满地,于是问道。这是什么花,看上去有些眼熟嘛。管家说道,你瞎了吗,这是石榴花,不认识了吗?陈彭年一脸懵逼,石榴姐来过了吗?管家一脸无可奈何,你不但瞎而且傻,整天想着倾城倾国的石榴姐,却不知道,她也是我的梦中情人。陈彭年越看越觉得不对,怎么冬天石榴会开花呢?这和六月飞雪一样,很不符合常理,地球变暖越来越严重了吗?管家告诉他,你看看穿的是羽绒服还是体恤衫,现在是四月,不是阳历四月,已经是阴历四月了,已经入夏了。你离开家的时候是冬天,已经过去几个月了。陈彭年忙于工作,把日子都过糊涂了,不禁哑然失笑。

林特出身于公元951年,字士奇,长期在三司工作。丁谓做三司使的时候,他就是三司副使,是丁谓的副手。不过他喜欢拍上司马屁,千方百计的讨好丁谓,达到了一日几拜的地步,成为人们嘲笑的话题。

刘承规出生于公元949年,字大方,虽然是宦官,但是喜欢读书,勤学好问,重视收集图书,善于分类管理。他做事的派头就像他的字一样,非常大方。丁谓是修玉清昭应宫使,他是副使,为了迎合赵恒的欢心,每天都亲临工地指导工作,大肆挥霍国库物质。只要有一点瑕疵,就大手一挥,推倒重来。反正用的是国家的钱,一点也不心疼。只要赵恒高兴,花多少钱都值得。

刘承规于公元1012年去世,去世之前乞求赵恒授自己为节度使。老板,我想做节度使,活着做不成,希望死了之后,你追赠我为节度使。赵恒拿不定主意,于是询问王旦。阿旦,刘承规想做节度使,不知你有什么高见。王旦连连摇头,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还不翻天了吗?他想做节度使,就追赠节度使。如果他想做玉皇大帝,是不是还要追赠为玉皇大帝啊?赵恒想想,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于是下诏,以后宦官去世,最高荣誉只能是节度留后,绝对不能是节度使。

王钦若、丁谓、陈彭年、林特、刘承规五人都非常有才能,在各自的领域建树颇丰。同时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千方百计迎奉赵恒。赵恒喜欢什么,他们就想尽办法投其所好。赵恒说渴了,他们马上拿来鲜榨发霉发烂变质的榴莲汁。赵恒说饿了,他们马上制作槽头肉梅干菜扣肉。

正因为他们没有原则的迎合赵恒大造天书、封禅,所以王曾称他们为五鬼。事情是这样的,一天赵祯和王曾谈论王钦若此人。王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王曾则说道,王钦若、丁谓、陈彭年、林特、刘承规五人奸邪险伪,称得上宋朝五鬼。他们是否是鬼,见仁见智罢了。

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四十二岁高龄的刘娥终于如愿以偿,成为皇后。努力了这么多年,终于成为了皇后,除了送上祝福,就是点赞了。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 第一次当皇帝,嚣张一点过分吗 史上最强世子爷 开局雷劈被废储,重返帝都天下颤 大秦,我鬼谷传人 无双太子爷 大宋毒士:为扶父上位,我在南宋杀疯了 极品世子爷 宠妾灭妻?不存在的,娇妻美妾我都要 夫人今天还在装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