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好奇航天员们在太空遨游的神奇之旅。有幸,在微信读书的榜单里,搜索到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天地九重》,就带着好奇与激动的心情一路读下去。
这本书,主要是面对青少年的,但是,书的内容,我觉得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来说,都同样有着巨大而深刻的意义。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非常好的了解,一个中国航天人一路走来的拼搏精神与雄心壮志。
带着对航天人无比的敬畏,带着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敬仰与爱戴,在时时的感动中,我在此书中一次次得到精神的洗礼。
正如我之前的猜测,航天员的训练,正是超乎寻常的魔鬼式训练。
对于坐海盗船一下都不能胜任的我,航天员们经受的考验,真的是太令我佩服。比如超重训练:
离心机训练是航天员提高超重耐力最有效的设备。在飞速旋转的离心机上,能造成不同g级的超重感觉。公园游乐场的“过山车”等娱乐项目,许多人望车生畏,就是勇敢者几圈下来,也会轻飘飘的,不知东西南北,有的会头晕呕吐。这些娱乐项目产生的超重只在2g至3g,而航天员的离心机训练达到了8个g。
在高速旋转中,练习者的面部肌肉开始变形下垂、肌肉下拉,整个脸只见高高突起的前额。做头盆方向超重训练时,血液压向下肢,头脑缺血眩晕,视力变差,严重时渐渐会看不见东西,产生黑视;而在做胸背向超重训练时,前胸后背像压了块几百斤重的巨石,心跳急剧加快,呼吸困难。当超重达到8个g时,虽然时间只有40秒,却感觉要花掉全身力量似的。
这项训练被大家公认是最痛苦的一项,不仅要付出巨大的体力与精力,而且充满危险。训练时事先会告诉我们,如果承受不了可以按报警电钮,不能强忍着,我们的手就放在那个红色按钮上。
尽管无数次经历痛苦的煎熬,但那个按钮却一次也没有被按响过。我算是超重耐力比较好的,仍感到难以忍受,那些耐受力不如我的战友,其痛苦可想而知。但我们航天员没有一个人主动按过这个按钮。
单从这个小小的事情,足可以窥见航天精神的一斑。
我们的航天员,就是在经过上述这样极其艰苦的魔鬼训练后,才能层层筛选,成为九天上那骄傲的一员。
前一天晚上,考虑到第二天要走,我回了趟家。平时,家里的电子闹钟都是我调,我就拿起闹钟对玉梅说:“我走了,你也不会调表,我教教你吧。”我说得似乎很随意,其实是想了很久才说出来的。她好像听出了别的意思,一把抢过闹钟,坚决地说:“不,我等你回来给我调。”
读到他妻子的这句话,我的眼泪一下子就奔涌而出,而且泣不成声。这是怎样的一种离别!面对就要出征的丈夫,妻子的这份坚定,我能够深深地体会。
再看这段
这时候,我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见我回头,他又向前迈了两步,停住,向我挥手。我忽然看到的他眼睛里有泪光闪烁……
这是一个国家领导人对将要完成祖国大业的英雄的真挚之爱。这泪光,是代表全体中国人对将要出征的战士爱恋之光。用他父爱般的柔情,给即将出征的铁汉以最好的心灵慰藉。
在即将走进航天仓,代表亿万国人去圆我们航天梦的这个时刻,这个泪光拥有多么不平凡的意义。
我如同亲临送英雄出征的现场,热泪盈眶。
看下面几段,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杨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当看到这段录像的时候,我感动得说不出任何话。
我看到有些白发苍苍的老专家,盯着大屏幕掉眼泪,哭得像个孩子。
我看到我的大队长申行运哭了,一米八的大个子在那里捂着脸哭。我看到我的教练也在流眼泪,朝夕相处的航天员战友们,我的领导们,还有工程技术人员,那一刻大家都在流眼泪。
多么让人激动的“一动”呀!
虽然我们的航天人在此之前,做好了一切充分的准备,但是毕竟是载人首飞,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杨利伟那时的一动,牵动着地面无数人的心。他的这一动,具有历史性的非凡意义!
我仿佛来到当年发射的现场,和祖国的航天人一起,为天上的杨利伟这一动而激动得流泪,我已经不能自已,放生而哭。
从神五杨利伟的一人太空飞行21个小时23分钟开始,我国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有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刘洋、刘旺、王亚平、汤洪波、张晓光、陈冬、叶光富、蔡旭哲、邓清明、张陆、朱扬柱、桂海潮、唐胜杰、江新林20人,实现了飞往太空的愿望。
天地九重,只有像杨利伟他们这样,经历千万次的刻苦训练,用铁一般的意志坚持不懈,把操作烂熟于心,用军人们的满腔爱国热情,才能精准而从容地一次次完成航天大任。
这本面相孩子的书,让我这个五十多岁的人,接受了一次非同寻常的教育。
整本书籍,我都是带着对航天人无比的敬意,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无比骄傲,在激动与感动中持续读完。
航天精神也会感染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加努力和珍惜眼前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