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花之所以这样感叹,是有他的道理的。
因为他此时,突然想起,在他十八岁那年,发生的一桩事情。
这事正好发生在望江城,是一件惊动朝野的大事。
彼时,他并不在望江城,而是在四顾门,具体情况也不甚清楚。
但时间他没记错,就是这个时候。
李莲花很快将所有的信写好,一并交给了封磬,说道:
“我知你们万圣道,有自己的传信途径,只要派人将信带到分坛,很快就能传递过去。你就派此次随行之人中,身体最弱,年龄最大或最小的人去吧,让他们在分坛等消息,暂时不要回望江城了。”
封磬一愣,但还是先说了一句“属下遵命”,并接过了信。
他觉得李莲花此次安排有极深的深意,但又不知该不该问。
他猜测李莲花一定是想起了什么重要事情。
他这一问,便可能窥破天机,造成更大的麻烦。
然而李莲花却毫无隐瞒的意思,直接对他说道:“你让这次跟来的兄弟们,做一些准备,有备无患……”
然后详细嘱咐了许多。
封磬听完,心情复杂到极点,拿着信告退而去。
出门之后,他看了看这些信,扣下其中一封。
然后,才依照李莲花所说,找人出城送其它信。
李莲花看了一眼窗外。
天已经完全黑下来,那屋外的雨下得越发大了。
他换了一身青衫,拿了一把伞,撑伞出了门。
看看前方的雨帘,叹了口气。
脚步却未停下,径直向着望江县衙而去。
根本没注意到,一个同样撑着伞的红衣少年,见他出门,手里提着的东西都没放下。
就跟了过去,不紧不慢缀行于后。
如果李莲花没记错的话。
由于这一年望江一带气候反常,还未到汛期,便突降暴雨。
望江江水暴涨,漫过了河堤。
将望江城淹没了大半。
许多人流离失所,因此丧命。
而洪水过后,接着又是一场大瘟疫。
四顾门当时举全江湖武林正道之力,派出杏林院数名医者到望江城,协助朝廷,参与救灾。
杏林院首席院主林白清首当其冲,在望江城待了足足四个月。
他们在此时到了望江城,又逢这反常之雨,恐怕是要与这一场天灾遭遇上了。
只是不知这天灾几时来?
李莲花这样想着,加快了脚步。
他来到县衙门口,同门口的衙役说道:“这位差爷,在下四顾门副门主李莲花,有急事求见知县老爷梁大人,还请差爷行个方便。”
那衙役是个知晓江湖事的,上下打量了他一下,有些为难,但还算客气:
“你就是李莲花?听说你还是个神医呢。李副门主,不是我不通融,实在是大人从早晨一直忙到现在,热水热饭都不曾吃上一口,好不容易才忙完。雨这么大,你若有事,要不明天再来吧?”
李莲花正要再说话。
他身旁突然多了个人。
红衣少年拱手道:“差爷,麻烦通融通融,在下四顾门门主李相夷,与莲花师兄路过此处,确实是有要事,否则也不会这么晚,还来打扰。”
“李相夷?你就是李门主啊!”
衙役激动地说完这一句,又纠结起来:“李门主,我们大人从不收礼,你们还是走吧。”
李莲花和李相夷一脸懵,半晌才反应过来。
一定是李相夷大包小包拿了一堆,引人误会了。
两人正要解释,却听到一个男子声音说道。
“二位李门主,有何要事,要找本县?”
说话之人,是个书生装扮,模样周正,与李莲花差不多的年纪。
看来是换了便服,准备出门。
李莲花虽然知道这位望江县令尊姓大名,但见面却是第一次。
当年他没有亲历望江城之事,是后来才得知。
这位望江县令,是一位好官,在带领兵民救灾过程中,为救百姓,被洪水卷走,最终殒命。
事后,朝廷特别嘉奖于他,说他是勤政爱民,忠勇可嘉。
那时,李莲花还是李相夷,对此事印象颇深,便记住了“梁守诚”这个名字。
他们跟着梁守诚进了府衙,李莲花以略懂天象为借口,将此事说了。
梁守诚当即召集人马,准备去查看加固河堤,视情况提前通知和安排百姓们避难。
李莲花看了看李相夷。
李相夷会意,告辞时,将手里的糕点、吃食,塞给了梁守诚。
“梁大人,公务虽多,也不能饿着,垫垫肚子吧。”
梁守诚想推辞,抬头一看,两人都走远了。
李莲花与李相夷出了府衙,便一路往客栈走,准备去与封磬会合。
两人一路沉默。
过了很久,李相夷突然开口。
“莲花,你既已想起此事,为何没想着离开此地?”
李莲花抬眸笑望着他:“你从得知此事后,不也没说过要离开吗?”
李相夷轻轻握住李莲花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