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女生小说 > 少姝的山水 > 第4章 水磨香气

第4章 水磨香气(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练习暴打 幕夜求生:我能探测精灵位置 火影:忍校钉子户毕业代火影 兽世种田从幼崽学习系统开始 为色所迷:硬把顶E比作O 手握聊天群,天天给穿越者递刀 暗夜追踪之一网打尽 眷灵飞升 我能看到商品价格曲线 时间慢煮我们的故事

“分水不公最易引起争斗。下官亦知,用于分水的设施叫做水平,初由木材做成,称做‘木平’,历时日久易于腐烂,渐有强食若肉之患,后渐渐改为石制或铁制。”冯粲道。

“是,历来山民各自为营,上游占着地利,水满了也不可惜,下游想引水但又水量不足,两头相持不下时,须由公正的水老人出面,主持分水事宜,大家才能心服口服。”贾敏求为儿子详加释疑,其熟稔程度,亦是位不打折扣的“界休通”,“源神池此地是泉眼所在,地势较高,水流充沛,实为天然的分水处,于是横建石堰,上凿三眼石孔,各孔尺寸有别,以作东、西、中三河分水之用,门锁付水老人掌之,无故擅启者以盗论。日前闻报,此次修缮源神庙中,遭遇池上古堰塌毁,牵连下游灌溉,农情堪虑,水老人即率民众迅疾动工,所有花费计亩分派,顺顺当当修整如初,农情得以恢复,纵使县衙派人受理,也一时做不到如此妥善贡板!”

贡板,原是界休本地方言,完全褒义,在人是指义气厚道、精干靠谱;在事是指细节完备、功高质优。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贾县令还能信口拈来,尹横听了,笑得格外亲切开怀。

“可见水老人在民众心中,举足轻重,令人感佩。只是可惜呀,因并无职衔在身,无法得到正式隆重的嘉许。”刘氏感叹。

“母亲,我想水老人做的这些,并不是为着嘉许来的,”贾飏心下了然,陡生敬意,“尹老年高德劭,有此名望当之无愧!”

尹横说话向来坦诚率性,稍不留神,便又开始了: “公子啊,似我们华岩出身诸人,哪个敢忘有道先生的修身训诫?老朽铭记至今的是,人要活到老,悟到老,须知,德行是不会跟着年岁上长的,更有甚者,会背道而驰。惟有凭‘德’高望重的,而无借‘年’高望重的。很是有人,惯会倚老卖老,小辈人越加忍让,反倒拿捏起来,拎不清轻重好歹,现眼出丑,属实没法儿看!”

老人神情并茂地倾吐衷肠,在坐者无不上心聆听,会意的微笑不觉爬上各人的眼际眉梢。

缓了口气,尹横又接着说道:“老朽时时以此为戒,但遇事务,务必左右权衡掂量,以求处置稳妥,庶不负乡里乡亲所托。”

“好,好!”惊喜于老人的身子骨比预想的还硬朗,依然健谈,且直白爽脆,几乎是句句说到贾敏求心上去了。

刘氏一个手势示下,三两青衣仆婢上得堂来,添放新鲜瓜果,殷勤地观杯问客,或换茶,或续茶,十分妥帖周到。

贾敏求放下茶杯,转头看着妻子二人,感叹道,“看看尹老就知道了,成就德高望重的口碑属实不易,也是最值得人们用尽心力的事。”

贾飏唯唯称是,他定神凝思,没想到,这位从前华岩馆的老管事,闲语间,能结结实实地为他讲出一番闻之足戒的道理来,通身的气度叫人打心底里敬服,霎那间,福至心灵,莫不是正因老人出身于华岩,才会有数十年如一日的自省意志?更因此,虽遍历一生至今,精气神依旧欣欣向荣,全无腐朽老态,令人惊叹。

他怔怔地抬头,恰好接住父亲的殷切目光,仿佛对他内心的纤毫变化洞若观火。

“话说回来,县令此次着力将源神庙上下修葺一新,非但面貌卓然改观,亦向泉域百性彰显了官府对水利的看重,为民福祉计,树立法度日常,杜绝妄为失序,实为长远周全之举。”

“尹老言重了,民生裕,邦本固,官府本分而已。”贾敏求虽如此说,还是很佩服尹横的胸襟热忱,古稀老者其志可嘉。

“来的路上,我瞧着,有不少木屋架在湍急的河流上,轰然作响,还有人们不停地进出搬抬,便是水磨了吗?”刘氏按捺不住新奇,细细打听起来。

“是,如夫人所见,”思霓答道,“那水磨加工粮食是用不到牲口的,自上而下的水势就办到了,省时省力。”

长年身居闺闱内室的刘氏面上流露出几分讶异,她赧然一笑:“我是少所见而多所怪了。牲口拉的石磨也晓得,这水磨倒真不曾见过。棋布错峙,倒成了别样的景致,原来是取用水利之巧思啊,可见般若。”

(可见般若:意为可以看出其中的智慧。般若(bo rě),梵语的译音,或译为“波若””、“钵罗若”,全称“般若波罗蜜多”或“般若波罗蜜”。意译“妙智慧,微妙智慧”,,专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

“全邑粮食多数在此加工,利益颇丰,山上磨主远较一般农户要富足得多。”冯粲虽是初到界休县衙做事,可论起当地的经济庶物来,已有大至了解,又忍不住开腔道。

贾飏听得津津有味,不住点着头:“看来此地水磨业兴盛,全有赖鸑鸑胜水啊。”

“村里的制香、造纸、陶窑这些作坊,都离不了这些转动不息的水磨,”尹横细数起村落里兴盛至今的老行当,念及水磨的操劳,心生感触,“如同日月转动,人生天地间,日复一日,也像在世上磨哟。”

“从青春磨到老大,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啊。”贾敏求徐徐绽开的笑容里,似饱含无尽深意,“不在其中,难解其味。”

“难中亦有幸,苦去了甜又来,苦乐相磨相伴,才是一辈子的滋味儿。”话题又在刘氏这里锋回路转。

“还有香气,”思霓接茬过来,“洪山香料用的柏木、榆树是就地取材,须碾碎磨粉,一到晚间,水磨的前前后后便有香气沉淀下来,都是乡里们再亲熟不过的味道,可好闻了。”

“嗯,之前飏儿陪刘世子回来,捎带为我置办了好些物件,光是香品就不少了。”刘氏尚为尽兴,特特地嘱咐起儿子来,“呆会儿,咱们再到集上逛逛去。”

贾飏似早有预料,他故作一副为难的样子:“唉,母亲大人一入集,保准又要走不动道儿了,瞅见哪样儿不好呢?行行重行行,沉湎闹市中。”

贾敏求也笑了:“夫人,界休人道‘香出洪山’,制香确属洪山百业中的翘楚,除却供应全县所需,还源源销往外地,近至五台山,远至异域。包括制香在内,洪山各业所缴税赋占到全邑半数以上,山藏卞玉,水藏骊珠——此言非虚啊!”

(制香的由来:中国用香历史可上溯至神农伏羲,据晋代《封禅记》记载:“黄帝使百辟群臣受德教者,皆列珪玉于兰蒲席上,燃沉榆之香,舂杂宝为屑,以沉榆之胶,和之为泥以涂地,分别尊卑华戎之位也。”又有古人直接燃烧香木,用于祭祀礼仪中,作为沟通天地神灵的纽带。晋代《尔雅注疏》(卷五·释乐第七):“周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积柴以实牲体玉帛而燔之,使烟气之臭上达于天,因名祭天,曰燔柴也”。至汉代以后,用香的范围扩大,用香成为上层阶级以至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五台山佛教建筑群: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大孚灵鹫寺,即今显通寺,建于公元68年。)

话说作为佛教名山,五台山上佛寺之始,以大孚灵鹫寺为最早,初建于汉永平十一年,为汉明帝刘庄邀请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法时,诏令兴建,成为“释源宗祖”之一。

“南无阿弥陀佛!”那刘氏平日虔诚礼佛,她当即双手合十,闭眸持诵,又睁开眼,“这应是老话讲的地灵人杰,不然,此地乡里们怎生都心慧手巧,似我这笨笨的,怕是学不来。”

“夫人贵体福深,何用操劳。”思霓巧然一笑。

“虽说这山上,家家户户无一不擅制香的,但手艺总有高下。”尹横轻轻捋动颌下白须,深邃的目光淌出暖流,“论及香事的精巧细致,自是首推思夫人了。”

“哦?”引得刘氏越发想要探问个究竟了,她巴巴地柔声请教,“敢烦思夫人为我等讲讲可好?”

“夫人既问,权且听由民妇絮叨絮叨罢了。但有言之不足,诚望尹老垂示补缺。” 思霓见对方饶有兴味,也不由地打开了话匣子,“自古香药同源,医家多用香来治未病的,驱邪避秽,除烦调神,闻着香,用起来也便宜。起先,多用泽兰、蕙草、包茅,及椒、桂、萧等。或熏烧、或佩带、或煮汤、或入酒,时日既久,便也琢磨出了按‘君臣佐使’组方配伍的合香。”

(泽兰:别名“地瓜苗”,生于沼泽、水边等潮湿处;蕙草:别名蕙兰,初夏开淡黄绿色花,气味很香;包茅:即香茅草,用于祭祀天地祖先,周朝时楚国主包茅之贡,以香茅草献予周天子;椒:即花椒;桂:即桂树;萧:即艾蒿。)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小松的爱情保卫战 柯学:我家小哀失忆了?! 铠甲:开局修罗登场 无言可论的幻想乡 开局小魔仙我真没想当渣男 谍战:我才是最大的特务 时空旅行者白禾 四合院:开国将军女婿幸福生活 破案大佬绝不可能是花瓶小祖宗 综穿之雪色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