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能杀鸡就能杀你!秦王犯浑?直接抓!【求订阅】
到时候全天下可能都会知道,朝廷已经跟咱们买卖人达成了和解。
众人一听,皆是欢喜:“如果是真这样的话,可就是件大好事了。
以后要真的放开手脚让咱们去做买卖,就算朝廷加重一点赋税,那对咱们来说也是个好事。”
这个倒的确说的点子上,首先来说,大明王朝在皇帝下了几道手谕之后,已经对买卖人进行了极大的一个限制。
就比如说在洪武二十年前后的样子,下发一道指令。
任何离开家乡,不劳作不耕地的人,都可以视作为无业闲散人员,可以予以逮捕。
逮捕的下场是什么?
充军或者充当官奴。
就是完完全全的针对那些买卖人,毕竟谁家种地的会随便乱跑。
唯有这些买卖人会。
考成法的压力不是盖的。
原本他们可以与官府勾结,来隐瞒土地。
他们会说,像尔等这样的游民,对朝廷无任何益处,却处处散播流言,使朝廷不安定。
朱元璋就是通过这样的办法,迫使天下买卖人没办法做买卖,只能留在自家的土地上。
最不高兴的,可能就是那些地主阶级。
所以买卖人每一次出门,都必须得要到官府去领路条。
殊不知是因为朝廷在摊丁入亩之后,再加了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后,如果天下的土地被地主们给隐瞒了的话,那这些赋税有可能就摊到了自己的田里去,他们怎能做这种自砍手脚的事。
加上秦王被囚禁这件事情,更是打了一剂兴奋剂。
人家都没有跳出脚来做什么事情,你得了便宜还卖乖,还在这个时候做出头鸟。
晋王朱棡非常有能力的,不管是带兵打仗,还是个人的品德,都要比秦王要好得多。
他们囤积了那么多土地,怎么都没想到,朝廷会来这么一招回马枪,将他们给挑落在地。
他们被无缘无故地拿掉了如此多的薪水,非常的不开心。
不少喝茶的茶客正在议论。
那决心下得比普通百姓还要强烈。
他们牢牢就是掌握了舆论权,通过天下舆论来逼迫,让你不得不屈服。
那遇上朱元璋这个皇帝就不需要担心了。
毕竟朱元璋在开国之初,就对于农业为本这件事,下了大力气去整顿的。
而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这边终于是有所反应。
整个丈量工作的相当顺利。
比如他亲自下发的关于若离乡农民,不务耕种专营末业,则视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之人,予以逮捕的这条手谕,他亲自解除。
可没想到现在去亲自打破这种条例。
一级压一级的压力传导让每一级的官员都有压力,官员们想要完成任务就不能不竭尽全力,就算不为了头上的乌纱帽,不为了马上要加的薪水,也得为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吧。
一名褐衣男子说道:“朝廷这次可真的是下了本钱来搞摊丁入亩,听说官员们都疯了,根本不给那些有钱人行贿的机会。”
知道自家老爹和老哥已经是下定决心要整顿,大家伙偃旗息鼓。
如今在条令上对买卖人不利的条例进行放松是第一步。
而如果将这些限令打破的话,那士、农、工、商的这个铁律就有可能有所松动,有可能自己身为士大夫阶层的优越性,就会被摊薄。
当然这些法令正在全天下如火如荼展开的时候,藩王们还是提出了不少的意见的。
但是他们这些做买卖的,要领路条,就会受到官府的针对,甚至有可能会被敲诈,这种事情都司空见惯。
礼法强加在买卖人身上的枷锁,可以令所有人鄙视这些买卖人。
他们的理由是,买卖人一旦多了,会四处流动,一来是加重了百姓对于金钱的欲望,二来是减少了劳动力。
这让礼部的官员很不开心。
所以当听到朝廷,马上要解除这些人的限制之时。
因为当官的本来就对买卖人看不起,他们心里面想到的就是,你们做买卖的人既然有钱了,那么就得在尊严上有所牺牲。
这么一来的话就动摇了国之根本。
但看到你的下场之后,那自然是乖乖的。
可是朱元璋和朱标这一次却下定了决心要放开对商业的限制。
另一名蓝衣男子笑道:“我还听说在京城,有个叫夏元吉的大人,让买卖人捐钱,这可是咱们大明开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但是在老朱这里没有这样的投鼠忌器,他要真杀官员的话几乎能做到连根拔起。
其实最终要确立的却是他们读书人至高无上的地位。
聚鼎轩茶楼。
你不屈服,我就让舆论来杀死你。
这些一个礼部官员,他们天天研究礼法,他们天天从周礼,从秦汉这些个大一统王朝当中寻找对统治很有利益的证据。
这两条法令解除,他们在外面做买卖就不需担惊受怕。
……
这关乎到自己等人的钱袋子问题才是迫使他们不遗漏任何一亩土地的真正动力。
然而这一次也不知道为什么,官员们一个个都是铁青了脸,红了眼珠子,一定要将天下所有的田地都给丈量一遍。
尤其是他们这些礼部的官员,天天研究的是礼法,实在很明白。
买卖人要是碰到了这种事情也都觉得是正常的,但是现在他们不需要有这方面的担忧了。
然而现在这个事却没有赦免,秦王是直接从封地内被抓走,然后由囚车押着关押到凤阳中都的牢房去。
于是这条法令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
至于长安的防卫任务,就全部交由晋王朱棡。
很多官员很明白自己家里面田地已经藏不住了,如果不把所有人的土地都给丈量好,可能就得让自己多交一点税。
殊不知封在内地的兄弟们,锐减了两万呢。
这是读书人很明白舆论才是最厉害的武器。
这件事情闹得很凶直接惊动了陕西道御史的弹劾。
然后就被一笑了之。
而此次京城这边的动静,也引起了周边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甚至江西等地方的买卖人。
特别是礼部官员,天天研究礼法的,他们用礼法,甚至用道德进行绑架。
原本这种事情在往常的处理中,都没多少波折,最多就是被皇帝给训斥几句。
他们都在观望,只要朝廷的动向对他们有利,他们就立刻会出发前往京城做买卖。
因为大部分时候,即便自己已经取得了家乡官府的路条,出去了外面后,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刁难。
朱标这个时候很明白,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是改革动了宗室的俸禄。
从礼仪方面进行来限制,就是用道德的手段进行绑架。
这虽然只是一个开头,但却会成为蚂蚁蛀空大坝的开始。
摊丁入亩的宣传工作,深入人心。
即便是自己受了委屈,即便是在路上被打被抢,到官府去告状。
同样的他更加明白的是,全天下现在都在看着,如果一个亲王因为被削减了俸禄,就如此的丧心病狂,把一个宫女活活的打死,然后直接埋在了雪地里面。
如果因为饶过了他,让天下百姓又失去对朝廷的信任,那一切的努力,都会因为他这颗老鼠屎,而完完全全地被毁掉。
都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从来就没有实行过,这就是一句空话。
整个大明一朝,虽然明中晚期已经出现了工商业非常繁荣的迹象,却没有为朝廷所重视,没有给朝廷带来很大的好处。
于是朱元璋和朱标刚好借秦王这个事,直接给整个藩王一个教训。
礼部那些官员虽然坚持,但更多的官员却同意了。
因为即使是削减了俸禄,但对于镇守九边的藩王而言,给出的是三万石的俸禄。
很多,藩王其实在封地内做了一些不轨之事,都能得到原谅。
那刚刚取得了一点天下百姓的信任,又该如何去建立?
这样的事情都能一了了之的话,那是不是说,所有的法令在亲王的眼中,那就是废纸一张。
这种好政策可以说是像长了翅膀一样的飞速飞向了全天下老百姓耳朵里。
虽然我们所有人在这个时候都在观望,所有人都在看着你到底会如何被处理。
原本这些个读书人,就对买卖人十分的蔑视。
这一次听说皇帝老子要将他的俸禄削减,更加的生气所以一暴躁,就把所有的火都撒在了宫女的身上。
规定的那些买卖人的子女不得科举考试,还有买卖人不允许穿丝绸、穿绢布这种种舆论导向,都会让普通百姓对这些买卖人带以歧视的目光。
虽然秦王一直都不得皇帝的喜欢,但毕竟是亲王不是,所以多少还是得给点面子。
与此同时清丈工作,进入到如火如荼当中。
而想在朱元璋这位皇帝的面前耍小手段,那就真的是跟自己的脑袋过不去了。
大家伙看到这事情之后,更明白如今朝廷的改革力度。
如果说别的皇帝下达的指令大家还要怀疑一下,能不能让所有的官员都遵守会不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
大哥太子朱标也会求求情之类的,但是这一次秦王好像是捅了马蜂窝一样。
人头税取消摊入到了田亩当中,虽然每亩地可能多交那么一点点赋税,但相对于人丁税来说,那简直就是九牛之一毛。
布告之后,买卖人知道后喜极而泣。
而如今的朱元璋,则是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这可是老朱家里面出了名的情绪不稳定分子,动不动就拿王宫里面的宫女撒气的人,经常搞出一些把宫女打死的事情。
第二步就是要制定一些,有利于商业流通环节的法令。
朱元璋马上下令,将秦王朱樉从封地之内抓回来,然后直接囚禁,押送凤阳中都去。
尤其是秦王殿下。
人家官府大老爷往往直接堵得伱哑口无言。
当然很多藩王其实心里面更加是鄙夷秦王这种人。
普通百姓如果去串个亲戚,领个路条,很简单。
不仅皇帝愤怒就连太子朱标都很愤怒,根本就没有给他求情。
他们就是搞这种事业的。
凤阳府。
又有人说道:“可不是,这可是一个好事,说明朝廷已经开始重视我们这些做买卖的人了。”
王子犯法从来跟老老百姓们不一样,特别是像朱元璋这样的皇帝,对于自己的儿子们的包容已经是到了溺爱程度。
但因为他们镇守九边,额外给一万档俸禄给他们养兵,已经算是仁至义尽。
都知道摊丁入亩之后,没有田的或者田不多的,可以少交赋税。
一旦百姓们看到做买卖能够获得利益,就会有人不种地,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做买卖的行列当中。
看上去是他们在维护皇家的礼法,维护朝廷的威严。
这件事情过后,天下藩王们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而这件事情给天下百姓们的刺激是非常大的。
对你们打骂则是对你们的约束,对你们的教训,尔等应当记住教训,严加约束自己的行为,回到家乡兢兢业业务农,切勿再生事。
当然能这么顺利,还是买卖人有个台阶给朝廷下。
如今天下正在进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朱标已经开始令户部着手准备,印钞局、平准库以及宝钞提举司等机构的建设。
接着是解除买卖人不能穿丝绸和纱的禁令。
因为别的皇帝在面对那些贪官污吏的时候,还要考虑整个文官阶层的利益,考虑到不能赶尽杀绝。
管你是什么关系你要真犯法了的话,他能让你知道刀是锋利的。
能杀鸡就能杀你!
所以这些法令在全天下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
他的反应是什么呢,是做出一些调整。
这一次买卖人捐出的这些钱,解决了赈灾事宜,堵住了不少人的嘴。
当初这些法令,在朝堂当中进行商议的时候,有不少人都是提出反对的意见的。
但哪个如此激动了?
所以一听说这个事,当即提出反对。
谁都知道京城乃是最繁华之地,做买卖也能够赚到更多钱。
“还不止呢,咱们知府大人早就贴出了布告,解除了对咱们买卖人的两项限制,第一是离乡之后咱们不用害怕会被官服当做闲散人给抓去做苦工;这第二个,就是不允许咱们穿丝绸和丝绢的规定,也解了。
这两条对咱们买卖人最大歧视的规矩的解除,可是透露了一个大大的好兆头,以后说不定咱们还能有更多的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