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妨,你在军中挑选出四百个头脑灵活的士卒,训练他们学会使用汉枪,组成一个汉枪营,今后他们就是我们的王牌。”
刘封非常想把这汉枪装备到全军,只可惜生产力有限,钱也不足,只能先组建一个汉枪营,让其变成大汉手中的一把尖刀,到时候刘封可以用这只汉枪营在关键时刻关键位置做出致命打击。
“四百?可是陛下,咱们只有两百只枪呀。”于亮不解。
“你是不是傻,万一阵亡了还可以补充上呀,这汉枪得经过训练才能用,难道还要临时训练不成。”听到刘封的训斥,于亮赶紧下去安排,心中暗道还是皇上想得周到,自己都忘记这汉枪的使用门槛比较高了。
于是汉军当中秘密凑齐了四百人的队伍,这四百人个个都是忠诚无比,堪比死士,他们被秘密安排到其他地方,在那里他们接受汉枪射击训练和日常保养还有拆卸,作为一名合格的热武器士卒,这些都是必备功课,他们要学的东西比一般的士卒要多得多。
就在刘封喜获汉枪的时候,他的军队也开拔到了襄阳前线。
“报,前方便是襄阳城了,我们是否通知樊无期将军配合我们入城?”听着黑冰卫的禀告,刘封却是摇摇头。
他并不打算搞添油战术,又把自己这十五万人加入鏖战的绞肉机里面去,这样哪怕是胜了,他们的损失也会极大。
刘封到此是为了结束战争,而不是平白无故损耗更多的国力。
因此他的大军掉头攻克枣阳城,枣阳城离襄阳城不过几十里地,这里面清兵只屯兵一万左右,刘封利用汉炮的优势一举攻克还是非常轻松的。
此时刘封的汉炮已经来到了五百门之多,只可惜产量还是低了点,要不然刘封可以把汉炮分给樊无期和陆丰,这样的话,战争早就结束了。
攻克枣阳的刘封现在有着两条路,第一还是增援襄阳城,配合樊无期打败襄阳城下的二十万清兵。第二就是不打这群清兵,而是直取新野。
刘封望着地图上的新野城发呆,为了补给襄阳城下的二十万大军,清庭特意把新野城筑成了粮仓。
新野原来是个小城,城墙很低,活生生让清庭筑成了十几米高的城墙,还里里外外加固了好几层,就是为了防御刘封的汉炮。
没办法,论火器清庭比不过大汉,拿红衣大炮轰城墙,还不如拿投石机砸呢,就只能想出这一招来防御了。
“攻取新野,先破他粮仓再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刘封倒要看看,自己把他们的粮草给烧了,他们还怎么继续和自己打下去。
刘封留下十万大军守城,命令甘虎跟随自己,带领五万大军攻取新野。
……
襄阳城下,热河将军多罗衮正在中军大帐里和众将商讨攻打襄阳城的事情,此时斥候急匆匆地跑来。
“多罗衮元帅,一只汉军已经先锋攻下枣阳,随后十五万汉军驻扎其中。”
“什么?”多罗衮没想到汉军竟然如此神速,刘封带着十五万大军前来增援,他自然是收到消息的,可他没想到刘封兵出奇招,没有来救援重要的襄阳城,而是攻取了枣阳城。
“枣阳不重要,丢了也就丢了,再去探查一番。”多罗衮对于自己这二十万大军非常有自信,他这些士卒都是百战之士,而且装备精良,也不然皇上也不会专门把他从热河调过来了。
“是的,多罗衮大人。”斥候又急忙下去了,此时一个年轻的将军劝说多罗衮。
“多罗衮元帅,枣阳离新野不过六七十里而已,如果他们偷袭了新野,那咱们的粮仓岂不是不保?”
“哈哈,林安将军,你太多虑了,新野被我加筑之后已经有十几米高了,里里外外还多了好几层,还有守军五万,虽然都是县兵,但凭借着这么好的防御,别说十五万大军,就是二十万三十万大军来,没有七八天,破不了城,如果对方敢去,我立马掉转头,切他后路,贼军定然死无葬身之地。”
眼前劝谏的将军叫林安,年纪虽小,战功卓越,只是他的话似乎并未让多罗衮听进去。
而此时的刘封已经率领五万大军来到新野城下。
他并没有率领十五万大军一起来,一是为了驻防枣阳,二是破新野根本不需要十五万人。
五万人马比起十五万人马行动更加快速,刘封才能在更多的时间内赶到新野。
因为他害怕夜长梦多。
“告诉炮兵营,别给朕省炮弹,今天这阵仗不用什么时候用呀。”
刘封一会可把足足一万枚炮弹运了过来,由于工艺的改进,炮弹重量更轻了,但威力却更大了。
这还得多亏了刘封肯舍得砸钱,要不然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
科技便是氪金,这句话说的一定都没错。
一万枚炮弹呀,五百门汉炮,刘封即便是齐射也得二十轮才能打完。
刘封不知道,一万枚炮弹全部落到新野城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因为他还没亲眼见过这样高密度的炮轰呢。
“有敌人!”城墙上的守城军快速发现了离城池不远处的敌人,他们原本都是县兵,被强拉守城的,也训练了好几个月,但由于没见过血,战力也就一般。
在他们高呼有敌人的瞬间,刘封炮轰的命令已经下达,伴随着轰隆声,无数炮弹从天而降,落在城头上。
顿时死伤无数,城墙硬生生矮上几公分。
刘封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热武器的发明,让城池全部失效的概念了,你建得再好也不过是数百枚炮弹的事,如果不成,那就再加几百枚,几千枚,直到城池轰然倒塌。
“炮兵营继续,朕不许停,就不能停。”他多罗衮不是觉得新野城高大吗?清庭以为凭借城池高大坚固就可以抵抗自己。
刘封今日就要明明白白地告诉清庭,城池的年代已经在慢慢过去,新的时代,火器时代逐渐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