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委屈的眼中流转着泪光,听在琳瑶耳里仿若在说:我们喜欢爹爹,为什么不许我们同爹爹来往。
琳瑶狠下心,“娘亲不准你们去,自有不准的原因,你们听娘亲话便是。”
“可是,可是……”欣阳嘴里嗫喏着,抽噎了声,低下头不再说话。
晚间,琳瑶铺好床铺,时晏爬上床躺下,却不见欣阳。
打开房门看去,院子里,小姑娘独自坐在小板凳上,月光下小小的人可爱怜又可怜。
打发儿子睡觉后琳瑶走出房。
“欣欣想什么呢?”
听到母亲说话声,欣阳抬起头看了眼,又低下头,手里小木棍依旧在地上来回划着。
“还在为不能出去玩的事不开心?”
琳瑶声音轻柔,“娘亲也可以带你们出去玩呀,不一定非要太子叔叔是不是。”
小姑娘仰起头,稚嫩的声音十分坚定,“可我们就是喜欢太子叔叔。”
“不过才认识,你喜欢叔叔什么?”
“他对我们特别好。”
琳瑶笑了笑,“就因为带你们去玩儿,给你们好吃的?若是这样,哪天有坏人想拐走你们可是太容易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欣阳依旧扔掉手里木棍,双手托腮,“反正我就是喜欢这个叔叔。”
太子对他们的关心宠爱无微不至,孩子们虽然人小,但却能直观地感受到谁对他们是真的喜欢。
琳瑶看着女儿,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太子叔叔政务繁忙,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你们玩儿。”
琳瑶耐心解释,“你们小,提出请求叔叔不好拒绝,实则你们这是耽误人家时间。”
“还有,我们是平民百姓,皇家身份尊贵不能随意攀地,传出去对太子叔叔对我们都不好。”
欣阳茫然地眨着眼睛,似懂非懂,最后还是乖乖地跟着娘亲回房。
哄着女儿睡着后,琳瑶给儿子掩了掩被子,时晏睁开了眼睛。
“吵醒你了?”
时晏摇了摇头,“我一直没睡着。”
“不困吗?”
对于不能同太子叔叔玩一事,时晏虽不高兴但并没闹脾气,一下午乖乖听娘亲话,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琳瑶以为他无事,男孩嘛,心大,不似女孩心思细腻。
实则儿子只是没表现出来。
时晏是兄长,尽管年纪还小,可从小被教导身为男孩儿不能掉眼泪,作为哥哥要懂事,要照顾谦让妹妹,长大要保护娘亲,是以他不会同小姑娘一样不顺心了便闹脾气。
可不代表就没有心事。
摸了摸儿子脑袋,琳瑶柔声道:“那你告诉娘亲,你喜欢叔叔什么?”
“我觉得叔叔好厉害!”
说到这个时晏露出兴奋,“他说话人们没有不听从的。”
琳瑶捏了捏他脸,“那是因为叔叔身份尊贵,这是他身份带来的,不能因此就觉得厉害。”
“我想说的也不是这个。”
时晏也不知怎么表达,便想到什么说什么。
“他又会念诗又会武艺,这应该就是外祖父教我们的成语:文韬武略。”
“他还给我们讲好多道理,都是我以前没听过的,我喜欢听叔叔说话,喜欢同他在一起。”
孩子们小,身边人与之接触都是将他们当做幼童看,挑着简单的、小孩子能听懂的讲,更多的是哄小孩,玩儿开心就好。
而萧胤宸并非如此,有些孩子听不懂的,他亦耐心解释,且并未因此就简化他们聊天言辞,让孩子们觉得自己不是弱童。
他陪他们玩闹,也不忘教他们成长。
“我想成为叔叔那样的人,我就是觉得他好了不起!”
四岁的小人儿不知怎么表达自己心中所想,但琳瑶也明白孩子意思。
欣阳因为太子宠爱而心喜对方,时晏更多是崇拜,这大抵也是男孩儿和女孩儿的区别。
却也引起琳瑶深思:难怪都说男孩儿的成长要有父亲参与。
男子有属于他们的相处方式、交谈内容,有些父亲能带给儿子的,不是母亲能替代的,譬如男子气概、男儿立世之道。
纵然琳瑶一直教导儿子男孩儿流血不流泪,要胸怀宽广,要责任担当……可都远不如一位顶天立地男子长辈在身侧,孩子耳濡目染,远胜母亲言传。
俩孩子都喜欢太子,难道这就是冥冥中注定?
“娘亲,我听到那些大人悄悄话,说我与太子叔叔生得相像。”
“哦”琳瑶似不在意,“世间人这么多,都是俩眼睛一只鼻子一张嘴,相似也寻常。”
瞧着母亲脸色尚佳,时晏小心翼翼询问:“娘亲,后日我们可以同叔叔玩儿吗?”
琳瑶冥思一瞬,“这样吧,娘亲明日给你们介绍一位叔叔,他是娘亲朋友,也是一位很厉害的人,而且你们跟他在一起,会比跟太子叔叔更方便。”
母亲虽未直接拒绝,但时晏再小也能听得出来,娘亲还是不乐意他们同太子一起。
————
凌府正房,妆台前言欢卸着珠钗,从镜中看到对面床上的凌骁正手捧着书,看得认真。
“白日再看吧,当心坏了眼睛。”
凌骁又翻了一页,“这书……”
“怎么了?”
言欢好奇走上前,看了眼书封,不禁笑出声,“《陌上游记》?你何时对话本子感兴趣了?”
说着掀开被子躺下。
“这本书可了不得。”凌骁反复看着手中书,“这是时下民间最火的话本。”
“都讲了些什么?”言欢看着身边人,“好看吗?要是好看我明天也瞅瞅。”
“这话本并不在好看与否,而是。”
顿了下,凌骁接着道:“这位作者将自己游历人间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奇闻轶事,各地风俗人情,确实引人入胜,可这不是最重要的。”
“书中还指出了当今世上存在的恶习,譬如冥婚、活人殉葬,民间逼良为娼,文笔犀利,言辞尖锐,痛斥这些残害人的律法制度。”
言欢眨眨眼,“呦,这位作者倒是性情中人。”
“这话本反映出不少百姓艰难困境,民间疾苦,大抵也是引起百姓共鸣,所以这本书在民间非常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