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沿着山路又走了一阵,道路越来越宽阔,云雾不见消散,天空中又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
雨雾中,三人行走了两刻钟左右,只见远处出现了一座石牌坊,石牌坊下矗立着一个娇小的身影,手里提着一盏灯笼,雨夜里,这盏并不遥远的孤灯,散发出淡黄色的光芒,恍惚间荡漾出一圈圈涟漪,给行路的旅人带来难以言说的慰藉和温暖。
三人还未走近牌坊,只见那娇小的身影擎着灯笼飞奔而来,山路晦暗湿滑,石阶高下不平,来人却越阶而下,身形飘逸,刹那间已到近前。
“师父,您怎么才回来,我都在这里等了好久了。”那个娇小身影原来是个女孩,只见她一只手提着灯笼,一只手搀住道易的胳膊。
“雾这么大,山路这么湿滑,我这老胳膊老腿儿的,能快到哪里去。” 道易哈哈笑道。
“那咱们赶紧进村吧。”女孩向道易说道。
“哎,不着急,蘅儿,先来见过李暮公子和墨语小兄弟。”
道易说完扭头向李暮二人道:“李公子,墨语娃娃,这是我的徒儿玉蘅,年纪嘛,跟墨语娃娃你在仿佛之间。”
道易说话间,从玉蘅手中接过灯笼,玉蘅面向两人,芊芊一礼道:“玉蘅见过李公子,见过墨语兄弟。”
李暮和墨语二人赶忙还礼道:“见过玉蘅姑娘。”
刚刚隔着雨雾从远处看,只觉得玉蘅形容娇小,现在离得近了,在火把和灯光映照下,发现她和墨语身高、年龄似乎都在仿佛之间,只见她穿了一身淡蓝色衣衫,面容清秀俊丽,气质卓荦出尘。
见三人各自礼毕,道易一马当先,向众人说道:“时间不早了,咱们抓紧进村吧。”
玉蘅紧随其后,墨语居中,李暮持火把走在最后。
一行人很快通过到了石牌坊下,牌坊并不算太高,形质古朴,中间写了两个字“星芒”,字体苍劲有力,似乎颇有年代。
道易举起灯笼,照向牌坊上的“星芒”二字。
“李公子,我们到了星芒村了,贫道的道观就在村内,如不嫌弃,两位今夜可暂且下榻到我的道观。”
李暮躬身道:“承蒙老人家不弃,我二人感激不尽。”
“好,既如此,回观。”
玉蘅从道易手中接过灯笼,当前带路,众人穿过牌坊,道路更加宽阔,地形也更为平坦,仿佛这个村庄建在一个极大的平台之上。道路两边既有商铺也有普通人家,时间还不算太晚,大多数人家门户洞开,昏黄的灯火星星点点投射到街道上。或许是天气缘故,街道上行人极为稀少,几人的脚步落在石板上,清脆回荡在雨雾笼罩的夜,将杳远的街道衬托的深邃而漫长。
行至街道尽头,李暮手中的火把已快无法握持,李暮赶紧从背后抽出一根木柴,用手中的火把引燃木柴干燥的那头,然后将快熄灭的那个火把插入路边湿润的泥土中。
“老……老道长,这都出了村子了,你的道观呢?”墨语语气生硬道。
“你这小娃娃,心急什么,脚下又不是没有路。”道易一边说,一边不停地走着。
出了村的道路虽然没有变窄,但却不再平坦,由平路变成了上坡。四人继续爬坡,走了约半刻钟,到达了一处五丈见方的平台,平台北侧有几十级台阶,举目望去,台阶之上仿佛正是一座道观。
台阶右侧,矗立着一块青石,上书“承乾”二字,李暮举着火把上前观看,但觉这二字竟有磅礴浩然之气,似有乾坤之大,日月之明,观之目不能转,身不能动,仿佛置身苍茫天地之间。
“李公子,我们进观吧。”耳边传来道易的呼唤,将李暮从刚才的状态中拉回现实。
李暮回头观看,只见道易正微笑望着他。
“好的,好的。”李暮一边说一边回味刚才的状态。
玉蘅手持灯笼在前领路,众人拾级而上,走到道观门口,正门两扇大门紧闭,左右各有一扇角门,左侧角门紧闭,右侧角门半掩。李暮举目观望,发现观门并无牌匾,想必刚才的“承乾”二字便是观名了。
李暮思索间,玉蘅已推开右侧角门,道易直接走入观中,玉蘅向李暮二人道:“李公子、墨语兄弟,请进。”
李暮二人进入后,玉蘅随手关上了角门。
进入到道观后,李暮发现这个道观不止一进院落,这一进院落地面都是石板铺就,非常平整,院子里没有花草竹石,中间一座大殿,东西两侧各有几间厢房,大殿与两侧厢房之间各有一道月亮门通向下一进院落。
玉蘅依旧在前面引路,走的方向是右侧月亮门。
李暮向大殿望去,只见其中明烛高烧,香烟缭绕,仿佛供奉着一位老者。
穿过月亮门,进入第二进院落,大小、布局均与第一进相仿,只是院子里多了些竹子,正房屋门大开,灯光明亮,两个小道士正在其中排摆碗筷。
众人进入正厅,两位小道士急忙向众人施礼:“道长、师兄,两位客人好。”
李暮二人急忙还礼,还礼完毕,李暮环顾四周,发现这个屋子陈设简单,中间一张八仙桌,两边几张椅子、茶几,还有一扇屏风,不知后面是什么。
只见道易坐在八仙桌主位,招呼大家落座。两位小道士帮李暮二人卸下行李,此时玉蘅已坐在道易对面,卸完行李后两人分坐在玉蘅左右。道易两侧还各有一个座位,墨语径直坐在离自己最近的那个座位上,李暮本想再推辞一下,看到大家均已落座,便没有再多礼,直接坐在最后那个座位上。
八仙桌上放了四菜一汤,一盆米饭,一盘馒头,每人面前都有一副碗筷,独独道易面前只有一盏空杯。
“天色不早了,正是用晚膳的时候,大家自便吧。”道易说罢又向李暮二人道:“李公子、墨语小娃娃,请。”
李暮点头称谢,墨语却已经拿起一个馒头啃了起来,狼吞虎咽,几口就下肚了,两位小道士看到此情景低头发笑。
道易笑道:“小娃娃你吃这么急干什么,那不是还有汤有菜吗,蘅儿,你先给两位客人各盛一碗汤暖暖身子。”
玉蘅应声而起,为两人各盛了一碗素汤,李暮、墨语二人连忙称谢。
玉蘅落座后,众人各自拿起碗筷,开始用饭。
道易眼前并无碗筷,只见他取出腰间的葫芦,将眼前的空杯斟满,一股淡淡的酒香从杯中飘散。众人低头不语,各自用饭,道易慢慢饮酒,边饮酒似乎边思考着什么。
李暮放下手中的筷子,向道易问道:“道长,恕我冒昧,您不用些晚饭吗?”
道易微笑着回道:“一杯酒,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