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山风,还有些微凉,但山坡上的树已经长齐了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绿色的油光,路边的小草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摆,不时有山鸡或黑喜鹊鸣叫着从草丛飞向树林。刚下过小雨的山间水泥路还有一些湿漉,一辆黑色的奥迪q7越野汽车正沿着蜿蜒的山路从北向南行进。车内,二十多岁的司机双眼紧盯着前方,双手握着方向盘,小心翼翼地向前开,车上的音响系统播放着欢快的流行歌曲。副驾驶位置上,坐着小说的主人翁游福宝,他今年41岁,中等个头,圆圆的脑袋留着寸发,黑发中偶见几根白发,两只耳朵垂在脑袋两边,稍微有点外扇,两个肥厚的耳垂贴着腮帮子,单眼皮的眼睛透着机灵,厚厚的嘴唇微微有点翘起,即使不笑也能看到两颗门牙。此刻,游福宝看着车窗外的景色,浓浓乡情在心中升腾,离开生他养他的地方还不到半年,但他在梦中常常回到这片山里。车子的中间位置上,左边坐着游福宝的老婆林红英,她时而看一眼窗外风景,时而提醒身边的儿子,让他少看一眼手机。坐在右边的是游福宝的儿子游天宇,只见他扔掉手里的变形金刚玩具,肚子上像安了转轴,左右扭动着看两边的山峦、树林,不时问妈妈:那座山为什么像一头大象?那群飞走的鸟叫什么名字?车子绕过了两道山梁之后,来到了一个叫游家湾的村子前,看到将近半年没有回来的老家,游福宝有点小激动,他对司机说:“开慢点,快到我家了,村里的路窄狭。”司机放慢了车速。 车子在村南头拐了一个弯后,停了下来,游福宝的家到了,他解下捆在身上的安全带,打开车门跳了下去,伸了一下腰身,畅快地呼吸着山里特有的清新空气。媳妇和儿子下了车后,司机打开后备箱,帮他们往下拿行李。游福宝要留司机吃午饭,他说自己回省城还有事情要办,就发动了车,打一把倒车就往北走了。望着远去的汽车,看看自家的院落,游福宝的思绪遨游在天际……
第一章 山里娃
在平原省的西部,有一片丘陵与浅山区交汇的地带,这里地下有煤,地上有深土层,丘陵和山坡上能种庄稼能栽树。在地理位置上,县城密川距省会绿都市一百七十多公里,在平原省省来说算是一块宝地,游福宝的家就在这块宝地的中心――游家湾,游家湾的北边是一条叫长寿岭的石头山,山上长满了松树、柿树和山杏树,南边是一条溪水叫龙峪沟。游福宝的家就住在村子的最南头,这个宅院是游福宝的老爹游长义选定的地方,当初游长义与哥哥分家时,哥哥与嫂子坚持在老宅不出来,游长义只好找地方另起宅院,凭着他和游福宝母亲周小玉的勤奋与精明,他们用双手建造了三间砖石砌墙、小瓦苫顶的主房,游福宝就出生在这座房子里。游长义年轻时跟着本家二叔学会了木匠手意,二叔教给他的都是做一些粗笨的大件,如大牛车、人力车,还有盖房子用的套梁檩、木门窗等。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结婚的小伙做婚床、打衣柜,出嫁的姑娘,要陪送衣箱、盆架之类的,亲戚、邻居来找游长义做,游长义开始琢磨做这些精细的物件,并找来村里一些老式家具跟着模仿做雕花。常言道艺多不压身,而在游长义身上却成了负担,每年的春节前,是村里人求帮忙做家具最多的时候,常常是东家的还没有做好,西家的就找上门了。游长义手艺好、脾气也好,不论是谁开口,他都不推辞,为了不耽误人家办事儿,他总是起五更打黄昏地赶活儿,以至落下了腰酸胳膊疼的毛病。逢年过节闲不着,农忙时节更是有添忙的,东家的耧斗坏了,西家的钗把断了,也找他来修理,常使他忙得顾不上吃饭、地里成熟的庄稼顾不上收割。老婆周小玉看到别人家的庄稼都收到囤里了,他家的还在地里长着,特别是遇到天阴下雨的时候,她不免有些着急,对游长义少不了报怨几句,游长义听了报怨也不生气,总是笑着回应老婆道:“人家来找你剪衣服、绣花,你不也没有推辞吗?”然后两口子相视苦笑一下就过去了。周小玉在娘家时跟着妈妈学了一手裁剪衣服和绣花的手艺,嫁给游长义之后,就把这手艺带到了游家湾。游家湾原先有一个会裁剪的老头,前年被儿子接到城里了,周小玉一来,刚好接上了这个茬,村里谁家要做新衣服,不想跑到六里之外的集市上,就来找周小玉帮忙,周小玉手巧心眼好,村里人来找她帮忙,不论早晚,也不管忙闲,她都会停下自己手里的活先把别人的干了。两口子的和善与热心在村里落下了好的名声与人缘。八十年代初,农村过节有个习俗,就是本族本家之间互相送礼物,比如中秋节那天晚上,本族没有出五服的族人之间,要送上一块月饼或几个水果,表示本族亲人之间互相没有忘记。每年的中秋节,游长义家不但能收到本族亲人送来的月饼、瓜果,同村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也会送来一些礼品,这是山里人对他们两口子表示感谢的最直接、最纯朴的方法。由于来送的人多,游长义两口子没有时间一家一家地去回送,只能让来家里送东西的孩子们带回去,这样他们才感到心安。游长义家在游家湾的声望可以说是全村第一。1980年,游长义的长子游福宝出生在这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