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武侠修真 > 异国猎宝档案 > 第691章 买茶捡漏

第691章 买茶捡漏(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气哭渣男!离婚后被禁欲军官狂宠 灾厄入侵:非遗木偶师,请求出战 血色长歌 81路末班车 往事如烟飘过 医圣重生,你当我是实习生? 抗战:我老李就服民兵 帝国领主世界 都市修仙:大帝转生 我在荒界那些年

“老板,这是八六年的十年砖。”伙计从柜台下面扒拉一块半截茶砖,放在柜台上。

圆角枕形,色泽棕褐,放在鼻尖闻闻,有着淡淡茶叶焦香,香气颇为纯正——黑茶是全熟茶,采用松香烘焙,因而有轻微的焦香。

没有霉味,从断面来看,茶梗梗长适度,没发现草木杂碎,品质还可以。

再看看包装纸,手指捻捻,是韧性很足的马三白棉纸。

马三是滇南当地的一种树木,将马三的外皮剥掉,取下中间白色的那一层物质,然后放入水中煮几个小时,再捣烂,滤出纸浆,晒干后就成为了马三纸。

这种纸张韧性很强,透气性好、吸异味、防虫蛀,耐磨,防水性能也不错。

据说马三纸,还是三四十年,茶马古道著名的“鹤庆商帮”和马帮的两位掌把,结合当地一家造纸厂的经验,发明出来的。很快成为普洱饼茶专用包装纸,遂即又扩展到各类黑茶砖茶。

包装纸上留下的厂标为“雅安吉祥茶厂”。这家茶厂历史悠久,创建于清朝雍正年间,与创建于嘉靖二十五年的雅安茶厂并成为“藏茶双璧”。

看到吉祥,岂能不问雅安?李承随口问道,“你们这里,有雅安老茶砖么?”

那伙计笑眯眯,“你要多老?五六七的?”

李承精神一振,看来还真有!

不管黑茶如何炒作,五六七十年代的黑茶,都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李承同样笑笑,“越老越好,有同生号、庆元号的最好。”

同生号是清末的茶马古道老商号,庆元号更高,是嘉庆朝成立的商帮,这两种黑茶茶砖,都是传奇级别的东西。

别以为李承在瞎扯,其实看看地图就知道,清水、陇县,自古属于黄州府,而黄州府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当年霍去病讨伐匈奴,就是这这一带出兵的。

清水县是商贸之路重要的补给站,存留一些当年老

号的商货,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一看老板就是个懂茶的。”那伙计笑着赞了一声,继而摇摇头,“庆元号的东西,真没有。”

他抬抬下巴,朝正在陪同客人的老者那边示意,“我家掌柜的,确实藏有一筒同生号的千两花卷。只是……那是掌柜的压箱底,宝贝,肯定不会卖的。”

花卷当然不是吃的面食,而是指黑茶中的花卷茶。

黑茶花卷,说的是利用棍锤,将茶叶筑制在长形筒的花格篾篓中,捆箍包装,筑造成圆柱体。在当时,这么包装是为了方便运输,但没想到,这种包装的茶,结构紧密坚实,对茶叶的保质有很大帮助,遂即风行开来。因一卷茶净重合老秤一千两,故又称“千两茶”。

李承又从断口处掰出一个指甲大的疙瘩,手指轻捻,韧性还不错。

那伙计在旁边笑笑,“你要多少年份?什么种茶?哪个产区?告诉我,我给您找个样茶,泡上一壶,怎样?”

“给我来十块七十年代的泾阳茯茶茶砖,包装好一些,送人。”

伙计点点头,七十年代的茯茶砖十块,算是一笔不错的生意。正准备去取样,又听到客人说道,“你刚才说有五十年代的雅安康砖?有两箱么?有的话,给我来两箱。”

泾阳黑茶十块,李承打算送给饶老、彤叔、四叔和施老等亲近之人尝尝,至于两箱五零年代的雅安康砖,另有他用。

没错,李承有想法在黑茶的抬市中,横插一脚。

官窑瓷器的囤货和炒作工作,上次听马丁说,进展很顺利,等这件事告一段落,完全可以将资金转向到黑茶市场。当然,自己主导的黑茶炒作,可不能搞得天怒人怨。

“对了,进货什么价?”李承又补充一句。

喔噢,大生意!小伙计听完李承的话,乐得合不拢嘴。

五十年代雅安康砖,都是小砖料,一块一市斤,市场价位在

三百元左右,一箱二十四块,那就是七千二,两箱一万四。再加上十块七十年代的泾阳茯茶砖,那是公斤料,即便对方砍价,那也是妥妥的一万五生意。十一月,是茶叶淡季,能卖出这种销售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有的有的!没有我也翻仓库给您配齐!”

“五零年的雅安砖,给您进货价三百一坨,一坨零点五公斤,一箱二十四坨,算您七千整。”

“七零年代泾阳茯茶礼品装,一公斤一坨,市场价三百,我给您算二百,红杉木礼品盒,有档次有面子,我白送。”

“一共一万六,我再给您打个折,一万五,怎么样?”伙计就十分健谈,嬉笑着答道。

都是西北汉子,他和刚刚遇到的周伟元,两个极端,但都不让人讨厌。

李承点点头,“我先看看茶。”

“您进来坐!我先给您冲上两壶样茶,您慢慢品,等会我去后面仓库给您找雅安康砖。”

伙计伸手将柜板扶起,将李承让到柜台内的大茶台旁,转身利索的在柜台中翻出两种茶,放在李承眼前,“您看,这就是样茶,百分百原包装茶。”

说话的同时,又快速用热水壶烧水,冲壶洗杯,准备泡茶,动作干脆利落。

李承拿起这两块半截茶砖,对比着看。

泾阳茯茶色泽黑褐油润,茶梗之间,生长着斑斑点点的黄色霉菌。咳咳,可别以为茶叶变质,这是泾阳茯茶最为特别的地方——“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

确实是一种霉菌,但是这种霉菌对人体有益无害。

因为有霉菌存在,所以这块七零年代茶砖,有着淡淡的陈味,并不算好闻。

与之相对的是五零年代的雅安康砖,棕褐色带有一丝丝的金色,茶香很浓。

小伙计的切茶、冲茶、洗茶,头泡浇杯,一套动作,很熟练,两把壶轮着来,很快进入闷茶环节。他松了口气,拿着茶桌

上的毛巾擦擦手,对李承笑笑。

“我家掌柜的还有一篓子四十年代的庆沣祥老班章圆饼,绝对的好东西,虽然比不上同生号花卷,但也是老掌柜心头好,轻易不对外说的。我是看哥们你懂茶,才和你多句嘴。有没有兴趣?”

“有兴趣的话,我稍后去仓库,给您捎过来?嘿嘿,东西在您面前,老掌柜就不好意思收回去。”

不得不说,这位小伙计很会做生意,明明是推销,他却让李承感觉在占便宜。

不过,李承还真的被他说动。

历史上的“庆沣祥”是大理白族杨氏于嘉庆朝所建,早期以赶马帮和经营马店起。

清代因普洱茶贸易蜚声鹊起,“庆沣祥”商号开始自设茶庄,转为以经营茶叶为主,并在易武、佛海(今勐海)、云龙等地设分号,收购鲜叶加工制作成“庆沣祥”普洱茶,因为选料苛刻,制作工艺精良,“庆沣祥”普洱茶很快在茶马古道站住脚。

五十年代,“庆沣祥”被公私合营,并入大理茶厂,最终烟消云散。

但是,“庆沣祥”普洱茶的传奇,并没有结束。

2015年7月,七片同治朝“庆沣祥”圆饼(每片八两)成一篓,嘉得拍卖落槌价一百六十八万。四年之后,依旧是这一篓七片,成交价758万!折合每片一百零八万!

这一价格轰动一时,四年价格涨四倍,成为无数黑茶藏家口中“资本炒作”的典型范例。

他们家竟然还有庆沣祥普洱圆饼?

李承忙不迭点头,“大概什么价?带来带来,买不着,见识见识也好!”

小伙计故作神秘的对李承挤挤眼,有抬抬下巴示意老掌柜的那边,“这东西我不敢叫价,您得和老掌柜谈,我只能帮你偷偷拿过来。”

李承笑笑,真假不知,但这种销售手段,学习了。

清秀的小伙计,帮李承斟茶,泾阳茯茶和雅安康砖各一杯。洁

白的瓷盏中,都是红色,但两者的区别,一眼能辨认出来,泾阳茯茶清彻红浓,香味浓郁,雅安康砖则色泽红亮,香味平和淡雅。

李承微笑点头,“行,你去拿茶叶吧。”

小伙计大喜,打了个响指,“您稍坐片刻,我马上回来!”

闪身出柜台,又对那边谈生意的老者和另一名伙计招手示意,门口骑着摩托车,快速离开。

李承端起茶杯,分别酌了一口。茶叶确实不错,入口后,泾阳茯茶醇厚劲大,回甘很冲很快,雅安康砖,滋味很醇,回甘缓慢却悠长,两者各有特色。

相对而言,李承更喜欢雅安康砖。

约莫五分钟,还没等他一壶茶喝干,突突的摩托车停在门口,小伙计回来了。肩上扛着一只纸箱,腋下夹着一只,手中还拎着一只茶篓。

李承坐不住了,掀起柜台板出来,接过他肩膀上的纸箱。这只纸箱上有封条,“1954年6月14日出厂,雅安国营茶厂二厂封”。

再看看另一只纸箱,同样有封条,“1953年7月2日出厂,雅安国营茶厂一厂封”。

看墨色和封条序号,不似作伪。

再看那只班章茶篓,竹篾扎好,内包装为马三纸套住,从凹凸痕可查知七片。

马三纸套封的侧面红色楷书,写着“盖世佳茗谁得似,宇内唯有庆沣祥”。

将茶篓转一圈,封套纸上,毛笔行书写着“和乐老弟品鉴,甲申年辛未”——1944年农历六月。

笔力浑厚,刚劲有力。

我去!竟然是一篓礼茶——特制送人的茶叶。

也不知为啥没能寄出去?

只是,这“和乐”是谁?

李承习惯性的揉揉眉心……四十年代的茶叶,以当时的条件,很难做到全国通邮,那么只能在西南或者西北,或者南方的区域内邮寄。

四十年代,名或者字叫“和乐”的……

李承忽然灵光一闪,会不会是林语堂?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诸天刀客加持我身 人道长生 诡道神话 我断情你哭啥?假千金带飞新宗门 偷来的仙术有点神 问道修真 九叔世界之以德服人 众灵之上 凌天诛神录 仙不是这么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