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清茶喝完,秦振芳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秦东明陪同李承前往小楼后院的库房。
据秦东明介绍,秦玉集团的和田原石囤积大仓库在剑阁玉雕厂,位于十八里店,这里的仓库,只是备用小仓。
秦东明口中的小仓,依然吓李承一跳。
这是一座长约十米,宽约五米的长方形建筑,挑高足有五米,内部有三排铁架,每排铁架上下两层,上面放着一只只柳条筐——一种戈壁滩生长的旱柳条编制的圆底框,里面盛放着各色各样、大小不一的和田玉籽料。
李承打眼扫一遍,每排铁架,大约有二十只柳条筐,一只柳条筐以一百斤籽料核算,这只小仓库至少存放三千公斤的和田玉籽料。注意,这里说的是籽料,可不是大块头的山料或者山流水。
只看过一只框子,李承就明白过来,这里的籽料虽然不如展厅那些可以当硬通货收藏的极品,可也是挑选过两遍以上的精品料。
这就等同于秦玉公司将自家的宝藏,对李承全面放开,然后说了一句你随便挑,我给你优惠。
李承脸皮很厚,很爱钱,可这种送上门的便宜,真心不好意思去占啊。
人品,还是很重要的。
最终,李承只挑选了四块和田籽料。
一块糖色握手料,也就是可以放在手中把玩,穿孔就成一件很漂亮的带皮玉手握,很规整的椭圆体,重量一百二十克,李承感觉是羊脂白玉。
第二块是少见的灰褐皮,手掌大小,李承判断是一块极品墨玉料,不知为什么没能入选前厅展示,可能与这种皮色不靓有关,这是个看脸的世界——人人都喜欢金黄色或者亮一些的色皮料。
第三块是典型的白皮料,这块料子手电筒打上去,隐隐能透光,百分百羊脂白玉,只是在顶端有一处黑色
斑点,让内部玉质多了些变数。
第四块料稍微大一些,砂眼麻皮料,表皮布满皮肤毛孔一样的细小砂眼,犹如凹凸不平的麻皮坑。砂眼麻皮料分细料和粗料两种,细料适合制作饰品,温润柔滑,粗料适合摆件。李承挑选的是粗料,他准备带回去雕刻练手。
四块籽料,合计一千四百三十七克重,秦东明象征性收李承一万块,这便宜占得太明显。
李承挺不好意思,算了,明天晚上见彤叔时,帮秦玉公司说说话吧。
上楼和秦老告别后,李承和吴伟背着包,终于来到报国寺前。
报国寺的历史很悠久,据说始建于辽代,但这座寺庙,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民间草寺,算不得正寺,变化出现在明英宗时代的一位和尚身上。
周云端,小名吉祥,姐姐是英宗朱祁镇的贵妃,未出嫁时,姐姐非常疼爱他。
周云端七岁时被拐子拐走,卖到北安河的农村。在北安河农家住了一年多时间,这孩子偷着跑了,不知怎么就流落到房山大觉寺,被寺庙僧人怜悯,收下作个小沙弥。
等他姐姐在宫内诞下朱见深(明宪宗),升至贵妃时,周妃拜求皇上寻弟。一时间,缇骑四出,最终在小报国寺找到已经出家为僧的周云端——云端和尚应师父之名来小报国寺挂单讲经。
国舅爷找回来,可是此国舅已经是僧人,周贵妃自然不乐意,将其锁在父亲家中,并张罗亲事。奈何,云端和尚出家念头强烈,九头牛拉不回来,不得已,只能任其在家庙中念经。
到朱见深继位,周云端再度申请出家为僧,其时,周太后正在为“双太后之争”(英宗正牌皇后姓钱,周太后只是贵妃)绞尽脑汁,懒得管弟弟的屁事,便开口答应。
因他最后在小报国寺被找到,成化二
年,宪宗下旨意,在小报国寺的基础上,兴建大慈仁寺,以云端和尚为主持,遂有今天的大报国寺的规模。
顺便聊两句闲话。
云端和尚还是很念旧的,他圆寂之前,感念当初抚养自己的农家之不易,自己偷跑让农家绝嗣,又想到大觉寺的培养之恩,遂在房山孤口村建衣冠塔,在大觉寺附近建立墓塔。
李承算是闷骚男,站在山门的前出廊中,比划着手势,跟吴伟讲古。
正兴高采烈呢,被吴伟胳膊肘碰碰,又碰碰打断兴致,这才注意到吴伟的眼睛朝自己眨巴眨巴的,莫名其妙,“有事?”
吴伟朝他身后努努嘴,李承一回头,吓一跳,我去,她们几人怎么也来相国寺了?
秦月、王蓉两女站在廊下,正偷听自己说话呢,难怪吴伟一脸便秘的表情。
“哎呀,说啊,我听着正过瘾呢。”
秦月笑容如夏花,声音如萝莉,王蓉的眯眯眼弯成月牙,抿嘴在笑。
可李承这会后背都在冒汗,心虚啊,挠头皮啊,自己还期望着王蓉去进修,淡化关系呢,这才两三天,就被两人凑一起,有撞破的嫌疑啊。
不过,秦月和自己没啥关系呀,为什么担心她知道呢?
可事实自己还真的挺担心秦月知道那件事……怕自己完美的人设在秦月面前崩塌?
李承心底直骂自己是贱坯子。
吃着碗里夹着碟里瞧着锅里想着盘中,只怕是男人通病吧。
“你……你们……你怎么来剑阁了?”他说话都变得有些结巴。
“怎么?你能来剑阁我就不能来?”秦月一身鹅黄色风衣,长筒靴,戴着棕色呢帽,背着手绕着李承转半圈,那笑眯眯眼神看得李承心惶惶。
“你不是在临安么?项目做完了?”李承揉揉眉心,再度问道。
“就是统计核算数据而已,
快得很呢。我都回羊城一趟,再来剑阁的。”秦月没再转圈,小鼻翼耸耸,见到李承她挺开心的,只是莫名觉得李承有些慌乱。
“这次我家老头子来剑阁,我也就跟来了。”她转身拉过王蓉,“喏,这是我同学兼室友王蓉,漂亮吧?可别看花眼。”
王蓉似笑非笑的看着李承,没有说话。刚才她几乎与秦月同时发现李承,就在他想要上前打招呼时,秦月拉住她并示意别出声,她就明白过来,自己这位同学,怕是和眼前的男人关系匪浅。
“王医生,认识。”李承已经从最初的惊讶中,逐渐恢复过来,主动向王蓉伸手,语气还算平静,“没想到,又见面了。王医生,你的出国签证都办妥了?”
“咦?你们认识?”秦月的眼珠瞪得溜圆。
王蓉与李承搭搭手,小拇指还在他掌心勾了勾,嘴角带出一丝讥讽的笑意——她以为秦月和对方是男女朋友关系呢。
她瞟瞟李承,嘴角一翘,拉长语音,“认识啊……李先生可是我去进修的资助者呢。”
“唔,王医生出手了一件藏品给我。我们在潘家园鬼市上认识的。”李承忙跟着解释一句。
李承的解释,让秦月莫名心安不少,挽着王蓉的胳膊,再度问道,“潘家园鬼市?周六的鬼市你也去了?那天我也在,我怎么没看见你?”
呃,这李承就不清楚了。
他忽然想起一事,问道,“对了,你说秦老来剑阁?那……朱老爷子的身体?”
“朱老啊,已经病逝了。”秦月的语气,有些低沉。
病逝了?上次秦月确实说过,朱敬圃时日无多,没想到这么快就去世。李承叹了口气,这些年佝偻症缠身,也许,去了天堂会松快些。
“谁去世了?”王蓉在旁边问了一句。
“就是我和你说的
那位,佝偻症引发的身体功能衰竭的老先生。”
两人聊着这一话题,跨过山门,李承走在她俩身后,轻轻吁了口气。吴伟走在最后,扭着头向远方,憋着笑,笑刚才李承的囧样。
“对了阿月,你还没说秦医生怎么来剑阁了?”李承又问道。
“还是那个事,你知道的。”秦月脚步停了停,等李承赶上后,三人并肩走进报国寺市场。
“傅春恩教授给我爸打电话,让来的。说是辅助按摩,对帕金森还是有效果的。”她朝李承挤挤眼,“这不,我刚好跟过来看蓉姐。”
李承倏然一惊,自己瞎忙活,差点把这事给忘了。明晚彤叔和四叔来京,得稍稍提醒一句,有些事得赶紧,有些事不能碰。
平日里,报国寺古玩市场就在寺内,店前廊下,庭院之中,大约有两三百个摊位,报国寺的东西跨院,已经成为古玩店铺和钱币馆。
这会已经下午三四点钟,很多摊主已经收摊回家,院子中,只有稀稀拉拉三四十个小摊点,摊主们成群,要么下象棋,要么打升级,至于顾客,寥寥无几。
李承四人进来,有人抬头瞅瞅,见两男两女都是年轻人,便没了兴趣,估计把他们当成游客。
没人理睬正合适,李承还不喜欢看货时摊主在旁边叨叨叨的介绍。
两女在小声嘀咕着,似乎在商量什么事,李承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在摊位上。
护国寺古玩市场赝品很多,高仿纸稿类尤其多。
清初,查慎行有一位好友,名叫借山的和尚,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斗鸡酒缸久已无,何者柴官哥定汝?藕心钱破菱花暗,石黛朱砂剥欲腐。大概瓶炉冒宣德,商彝夏鼎谁能估。”
赝品多才正常。
不过,他很快发现一只纸盒中盛装的一堆破烂的碎纸屑,有些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