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房间,赵帆立即把带来的年轻人往李承那儿推推,“这是我大哥家的孩子,赵昱。赵昱,叫老叔。你在剑阁这几天,让他跟着,有什么事,让他跑跑腿。”
赵昱看着李承又看看赵帆,脸涨得通红,这声叔叔不好叫啊,两人年龄差不多呢!
还是没怎么见世面,应该刚入社会没多长时间,否则的话,这点小尴尬算什么?
这种尴尬他在香江经常碰到,李承摆摆手,又与赵昱伸手握握,笑道,“别听你叔的,咱各论各的。今后几天,辛苦你了。”
“应该的。”能看得出来,赵昱松了口气,那声叔还是没能喊出口。
还是面嫩啊,赵帆很是替侄子着急,却又不好当李承面教训他,只得替他掩饰一句,“小昱今年刚从财经学院毕业,进保商利没几天,家中老祖宗很喜欢他,以后阿承你得多带带。”
这句话透露一些信息。李承看了赵帆一眼,他隐隐点头。
这么说,赵帆和赵家老祖宗谈过了?结果应该还不错。
这就是李承之前和他商议的事——争取赵家第三辈人中的话语权一事。
赵家老祖宗,自然是赵一河老先生,赵家的定海神针。赵老将看好的第四辈继承人放在他身边,既有让他代为扶植培养的用意,同时也有肯定、帮衬赵帆的意思。
难怪他今天见到李承,有点“得意忘形”。
想通这一关节,李承笑着拍拍赵昱的肩膀,“第一次见面,这次要多谢你。”
“以后到香江,我给你介绍一些公子哥们认识,只是……和他们交往时,这些人身上的骄娇二气可别学,多积攒些人脉,以后你无论从商还是从政,都能用得上。”
赵帆对这位侄子介绍的很认真,李承自然也就不能用江湖的那套对他,说这话时自然带出一丝长辈的味儿。
“
谢谢李叔。”这次,赵昱终于突破拘束,尽管有些腼腆,他还是顺着李承的口气喊叔了。他早就从自家小叔那听说过,眼前这位和香江的李家、郭家,关系极亲密。
李承为两人倒了杯茶,在他们对面坐下来,笑着问道,“赵哥,帮我找的小院子呢?我得赶紧趁这机会把手续办了。”
“不知你怎么想的,要那玩意?”作为从四合院长大的赵帆,提到这种低矮建筑,实在无爱。
尽管李承一再解释,这种典型的京派建筑未来会越来越走俏,趁着不贵,可以投资两套,可他依然不为所动,不过,他还是很尽朋友之义,帮李承找来三套四合院的资料。
赵昱从手提包中拿出一沓资料,放在李承面前。
“这是……不像设计图啊?”最上面的一张a4纸,明显是手绘速写简图,李承问道。
“这是我找同学帮忙画的图示,不是很具体,但能看明白院子结构。”赵昱在旁边微微颔首。
李承拿起来看了眼,有种斜四十五度俯瞰的意思,宅门、南房、影壁、垂花门、抄手游廊、庭院、东西厢房、正房、东西耳房、后罩房,一家独门独院的三进四合院,图例上显示的清清楚楚。
这不得不感谢他的心细,李承对他点点头,“费心了。”
这第一套院子,就让李承有些着迷,拿着示例图看了半晌,抬头问道,“这院子哪儿?”
“新街口南街,护国寺后街,那一片胡同只有这家结构最完整。我推荐李叔您买这,为什么呢?”
许是赵帆有意让自家侄儿在李承面前表现,坐在一旁干喝茶,见赵昱在李承面前逐渐放开,还卖起关子来,脸上露出笑容。
李承果然应着他的话问道,“为什么?”
赵昱手指在图例上划一圈,“老四合院最麻烦的是卫生间,李叔
您买四合院,一定会改造的吧?”
等李承点头后,他继续说道,“护国寺一带正在改建下水道系统,咱可以一并连卫生设施全部建齐啰。另外,工程改造的扰民问题,也不需要咱出面,改造后的垃圾,也好处理,给工程队一点钱,他们一并给拉走。”
一口气说出三条理由,李承已经有些心动,没料到他在停顿之后,又说道:“最重要的是,这套四合院,暂且没人住,没有乱七八糟的搬迁问题。”
“前些天,我叔让我去西城寻摸四合院,我一哥们家就在西城,他给我介绍的这套院儿。他爹就是房管所的人,办理这套院儿找我哥们,一找一个准,天就能搞定。”
“所以,我特别给您推荐这套四合院。”
还真是地道剑阁大院孩子,这个嘴皮子够利索的,一口气说出许多理由,不打重样。
“我会慎重考虑你的建议。”李承朝他笑笑,将这套四合院的资料翻看一遍。
这套四合院整占地面积一千三百平米,标注售价,一平米三千八,总价四百九十七万,外加契税交易税,差不多五百五十万。
我去,两亩地的院子,这价格,真心挺合适!
说实话,李承已经心动,可毕竟还有三套资料,怎么也得看完决定。
第二套院子并非传统四合院,而是大杂院。
很多人对四合院与大杂院没概念,其实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四合院是套式建筑,东西南北四面的房子围在一起,形成一个方形,有门有廊四面有高墙围拢,是统一的建筑,这才是四合院。
大杂院更多的指许多相聚而居,你盖一间房,我借你家一面墙盖个相邻的房子,他再借你家一角盖房,形成的多栋烧火楼组成的混合院子,其建筑并非统一规划,随意性很强。
从建筑学来说
,两者是有严格区别的,但是,人们将多户居住的四合院也称之为大杂院,慢慢的,二者界限就变得模糊。
第二套的大杂院在东直门南小街,三栋屋,一面墙的结构,面积为八百平米,价格便宜,一百七十万含契税。啧啧,一平米才两千块!
李承同样有些心动,东直门内,妥妥的二环!
东直门附近也在改造,这套宅院的产权在一家剑阁地产公司手上,搬迁工作已经完成,原住户全部外迁到三环外八里庄。
赵昱表示,如果看中这套,他可以去找剑阁的地产公司,从他们手中买过来。
李承微笑着,未置可否。
第三套院子在钱粮胡同34号院。
赵昱再度主动介绍,“李叔,这套四合院其实也不错,原主人那也是万人敬仰的人物。”
“哦?”一句话勾起李承的好奇,“原主人谁啊?”
“您肯定知道,陈梦家先生的夫人,赵萝蕤女士。”
是他家啊?李承一愣。这对夫妇太有名,尤其是陈梦家先生。
陈先生出生于牧师家庭,金陵人,教养学识非常好,新月诗派干将,著名的考古学家,明清家具收藏家。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他于1966年自缢。
赵萝蕤女士也不简单,父亲是丝国最早的宗教教育家,神学家、东吴大学文学院院长、燕大宗教学院院长赵紫宸先生。她本人是燕大、京大教授,著名翻译家,当代文学研究的先驱之一,堪称一代才女。
赵昱用“万人敬仰”一词,没错!
“赵老为什么要卖这栋宅院?”李承拿着房屋的示意图,问道。
“这套宅院是陈梦家先生,1957年用《殷墟卜辞综述》的稿费八千元买了一处住房,一共有十八间间,是他和赵萝蕤女士此后的住宅。”
“陈老去世后,赵萝蕤女士睹物伤情,搬
回宿舍居住,这房子一直空着。五年前,赵老有心周游,将这套房子卖给公家。”
“您如果看中这套宅院,交易起来也很方便的。只是……毕竟陈老在这里自缢,所以……”
无非是死过人的四合院么,兆头不太好,李承明白他的意思,摆摆手。
这套四合院面积同样不小,差不多有一千五百平,u字形,没有北房,只有一堵院墙立在那里。单价一千六,含契税在内,总价二百六十万。
三取一?李承摸着下巴,有些拿不定主意。
第一套宅院最符合他对四合院的要求,第二套的地理位置,升值空间要比股票快,第三套陈梦家先生的故居,很有人文情怀……
还真是不好选择。
赵帆对自家侄儿的表现很满意,笑眯眯的嘬着茶水,插了一句,“想那么多嘛意思?我要是有你这么有钱,直接三栋全包圆,省的做选择题上脑经。”
李承眨眨眼,这建议,可行!
五百五,一百七,二百六,总计九百八十万不到一千万,这笔投资不到十年会翻出百倍的利。
缺钱?不怕,眼目前不就有个“冤大头”么?
那件龙袍保养之后,赵帆所在的保商利,怎么也要给个十万的价位吧?
至于更大的冤大头,已经来剑阁,正发愁怎么从东瀛调货过来置换自己手中的古物呢,如同李承同意用现金支付,他只怕更乐意吧!
富田雅孝,这次我剑阁置产,就靠你支援啦!
李承嘴角翘起,笑容荡漾,冲着赵帆竖起大拇指,“赵哥的主意不错,阿昱,辛苦你,这三套院子我都要了!”
“噗!”赵帆一口茶水喷出,连忙用袖子挡住,衣袖尽湿。我就随口一说,你还真的一气买三套院子?你住得下么?
赵昱也是一愣,一口气买三套四合院,这该是多有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