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死孩子!怎么胆子这么大?”听着越洋电话又一次的不在服务区的自动回复后,马朱明老爷子恼怒地将画筒狠狠地撂在电话机上。
就在刚才,他无意中看到n(羡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播报的新闻快讯,其中一条,让他震惊莫名。
尽管电视画面一闪而过,可是,自家孙子所仿制的《秋山图》,他还是一眼认出!
其实,北羡洲电视台对这类诈骗新闻并不关注,不过,这起案件因为与纽来机场偷天换日大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n才得以播报。
马文涛此时在国内,根本就没有信号直通,马朱明老爷子哪有可能打通?
老爷子关心爱孙,走了两圈后,再度拿起电话,原本想给港城马家打电话,寻思再三,还是拨通李承的电话。
芝城中午时分,港城深夜两点,李承被烦人的电话吵醒,张口想要骂上一句,结果话筒中传来马朱明略显焦急的声音,只得将火气咽下。
“马老,您别着急,阿里汉去国内啦。他走访瓷都景镇,想要为工坊招聘几位老师傅,您不用担心。”李承佯作不知,耐心的和老爷子解释马文涛的行踪。
“哦,这样啊。”听说孙子没事,马老情绪平和许多,又问道,“你能联系上他吗?如果联系上,让他赶紧回芝城一趟,家中发生点事情,需要他出面处理。”
李承不说,马朱明老爷子也装糊涂。
俩人倒是聊了几句,李承简单说到自己过些天回北羡洲,马朱明老爷子邀请他前往芝城做客,随即撂下电话。
被马老这么一打扰,李承没了睡意,索性起床,将未完成的文章摊开。
一篇千字的文章对于李承而言并不难,可这是他第一次涉足严肃理论体系的课题,为了让“老
师”的观点更准确,他最近几天走访不少学校和家长,听取他们对孩子教育的期望——不管怎么说,教育改革是要满足家庭需要的。
调查发现,所谓的快乐教育并不符合多数家庭的实际需求——家长们更希望校方对孩子的约束更严格,教会他们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也就是说,这些家长和校方,不排斥快乐教育,但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知识教育必须严抓不懈。
肚中有货,下笔有神。
天光见亮时,洋洋洒洒五千字的文章出炉,将稿纸整理好,十多页白笺装进透明文件袋。李承伸了个懒腰,一夜没睡,但未感疲劳,心中还是蛮满意自己的成果。
索性不在睡觉,他从书房中拿出一本《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
这是饶老的藏书,道光二十八年木兰阁刻印。
这本书的作者为张廷济,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字顺安,号叔未,工诗词,风格朴质,善用典故,精金石考据之学,尤擅长文物鉴赏,一碑一器都能辨其真伪,别其源流。
清仪阁是他的藏品楼,《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是张廷济整理集拓的金石类著作。
该著作以拓本加题跋的形式,集拓古器四百二十九件,题跋的时间从道光二年(1822)年到道光二十四年(1844),共二十二年。
这些器物,基本为张廷济本人所藏,同时又多为其本人所拓。
张廷济去世时为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李承手中的这本,是张家后人在老祖去世后刊印以作纪念的集合本。
至于张廷济在世时手拓手写原稿本,现藏于西金京都大学藏。
最近,饶老开始教授李承金石之学,故将这本颇为珍贵的典籍,转给李承翻阅。
阳台上,沐着凉爽的海风,李承
看了半个时辰的书,天光已经大亮。他,换套运动服,夹着装有文稿的文件袋出门。
今日出门,比平时早二十分钟,李承沿着东半山的公路一路小跑上山。
这条道,他已经跑过两年,风雨无阻,因此,对附近的沟沟壑壑,非常熟悉。
刚跑到山半腰,就听见山顶上轰隆隆的车辆声,应该是一辆大型货车或者渣土车下山。这一带是港城的富人区,治安情况良好,公路上来往的多是附近住户的豪车。
李承有些奇怪,但并没有怀疑什么,也许是那家装修或者道路整改,也有可能,他很自然的将身子往山坡一侧靠靠。
转过山腰的弯道时,李承看见一辆带顶棚的渣土车,正从山顶“冲”下来。山道并不陡峭,但这种运土车车体高大,由高向低处快速行驶时,给路边人的感受就是“俯冲”。
怎么回事啊?下山路怎么开得这么猛?
他眉头皱皱,心底有些警觉,于是又向山坡一侧让让,双脚已经离开公路,站到山坡上。
马上,他意识到不对,这辆车要么失控,要么是对着自己来的。
他所站立的地方,是一个向下的凹型弯道,车辆行驶到这里时,需要减速并提前转向,可是,眼前这辆庞大的渣土车,不仅没有减速,也丝毫没有转弯的迹象,而是直直向自己所在位置碾压过来!
心下大骇!
手足并用,转身向山坡上爬去!
好在他已经站在山坡边缘,另外,常年锻炼的身体素质终于得到极限发挥,短短两秒钟,他向上窜出五六米,没敢回头,整个人趴伏在山坡上。
身后,“轰”的一声巨响。
李承整个人吓傻了都!
等他哆嗦着双腿,又向上窜出两步,这才扭头回望。
那辆渣土车,直直地怼在刚才自己站立
的地方,前轮已经骑到道边石栏,车前脸怼在山坡石壁上,瘪下去一大块——如果不是自己反应快,这一下,绝对能让自己变成血肉饼!
这是有人想要谋害自己?李承第一时间闪现出这样的念头!
这次的目标,怎么看都像争对自己的。
如果是针对自己的,那又是谁干的?在港城两年时间,自己可谓“与世无争”的,不可能接下如此深的仇怨!
如果是针对自己的,那车上会不会还有其他人?自己是不是要赶紧逃?
此时,他的站位已经比渣土车更高,从上往下,透过车窗挡风玻璃,能看到驾驶舱内只有司机一人,正伏在方向盘上,生死不知。
难道自己想多了?这不过是一位和自己一样,一夜没睡的司机疲劳驾驶所致?
如果真是这样,那是不是太巧合了?
车前循环冷却管似乎被撞破,正咕咕的往外冒水,一阵水雾从车头升起,可驾驶舱的司机,依旧没有动静。
也许……可能……确实是自己想多了,这就是一起很偶然的车祸吧?
李承从挎包中掏出手机,拨通报警电话,随后他便坐在山半腰,想要看看警察怎么认定这起车祸的。
东半山的山道,原本就很窄,一辆渣土车斜跨在公路上,占据整个路面,好在清晨的车辆不多,但即便这样,车祸现场附近堵住了六七辆豪车,有几位司机拿出电话报警。
受益于这里是富人区,交通警在十分钟内赶到,开始勘察现场。
李承这才夹着自己的物品,从山坡上下来,他的注意力,始终放在那位司机身上。
当交警将渣土车的驾驶舱车门拉开,并将这位昏迷的司机拽下来时,对方清醒过来。司机年龄三十来岁,身体健壮,对方的额头有一块红肿,估计是磕在方
向盘上导致短暂晕厥。
李承一直站在人群外稍高一点的位置,他一直在观察这位司机。
如果这起车祸争对自己,眼前这家伙说不定会露出些破绽,譬如目光寻找自己看看效果如何啥的。
没有!这位司机醒来之后,一个劲的点头哈腰道歉,对交警道歉。
听他解释,昨晚陪朋友打了一夜雀牌,一大早就来岭上拉垃圾,困得不行,才造成这起事故。
渣土车装的确实是垃圾,他的说辞也很完美。
难道真是巧合?
可是,李承总觉得心中有根刺。
李承悄无声息的从人群中撤走,他既没有向警方汇报自己差点遇害,也没有向对方质问为何撞我?这件事,还要查!
回到饶老住处,将文章交给老爷子,陪老爷子吃完早餐,过程中,李承没敢将今天差点遇车祸的事情说给老爷子听。
从师傅家出门,李承第一时间拨通李加成的电话。
李加成去年毕业,现任新地集团旗下的西田百货副总裁。
同样是去年,四叔终于从港城首富的位置退下来,被塑料花李家取代,但港城二富的影响力依然没人敢忽视。
李承需要他帮忙,找人调查今天事故的司机所有资料,这点小事,对港城二富的继承人而言,一点难度都没有。
李加成听完李承的讲述后,同样吓一跳,“你怀疑这场事故……是针对你的?”
“没错,我有这种感觉,虽然对方的借口很完美。”两人关系一直相处的不错,李承对他也没什么避讳,直接说出自己的怀疑。
“你……没有报警?那就不要打草惊蛇,我安排人摸摸底。另外,最近几天……我安排伟哥过去跟你。”李加成的行事让人如沐春风。伟哥是他的近身保全,李承也认识。
这样也好,省的提心吊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