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武侠修真 > 异国猎宝档案 > 第155章 书市偶遇

第155章 书市偶遇(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气哭渣男!离婚后被禁欲军官狂宠 灾厄入侵:非遗木偶师,请求出战 血色长歌 81路末班车 往事如烟飘过 医圣重生,你当我是实习生? 抗战:我老李就服民兵 帝国领主世界 都市修仙:大帝转生 我在荒界那些年

人不多,李承吁了口气。

因为路近,这处书市李承到港后来过几次。

记得第一次来时,恰逢黄祖强的《星际浪子》套装发行,这里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当时的情形堪比夏延边疆日四大明星演出。

他当时准备去书店搜罗饶老的《殷代贞卜人物通考》《楚辞书录》、《黎州所见甲骨录》、《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等一系列书籍——因为出版年岁太久,这些书饶老家中也没有存货,结果,硬是挤不进去。

当时的情形,真真吓他一跳。一套十卷简装版《星际浪子》,明明还在售卖,可现场黄牛将价格炒到八百港纸,这是售价的两倍还多,竟然还真有人掏钱买!

那阵热潮已经过去,今天书市很冷清。

书市不大,一条凹字形街道,二三十个书店,家家齐刷刷支撑雨棚,设置摊位占据街道,狭仄的过道两人并肩错身都要相互礼让。

港大本部为文学院和社会科学院的校址,所以这里的帐篷中,堆满各色正版非正版的海内外名著、武侠、言情及有色小说、杂志,当然,也有部分学习资料和用具。

熟门熟路的走进一家名叫“大众书局”的店内。

这是饶棼姐推荐的书店,老板是她的多年好友,据说已经传三代,经营超过六十年。饶老早年间出版的书籍文献,就是在他家仓库中翻出来的。

收银台后面的老板,是饶姐的朋友朋济明,衣衫不整,正打着哈欠,指挥员工往外面摊位搬书,准备开市。见他进来,微笑点头,招呼一声,“威尔斯,来这么早?。”

隔着柜台,依旧能闻到他身上宿醉的味道。

李承笑着调侃:“朋哥昨晚又瞒着嫂子出去浪?”

“嘘……”朋济明眼睛左右转动,探身轻声

说道:“你嫂子在店中,可别冤枉我。昨晚在店中守夜,哪儿都没去。”

柜台另一边,闪身出来一位身材肥胖的中年女人,眼神不善的盯着朋济明。

这就尴尬了!李承低头呲呲嘴,赶紧溜。

身后传来朋济明的告饶声:“阿佩,我昨晚真的在书店守夜,哪儿都没去,睡不着,写不出来东西,喝了点小酒提提精神……”

朋济明和吴慈佩都是饶棼的大学同学,朋济明本人还是一名作家,专写那些黄不拉几的有色小说,仿着各位大神的名头譬如金唐、梁习生、黄昌、柳残阴之类的出版,据说销量还不错。

李承前的两排柜台,就是老旧书籍区,也就是朋济明挂牌“古籍区”。

什么古籍,千万别相信!年岁最古的,不过是清末民初的民间刻本及三四十年代的杂志。

大众书局因为年岁久,经常翻库房将一些积压的陈年旧书摆出来,朋济明又喜欢收购各色旧货,挑出部分品相好的,展示出来折价售卖。

相比其它书店,倒是挺有特色的。

手指沿着书架的书脊,逐行划过,大多没什么价值,像四十年代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郑正因的《巴山剑客》、宫白羽的《血涤寒光剑》、王度庐《冷剑凄芳》……

咦?不对!

李承忽然意识到自己貌似忽略某个细节,究竟是什么呢?

挠挠头,他再度回到这排书架的起始点,沿着书脊一点点细看。

首先是正气书局1946年综合出版的《蜀山剑侠传》,正传、外传、别传、前传、后传,一共二十七部。

《蜀山剑侠传》是奇幻仙侠流的创始小说,对后世通俗文学影响深远,让人叹息的是,直至楼主去世,这部小说也未曾写完,堪称“小说史上最大的世

纪太监惨案”。

正气书局老板陆宗实,与楼主李寿民关系莫逆,这套书籍,只怕是《蜀山剑侠》系列中最完善的版本。

威尔斯李很快意识到自己忽略什么——清末民初出版的通俗小说收藏热,现在影子都没有,这套市面上最完善版本,十年后,价格翻出百倍也不出奇。

连忙去前台要推车,吴慈佩已经离开,朋济明手指点点,“你这家伙,害惨我了!”

连忙双手合十作揖,这确实是自己的锅,笑道,“朋哥,我多买点书,算是道歉。”

“去去去!没大没小的,就知道瞎说。”朋济明懒得搭理这“小鬼”——虽然饶棼将对方看作小弟,可威尔斯毕竟年轻,在朋济明看来,隔辈,不是一代人。

推着车,将还珠楼主所著的《蜀山剑侠》系列,逐一从书架上抽出,加上三四十年代其它书局出版的,一共有六十六本,威尔斯索性来个包圆。

目光又落在三四十年代其它作者上,重点是“北派五大家”。

这五大家分别是,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代表作《蜀山奇侠》;社会反讽派宫白羽,代表作《十二金钱镖》;帮会技击派郑证因,代表作《鹰爪王》;奇情推理派朱贞木,代表作《罗刹夫人》;悲剧侠情派王度庐,代表作《卧虎藏龙》。

这五位,在三四十年代,可谓垄断通俗小说武侠仙侠类市场,对后世港台及东南地区武侠热的兴盛,影响极大。

挑挑拣拣中,不知不觉,已经满满一推车,上百本,竟然将满满一货架的书籍,抽空大半。他还不知足,又抽身前往另外货架去寻找有价值的藏本。

另一个货架上,杂志居多。

原本没打算多挑,结果瞜一眼后收不住,他又挑出近百本三四十年代的

老杂志。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良友》的合辑本和《银星》的创刊本。

《良友》是内地第一份生活类的大型画刊,出版家伍联德1926年创办于魔都,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丝国人世界。

这本杂志以图为主、配以文字,将时尚与社会相融合,内容涉及世界风俗、旅行游记、政商风云、中外体育、中外电影、名人婚宴、明星行踪乃至都市日常生活指南等,大量的图片集中展现了老魔都的时代意象。

这套《良友》杂志,影写凹版印刷,为国内首创,相当牛的技术,也让杂志本身观赏性大大提升。

最鼎盛时期《良友》,销量高达4万册,远销羡国、加拿大、澳洲、西金、西国、英伦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迄今为止,无一杂志可与之比肩。

令人扼腕的是,1945年,《良友》杂志终刊,一共发行172期174册(含两期特刊增本)。

后来虽然在1954年于侠州复刊,但新《良友》缺乏老魔都的那种底蕴,并没有获得大众的支持,而且定位不明确,很快倒闭。

业内并不认同新《良友》是老杂志的延续与新生。

《银星》杂志算是良友出版社的另一本明星杂志,它诞生于1927年。

《银星》野心勃勃,在第一期卷首语便将自己定位为“供人们研究电影艺术的定期刊物”,旨在“提倡电影艺术”和“引起阅读者研究电影艺术的兴趣”。

该刊目的明确,把电影当做一门艺术来研讨,而对当时电影业风靡的娱乐性质大加批判。

《银星》杂志并非一本娱乐性刊物,现如今看来,它更像一本“电影专业期刊”。

其讽刺力度毫不留情,尖锐辛辣,比如对坐在电影院中的观众进

行观察和批判:“观察一般观众,至少得出以下三种印象:唧唧哝哝说女明星的眼儿俏、脸儿佳;挟着爱神的使命,在那里活动;消遣世虑。”

还有卢梦殊(银星主编)的《选后》一文,对组织票选电影皇后一事发难,认为尚不构成质好的级别,选后像“玩”的性质,更是以貌取人,是“人格上的丧失”。

这种严苛的态度,导致它并不受消费大众的喜欢,年年亏本,最终在1928年3月,《银星》出版至第18期后,宣布停刊。后续又有《新银星》和《新银星与体育》等两本杂志,本质上已经丧失老银星的风格与特色,不算传承。

老银星虽然市场不行,可它的专业性备受称道,含金量非常高,刊载的许多资料都具很强史料性和研究性,也被喻为“电影理论启蒙基地”。

李承手中就有一本《银星》创刊号。

大收获!

抱着一大摞老杂志往推车方向走时,发现一位戴着眼镜的老者,正站在自己的推车旁,翻看自己搜罗来的各类武侠小说。

老者头顶心光秃秃,四周圈发,两鬓斑白,个头不高。

李承将怀着杂志往车筐内一放,老先生抬头看看,微笑点头,又随手拿起一本《良友》,封面人物阮玲玉的那期。

老者拿着那本书,非常感慨地念叨:“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李承一惊,港大附近还真是卧虎藏龙,一位老者随口吟出《上山采蘼芜》,这是对阮玲玉一生命运的感慨啊。

这首乐府,非常符合阮玲玉——阮玲玉一生,深受男友唐季珊的影响。

“老先生,贵姓?”李承恭谨问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诸天刀客加持我身 人道长生 诡道神话 我断情你哭啥?假千金带飞新宗门 偷来的仙术有点神 问道修真 九叔世界之以德服人 众灵之上 凌天诛神录 仙不是这么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