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等人惊讶的目光中,朱虞获得不少的震惊值。
这让他的心中很是满意。
纵然这些震惊值都暂时被储存起来了。
可是朱虞的心中清楚,一旦他要做任务的时候,这些震惊值就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获得更好的人生体验。
所以就算是在这异世的大明,朱虞也从来没有对自己放松过。
朱元璋心事解决,自然放松下来,在朱虞这儿享受一顿美味的烧烤。
等到吃完晚饭,朱元璋就起身告辞。
依旧让蒋瓛留下一些银票。
尽管朱元璋皇宫中的内库同样缺钱,可是这些礼仪上的往来,他却不曾短缺。
在朱元璋的一生当中,他都不想欠谁的,这是他唯我独尊的性格决定。
瞧着朱元璋等人心满意足地离开,朱虞微微地摇了摇头。
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跻身于大明的高层。
眼下只和老爷子这些人打交道,渐渐地不能满足朱虞的胃口。
朱虞暗自想着,该如何尽快地向老爷子开口,让他尽早地见到朱元璋。
对于自己的才华和能耐,究竟有多少能传递到朱元璋的耳朵里,朱虞不敢确定。
幸好还有五年的时间布局,朱虞决定稳扎稳打。
要知道他的对手可是霸道无比的朱元璋,如果到时一个疏忽,只怕就是万劫不复地境地。
……
“你们两个觉得朱虞怎么样?”
朱元璋脸上带着笑容问道。
“实在是太惊艳了。陛下,我觉得朱公子这等人才,应该尽快地推到朝廷中来,为大明效力。”
詹徽一脸热切地道。
“陛下,我已经为朱公子折服了。”
刘三吾目光闪烁地说道。
“这一天,快了!”
朱元璋目光坚决地道。
除了那些心思本来就长歪的人,其余的这些大臣们,都已经渐渐地被朱虞给折服了。
这让朱元璋布局的计划,往前推进一大步,朱元璋对此颇为满意。
等到朱元璋回到皇宫的时候,却吃惊地发现,朱允炆还在宫中等他。
“炆儿,你有什么事?”
朱元璋神色淡漠地问道。
“皇爷爷,我听说高丽国出了三个上联,十分地刁难,孙儿忧心国事,所以在此恭候皇爷爷!”
朱允炆心中闪过一丝愤恨,都是朱虞夺了他的宠爱,令朱元璋对他越来越是疏远。
“这三个对联,你可有头绪?”
朱元璋脸上露出微微诧异的神情。
不过想起朱允炆先前所对的“雨打羊毛一片毡”,朱元璋就觉得有些无悟。
“孙儿自知愚钝,不过孙儿相信以大哥的聪明,他应该能对得出来。”
朱允炆低着头,并不敢看朱元璋的眼神。
这是黄子澄给他出的主意,因为黄子澄经过分析之后,认为高丽国公主出的是绝对。
朱虞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才华,所以才想让朱允炆建议,让朱虞也出一次丑。
“没错,你大哥已经对出来了,我刚从他那儿回来。”
朱元璋淡然地说道。
“什么?!大哥已经对出来了。”
朱允炆脸上露出极其难看的表情。
亏他的老师黄子澄还说,这高丽国出的分明是一个绝对。
结果没想到居然被朱虞给对了出来,这分明是让他来自讨没趣。
“炆儿,你心里想的,咱都知道。你以后还是用心,好好读你的书呗!”
朱元璋脸上露出一丝不忍的神情。
这么多年跟朱允炆的感情,他岂能不疼这个孙子。
可是有些事必须要跟他说开了,否则的话,朱允炆将来会有更大的痛苦。
朱元璋此刻经过连番的对比,已经基本确定,朱虞就是大明的储君。
所以他此刻就在提醒朱允炆,让他就此断了念想。
“皇爷爷,我知道了,我会好好地读书的。”
朱允炆木然地转过身来,尽力地想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可是他的伪装,在撞到前面的木柱之后,却无形中出卖了他。
朱允炆很想回过头来,大声地质问他的爷爷,
可是他没有勇气,于是就只能踉踉跄跄地离开。
朱元璋的神色很是平静。
因为他如今总算是看清了,朱允炆根本就不适合当皇帝。
以朱允炆的性子来看,就算是把大明的江山交到他手上,他未必都能坐稳。
朱元璋这一夜睡得都非常地安稳,因为有朱虞给他的下联,让他的心平静下来。
……
次日的朝会之上。
霞光万道,照在白玉桥上,两旁的文武百官,正依序进入金銮殿。
朱元璋神色不悲不喜,端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他的文武群臣。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群臣一起向着朱元璋行礼。
“诸位爱卿平身!”
朱元璋不信鬼神,却非常地注重仪式感。
“陛下,高丽国使者求见!”
礼部尚书任亨泰硬着头皮上前奏道。
如果此次处理失当,他礼部首当其冲,会承受朱元璋的滔天怒火。
“让他进来。”
朱元璋神色依旧平静。
文武群臣的心都悬了起来,因为在他们的手里,都没有合适的下联。
所以他们只能寄望于自己的同僚,希望他们能有超常的发挥。
高丽使者李在贤从外面急匆匆地走来,他一脸恭敬地给朱元璋行礼。
“陛下,一夜过去,大明上邦人才济济,想必已经有了答案,还请诸位大人赐教!”
李在贤态度十分恭敬,却是心存歹意。
他在出使之前,已经在高丽国征集贤才,结果半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合适的下联。
所以他们才认为这三个起码有两个是绝对,这才敢放心大胆地前来。
尽管大明确实是人才济济,可是只有一天的时间,他不相信会有什么神奇的结果。
“这些个对联比较简单,衍圣公,就由你来对吧?”
朱元璋扫了孔讷一眼。
孔讷无奈只能出列,此刻他的心中忐忑至极,因为他想不到,朱元璋会首先点他的名。
因为他平时只是在百官中挂个虚衔,真正有事发生的时候,主要还是要靠詹徽和刘三吾。
此刻他无奈地走了出来,只觉众人的目光都如利箭般,刺在他的身上。
这是文武百官们期待的眼神,希望他孔讷在危急当中,可以力挽狂澜。
问题这要真才实学才行,孔讷纵然平日读了不少书,可是对对子真的不是他的所长。
“我朝所有的文臣当中,要数詹大人威望最高,刘大人最为博才,还是请两位长者先来!”
孔讷脸上露出无比期待的神情,希望这两位能够给他一个台阶下。
詹徽和刘三吾没答孔讷的话,却将目光向着朱元璋望了过去,却见他微微地点了点头。
毕竟这是在朝堂之上,纵然朱元璋恼恨孔讷躲事怕事,却也不能让他有失大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