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虞的小院中,春风拂面,舒适怡人。
可是朱虞的脸色却很沉重,因为他眼见郑士元带了一叠厚厚的案宗。
朱虞开始翻看着欧阳家的发家史。
为了调查这些东西,朱虞以郑士元为统领,派出了大量的人手。
随着朱虞翻开案宗,他心中的怒火,变得越来越盛。
而他身上的气势,也变得越来越可怕。
欧阳家这一个家族的崛起,不知坑害了多少无辜的百姓。
郑士元的文笔极好,所撰写的每一件事情,都成功地挑起朱虞的怒火。
朱虞实在是难以想象,欧阳家的这些人,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胆子?
居然敢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就做出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
这分明是欧阳家集体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朱虞对朱元璋的评价极高。
在朱虞所佩服的古人当中,朱元璋排名稳居第一。
可是对于朱元璋的残暴好杀,老实说朱虞颇有微词。
然而当朱虞看到这些案宗之后,朱虞的心中,居然升起一种跟朱元璋相同的感觉。
一道不可遏制的杀意,瞬间地涌上朱虞的心头!
欧阳家的首恶不诛!
其余那些欧阳家的人,不流放三千里。
老实说,朱虞心中的怒火,就觉得不能消除。
朱虞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对大明的百姓这么的在意?
难道是因为他这些年来,见惯了这大明百姓的疾苦?
难道是因为朱元璋的缘故?
还是因为他自己也姓朱?!
“这些人不除,天理难容!!”
朱虞不等看完,就重重地将手拍在了案宗上。
他的眼中含泪,心中的怒火压都压不住。
对于这社会的阴暗面,朱虞老实说已经见得多了。
按道理他该波澜不惊才对,因为他平时本就是个冷静的人。
可是他办不到,因为他嫉恶如仇,这点跟老朱一模一样!
整个欧阳家族的首恶,除了欧阳山就是欧阳伦。
两个人算是欧阳家族诞生出来的两朵罪恶奇葩!
“是该他们血债血偿的时候了。公子,这个是村民们联名写下的血书!”
郑士元拿开一纸血书,放在了朱虞面前的桌子上。
纵然只是薄薄的一张纸,可是郑士元捧出来的时候,手却在剧烈地抖动。
这不是一件普通的东西,每一个名字都是血泪,代表着一个破碎的家庭。
如同亡魂一般牢牢地附着在纸上!
朱虞看着眼前这密密麻麻的血书,上面的名字足有上千人。
这些人心中的冤恨由来已久,他们不是没有告过,不是没有反抗过。
可是他们在告状之后,状纸却如石沉大海,得不到半点回应。
反而告状的人,都遭到了疯狂的报复。
这让这些受到冤屈的人恐惧了,沉默了,只能将泪和着血一起吞下!
他们默默地承受着,就为了等待这一个时机。
“这哪是什么血书,这上面的都是冤魂,都是冤魂啊!!”
朱虞的眼中怒火难消。
没想到在朱元璋如此残酷的打击下,还有着这么多的大明蛀虫。
如果不狠狠地刹刹他们的威风,如何能还来一个青天白日的大明?!
朱虞这些年来不仅是苟着,他还一直在看,一直在默默地观察着。
如今朱虞才醒悟到,自己这些年还是看得太少了。
就为了怕哪个苟系统,自己只做到了独善其身。
他从来没有如此地懊悔过。
决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大明的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公子,他们之所以敢签血书,是因为相信你玉公子!”
郑士元一脸敬佩地说道。
纵然朱虞的这个名头,让他受尽了京城名流权贵的嗤笑。
但是玉公子的这个名头,在大明的民间却是极为的响亮。
已经成为了正义和公理的化身。
在无数穷苦百姓的心里,声望直逼当今的洪武皇帝。
听到郑士元提起玉公子的名头,沈万三的心中也是充满了激动。
这绝对是大明世间一个活着的传奇,为无数平民百姓所景仰。
让那些贪官污吏们闻之胆寒!
就连大明天子朱元璋,都极度地渴望见到玉公子一面。
可是朱元璋寻访了这么多年,却不知道朱虞就是玉公子。
“这是百姓们的抬爱,我其实还是做的太少!”
朱虞并没有得意的神情,反而带着一丝萧索。
都是因为他的苟系统,导致他行事只能在暗中进行。
玉公子不过只是他诸多身份中的一个。
就算是眼前的郑士元和沈万三,都只知道他的部分身份。
世间除了朱虞本人之外,没人能知道他所有的底牌。
那是足以掀翻大明改朝换代的力量!
“郑士元,你要密切注意欧阳山乃至整个欧阳家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有什么异动,随时来向我禀报。”
朱虞面色深邃地吩咐道。
“是,公子!”
郑士元脸上有着极度期待的神情。
在郑士元的心里,朱虞什么都好,只是先前为人行事太过低调。
让郑士元的心中,老是会有一种淡淡的憋屈。
可是此次见到朱虞,却完全是意气风发的朱虞,变得更加的杀伐果断。
郑士元知道是叶浅雪的退婚,成为朱虞真正奋发的开始。
这让郑士元的心里,竟在默默地感谢叶浅雪。
郑士元急匆匆地离去,他等待欧阳家覆灭的日子,已经是等的太久了。
此番公子开始行事高调,他终于不用再等下去了。
“沈万三,你联系好郑士元和韩宜可,随时关注欧阳山和欧阳伦的消息。这一次,我要一网打尽。”
朱虞袍袖一拂,冷叱一声。
“是,公子!”
沈万三一脸地恭敬。
看到朱虞身上的气势越来越盛,沈万三的心中既喜且惧。
……
时光不断地流转着,转眼就过了三天。
大明皇宫。
朱元璋的书房之中,挂起了一副对联。
上联赫然是“风吹马尾千条线”,下联是“月明河山万里辉”。
朱元璋欣赏着自己的亲笔书法,体味着对联其中的意境。
越看心里越觉得满意。
不大会儿的功夫,翰林院学士刘三吾走了进来。
这是洪武年间的一个知名文臣,是真正做学问的人,朱元璋对他颇为尊重。
“参见陛下!”
刘三吾躬身行礼。
“平身,刘大人,你看这副对联如何?”
朱元璋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意。
看到朱元璋的心情很好,刘三吾暗暗地松了一口气。
“这幅对联气象万千,是难得的佳作,臣今天真是大开眼界!”
刘三吾读了一遍,顿时发出了一声惊叹。
“那你可知道,这幅对联出自谁手?”
朱元璋目光炯炯地望着他。
“臣不敢妄言!”
刘三吾十分谨慎地回答。
“老实告诉你吧,这上联是朕出的,下联是你的学生对的。”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
做皇帝就是这样无趣,连听句真话都很难,倒不如大总管更加的自在。
“难道是皇长孙朱允炆,他竟有此等才华?”
刘三吾惊声叫道。
“臣惶恐,陛下恕罪!”
随即刘三吾醒悟到失言,连忙拜伏在了地上,吓得头都不敢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