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虞如此的快言快语,朱椿也是吓了一大跳。
在朱元璋的面前说这种话,属实有种大不敬的意思。
就连他身为朱元璋的亲生儿子,却也不敢当着朱元璋的面,说这样放肆的话语。
朱虞他可是真敢说,难道就不怕犯了朱元璋的忌讳!
蒋瓛也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他在这件事情上全程参与,自然知道朱虞如今身份的神秘性和敏感性。
一旦查出朱虞到时并非是朱雄英,只怕朱元璋在无限失落之下,杀了他都是轻的。
“恭喜你的话引起了对方的震惊,获得了震惊值100、30、20……”
朱虞的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再度地响了起来。
听到系统的提示音,朱虞的脸上充满了惊喜。
没想到跟对方拉家常的时候,只要引起对方的震惊,居然也能获得震惊值,这波实在是赚大了。
朱虞觉得跟这群人结交得挺值,暗自决定跟他们常来常往。
同时朱虞对系统升级感觉到十分的惊喜。
因为原来他一直是靠获得“苟”值来获得奖励的,天知道他当时苟的有多么的憋屈,有多么的辛苦!
如今靠震惊值就能获得奖励,这摆明了是让他以后的人生活得潇潇洒洒。
“那你觉得在你的心中,洪武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
朱元璋在问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中也是相当地激动。
朱虞有可能是朱雄英的身份,而且他代表了平民百姓,朱元璋对朱虞的看法,还是相当地在意的。
听到朱元璋问出这样的话语,朱椿的脸色当时就变了。
这问题实在是太棘手了,就算换作是他,只怕都不敢回答这样的问题。
一旦惹怒了朱元璋,或是回答有半点不如他的心意,势必要承受朱元璋的怒火。
蒋瓛身为锦衣卫指挥使,一生中也是见惯了大风大浪。
可是他听到朱元璋问出这样的问题后,却也吓得屏住了呼吸,连大气都不敢说。
妄议当今天子,这可是死罪啊!
轻易就会杀头,如果重了只怕会灭三族。
“当然,你如果觉得难以回答,也可以选择不答。”
朱元璋在问出之后,却也感觉到后悔了。
因为这样的问题,只怕连他自己都回答不好。
朱虞只是一个小人物,如何能有这样的胆识,能擅自评价他朱元璋。
“洪武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不过我可以试着回答一下。”
朱虞并没有丝毫地畏惧。
想到这是从这些人的身上,来赚取震惊值的机会,他的心中甚至有些兴奋。
“有人说,洪武皇帝生性多疑,独断专行,嗜杀,迷恋权利,事必躬亲……”
朱虞想起后世对朱元璋的评价,心中就是一直的愤愤难平。
这可是在后世的教材书上,对朱元璋的评价啊,这评价受清朝的影响极大,可以说是偏颇至极。
让朱虞的心中想起,至今不免耿耿于怀。
“是谁说的,我要杀了他,我一定要杀了他……”
朱元璋一脸愤怒地说道。
听到朱虞的评语之后,朱椿简直就要吓傻了。
谁敢在朱元璋的面前,说出这样的话语,这比扯老虎的胡子,还要危险一万倍。
朱虞看了朱元璋一眼,心想这个朱总管跟朱元璋的感情还不错,居然替他激动成这样。
蒋瓛的眼中也是充满了怒容。
朱虞说话实在太过大胆放肆,似这样的话,是能够在当今天子面前说的吗?
就算朱虞不知道朱元璋的真实身份,可就算是在蜀王朱椿和皇宫总管的面前说这话,同样也是死罪。
蒋瓛向着朱元璋望了过去,只要朱元璋稍有示意,他就会出手将朱虞擒下来,听候朱元璋的发落。
可是朱元璋的神色,却是渐渐地平复下来,他摇了摇头:“朱公子,你尽管说吧,我只是一时替洪武皇帝激动!”
“可是依我看来,当今的洪武皇帝一路从尸山血海中走来,自然会变得谨慎果断,否则的话,只怕早就死无数次了,如何会成为大明的开国皇帝?”
朱虞听着脑海中的“叮叮”声,脸上露出笑容缓缓地说道。
朱元璋的脸上露出欣赏的神情,还是朱虞懂得他的心思。
就是因为自己的谨慎果断,才无数地挽救了自己,最终开创了这不朽的基业。
“至于说到嗜杀,洪武皇帝确实嗜杀,这点是无可争辩的!”
朱虞毫不客气地说道。
“啪!”
朱元璋手里的筷子,被他折成了两截,他的心中再度充满了怒火。
这世上的人都说他嗜杀,想必后世的史书也会这样的记载,可是谁又能懂得他的心思?
“可是洪武皇帝杀的是什么人,都是一些贪官污吏,他杀的是那些欺压百姓的人,这些人都各有取死之道。”
“可有人听说过,当今洪武皇帝乱杀百姓,在他的心中,一直都将大明的百姓放在心上。”
“他从穷苦百姓中走来,知道当今百姓们的疾苦和不易,所以才这么的痛恨贪官污吏,所以才这样的嫉官如仇!”
朱虞的心中充满了感慨。
在他这些年苟活于世的时光中,他也没有闲着,了解到一些案件的原委。
这让朱虞情不自禁地感叹这些官员各有取死之道!
朱元璋突然间的愣住了。
一直以来他都在向着黑暗而行,很少会得到世人的理解,他也不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
在朱元璋的心中看来,这世上的浮名又算得了什么?!
他朱元璋这一生行事,又何须向他人解释!!
就算是这世界上的人都不理解他,可是他为了大明的江山,为了这大明的百姓,他也就义无反顾地做了。
可是朱元璋却从来没想到。
在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一个人会如此地懂他。
而这个人,居然可能是他的大孙朱雄英。
这让朱元璋的心中,如何不充满了震惊和感慨。
他只觉得身子一颤,连眼角都隐隐地有些湿润了。
朱椿的眼中也是充满了震惊。
一直以来他身为朱元璋的儿子,都自以为对朱元璋颇为了解。
可是他如今发现,要论起对朱元璋的理解,他比朱虞要显得肤浅多了。
至少他说到了这样的大道理,也根本体会不到,朱元璋如此做的用心。
在朱椿的眼中,其实对朱元璋也是敬畏多于亲近,更是从来没有设身处地从朱元璋的立场想过。
想到这一点,朱椿觉得在震惊之外,他还感觉到特别地自责和惭愧。
没想到身为外人的朱虞,居然是朱元璋的知音,而他这个亲生儿子,却居然是如此的不懂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