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找个借口,可错了就是错了,食言就是食言,老实向大家交代:前天是前天么这两天昏头昏脑的也给忘了写着写着睡着了,早上醒了,困,接着换到床上睡,一觉睡到下午。办完事回来,因时间长没写东西,手生,想着先看会儿书,找找感觉,千不该万不该,看起了陌上行,没看的内容太多了,结果看了个通宵。我错了,大家给我投黑票吧。
再有一节,就是黄巾起事。
光和六年,夏,大旱。
阳翟城外,荀贞蹲在地边,抓了一把干土,忧心忡忡地望向远处田间。去年旱灾,幸亏郡府提前买了粮,饿死的百姓不多,没想到今年又旱,且大旱的程度尤烈去年。
日头很毒,天气闷热,他在田边蹲了没多大会儿,帻巾和衣服就被汗水浸湿了。因嫌剑柄硌人,他把插在腰里的短剑往边儿上挪了挪,召手示意立在不远处的宣康过来。
钟功曹杜曹椽他们昨天去见府君了么
去了。
怎样
还是没能说服太守。
府君仍然不肯买粮
府君说,一来,去年旱灾,郡里边的赋税本就少收了,去年四月间,故太守阴公又买了一大批粮,府库里余财所剩不多,实是没有能力再买粮了;二来,去年今年两旱,受灾的不止咱们郡,旁郡也都受灾了,便是府库里有钱,也买不来粮食。
那对今年的大旱,府君是个什么章程
和前几次一样,府君只说:此为天灾,说他会日夜勤诵孝经,以期能感动上苍早降霖雨。
荀贞忍了又忍,没把荒唐两字说出。既然知道是天灾,那么读几遍孝经就能求来雨了他心情很不好,把手里的干土撒落地上,说道:瞧这土干的,半点水分也没有没钱买粮,总是组织些人手来浇灌土地啊怎能眼睁睁看着赤地千里而不管不救呢他站起身,喝令侍卫在远处的程偃小任诸人,牵马过来。我要去太守府,求见府君,请他组织救灾。
宣康说道:荀君,你前天才刚因劝府君买粮而挨了一顿训斥,今天再去
天地不仁,生民哀苦。我身为北部督邮,岂能坐视不顾别说挨一顿训斥,就算因此丢了官,这事儿我也不能不管。
程偃将坐骑牵来。荀贞翻身上马,扬鞭策骑,泼剌剌顺官道疾驰而去。宣康程偃小任等人慌忙也纷纷各上车骑,追上他,一行十余人风驰电掣,奔去阳翟。
距离去年的大旱已过去了一年,距离张直夜宴荀贞也整整过去了一年。
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的事儿。
最大的一件是郡里边换了个太守。前太守阴修因政绩卓越,得士民称赞,在三个月前被擢入了朝廷。新来的太守姓文,也是南阳人,是文直文聘的族人,不过已经出了五服,只能算是远亲。
这位文太守和阴修不同,为人处事十分的迂腐,又颇是刚愎自用。也不知他是听信了谁的谗言,还是看不惯荀贞荀彧兄弟并列郡朝,害怕大权旁落,变成一个如宗资成缙这样的傀儡,总之,自从他上任后,荀贞在郡里的好日子就算到了头。
他上任后不久,就对自己从南阳带来的亲信人说:荀氏兄弟并列郡朝,掌权内外,炙手可热,此非郡国幸事。我当去其一人。荀氏名族,必不怪我。这番话很快就被他的亲信人传了出来。
当时,荀贞正在外行县,荀彧在郡中。荀彧是个多么聪明的人闻弦歌知雅意,一听就明白了这位新太守的意思:他这是想让荀家兄弟自辞。如果想去其一人,直接下令辞退就行了,何必多此一举再说这番话呢说了这番话,又让这番话传出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这位新太守想要免去荀家兄弟一人的官职,可又顾忌荀氏在郡中的清名,怕惹非议,所以故意这么说,又故意把话放出来,不外乎想让荀氏兄弟识趣地自辞去一人罢了。
荀彧当即上奏记,主动自辞,说:慕处士之操,久怀去志。还印绶请归。文太守虚情假意地劝了几句,就收回印绶,放他归家了。第二天,即任命了一个亲信人接任了郡主簿之职。
荀贞行县回来后,知道了此事,忙去找他,也请求自辞。
文太守莫名其妙地就发起了怒,斥道:汝兄弟欲学二孔乎等到争死的时候你再来吧
荀贞没想到他会扯到二孔上,吓了一跳,遂退下不再言。
二孔说的是孔褒孔融兄弟。党锢之祸时,张俭亡命江湖,曾去孔家投奔孔褒。不巧孔褒没在家,孔融当时才十二岁,张俭见他年小,没把实情告诉他。孔融看出了他的窘迫,说道:兄虽在外,我难道不能做主么因留他住下。后来事泄,张俭逃走,孔褒孔融被捕下狱。孔融说:留下张俭的是我。孔褒说:彼来求我,非弟之过。兄弟争死。郡县不能决,不得不上谳请示朝廷,最终定了孔褒的罪,孔褒因之而死。
荀贞荀彧争着辞官,本来是件兄友弟恭的佳事,没想到会被文太守扯到二孔争死上,隐然含有威胁之意。荀贞退下后,左思右想,不得其解,想不通这位新来的太守为何会发此勃然之怒。在一次与戏志才闲谈的时候说起了此事,戏志才略一思忖,已知根底。
他说道:你和文若争着辞官,固然兄友弟恭,可这么一来,文府君成什么人了你和文若越得美名,他就越得恶名啊。他怎能不恼
荀贞恍然大悟,苦笑不已,说道:这样说来,是我做错了。
你没有错,文若也没有错,错只错在这位文府君心胸不够开阔,也不够聪明。
噢
他若心胸开阔,首先就不会逼你和文若辞官。他若聪明,在看到你和文若争相请辞后,也应该立即再把文若请回,如此,既能成全你和文若兄友弟恭的美名,也能成全他爱贤用贤的名声。他却不但不请回文若,反用二孔争死来威胁你,可谓昏聩之极。,贞之,故府君虽不能除恶,却能进善;新府君如此心胸狭窄,你以后的日子怕不好过喽。
戏志才的判断一点儿没错。
可能是害怕得到恶名,同时也忌惮荀氏的高名,在随后的日子里,文太守倒也没再刻意针对荀贞,可每见到他时,总爱答不理的。
荀贞后来也想通了,你不理我,我正好把精力放在操练轻侠上,干脆趁此清闲,开始正式系统地教西乡诸人兵法。
也不是每个人都教,只教什长以上的。每五天一批,每批五个人,叫他们分批轮换着来阳翟督邮舍内。每到散衙下班后就闭门不出,或给他们讲解诸家兵法,阐述个人理解的练兵之要;或给他们讲解古代的一些战例,与理论结合。比照颍川郡的地势山川,城池林木,他叫程偃小任宣康搞了个挺大的沙盘,兴之所至,众人分成两派,在沙盘上推演作战。
包括荀贞在内,西乡这些人没一个经历过战事的,顶多像陈褒一样,家里有长辈随军打过羌人鲜卑人,可也都只是小卒罢了,对真正的战争其实都不了解,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战争的兴趣。哪个男儿不渴望立功边疆呢尤其在两汉这样一个民风彪悍积极进取的时代。
大家都是学的不亦乐乎。荀贞也刚好通过这个机会来判断西乡诸人的带兵才干。纸上谈兵固不足取,可若连纸上谈兵都做不好的,估计到了战场上更是不行。
每五天一次休沐。逢休沐时,他也不回家,有时和戏志才等饮酒作乐,有时带人去西乡射猎。
说到西乡,许仲江禽这一年来做得不错。江禽的大名果如荀贞的期望一样,传遍了郡南,如今他已不是城西伯禽,而是郡南伯禽了,便连文府君这个才上任不久的太守也闻听过他的名字,问过文聘:颍阴西乡江伯禽何许人也
阴修走了,颍阴县令朱敞也早在去年底时便被调离,文聘的叔叔文直跟着朱敞走了,文聘没走,依然留在颍阴,求学於荀衢门下。文太守对荀贞不客气,对文聘这个远亲还是挺照顾的,打算把他擢入郡府,任个吏员,不过文聘不满他对荀贞的态度,以年幼未冠为借口拒绝了。
有荀贞财势的支持,许仲江禽闯下偌大的名声,郡南诸县乡的轻侠豪杰多半都与他们有交往,前来投奔的勇士络绎不绝,他们手下的队伍足足扩大了一倍,现在有两百多人。别院早已住不下去了,除留下少数人留守外,其余的全搬去了新落成的庄园里住。
新落成的庄园就在繁阳亭,买的是冯巩家的地,离冯家庄子不远。为障人耳目,许仲江禽遵照荀贞的吩咐,在庄子周围又买下了数百亩田地,对外只说养这么多人是为了种地。
并遵照荀贞的命令,许仲从各地的人市上前前后后买了差不多四五十个健壮的大奴。平时种地就由这些大奴负责。农闲之际,这些大奴也一如繁阳亭受训的那些里民,被组织起来操练习射。有从沈家国叕那里抄来的钱财支撑,把这些大奴和投奔来的轻侠勇士们武装起来轻而易举。武装他们之余,还多出了不少的长短武器弓弩轻甲,暂且存储庄中。
荀贞每去西乡,大多时便在这个新的庄子里落脚。
庄子坐落在繁阳亭,好处挺多。每隔几天就能与陈褒冯巩见一次,还能顺便监查繁阳亭里民受训的情况,又能与原盼等繁阳亭的老相识时常见面。离许仲家也不远,经常能去他家看看,亦方便许仲照顾他的阿母幼弟。
自文太守来后,荀贞在阳翟常觉得闷气,而每到西乡,顿觉畅快。时间一长,他不觉又有了主动请辞的想法。再次有这个想法,不止是因为仕途不顺,也是因为眼见黄巾起义将近。今年是光和六年,葵亥年,明年就是甲子年了。也就是说,再有不到一年,黄巾就是起事。
出仕这三年多来,他从匹马单枪发展到如今手下轻侠二百余,受训里民百余,实属不易。在黄巾起义一日日的逼近下,他也是真的很想放下公务,集中精力,把聚拢来的人手势力好好地整顿一下。之所以至今未辞,倒不是怕再度惹怒太守,而是没有想到今年又是一个大旱灾。
明年就是黄巾起事,今年又是旱灾,若救灾不得力,明年将要面临的严峻形势可想而知。他大约记得,黄巾起义是在二月时。二三月间,正青黄不接,又逢上恰在旱灾后。黄巾一旦举旗,郡中没饭吃的百姓为了活命,必蜂拥影从。因此之故,他只好且息了辞官之念,希望能说服文太守仿效去年阴修的旧例,去外郡买粮。
殊不料,这个文太守压根不把他的话当回事。无奈之下,他与钟繇杜佑等人相商,请他们帮着劝说。劝了好几次,文太守先是敷衍,后来索性只就说:民不知礼,故有天灾。我会焚香沐浴,对天诵读孝经,以化百姓。百姓只要知道了礼孝,旱灾自去。
这真叫人哭笑不得
烈阳似火,热风冲面。
荀贞骑在马上,一边策骑奔驰,一边回忆着往事,他心道:无论如何,即使府君不答应买粮,这次也一定说服他组织人手抗旱救灾
1,文太守。
外黄令高彪碑里提到过这个文太守,大概意思是:高彪的举主颍川太守南阳人文府君被征诣廷尉,高彪因此弃官,随他进京,光和七年六月丙申,卒於道。
光和七年即中平元年,高彪六月卒於道,那么文太守大约是五六月间被征诣廷尉的。这个时间刚好是在皇甫嵩朱俊曹操大破颍川黄巾,平定颍川之后。在这个时候被征诣廷尉,显然这位文太守在颍川任职时没有尽到太守的职责,要对颍川的黄巾之乱负一定的责任。
高彪举将颍川太守南阳文府君征诣廷尉,,高彪捐官赴义,吏民攀车,光和七年,六月丙申,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