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低买高卖。
不过从南边贩卖新鲜的货物到北边出售,中间路途遥远,风险也自然很大。
“大嫂……”王氏微微颔首,面带微笑,带着几分客气,但也不敢得罪。
王氏的娘家这些年没少帮衬她。
现在这位大舅妈心里应该想着,王氏来娘家又是打秋风的吧。
王氏原本有两个哥哥,不过二哥在动荡期去世了。
后来二嫂改嫁去了别处。
这位大舅妈在王家地位非常稳固。
因为她给王家生了三个儿子。
秦氏冲着王氏点了点头,“娘在屋里呢,知道你来定然很开心。”
秦氏口中的娘就是王氏的亲娘,刘氏。
苏秀娟和王家的女眷一一打了招呼。
秦氏生了三个儿子,可着芝兰玉树四个字取的名字。
老大叫王传芝,已经娶妻生子。
老二和老三还没有娶妻,因为中间还隔着两个姐姐。
“玉梅来了……”刘氏见到王氏确实很开心,拉着她上炕坐在身边。
“前段时间农忙没来看娘,这段时间农闲,我便带着老大和老大媳妇儿过来看看您。”
“你最近怎么样,腿还疼不疼?”
刘氏敲着自己的膝盖,笑着道,“老毛病了,年纪大了,这疼那儿疼的,很正常,你别记挂着。”
“你家里怎么样?”
老太太心疼地看着自己的女儿。
原本把女儿嫁给一个读书人是想着将来能做个官太太,不用受苦受累。
谁能知道恰好赶上王朝末年,动乱不断,女婿只考了个秀才,之后连科举都取消了。
文弱书生却要下地种田,上山打猎,结果没多少年人就走了。
整个李家就丢给了女儿一个人,拉扯五个孩子长大,还要给他们娶妻生子。
老太太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不如让王氏嫁个庄稼汉,至少还能有把子力气干活,不会早死,自己女儿也不用守寡,不用独自拉扯一大家子。
“家里都好。”王氏说道,“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娘也别记挂我。”
“景程长大了,能支撑门户。”
“秀娟也贤惠能干,帮我不少。”
老太太看向李景程和苏秀娟,红着眼眶,笑着点头,“都是好孩子,好好孝顺你娘。”
“你娘这么多年不容易。”
苏秀娟和李景程自然答应下来。
“哎哟,这是蓉姐儿和岩哥儿,都长这么大了。”
老太太招呼两个孩子到身边,摸了两块糖塞在孩子手中。
“这是莹姐儿,月娥的闺女。”王氏将杜莹拉到身边。
“哎哟,月娥的闺女都这么大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呀。”刘老太太感慨道。
秦氏的笑容都快挂不住了。
之前来打秋风也就一两个人,这回是组团来的。
竟然将家里三个小的都带来了。
“玉梅,我听说景焕和景文都去书院读书了。”秦氏忽然开口问道。
“考功名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别那么好高骛远。”
“年纪大了还是给他们说房媳妇,让他们分出去过才好,给你减轻点负担。”
“何况,景程和他媳妇儿也是一户人家,也得过自己的日子,你不能总让他帮衬老二和老三,什么时候是个头?”
秦氏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在为王氏考虑,可每一句话也都是在挑拨离间。
一则她担心李景文和李景焕读书花太多银子,怕刘老太太继续贴补王氏。
二则,她也在挑拨李景程和两个兄弟之间的关系。
秦氏的话刘老太太和王氏自然能听得明白。
不过这些年刘老太太确实帮衬了王氏不少。
李家那个大院子,听说一半都是老太太贴补起来的。
所以王氏在秦氏面前矮了半头。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景焕和景文都是聪明孩子,有读书的头脑。我现在先供着,看他们能读成什么样子,实在不行再说。”王氏说道。
秦氏撇撇嘴,“穷秀才,富举人,那得考上举人之后才能有点出息。”
“可这一个县也没出几个举人,偏偏就能两个都出在你家了?”
这话王氏不好再接,毕竟李景文和李景焕连个秀才还没考上呢。
秦氏看向苏秀娟,给了她一个大大的笑容。
“秀娟是个勤快又孝顺的孩子。”
“可是你看看蓉姐儿今年也五岁了,岩哥儿也两岁了,眼看着再有几年蓉姐儿也该说亲,得准备嫁妆,总不能一直贴补两个弟弟,总要为自己的子女考虑一二。”
秦氏一副我为你考虑的表情,“你也得多为蓉姐儿和岩哥儿考虑才是,毕竟你也是当娘的人,哪能不为自己的子女考虑。”
刘老太太听不下去了,但也没有呵斥自己的大儿媳。
“你们先都出去吧,让我和玉梅说说体己话。”
秦氏愤愤地撇撇嘴,站起来向外走去。
很显然,婆婆将她打发出去,又要给小姑子好东西了。
她男人和两个儿子冒着风险去南边进货,来北边卖,挣点银子也不容易。
王氏的爹前几年去世了,只留下老太太一个人。
老太太也得靠着儿子和儿媳。
秦氏虽然嘴上不饶人,但大面上还能过得去,也没有刻薄到骨子里。
“妹妹来了。”就在此时,一个男人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
“看把你稀罕的。”秦氏语调里带着阴阳怪气。
“大哥……”王氏冲着进来的男人喊了一声。
男人四十多岁,身材高大,肩膀宽阔,但并不魁梧,眼睛闪闪发光,一看就知道是聪明人。
苏秀娟和李景程也赶忙向王和问好。
“来了就别着急走,多住两日,和娘说说话,娘也想你了。前两天还跟我念叨你几回。我说让兰哥儿去看看你呢。”王和对王氏说道。
王氏笑着点头应下。
王和说了两句闲话,便带着李景程出去了。
苏秀娟也出来和王传芝的媳妇儿说话。
这位表嫂倒是个本分人,不像大舅妈那么刻薄。
“娘,我给你带了两只母鸡,你补补身体。”王氏对刘老太太道。
“你一年四季都舍不得吃肉,看你瘦成什么样子了,还给我带母鸡,你自己拿回去好好补补。”刘老太太心疼地看着女儿。
“我若想吃能吃得着。”
“这是我的一片心意,你就收下吧。”王氏带着愧疚的语气。
“好好,娘知道了,娘留下炖鸡汤喝。”刘老太太轻轻拍着王氏的手,另外一只手则摸出一个小布包。
“娘这里有个金镯子,你拿回去,虽然不算粗,但也能卖点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