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册子叫武林志,记录了十几个武林人士的故事。
据把这本小册子送给陈强的伙计说,这本册子是半史实半小说的性质。
说它半史实,是因为这册子上的人都是真人,甚至有些人现在还活着。
说它半小说,是因为这册子上面写的事太过荒诞不经,连那个伙计也不太相信。
陈强带着一丝好奇,翻开了这本小册子。
武林志的第一个故事写的是大刀王五,这人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
陈强知道王五是谭嗣同的好友,在谭嗣同被关押之后,王五还潜入狱中,想把谭嗣同给救出来,结果谭嗣同不愿意,最后王五只能自己一个人离开了都城。
这是陈强在历史书上看到的,这个世界也记录了这件事。只是武林志上面记录的这件事却是在这事之后,王五在狱中没有说服谭嗣同,他还是有些不死心,于是就想着去劫法场。
戊戌六君子一共被问斩,监斩官就是大名鼎鼎的袁项城,他带着他的两个协守着法场。
王五就这么一个人,大大方方的出现在法场。
根据这册子上面所写,王五一人一刀和袁项城的两个协四千人大战了三天三夜,最后是在袁项城十八个最
强的护卫的围攻之下,力竭而死。
到最后袁项城的四千人只有一半人活了起来,其他人全都被王五给杀了。
难怪那个伙计不太相信这记录,一个人杀了两千多人,以他的见识当然是不相信了。
可是陈强就信,因为他自己就可以杀了这么多人。虽然不知道这些人的实力有多强,陈强有自信,他一个人可以把两个协的人全杀光,而且自己不会有一点事。
这本小册子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的,第二个人物一下就从光绪年间提到了道光年间。
王五之所以排在第一个,是因为他的影响最大,他的最后的举动甚至都影响了历史。
在这个世界,袁项城那两个协是他最精锐的兵力。损失之后,他好些年都没有补充过来。
以至于后来南方革命党起义,袁项城都没办法全歼他们,只能是和南方革命军谈判,也才有了现在的政治格局。
第二个当然没有王五的影响力大,不过他的表现也很不错。
这人是用枪的,当时大家给他的外号是小罗成。
就是这个小罗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一个人杀死了上千的英军,一下就打破了英军的计划。
陈强仔细的把这本武林
志给看完了,这里一共是十八个人,一共是十八个高手。
这些高手全都有实际战绩,最少的一个也杀了几百人。
这里原本是一个武学昌盛的时代,可是却迎来了火器大发展的时代。
于是这些高手们全都遭到了不幸,这十八个高手没有一个是好下场的。绝大部分都死了,一些是被围攻而死,一些是被乱枪打死。
活下来的也没什么好开心的,这些人一个两个的全都吓破了胆,都窝在乡下不敢再出来了。
这本武林志表面上是记录了武林高手的事迹,可实际上却是一篇墓志铭,它宣告了武林时代的落幕,现在是科技的时代了。
陈强看完了,不由叹了一口气。
难怪那些高手们都隐姓埋名,宁愿做苦力也不敢走出来,原来是被打怕了啊。
陈强走出了房间,看着楼下的众生相。七十二路谭腿在卖苦力,五郎八卦棍在做早餐,洪家铁线拳开了间成衣店。至于这里武功最高的神雕侠侣,则成了包租公和包租婆,每天为了几块钱而斤斤计较着。
陈强看着这些人,心里感到一阵悲哀,这是武者的悲哀。
就在陈强看着楼下时,一个女人带着她的孩子过来了。
陈
强认识这女人,她叫刘嫂,是个寡妇,带着儿子和婆婆在这里讨生活。
在电影里,就是她们母子被淋了汽油,要不是苦力强救了她们,她们就要被烧死了。
现在的刘嫂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她只为自己儿子的未来而担心。
刘嫂的儿子小勤已经七岁了,却不能去学校念书,没办法,她太穷了,根本就供不起儿子读书。
原本刘嫂对儿子的前途已经不抱希望了,等他再大一点,就送去学个手艺,这辈子也就当个手艺人了。
可是陈强的到来,一下就给了刘嫂希望。
经过这些天的接触,刘嫂发现陈先生待人和气,不管是和谁谈话,他都是带着淡淡的笑意。这给刘嫂一个感觉,那就是陈先生是个好说话的人。
而且陈先生第一天来时,就带了一车书回来,这肯定是个有大学问的人。也许儿子的将来,就要靠他了。
刘嫂来到陈强身边,轻声地说:“陈先生。”
陈强转过头来,笑问道:“刘嫂找我有什么事吗?”
刘嫂本来还有些担心,怕陈强会生气,现在一看到他的笑容,她就放心了。
刘嫂先对儿子说:“小勤,你跪下。”
刘勤乖乖地跪了下来,
刘嫂这才对陈强说:“陈先生,你看小勤都这么大了,却还不识字。我就想,我就想……”
陈强见她想了半天,也说不出目的来,于是问道:“你是想让我教小勤识字?”
“对对对,如果先生能再教他一些学问,那就最好了。”
陈强笑了一下说:“好吧,就让小勤跟在我身边,让他学些字,再学一些记帐的本事,以后当个帐房先生也是可以的啊。”
刘嫂顿时大喜,帐房先生可是一个好职业啊,每天不用太忙,钱却拿的不少。如果小勤以后能当帐房,那她死了也能瞑目了。
陈强又对小勤说:“希望你对得起你的名字,以后要勤勤肯肯的,不然学不成本事,可是要让你娘失望了。”
小勤懂事的点点头说:“我会用功的,以后学成了本事,让我娘享福!”
刘嫂在旁边激动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她这辈子最大的希望就在小勤身上了。
陈强点点头说:“这孩子是个懂事的,以后刘嫂会有福的。”
两人就这么商量好了,刘勤每天白天在陈强这里读书。
刘嫂千恩万谢的把全家仅剩的一筐鸡蛋送了过来,陈强象征性的收了三颗,其他的都让刘勤还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