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郡王统领水师收复澎湖列岛大胜!
澎湖之战的战报八百里加急送达紫禁城,梁九功满脸欢喜地送上折子:“主子爷,福建送来的折子,内阁一收到就给您送来了。''
"这么高兴,胜了?”
“回主子爷,陈阁老说直郡王打了个大胜仗,澎湖列岛上所有倭寇全部被杀了。”
"全杀了?"
“杀了些,俘虏了几百个,俘虏送到泉州府刚上岸,就被激愤的百姓砍了头。”
“折子拿过来,朕瞧瞧。”
胤提没有丝毫掩饰,如何登陆上岛,如何杀敌,如何回程,杀俘等全部交代得
一清二楚,甚至连百姓自愿捐银子给海军补充装备都提了,当日收到捐银近八千两。
“泉州知府没有折子递上来?”
“应是递上来了,直郡王的折子直接送到内阁,中间没有耽搁会快些,泉州知府的折子或是在外奏事处?”“你去催一催。”
“奴才这就去。”
康熙把胤提的折子又看了一遍,他叹道:“民心不可违。”
罢了,叫胤是去做吧,大清的海疆,掌握在皇子手中,总比握在洋人手中要好。
澎湖海战大胜的消息传回京中,京城百姓大喜,马齐等满人都开始反思,是不是他们想错了,八旗子弟打海战应该也能行。“那肯定不行,福建水师都是绿营兵,招的士兵都是从小生活在海边的汉人,他们擅海战,跟咱们满人不是一回事。“直郡王是咱们满人吧,听说董鄂齐世的大儿子董鄂长吉也被调去参加澎湖海战了,也全须全尾地回来了。”“直郡王领兵去澎湖列岛之前,他在安南国红河港停留了一个多月了吧。以董鄂长言为首的满人将领他们在南方也当了好些年的差事,咱们家的孩子怎么跟他们比。”马齐书房又是乱糟糟的,近亲叔伯又来他这儿吵架,听他们争来争去,马齐头疼不已,他道:“你们不想去就不去,皇上有没有逼着你们。再说,董鄂长吉他们
能吃苦,愿
意去海军,让他们去就是了,你们又说他们
马齐的老叔公面色不自然:“我们也没说不让家里子弟去海军。”
马齐抬头,这是怎么了,各位叔伯又改主意了?
内阁那边传出来的名单,只要肯去海军的满人武将,一个个的,马上都要升官发财了。
家里富裕的旗人固然看不上一个月几两十几两银子,但是过的十分拮据底层旗人家,却十分想去海军试试。马齐揉了揉额头:“叔公的意思是,家里有人想去海军?”
“皇上要我们去海军当差嘛,我们也不能说不去,但是俸禄必须比汉人高才行。”
“对,咱们满人不擅海战,就算去了海军,咱们的人主要以支援为主,平日训练打仗,汉人得冲在前头。”马齐都要被气笑了:“叔公,你们又要多拿俸禄,还想当闲差,天下有这么好的事?换你,你是汉人,流血流汗后一月领的月银不如偷闲的满人,你没有意见?”“话不能这么说,这大清,终归是咱们满人的天下,多照顾满人也是应当的。”
“叔公如此想,我也不好说什么,我只说一件事。
“马齐你想说什么?又想反对我们?”
马齐冷声道:“海军,那可是脑袋系腰上,在海上讨生活的差事,你要真惹怒了他们,一脚把你踢海里淹死,连具尸体都找不到。叔公可想过?”“他们敢!”
“都是上阵杀敌的汉子,他们敢不敢,叔公你自己心里有数。”
“各位叔伯,建海军之事已经板上钉钉,咱们家亲戚有谁想去海军的,别想着只占便宜不受罪,去了后该训练训练,该打仗打仗,其他的小心思别动。”马齐又说俸禄的事
“你们眼红人家升官发财,海军除开从水师
那儿划拨来的军饷之外,朝廷一年只另补两百万两,这点银子,你们自己说够个什么。
“马齐,你的意思是,海军会拖欠军饷?”
“我没有说过海军会拖欠军饷,只是提醒叔公一句罢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大伙儿面面相觑,好像海军确实不是什么好去处。升官发财只是明面上的,拿不拿得到俸禄还两说。有个人突然冒了句:“海军既然如此没有前途,怎的董鄂家去了那么多人?”
皇上找兵部尚书亲自点的人,董鄂家的子弟去的最多。
“皇上为什么点董鄂家去海军?想动正红旗了?把正红旗里的董鄂家的武官慢慢换掉?”有人猜测道。"这种话不可外传。”
马齐也不明白为什么皇上点如此多董鄂家子弟进海军。但,皇上没说,自然有皇上的打算,他这个当臣子的不该开口问。外人会如此猜测,董鄂家内部也有不少人如此猜测。
这日休沐,董鄂家旁支的当家人都聚在都统府,董鄂齐世安抚大家:“皇上没有动正红旗的意思。“既然如此,为何从董鄂家抽调许多武官南下去海军?”
“对,其他家只有一个两个,咱们董鄂家几十个。”
董鄂家的男人不怕打仗,就算调去南方也不是什么大事,他们就怕皇上想借这次调动,对董鄂家动手。“要不,咱们跟皇上说说,去一半就行了?”
“皇上已经定下的事情,你以为你还能去讨价还价。”
“齐世,咱们董鄂家,真不会....
“你们都想多了,皇上如此安排,不是因为正红旗的事,是因为菁菁。”
朝廷不想给海军多拨军饷,有意叫海军自己养活自己,这事儿董鄂齐世知道,但他压根没把缺军饷的事和董鄂家联系起来。直到昨日女儿亲自上门,看到女儿亲手写的海洋贸易的小册子,董鄂齐世顿时就明白了皇上的意思。皇上把董鄂家人送到海军,不是冲着正红旗去,
冲的是他闺女,和闺女手里的叶氏商行。
“皇上想占咱们家姑奶奶的嫁妆?”
"这可不行!"
这话说得太露骨了,齐世轻咳一声:“皇上再如何也不会占皇子福晋的嫁妆,皇上恐怕是想菁菁看在董鄂家如此多武官被提拔的份上,给海军牵线搭桥,做买卖挣些银子充做军饷。女儿从小喜欢做买卖,在这方面也有天分,董鄂齐世知道闺女手里不缺银子,但是齐世不知女儿的买卖做得如此之大,居然能占据民间海外贸易的一半,还能引来皇上的注意。昨日女儿上门给他讲清楚后,董鄂齐世惊了许久,也彻底解开了他心中的疑惑。
“海军做买卖赚军饷皇上已经默认了,菁菁手下也会选几个会做买卖的掌柜进海军,你们去了后,多照顾着些。“您放心,姑奶奶的人就是咱们自己人,肯定好好关照,不会让外人欺负去了。”
董鄂家的搞清楚事情缘由,也就不慌了,回家后该交接差事的交接差事,该准备行李的准备行李,一点不管外头的风言风语。这段日子,京城里最热闹的消息就是关于海军的,民间百姓说起海军就是夸,王公贵族家说起海军就是嫌弃,虽说去海军职位提得快,但又苦又没银子,只有面子没有里子的事情他们可不干。直郡王回京,对海军的议论达到了顶峰。
胤褆一身戎装进宫,太子也在乾清宫,他只看了太子一眼,跪下行礼:“儿臣拜见皇阿玛。
“起来吧。”
"是。"
站起身后,胤褆对太子拱了拱手:“给太子请安。”
太子笑容如春风和煦:“大哥在澎湖一战辛苦了,没受伤吧。”
“劳太子挂念,小伤,不足挂齿。”
康熙轻哼:“只是小伤?你一怒就把俘虏都杀了,朕以为你受了重伤,对倭寇不满恨不得全屠了他们。“儿臣对倭寇确实不满,并不是因为自己,是因为倭寇虐杀我大清百姓。还请皇阿玛明鉴。
康熙目光锐利,语气轻缓却诛心:“你领军,只是为了百姓?不为其他什么?”
胤是当即跪下:“领军保家卫国,自然是为了黎民百姓,皇阿玛若是不信儿臣,这个将军,皇阿玛换其他人来,儿臣绝无怨言。“换其他人当?胤搪联合姚元景他们做了那么多事,都是为了你能统领海军,你舍得?”
啪的一声,一叠厚厚的册子落在胤提面前,扉页上写着《海军海外贸易详册》几个大字。
胤是迟疑了一瞬,他翻开第一页,才将将看了几行字,他顿时又惊又喜。这个法子可真好,只要按照册子上的安排来,海军的军饷就不用愁了。"胤褆,你可知情?”
“回禀皇阿玛,儿臣此前并不知道,但儿臣认为,这本贸易手册写得极好,能给朝廷节省大量军费开支。”“你真不知?”康熙又问:“从你们去安南国红河港开始,你、老四、老九几个,没有跟汉臣结成同盟?”“儿臣真不知,儿臣等也并未与汉臣结成同盟。”胤是磕头。
康熙淡淡一笑:“起来吧,朕信你。”
胤褆缓缓起身。
康熙道:“你也别怪朕不信任你,建海军之事,无论是朝廷内的汉臣,还是在野的汉人大儒,都一股劲儿地要建海军,朕是怕汉人对军权有想法。胤提后背冷汗直流,他只能坚定道:“皇阿玛放心,海军,只会是大清的海军。”
康熙意味不明地嗯了声:“海军初建,朕给你选了许多武官,过两日你回泉州府,把他们都带回去吧。“儿臣遵旨。”
见皇阿玛拿起折子看,胤提站了片刻,这才缓缓退出去。他正要退出大门时候,康熙叫住他。
“皇阿玛可还有要事吩咐?”
康熙指着那本《海军海洋贸易详册》:“册子你带回去,你去跟老九她们说,他们要引几大商号的人进海军,朕没意见,但是,海军权力不可叫商人沾染。“儿臣记下了。”
康熙点了点头。
胤褆上前捡起手册,退出乾清宫。
胤提着急出宫,走到宫门口时,他长舒一口气。
乾清宫内。
康熙专心看折子,看完一本折子他随手放下:“胤礽,你可觉得朕对胤是太过苛麦?”
在一旁站了许久的太子微微动了下身子:“回皇阿玛的话,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儿臣并未觉得皇阿玛对大哥太过苛麦。”“那你觉得朕对你是否太过苛麦?”
太子愣了一下,久久,他才低下头道:“皇阿玛对儿臣从小细心关爱,纵使偶有严厉,也是想儿臣更好,儿臣对皇阿玛的训诫和关心,铭感五内,时时记在心头。”康熙叹息:“胤礽,你是朕亲手带大的孩子,比起你的其他兄弟,朕对你可谓是倾注了许多心血,朕只盼望你好。胤礽眼眶微红:“儿臣,让皇阿玛失望了。”
“人这一生,不可能没有犯错的时候,朕如此,你也是一样。但你身为太子,你当明白有些错无伤大雅,有些错,万万犯不得。”胤礽撩起袍子跪下:“请皇阿玛放心,儿臣一定改过自新。
康熙欣慰道:“好好好,这才是朕的好儿子。”
胤礽眼泪忍不住掉落下来,带着哭腔喊了声皇阿玛。
康熙走下台阶扶他起来:“你几个弟弟今年辛苦,走南闯北地给查贪,总算是铲除了许多旧弊,以后你要好好管着户部,再不许底下人胡作非为"皇阿玛的话,儿臣记下了。”
乾清宫里一副父慈子孝的模样,宫外就九皇子府,没事儿干陪着福晋在后花园遛弯儿的胤塘听到大哥来了,他眉毛一挑:“大哥来咱们家做什么?”大哥刚回京,去宫里见了皇阿玛也该回家看看大嫂儿女,怎么来在他了?
“大哥匆忙赶来,应该是为了海军的事。”叶菁菁脚下一转,夫妻俩去前院。
夫妻俩去前院,胤提一见到他们就说:“你们怎敢把这册子交给皇阿玛。
“什么册子?”
胤塘接过册子翻阅,看了一眼顿时明白了,他把册子递给福晋。
叶菁菁道:“不是我最先写的那一版,师兄改过吧。”
姚元景确实修改了一些,贸易手册修改完毕后,事情办成前姚元景不想让朝廷知道,但是不可能瞒皇上。“皇阿玛叫大哥把这本册子带回来,意思是默许咱们这般做?”
胤提道:“皇阿玛已经点头了,皇阿玛说,做买卖赚军饷可以,但是汉臣、商号,都不得染指海军的权力。”叶菁菁内心冷笑一声,用汉臣、商行的人给军队赚银子,好处却一点都不想分出去,康熙不愧是康熙。“听皇阿玛的意思,海军内的中高层武将全是满人?”
胤提回京之前刚承诺过跟他去打澎湖列岛的武将,这次回京会替他们请功,皇阿玛若是不许,此事恐怕不太好办“大哥,这事儿好办。咱们按照规矩来,立了功的,该请封你就请封,同不同意那是皇阿玛的事。将士们提着脑袋给朝廷卖命,朝廷若昧下他们的封赏,不止海军的将士不同意,恐怕八旗将领们也不会同意。胤是明白了,皇阿玛若真敢开这个头,大清的士气只怕会动摇。
“皇阿玛脑子里想什么咱们也不知道,一天到晚说些不明不白的话,咱们蠢咱们就认,你也别去猜皇阿玛什么意思,他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他若没说,那就是没这回事。
胤塘把自己对付皇阿玛的法子交给大哥,胤褆笑道:“老九如今真是出息了。”
胤塘哎哟一声:“出息啥哦,四哥都已经回他的刑部衙门当差了,我还在家躺着呢,靠我福晋养活我。胤塘本来也该解除禁足,谁让他中途出门折腾了两回,惹怒了皇阿玛和大臣。如今那些大臣都盯着他,他要再敢不遵皇阿玛口谕,那些闲得没事儿干的,定又要弹劾他。“九弟,更部那边若是不用你,等你解除禁足后去福建吧,这个贸易手册我属实弄不明白,还要你帮把手。”叶菁菁笑道:“大哥,这事儿我们早就帮你安排好了,过几日等你回去,我们送你几个会做生意的人,如何联络其他几家商号,如何采买售卖,他们都懂,您只要看看账本就行了。胤提松了口气:“太好了,还是九弟九弟妹你们考虑周到。”
军饷的事情有了解决办法,胤提回京还有一件大事没有办,给海军采购海船和火炮
“按理说,海船和火炮该找朝廷办,但如今都知道海军没银子,朝廷若不增加军费,就算我亲自找上门去,工部衙门也有无数的理由拒了我。这个事情胤塘也替大哥想过了:“今年已经过了一半了,工部火药局、船政的银子早就花了,只能等年底跟朝廷提,内阁通过,户部点头拨银子,工部那边才能着手造大海船,和适合架在海船上的大炮。”其实如果海军有银子,不用等明年户部拨银子,他们自己给工部银子工部现在也能做,但是叶菁菁给海军制定的贸易手册还没落到实处,银子还没赚回来,只能先等等。半年而已,胤褆等得起。
“九弟,你当过工部主理,现在工部主理十弟跟你关系也好,工部左侍郎姚元景又是你老师,工部这边你帮大哥盯着。”船和火炮先放一放,胤是准备这次回福建后,先用现有的大船练兵,巡逻,再把贸易的架子搭起来。一堆事等着胤提办,胤褆刚回京还没有一天,这就又想走了。
“大哥你还是回家一趟吧,你常年在外,大嫂和家里孩子肯定想你了。”
"嗯,那我就先回去了。"
胤是道:“皇阿玛不喜我跟汉臣来往,姚大人家我就不去了,劳烦九弟帮我道声谢。”
“大哥不必如此,都是为了沿海百姓。”
促成建立海军这件事,胤塘和四哥出了大力气,但汉臣出力也不少,且因为他们太过迫切,引起了皇阿玛忌惮。这几日,听说皇阿玛对陈廷敬为首的汉臣,言辞间颇为不满。
姚元景甚至告诉胤塘,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内阁恐有大变动。
汉臣本就处境艰难,这次之后,恐怕将会更难了。
胤提回京只待了两天就走了,除了进宫之外只去了九皇子府,其他兄弟一个也未见。
董鄂家的子弟,及其他调任到海军的武将们,和胤是同一天出发去福建。
八阿哥胤裸听到大哥走了的消息,不解:“怪事,如今海军一穷二白,除了那群当兵的,两百条船之外,还有什么?大哥竟然什么都不要,就这样走了?”八福晋捏着白玉扇骨,轻笑道:“皇阿玛和朝臣本来就不支持建海军,要不是澎湖那边被倭寇侵占,这事儿都不用商量了。大哥这般走了,定是他提的要求皇阿玛不胤摆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建海军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就这样不咸不淡地过去了呢?
胤禩回京重掌户部已有些日子了,太子依然不怎么管事,他理清户部衙门的事务后,建海军引起了他的高度警惕。大哥被皇阿玛厌弃没了夺位的希望,看样子已经被老九拉过去了。
老九身边聚着主理工部的老十,十二弟,十三弟、十四弟都跟着老九,四哥原来支持太子,如今隐约也偏向老九,五哥是老九一母同胞的兄弟自不必说。老九自己,如今虽没了差事,看皇阿玛的态度,更部主理早晚还是老九。
再说朝臣,自明珠和索额图之后,满人重臣再无一人明确支持哪位皇子。汉臣,以姚元景为首的年轻一代,明显支持老九。“真是世事难料,不过一年而已,老九竟然积攒了如此多的助力。以前,竟然小看老九了。”
八福晋道:“爷也不用着急,爷不是说皇阿玛对汉臣越来越忌惮了吗?老九跟汉臣牵扯太深,指不定何时皇阿玛就恶了他。“也罢,以后的事先不提,大哥那里,咱们得拦一拦,不能叫老九太顺风顺水了。”
海军不顺,老九自然会让汉臣进言,以皇上如今对汉臣的态度,老九定会吃瓜落。
隔日,胤裸去户部,候在一旁的户部郎中送来账册,胤裸翻阅后发现给海军的两百万两银子已经拨过去了。“放肆,本贝勒没有点头,谁做主给海军拨银子的?”
“回八贝勒,海军的银子是太子爷批的。”
胤禩深吸一口压下怒火:“太子爷前些日子不是病了么,谁准你们把公务送去毓庆宫烦扰太子爷?”“我等并未送公务去毓庆言,昨儿傍晚,太子爷亲自来的户部衙门,把给海军的银子批了。太子爷还吩咐我等,明年给工部火药局、船政的银子增加五成,给海军补充火炮和海船。胤禩压着火气问:“内阁可通过了?”
“通过了,陈廷敬陈大人亲自批的条子,今日一早条陈已送到咱们衙门了。”
正在这时,门外吵嚷,胤禩站起来怒道:“衙门重地,谁在外喧哗?”
毓庆宫的大太监推开门,太子爷笑着进门:“八弟,大清早的,谁惹你生气了?”
“是太子爷来了,弟弟我给太子请安。”胤禩笑了笑,敷衍地拱了拱手,坐下。
胤礽也不跟他计较礼仪,只道:“今儿孤得空,八弟你找一找上月江苏税关的账本,孤要瞧瞧。
前几月胤塘掀翻了江苏整个官场,江苏税关的官员不是被砍头就是被流放,胤裸从山东回来重新主理户部后,江苏税关上大多是他的人,太子一张口就要查江苏的账本,胤禩如何会愿意。“太子爷,还没到年底统账的时候,江苏的账本恐怕不能给您瞧。
胤礽故作诧异:“为何不能?虽年底才统账,上月的账本他们也该送来了吧。”
胤禩推脱:“太子爷也知道,江苏税关大换血,新上任的官员也才理清职务,朝廷也该体谅他们,只要年底账册对得上,也就不着急催他们每月送账本来。”胤礽笑道:“孤竟不知八弟对下如此仁慈。”
“太子过奖,做弟弟的,只是跟着皇阿玛学罢了。”
“八弟,你糊涂啊。”
“此话从何讲起?”
“你跟皇阿玛学御下仁慈,那也得是能办好分内之事的能臣才能给他们这份体面,若连分内之事都办不好,不如都换了吧,换些能办事的能臣上,他们才对得起八弟你的这份仁慈。太子爷话里话外想换掉江苏税关的官员,胤模语气渐冷:“太子爷若想换,那就换吧,不过是些品级不高的税官,换不换不过是太子爷一句话的事。想必,被无辜换下的官员也不会有怨言。太子笑了起来,笑声里说不出的得意:“罢了,说几句闲话罢了,八弟怎么还掉脸子了。你是户部主理,叫下臣见了你这模样可不好。”太子特意来户部一趟,就是想叫户部的官员都瞧瞧,虽然事情交给老八办,但谁是做主的那个人,他们该心里有数。太子满意了,转身要走,胤禩突然道:“比起我,太子爷才叫仁慈。大哥跟太子爷几番相争,如今八哥成了统领大清海军的镇海大将军太子爷竟然迫不及待地就把军
拨过去了
,真叫弟弟大开眼界。
“你也说了,那是大清海军,皇阿玛是天下之主,不忍沿海百姓受苦,我等自然要为皇阿玛分忧。”胤禩心里一跳,不是不同意吗?被逼无奈吗?皇阿玛什么时候又支持建海军了?
胤礽嘴角微翘,一声声恭送太子爷的热闹中走了,留下胤禩一个人站在原地。
胤禩的心因为太子一句话立时悬起来,他一刻也不能等,赶紧写了条子送回府中,叫福晋按照他的吩咐,赶紧派人去福建。福建那边要盯着,宫里也不能放松。十四自云南回来后跟他生分了许多,宫里的事情也不主动给他传消息,叫他有些难办。暂时没有其他好法子,胤裸只能叫福晋常进言给皇祖母请安,多去贵妃娘娘那儿坐一坐,若能听到一言半语也是好的。八福晋进宫勤快,因为怀孕懒得动的人这一日准备动一动。
六月底,怀孕八个多月的叶菁菁难得早起一回,今儿她和五嫂约好了要进言给皇祖母和额娘请安。叶菁菁估摸着,生孩子之前,这应该是最后一次进言给额娘请安了。
妯娌俩前后脚到宫门口,叶菁菁见五嫂穿得如此齐整,发饰、耳坠子一样不少,她笑道:“跟五嫂站在一块儿,倒衬得我像是五嫂身边的宫女似的。叶菁菁好吃但不好打扮,平日里穿着都是以舒服为主,怀孕了更是,今日进宫,她身上连一件首饰也无。五福晋扶着她的手笑道:“你这身气度,纵使披个麻袋也是好看的,谁能把你当丫头。”
“哎哟,几日不见,五嫂不仅容光焕发,还越发会说话了。”
五福晋捂嘴笑,不肯接她的话。她知道,只要她接话,九弟妹定要笑话她
五福晋想差了,就算她不接话,叶菁菁也能自己顺着话往下说:“听说五哥这几个月心里只挂着五嫂,衙门一下值就回府,谁请也不出门。想来,只有五哥悉心照料,才能把五嫂伺候得这般妥帖。五福晋又笑又不好意思:“你这张嘴,利得很,在家九弟没少被你欺负吧。”
“五嫂您别提了,他一天天的,烦人得不行,偏偏皇阿玛叫他禁足,我还不好赶他出门。”
“胤塘整日在家忙什么?”
妯娌俩刚进翊坤言大门,就碰到正准备要离开的康熙,妯娌俩赶紧行礼请安。
康熙叫她们起,又问胤塘:“他在家可有好好读书?”
“回皇阿玛,姚大人每日下值后都会去府上给胤塘讲书,姚大人说胤塘甚是认真。”
康熙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如此,梁九功,你去九皇子府传旨,叫他明日去吏部当值。”
“奴婢这就去。”
叶菁菁躬身行礼:“谢皇阿玛。”
康熙摆了摆手叫她坐:“朕听闻,你商行里的掌柜十分会算账?”
“商行里一点小账罢了,算起来容易,比不得户部大人们繁劳。
“算账嘛,都是相通的,他们能算小账,大账算起来自然也得心应手,海军的账本,交给他们算,不会有错漏吧。”“皇阿玛放心,若只单论算账,定然出不了错。”
康熙一掌拍在膝盖上,支撑着身子前倾,十分有压迫感的姿势:“海军中,你大哥是副将,董鄂家几十个子弟也在海军中任职,若账册有错,你说,你的人该不该担麦?”叶菁菁微微抬起头,嘴角含笑:“海军么,现如今不过是个草台班子,皇阿玛若信不过,早该换上您信得过的人了。”宜妃慌乱了一瞬,连忙看向皇上,又不经意地移开眼睛。
五福晋被九弟妹这句话吓得肚子疼,连头都不敢抬起来。
"董鄂氏!”康熙暗怒。
“儿媳在。”
“怂恿胤塘,培植人手,你做的那些事,若你没有嫁进皇家,朕不会容忍你至今。”
宜妃慌道:“皇上,菁菁她....
叶菁菁牢牢地握住宜妃的手,她直言道:“京城里,有什么事皇阿玛不知道?我做的事也没想过瞒您,您当知,我只想胤塘好,胤塘他,只想大清好。”“若非如此,朕今儿也不会跟你说这番话,容忍你如此放肆。”
叶菁菁笑道:“皇阿玛的提醒我记下了,待来日起了风波,皇阿玛可要记得,不可使为大清薪者,冻毙于风雪之中。”“哼,你死了不,长命百岁地活着吧。”
“借皇阿玛吉言。”
一场毫无预兆的针锋相对,无声息消弭。
待康熙走后,宜妃急道:“你这孩子,说话也太大胆了。”
“额娘,皇阿玛今日在您这儿等着我,就是为了试探我,躲是躲不过的。
“为何试探你?”
“怕我反了吧。”
五福晋捂住胸口吓坏了:“九弟妹,求求你别乱说话了。”
叶菁菁哈哈一笑:“五嫂别怕,我胡说的。”
叶菁菁懂康熙如此的用意,不过是怕海军脱离他的掌控罢了,才专门敲打她一番。
可他能把她的人手都换掉吗?他不能。
朝廷内的官员什么德性他最清楚,不说贪不贪污,只办事能力都比不上。
只说,乾清宫珍藏的那张大清及其南海周边的地图,唐子归画的,朝廷内无一人有这个本事。
从更深的层次说,康熙对她十分警惕,但她的所作所为,又让他相信,她手下的人比户部官员可靠。好歹是个帝王,他知道怎么选更有利,叶菁菁也知道他知道,他也知道她知道。
宜妃劝道:“最是难测帝王心,你再别如此了。”
“额娘放心,以后不会了。”
这次,她是故意的,知道他不会拿自己如何,她就没忍住心里那口恶气,想故意恶心他一下。
胤塘回吏部当差,李德明领着人在衙门口迎接,胤塘跟他打招呼:“哟,李大人,咱们有些日子没见了吧。”李德明笑道:“是有些日子了,九阿哥里面请,您的座椅昨日就安排人擦了好几遍了。”
“哈哈,多谢各位费心了。”
胤塘被吏部众人迎进吏部衙门,胤禩只是看着,一言不发。
七月中旬,海军和徽商、晋商、粤商等各地大商号合作,领头跟东南亚
诸国及停泊在新忌利坡的洋人做生意,只一回就赚了三十万两银子
朝堂轰动!
先前不乐意去海军的满人没想到,他们以为穷得发不起俸禄的海军,居然还有这样一条致富路。
以陈廷敬为首的汉臣一点不惊讶,因为他们早就知道这事儿能成。
户部最为震惊,当天胤裸领着户部官员上奏,言称:海军此举是与朝廷争利,和洋人做买卖本是户部四大海关的职责。户部官员反应激烈,康熙十分平静地问户部官员一个问题:“对外贸易都交给户部做,税收也是户部在收?户部此前可维护了大清海疆安稳?”“皇阿玛,这是两回事。我们户部只管天下钱财,维护大清安稳是兵部的事。”
兵部尚书怒道:“户部不给银子,兵部养不起许多兵。没有兵,没有军备,就维护不了大清安稳,说到底,是你户部的问题。”“怎么能怪到户部头上,户部只管钱,钱不够,那该问天下老百姓要,关我户部什么事。
兵部尚书冷笑:“你们户部管着对外贸易口口声声说没钱,人家海军只是跟洋人做生意就能养活整个军队,要你户部何用?”朝堂上吵吵嚷嚷没个始终,康熙道:“户部不给银子,海军自给自足,朕认为甚好。”
胤禩咬牙道:“海军和洋人做贸易倒也罢了,他们拦住洋人和我户部
关做买卖,是不是太过分了?”
“海军拦了什么?”
“鸦片!海军在禁止洋人带鸦片进海关交易,没了这个大宗,户部的税收损失一大截,谁来补?海军吗?”说到鸦片,朝堂上又吵起来,康熙道:“鸦片毒害大清子民身体,户部不可为税收就置大清百姓不顾。从今日起,大清禁烟!”"皇上圣明!"
朝堂上齐刷刷跪倒一片,太子跪下去时,斜眼看了老八一眼。
自曹家被杀头后,鸦片大烟的恐怖从京城传到各地,民间对大烟十分排斥,朝廷一直没表态。
这回,康熙当着文武大臣的面,清楚地说要禁烟,各地百姓欢欣鼓舞,纷纷夸赞皇上圣明,唐甄、颜元等大儒也写诗词大赞。各地官员的折子雪花一般送进京中,全是好听的话。
胤礽在乾清宫里读了一上午的折子,康熙笑道:“胤礽,可明白什么是民心?”
“儿臣明白了。”
康熙摇摇头
:“不,你不明白。"
胤礽不解。
“唐太宗时,《贞观政要·论政体》里提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何解?”
胤礽答道:“用水与舟作比,借此告诫君王不可违背民心。”
“胤礽,朕今日教你,民心不可违,但民心可用。为君者不可只随着民心起伏,为君者该御舟而行,御民心而行。”民心可用?不可听之任之?所以为君者该控制民心吗?
该如何控制呢?
愚民可控!
隔日,康熙下旨:海外多贼子,为护大清百姓安危,渔民只可于近海捕鱼。另,只允许朝廷官船及海军出海贸易,民间商号一旦发现擅自与洋人贸易者,重罚不赦!